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市民社会与法治马长山 著
  • 正版
    • 作者: 马长山 著著 | 马长山 著编 | 马长山 著译 | 马长山 著绘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02-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马长山 著著| 马长山 著编| 马长山 著译| 马长山 著绘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02-02-01
    • 页数:332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100033497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 作者:马长山 著
    • 著:马长山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38.00
    • ISBN:9787100033497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2-02-01
    • 页数:332
    • 外部编号:8514454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一、学理的当代使命
    二、市民社会理论的兴起与法理学更新
    三、中国法治之路的理论构建及其得失


    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法治思想和理论的深层历史脉动
    一、和市民社会的复合、正义与法治
    二、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分与律至上
    三、当代法治思想中的权力与社会权利流变
    四、传统中国“法治”思想中的御用精神


    第二章 市民社会和政治互动发展与近代法治的生成
    一、西欧法治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多元权力土壤中的城市市民社会权利
    (二)重建、市民社会自主化运动与近代法律秩序的生成
    (三)市民社会精神的张扬与法律形式化运动
    二、走向现代法治的分殊与趋同
    (一)英国“法的统治”——社会优位型法治模式
    (二)德国“法治国”——优位型法治模式
    (三)社会优位型法治与优位型法治的趋同
    三、西欧的“”与“东方专制主义”
    (一)古希腊古罗马与西欧和社会关系的“”
    (二)古中国与“东方专制主义”的和社会


    第三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矛盾发展:人类历史演进的主流涌动与多样化进程
    二、法治运行的社会基础
    (一)法律至上——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与协调
    (二)权利保障——多元社会权利对权力分享与制衡
    (三)理规则秩序——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互动与整合
    (四)公民意识——市民社会与相契合的自由理精神和法治的非制度化要素
    三、当代西方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变异及其法治面临的挑战和趋向
    四、市民社会与政治:法治的内在根据和界限


    第四章 市民社会型塑与中国法治之路
    一、反思现代、肚会构架与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合理有效配置
    二、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与良法之治
    (一)市民社会的多元自主权利对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二)公权力的合法与民主法治进程
    (三)正义法精神的弘扬与“良法之治”
    三、回应与契合: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规则秩序
    (一)依法治国对社会的回应
    (二)市民社会理规则秩序的确立
    (三)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规则秩序的有机契合
    四、公民意识重塑与法治合法
    参考文献
    英文目录
    后记


      马长山,男,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的一个偏僻乡村,十二、三岁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通过打短工、做小商贩、当“盲流”谋生。4年后,偶看电影《好事多磨》,受到城市“天堂”般生活的强力诱惑,遂重返校园。因深知天资愚笨,且起点低、起步晚,便发奋寒窗苦读。于1986年考入黑龙法律,1990年分配到黑龙江省民政厅任科员,1995年调入黑龙江法学院任教,方惶惶开始学术生涯。199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考取黑龙江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现为黑龙江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法学会和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享受特殊津贴专家。


      《、市民社会与法治》立足于市民社会理论基点的研究,可以看到对市民社会与政治、权利与权力良关系的关注和诉求,构成了法治思想和理论的深层历史脉动,而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也正在于重建和市民社会自主化运动中的权力与权利的界分、及整合,同时,西方法治的分殊、趋同及当代走向和东方法治进程,同样深孕于与市民社会多样而又趋同的辩发展进程之中。这表明,市民社会与政治复杂互动发展,展现了人类历史演进的主流涌动与多样化进程。正是市民社会与分享和互动发展,奠定了法治的界限。因此,中国要真正走向民主与法治,就必须重构和市民社会的关系,确立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和良法之治,并实现依法治国和市民社会理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市民社会与政治矛盾发展,既是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与整合的复杂历程,也是一个市民社会不断获得"政治解放"而展现人的自由理精神和自由自主发展的伟大进程,因而是人类社会本、层的发展向度。


      《、市民社会与法治》: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重大社会变革,必然伴随着为实践导航的巨大思想解放和理论突破运动,学理研究也呈现出的繁荣。尽管法学仍需“脱幼”和现代化,但近年来学理的重大创新和进步则是有目共睹的。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