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日本专利申请的中间手续概要[日]大贯进介
  • 正版
    • 作者: [日]大贯进介著 | [日]大贯进介编 | [日]大贯进介译 | [日]大贯进介绘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日]大贯进介著| [日]大贯进介编| [日]大贯进介译| [日]大贯进介绘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01
    • 版次:null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1-01
    • 字数:390000
    • 页数:32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3065535
    • 版权提供: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日]大贯进介
    • 著:[日]大贯进介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20.00
    • ISBN:9787513065535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0-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11-01
    • 页数:326
    • 外部编号:9784666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第Ⅰ部序言

    章序章

    1.1申请审查程序的流程和答复

    1.2由审查员进行的审查(法第47条)

    1.3实质审查的请求(法第48条之3)

    1.4加快审查制度

    1.5驳回理由通知书(法第50条)

    1.6补正书(法7条)

    1.7意见书

    1.8

    第Ⅱ部针对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第2章新颖(法第29条款各项)

    2.1法第29条款各项的规定和解释

    2.2新颖的判断步骤(出版物记载发明的情况)

    .针对缺乏新颖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2.4不丧失新颖的例外(法第30条)

    第3章创造(法第29条第2款)

    3.1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和解释

    3.2创造的判断步骤

    3.3否定创造方面的要素

    3.4肯定创造方面的要素

    3.5关于功能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6关于用途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7关于构件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8关于方法限定产品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9关于数值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10关于选择发明的创造等的处理

    3.11关于创造判断的注意事项

    3.12针对缺乏创造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3.13非战略的普通意见书

    3.14战略的意见书

    3.15战略的补正书

    3.16注意事项

    第4章说明书等的记载缺陷(法第36条)

    4.1可实施要件(法第36条第4款项)

    4.2说明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4款项)

    4.3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开要件(法第36条第4款第2项)

    4.4支持要件(法第36条第6款项)

    4.5清楚要件(法第36条第6项第2号)

    4.6简洁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3项)

    4.7权利要求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4项)

    4.8关于针对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缺陷的应对的注意事项

    第5章发明的单一(法第37条)

    5.1法第37条的规定及解释

    5.2发明的单一的判断

    5.3发明单一的基本判断类型

    5.4审查对象的确定步骤

    5.5特别技术特征的发现步骤的具体说明

    5.6权利要求1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7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8未发现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9特定情况下的“相同或对应的特别技术特征”的判断类型

    5.10针对违反单一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5.11关于发明单一的注意事项

    第6章不属于发明的客体以及产业上的可利用(法第29条款主段)

    6.1法第29条款主段的规定和解释

    6.2“不属于发明的客体”的类型及应对

    6.3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及应对

    6.4不满足“产业上的可利用”要件的类型及应对

    6.5针对不具备“不属于发明的客体”及“产业上的可利用”要件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7章先申请原则(法第39条)

    7.1法第39条的规定及解释

    7.2在先在后申请的判断对象

    7.3不会构成在先申请的申请

    7.4在先在后申请的申请日

    7.5发明的相同的判断手法

    7.6关于先申请原则要件的判断手法

    7.7对于具有特定表述的权利要求等的处理

    7.8针对先申请原则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8章抵触申请(法第29条之2)

    8.1法第29条之2的规定和解释

    8.2抵触申请规定适用的判断

    8.3与法第39条的先申请原则规定的不同点

    8.4针对抵触申请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Ⅲ部修改、分案、复审等

    第9章修改的要件(法7条之2)

    9.1修改的时机要件

    9.2修改的实体要件

    9.3修改手续上的注意事项

    0章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法7条之第款)

    10.1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0.2超范围新内容的基本判断方法

    10.3超范围新内容的具体判断手法

    10.4权利要求书的修改类型

    10.5说明书的修改的类型

    10.6附图的修改

    10.7申请人方的说明

    10.8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处理

    10.9针对超范围增加新内容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1章技术特征变更修改(法7条之2第4款)

    11.1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1.2基本的判断方法

    11.3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4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5在修改前的特别技术特征发现步骤中未发现特别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6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注意事项

    11.7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处理

    11.8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应对

    2章目的外修改(法7条之2第5款)

    12.1法7条之2第5款的规定和要旨

    12.2权利要求的删除(法7条之2第5款项)

    1.权利要求书的限定缩小(法7条之2第5款第2项及第6款)

    12.4笔误的订正(法7条之2第5款第3项)

    12.5不清楚记载的澄清(法7条之2第5款第4项)

    12.6目的外修改的处理

    12.7关于目的外修改的应对

    12.8各审查阶段下的非法修改的通常的处理

    3章分案申请(法第44条)

    13.1分案申请制度的规定和概要

    13.2关于分案申请的要件

    13.3分案申请的手续

    13.4分案申请的效果

    13.5分案申请的有效利用

    13.6关于分案申请的注意事项

    4章复审(法21条)

