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杜鹃红山茶保护生物学罗晓莹,庄雪影 著
  • 正版
    • 作者: 罗晓莹,庄雪影 著著 | 罗晓莹,庄雪影 著编 | 罗晓莹,庄雪影 著译 | 罗晓莹,庄雪影 著绘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晓莹,庄雪影 著著| 罗晓莹,庄雪影 著编| 罗晓莹,庄雪影 著译| 罗晓莹,庄雪影 著绘
    •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50.00千字
    • 页数:13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3876363
    • 版权提供: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罗晓莹,庄雪影 著
    • 著:罗晓莹,庄雪影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0.00
    • ISBN:9787503876363
    •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01-01
    • 页数:138
    • 外部编号:120109637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绪论
    1.1 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保护
    1.1.1 保护生物学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1.1.2 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1.2 濒危植物的保护生物学
    1.2.1 濒危植物的概念
    1.2.2 濒危植物的研究现状
    1.3 极小种群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1.4 杜鹃红山茶及其研究现状
    1.4.1 杜鹃红山茶形态学特征
    1.4.2 杜鹃红山茶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杜鹃红山茶生态学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
    2.1.3 水文
    2.1.4 土壤
    2.1.5 植被概况
    2.1.6 区系特点
    2.2 样方调查方法
    2.2.1 群落结构调查
    2.2.2 种群结构调查
    . 杜鹃红山茶群落地理成分分析
    ..1 杜鹃红山茶群落物种组成特点
    ..2 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 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2.4 杜鹃红山茶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2.4.1 群落结构
    2.4.2 物种多样
    2.4.3 区内不同森林群落聚类分析及CCA分析
    2.4.4 杜鹃红山茶群落与邻近地区森林群落的DCA分析
    2.5 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特征分析
    2.5.1 种群结构
    2.5.2 种群分层结构与林冠郁闭度的关系
    2.6 种群生态位分析
    2.6.1 生态位宽度
    2.6.2 生态位重叠
    2.7 结论
    第三章杜鹃红山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3.1 材料与方法
    3.2 小孢子的发生及发育特
    3.3 大孢子的发生和胚囊的形成
    3.4 胚珠发育特
    3.5 结论
    第四章杜鹃红山茶繁殖生物学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开花特征观察
    4.1.2 控制授粉试验
    4.1.3 杂交指数的估算
    4.1.4 花粉/胚珠检测
    4.1.5 访花者的种类、行为及其活动规律的观察
    4.1.6 土壤层种子与林下幼苗的调查
    4.1.7 种子质量及活力测定
    4.1.8 种子萌发试验
    4.2 开花特观察
    4.3 控制授粉试验
    4.4 杂交指数与花粉—胚珠比检测
    4.5 访花者种类、行为及其活动规律
    4.5.1 访花者种类
    4.5.2 访花者行为
    4.5.3 访花者活动规律
    4.6 土壤层种子与林下幼苗调查
    4.7 种子质量及活力测定
    4.8 种子萌发特
    4.9 对杜鹃红山茶花柱异长及花多果少现象的探讨
    4.10 结论
    第五章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来源、取样方法和种群划分标准
    5.1.2 总DNA提取
    5.1.3 PCR扩增与引物筛选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RAPD分析
    5.2.1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多样RAPD分析
    5.2.2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结构RAPD分析
    5.. RAPD聚类分析
    5.3 ISSR分析
    5.3.1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多样ISSR分析
    5.3.2 杜鹃红山茶的遗传结构ISSR分析
    5.3.3 ISSR聚类分析
    5.4 影响杜鹃红山茶种群遗传多样的因素
    5.5 影响杜鹃红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因素
    5.6 结论
    第六章无繁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1.3 实验数据处理
    6.2 外植体的建立
    6.3 杜鹃红山茶的增殖培养
    6.3.1 细胞分裂素对增殖的影响
    6.3.2 生长素对增殖的影响
    6.3.3 活物质对增殖的影响
    6.3.4 基本培养基对增殖的影响
    6.4 杜鹃红山茶组培苗的生根诱导
    6.4.1 NAA及IBA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2 多因素组合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3 蔗糖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4 基本培养基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5 添加活炭壮苗处理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4.6 “饥饿”前处理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6.5 杜鹃红山茶组培苗的移栽
    6.6 杜鹃红山茶解剖学研究
    6.6.1 嫁接苗与组培苗的叶表皮比较
    6.6.2 嫁接苗与组培苗的茎解剖结构比较
    6.6.3 嫁接苗与组培苗的叶解剖结构比较
    6.6.4 组培苗生根组织解剖学研究
    6.7 结论
    第七章杜鹃红山茶种群的的致濒原因和解危措施
    7.1 杜鹃红山茶种群的致濒原因
    7.1.1 内在因素
    7.1.2 外在因素
    7.2 解危措施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展望
    7.2.1 就地保护
    7.2.2 近地、迁地保护和归化自然
    参考文献
    附录A 杜鹃红山茶群落维管植物名录
    附录B 缩略词及其英汉对照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