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谈典看法谈典看法
  • 正版
    • 作者: 谈典看法著 | 谈典看法编 | 谈典看法译 | 谈典看法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22-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谈典看法著| 谈典看法编| 谈典看法译| 谈典看法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22-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20000
    • 页数:29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59661418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谈典看法
    • 著:谈典看法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59661418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6-01
    • 页数:291
    • 外部编号:3143680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一、社会问题
    01.520万名酒店客人资料泄露,我们如何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 002
    02.游客在酒店“私人沙滩”游泳溺亡,责任谁承担 / 006
    03.男子坠楼砸死路人谁担责 / 008
    04.五星级酒店浴室发现摄像头,到底谁之过 / 010
    05.高空抛物坠物治理,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 012
    06.首例遭客户退单致女童无法上户口案背后的问题 / 015
    07.网上看病能信吗?真正的互联网诊疗是什么样子 / 018
    08.电梯被关老人爬楼时猝死,到底谁该担责 / 020
    09.从母猫被开水烫死的新闻看禁止虐待动物应该尽快 / 022
    10.民间“配阴婚”习俗的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 025
    11.如何看待“社会死亡”/ 029
    12.“武术大师”爆火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 / 031
    13.医院该不该设置安检 / 034
    14.漫画作者被刑拘,哪些法律问题值得关注 / 038
    15.如何看待江歌母亲诉谭斌名誉侵权案 / 041
    16.女演员自曝整容失败鼻尖坏死,如何看待医疗美容 / 043
    17.大学生打篮球撞伤横穿球场老人被判免责,这件事要怎么看 / 047
    18.如何看待偷鸡蛋被拦猝死,家属索赔 38 万元被驳回 / 049
    19.明星到底该不该为“漫画腰”挑战一事道歉 / 051
    20.高校教室不雅视频被泄露,明星聊天记录被曝光,关于隐私权的那些法律问题 / 054
    21.如何看待杭州民警用喷老人眼睛一事 / 057
    22.“校园贷”该与失信挂钩吗 / 059
    .P2P 清零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 061
    24.公众人物广告代言的法律问题 / 066
    25.巫师财经“退站”风波背后的法与理 / 069
    26.遭遇“杀猪盘”如何维权 / 071
    27.公益组织监管该何去何从 / 073
    28.如何看待90后女生立遗嘱将房产留给闺密 / 075
    29.如何看送醉酒朋友回家被索赔 / 077
    30.粉丝行为该由偶像埋单吗 / 079
    31.如何看待品牌与代言人的关系 / 083
    32.如何看待粉丝“应援”送礼 / 085
    33.如何看待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人家属娶妻生子 / 087
    34.热背后的法律问题 / 090
    35.如何看待互联网平台的垄断 / 093
    36.歌手新歌音乐封面被指抄袭,照片存在抄袭之说 / 096
    37.坐网约车不付钱有什么法律风险 / 098
    38.如何看待、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 / 100
    39.售卖宠物盲盒违法 / 102
    40.每五人就有一人被骗?聊聊电信诈骗背后的那些事儿 / 104
    41.如何看待网红主播偷逃税被处罚 / 107

    二、刑事犯罪
    01.向单位饮用水投毒案中的法律问题 / 112
    02.曾春亮杀人案背后的问题 / 114
    03.玛莎拉蒂撞宝马案被告人未判决死刑,公平吗 / 116
    04.给犯、杀人犯辩护的都是什么样的律师 / 121
    05.张被执行死刑:为母复仇的快意恩仇,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 / 125
    06.如何看待网约车女乘客坠车死亡案 / 128
    07.“无差别攻击”的恶伤人事件到底该怎么预防 / 132
    08.如何看待视频因盗版视频被查 / 136
    09.利用商家漏洞获利 20 万元被判刑,“薅羊毛”为啥犯法 / 139
    10.如何看待杭州金钱豹外逃事件 / 141
    11.如何看待江苏女辅警敲诈案 / 143
    12.女子入职聚会遭案一审判决 / 147
    13.如何看待江歌妈妈诉刘鑫案及后续维权 / 149

