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昆曲日记张允和
  • 正版
    • 作者: 张允和著 | 张允和编 | 张允和译 | 张允和绘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17-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允和著| 张允和编| 张允和译| 张允和绘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17-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603000.0
    • 页数:897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8168144
    • 版权提供: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张允和
    • 著:张允和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98.00
    • ISBN:9787308168144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11-01
    • 页数:897
    • 外部编号:120158092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昆曲日记》正文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附录一:曲人名录
    附录二:北京昆曲研社事记
    一份珍贵的当代昆曲史料――读《昆曲日记》
    待等时来风便――写在《昆曲日记》即将出版之际
    永远不落的
    奇人奇书
    后记

    出版说明
    合肥张家世系简表
    常州周家世系简表

    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有名昆曲研究家,有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年至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社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的闺秀》、《张家旧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允和表姐的遗著《昆曲日记》将要出版。表姐夫周有光先生命我写一篇序,把一部分稿件托人带给我读。这些稿本一部分是1956 年 9 月 14 日到 1958 年 8 月 17 日的,另一部分是从1978 年11 月18 日到 1981 年 12 月 29 日的。读这些日记,我的感受好像
    是和表姐对坐长谈一般,她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允和表姐自幼爱好昆曲,曾登台演过《牡丹亭·游园惊梦》《玉簪记·茶叙》《西厢记·佳期》等。中年以后有时还演丑角,如《风筝误·惊丑》。但她不止于醉心演出,她的精力的更大部分是为喜爱昆曲的人做许多别人不耐烦做的事。如 1956 年她与俞平伯先生共同创办北京昆曲研习社,1979 年为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而奔走呼吁,从向、文联提出申请,到租借场地、,再到准备曲社活动时用的签到簿、茶叶等等,可谓事无巨细。许多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曲友大概都会记得,当年每逢演出,允和表姐总要在家里烧一两样可以凉吃的点心,带到后台。为了昆曲的抢救保存不遗余力,这句话用在允和表姐身上是合的。
    日记中所记载的人差不多我都认识,所记载的事情差不多我都知道,并且其中屡次出现我的名字。例如,1980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正常活动后的第二次公演,她记载了全场节目,出《麒麟阁·激秦三挡》朱家溍演秦琼。并且记载着这一次的公演中,的演员是《游园》里演春香的樊翠云,是十五岁的初中生。优选的是演秦琼的朱家溍,今年六十七岁,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还有在我的名字前加两个字的评语“亏他”,言《三档》是一出难度很大的武戏。我记得,这一次演出的次日我就离开北京到武当山去做地面上文物考察,一个月以后才回到北京。从那时起我知道允和表姐写日记。因为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北
    京晚报》刊载了一篇吴小如先生介绍我们演《麒麟阁》的文章,她给我看,我看完以为是给我的,就揣起来,她说:“你不要拿走,我还要跟我的日记一起归档。”我这才知道,她的日记是含有“档案”质的。这张报纸属于附件,所以要“归档”。她对于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演出实况照片、说明书、通知单、有关的来往信件、录音带、录像带,这些统统归档保存。在《昆曲日记》里肯定还有大量如同这张《北京晚报》一样的附件,同样都是珍贵难寻的历史记录。
    《昆曲日记》一书,不仅记载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活动,还包括各地昆曲领域的大事,是一部珍贵的当代昆曲史料。

    朱家溍
    2002年10月27日




    我的老伴张允和带着对昆曲的眷恋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知道,她还惦记着许许多多有关昆曲的事情,惦记着这部《昆曲日记》的出版,我想我要帮她完成这个心愿。
    蒙语文出版社鼎力支持,请徐军女士出任责任编辑,张允和的学生欧阳启名在龚之水先生和林琼女士整理出来的打印稿的基础上翻检原稿,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又蒙胡忌先生校对,朱复先生协整理曲人名录……终于,《昆曲日记》可以正式出版了。我借此对为这本书的出版而付出努力的所有同志表示感谢。同时,特别感谢美曲陈安娜女士对《昆曲日记》的鼓励和支持。
    《昆曲日记》记录了张允和在十六年间为昆曲事业做出的努力,也为北京昆曲研习社留下了历史的记录,其中许多资料可供研究昆曲的同好们参考,允和一定会为《昆曲日记》的出版感到欣慰。
    周有光
    2004年6月16日
    (时年99岁)

    张允和的半生志业与一世情怀
    昆曲传承的民间血脉和活态记忆

    曲友同期,伶人往事,文人雅集,名流过从
    珍贵丰富的昆曲剧目,妙趣撗生的自制曲谜,意味隽永的昆坛轶事

    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创社简史
    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是如何被保护和流传下来的


    不懂戏的人也可以看

    、陈叔通、张奚若、钱昌照、叶圣陶、雷洁琼、赵朴初、张伯驹、郑振铎、王昆仑、顾颉刚、俞平伯、王力、朱家溍、熙、丁西林、倪征燠、匡亚明、赵景深……
    这里有这些名人的身影,以及他们与昆曲的情缘。

    从“家庭妇女”到“活动家”“外交家”,
    从舞台上的“丑丫头”到书房里的“学术范”……
    日记里的点滴日常,呈现一个不一样的“的闺秀”。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