    14.1复审制度的规定和要旨

    14.2可提出复审请求的人

    14.3可提出复审请求的时机

    14.4复审请求的手续

    14.5前置审查

    14.6由复审合议组进行的审理

    14.7复审决定

    14.8复审的有效利用及注意事项

    5章与审查员等的会晤

    15.1会晤的参加人和会晤要求

    15.2会晤的对象、时机及地点

    15.3会晤的内容

    15.4会晤的效果

    15.5关于会晤的注意事项

    原版用语索引

    原版条文索引

    原版判例索引

    原版专栏索引

    译者后记

    第Ⅰ部序言 章序章 1.1专利申请审查程序的流程和答复 1.2由审查员进行的审查(法第47条) 1.3实质审查的请求(法第48条之3) 1.4加快审查制度 1.5驳回理由通知书(法第50条) 1.6补正书(法7条) 1.7意见书 1.8 第Ⅱ部针对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第2章新颖(法第29条款各项) 2.1法第29条款各项的规定和解释 2.2新颖的判断步骤(出版物记载发明的情况) .针对缺乏新颖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2.4不丧失新颖的例外(法第30条) 第3章创造(法第29条第2款) 3.1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和解释 3.2创造的判断步骤 3.3否定创造方面的要素 3.4肯定创造方面的要素 3.5关于功能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6关于用途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7关于构件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8关于方法限定产品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9关于数值限定权利要求的创造等的处理 3.10关于选择发明的创造等的处理 3.11关于创造判断的注意事项 3.12针对缺乏创造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答复 3.13非战略的普通意见书 3.14战略的意见书 3.15战略的补正书 3.16注意事项 第4章说明书等的记载缺陷(法第36条) 4.1可实施要件(法第36条第4款项) 4.2说明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4款项) 4.3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公开要件(法第36条第4款第2项) 4.4支持要件(法第36条第6款项) 4.5清楚要件(法第36条第6项第2号) 4.6简洁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3项) 4.7权利要求书的委任省令要件(法第36条第6款第4项) 4.8关于针对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缺陷的应对的注意事项 第5章发明的单一(法第37条) 5.1法第37条的规定及解释 5.2发明的单一的判断 5.3发明单一的基本判断类型 5.4审查对象的确定步骤 5.5技术特征的发现步骤的具体说明 5.6权利要求1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7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8未发现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审查对象 5.9特定情况下的“相同或对应的技术特征”的判断类型 5.10针对违反单一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5.11关于发明单一的注意事项 第6章不属于发明的客体以及产业上的可利用(法第29条款主段) 6.1法第29条款主段的规定和解释 6.2“不属于发明的客体”的类型及应对 6.3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及应对 6.4不满足“产业上的可利用”要件的类型及应对 6.5针对不具备“不属于发明的客体”及“产业上的可利用”要件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7章先申请原则(法第39条) 7.1法第39条的规定及解释 7.2在先在后申请的判断对象 7.3不会构成在先申请的申请 7.4在先在后申请的申请日 7.5发明的相同的判断手法 7.6关于先申请原则要件的判断手法 7.7对于具有特定表述的权利要求等的处理 7.8针对先申请原则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8章抵触申请(法第29条之2) 8.1法第29条之2的规定和解释 8.2抵触申请规定适用的判断 8.3与法第39条的先申请原则规定的不同点 8.4针对抵触申请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第Ⅲ部修改、分案、复审等 第9章修改的要件(法7条之2) 9.1修改的时机要件 9.2修改的实体要件 9.3修改手续上的注意事项 0章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法7条之第款) 10.1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0.2超范围新内容的基本判断方法 10.3超范围新内容的具体判断手法 10.4权利要求书的修改类型 10.5说明书的修改的类型 10.6附图的修改 10.7申请人方的说明 10.8超范围增加新内容修改的处理 10.9针对超范围增加新内容的驳回理由通知书的应对 1章技术特征变更修改(法7条之2第4款) 11.1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规定和要旨 11.2基本的判断方法 11.3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4修改前的权利要求1以外的权利要求具有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5在修改前的技术特征发现步骤中未发现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修改后的审查对象(参见) 11.6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注意事项 11.7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处理 11.8关于技术特征变更修改的应对 2章目的外修改(法7条之2第5款) 12.1法7条之2第5款的规定和要旨 12.2权利要求的删除(法7条之2第5款项) 1.权利要求书的限定缩小(法7条之2第5款第2项及第6款) 12.4笔误的订正(法7条之2第5款第3项) 12.5不清楚记载的澄清(法7条之2第5款第4项) 12.6目的外修改的处理 12.7关于目的外修改的应对 12.8各审查阶段下的非法修改的通常的处理 3章分案申请(法第44条) 13.1分案申请制度的规定和概要 13.2关于分案申请的要件 13.3分案申请的手续 13.4分案申请的效果 13.5分案申请的有效利用 13.6关于分案申请的注意事项 4章复审(法21条) 14.1复审制度的规定和要旨 14.2可提出复审请求的人 14.3可提出复审请求的时机 14.4复审请求的手续 14.5前置审查 14.6由复审合议组进行的审理 14.7复审决定 14.8复审的有效利用及注意事项 5章与审查员等的会晤 15.1会晤的参加人和会晤要求 15.2会晤的对象、时机及地点 15.3会晤的内容 15.4会晤的效果 15.5关于会晤的注意事项 原版用语索引 原版条文索引 原版判例索引 原版专栏索引 译者后记

    本书从应当如何取得可进行权利行使的专利权的角度出发,撰写了日文版原著并根据日本法律的*修订数次再版,中文版译者跟作者亦师亦友,深谙作者的思路,且翻译得逻辑严密、丝丝入里。

    本书从应当如何取得可进行权利行使的专利权的角度出发,撰写了日文版原著并根据日本法律的修订数次再版,中文版译者跟作者亦师亦友,深谙作者的思路,且翻译得逻辑严密、丝丝入里。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