    三、劳资关系

    01.女保洁误入男浴室撞见领导,被罚 2000 元 / 154
    02.招聘上幺蛾子频出,求职者该如何应对 / 156
    03.法律如何解决职场冷暴力的问题 / 159
    04.如何看待公司让员工 24 小时待命 / 161
    05.职场上的推杯换盏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 / 164
    06.六成以上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 167
    07.该不该用传达工作指令 / 169
    08.该不该取消外卖员差评制度 / 171
    09.强制准时下班,取消“大小周”,互联网公司休息时间也“内卷”/ 173
    10.拿到录用通知没去报到要支付违约金吗 / 177
    11.如何看待女子应聘被要求写保,承诺怀孕主动辞职 / 179
    12.如何看待建议男陪产不低于 20 天 / 181

    四、消费者权益
    01.快递员未经允许将快递放入快递柜里,这合法吗 / 184
    02.“”的那些套路,法律上该如何应对 / 186
    03.聊聊疫情期间白菜价格的问题 / 190
    04.央视曝光健身房办卡陷阱 / 192
    05.加价抢票与黄牛有区别吗 / 194
    06.知法犯法?揭秘选秀节目投票发展史 / 196
    07.看电影也可能违法 / 200
    08.三亚“海胆事件”当事人维权成功 / 202
    09.景区游客太多可以要求退票吗 / 204

    五、婚恋家庭问题
    01.给离婚设置冷静期有必要吗 / 208
    02.婚前体检到底要不要强制 / 212
    03.家暴起诉离婚要调解吗 / 214
    04.如何看待“两头婚”的婚姻形式 / 216
    05.女子离婚22年被前夫殴打,为何仍被认定为家暴 / 218
    06.弑母藏尸案背后的根源问题 / 221
    07.租个对象回家过年,这事靠谱吗 / 224
    08.男子活埋瘫痪母亲,父母子女之间的伦理底线在哪里 / 226
    09.“现实版樊胜美”家属获赔 16 万元:长辈重男轻女该怎么办 / 228
    10.如何待孕妇泰国坠崖案二审改判 / 1
    11.女单身育有哪些问题 / 4
    12.同居10年生二子分手,还能不能要求退还彩礼 /

    六、未成年人保护与学校教育

    01.如何看待吴某以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 / 242
    02.女生跳河,网友质疑救援不当,此事该如何处置/244
    03.《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 247
    04.男教师男学生,法律上该如何处理 / 250
    05.为什么要禁止师生恋 / 252
    06.该不该把戒尺还给老师 / 255
    07.如何看待“百香果女孩”案再审改判死刑 / 257
    08.如何看待大学生因厌世刺死网约车司机 / 260
    09.如何看待刑事责任年龄下调 / 263
    10.刑事责任年龄下调,3岁杀人男孩能被判刑吗 / 266
    11.如何看待浙江未成年人犯罪不归入档案 / 268
    12.大学生犯罪应当开除学籍 / 270
    13.大学生打篮球猝死,学校该承担责任 / 273
    14.7岁女孩遭母亲虐待向法官求救,如何通过法律保护孩子 / 275
    15.母亲狂扇婴儿脸制止哭闹,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个暴躁的母亲 / 278
    16.拐卖儿童应当“买卖同罪”/ 281

    结语 /284

    谈典看法知名法律博主、新浪微博2019、2020年十大影响力法律大V。
    谈典看法由曾任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法官的郭小明主理。郭小明现为律师,四川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新浪“品质消费组织”理事会成员,2015—2020年成都市法学研究杰出个人,主编有《民法典实用一本通》。

    利用商家漏洞获利20万元被判刑,“薅羊毛”为啥犯法2019年11月,上海徐汇区判决了一起诈骗案,大学生徐某某因利用肯德基不同平台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骗取兑换券或取餐码,然后卖了赚钱,还把这种“生财之道”告诉了同学,导致肯德基损失20余万元。,徐某某和4名同学被以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到1年3个月不等。
    很多人不理解,两个平台数据不同步,系统存在漏洞,明明是肯德基自己的问题,也不是这几名大学生造成的,他们只是利用了现有的规则漏洞。难道只许商家赚钱,不许消费者利用规则“薅羊毛”?
    事实上,本案和利用规则“薅羊毛”还真不一样。而且,这样“薅羊毛”,法律风险是很大的。
    根据法院审理查明,这几名大学生薅羊毛的方式是:利用肯德基App和客户端这两个平台数据不同步的漏洞,在App上用兑换券而不支付,然后在客户端把兑换券退款,再去App取消未支付的订单或者用兑换券支付,这样可以一分钱不花就获得一个兑换券或者取餐码。而且他们还把这个做成了一个产业,把免费得来的肯德基套餐产品以低价卖给别人,通过这个来赚钱。
    这种方式不同于系统本身有漏洞,因为App和两个平台上的订单系统都是正常的,兑换券都是能够正常使用和退款的。
    举个例子,同一家店有两个营业员,他们工作的柜台离得比较远。大学生在A营业员处用一个兑换券预订了一个汉堡,但他告诉营业员:“我再看看的,兑换券我放你这里,再付钱。”营业员A给了他一个预付凭。然后他又到B营业员那里,拿着预付凭说:“这个我不想买了,你把兑换券退给我吧。”B一看,凭就是自己家开的没错,退吧。接着,他就到A那里确认订单,把汉堡拿走了。只不过,他一分钱没花,手里同时多了一张兑换券。而且他还可以把手里的汉堡卖给别人赚点钱,再用那张从B那里退的兑换券,重复上面的操作。
    那么,大学生从营业员B那里获取兑换券的行为是什么质呢?很明显,是诈骗,利用A、B两个营业员之间信息不同步的漏洞,骗走了兑换券。所以,徐某某利用肯德基在不同平台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来赚钱,同样也是诈骗。而且他还把这种方法告诉了同学,犯了传授犯罪方法罪。
    那么,判两年半是不是有点重呢?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应当判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传授犯罪方法罪可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可判无期徒刑。法院是以诈骗罪和传授犯罪方法罪数罪并罚,并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数额以及自首、退赃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才判了2年6个月,总体来看是从轻判决。
    不过,这也不是说以后就不能“薅羊毛”了。商家通过手段设置的优惠政策是可以享受的,自己合理消费不会犯法。但千万别动歪脑筋,想着靠薅羊毛发财致富,那就危险了。
    女子离婚22年被前夫殴打,为何仍被认定为家暴2020年3月7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出浙江 2020年首张人身安全保护令。男子季某与女子陈某离婚22年,离婚后因季某生意失败,一直和陈某母女一起居住。季某多次酒后殴打陈某,甚至持刀威胁。法院裁定,禁止季某对陈某实施家庭暴力。
    离婚都22年了,在法律上不属于家庭成员了,前夫殴打前妻为何仍然按照家庭暴力来处理?这种情况下认定家暴是不是意味着对暴力伤害的纵容?《中华人民共和反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规定,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身体、精神等侵害,属于家庭暴力。离婚了确实不属于家庭成员了,但是在《反家暴法》结尾处,有一条“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也就是说,即便离婚了,只要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仍然可以按照家庭暴力来处理。季某和陈某就属于这种情况。
    有人说,既然离婚了,还这样殴打对方,就不能叫家暴,应该按照故意伤害抓起来,判刑。
    事实上,即便没离婚,打伤了人也还是要按照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来处罚。家庭暴力不是一种《刑法》罪名,而只是一种伤害行为,如果情节严重,还是要按照《刑法》规定来处理的。
    那设置一个家庭暴力的概念,对于治理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有什么作用呢?反家庭暴力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却没有那么理想。原因在于,反家庭暴力虽然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单独制定了一部法,但是相应的司法理念却没有更新到与之匹配的地位。现实中,家庭暴力很多时候仍然被人视为家务事,甚至在司法实务中还存在这种危险的认识。接到家暴报警时,多劝和,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所以有的网友会控诉:“难道非要等到人被打死了才能管吗?”我想说的是,该报警还是一定要报警。一方面,报警记录在离婚诉讼或者维权案件中,是有力的据。它可以明受害者曾经被殴打过,还报了警,说明事态严重,而且报警会起到暂时的威慑作用。
    另外一方面,家暴维权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去法院起诉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适合紧急情况的处理。受害者遭到家暴之后,还是应该尽可能地暂时隔离,或者到外地去避一下,这是现有效的方法。 人身安全保护令属于打官司之前的保全措施,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自己进行人身安全保护。虽然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保安全,可它却是有必要的法律手段。起码,施暴者只要违反保护令,即便伤害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法院仍然可以对其进行罚款、拘留,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人身安全保护令在下一步的离婚诉讼中也是很有力的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