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低生育陷阱: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山田昌弘
  • 正版
    • 作者: 山田昌弘著 | 山田昌弘编 | 山田昌弘译 | 山田昌弘绘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山田昌弘著| 山田昌弘编| 山田昌弘译| 山田昌弘绘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8-01
    • 页数:155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4796064
    • 版权提供:译林出版社
    • 作者:山田昌弘
    • 著:山田昌弘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8.00
    • ISBN:9787544796064
    • 出版社:译林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23-08-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8-01
    • 页数:155
    • 外部编号:3181039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不愿让孩子受苦”的日本人

    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
    节 成为世界“反面教材”的日本少子化对策
    第二节 日本“少子化对策失败”的经过
    第二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失败”的原因
    节 是谁改变了日本的出生率?
    第二节 关于少子化直接原因的“误解和错误”
    第三章 “欧美中心主义思想”的陷阱
    节 欧美中心主义思想
    第二节 欧美各国少子化的特征
    第三节 适用欧美模式的陷阱——欧美有而日本没有的
    第四章 “规避风险”和“重视体面”的日本社会
    节 “生涯生活设计”+“风险规避意识”
    第二节 体面意识——“想避免别人对自己负面评价”的意识
    第三节 强烈的育儿压力——不愿让孩子受苦
    第五章 在日本能否形成有效的少子化对策
    节 日本少子化现象的根本
    第二节 日本少子化进展概括
    第三节 何为有效的少子化对策

    跋——“新冠后”的家庭
    参考文献

    山田昌弘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专攻家庭社会学、情感社会学及论。擅长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亲子、和恋人等社会关系。他着眼于1990年代末急剧变化的日本社会,将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失去希望的社会状况命名为“希望格差社会”,并成为“格差社会论”的先行者之一。主要著作包括《低生育陷阱》《希望格差社会》《“婚活”时代》《家庭难民》等。

    章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节 成为世界“反面教材”的日本少子化对策低出生率的长期化日本自入成时代(始于1989年1月8日)以来,总和生育率(TotalFertilityRate)在1.6以下的状态已持续30多年(即便是1.5以下也已有25年之久)。
    总和生育率原本是人口学的专有名词,但现在已成为被人们普遍使用的一个流行词。该词被用于表示“每个女在育龄期间所生育的子女的平均数”。
    若总和生育率超过2.07,则人口增长,若低于2.07,则人口减少。
    在一个平均寿命稳定且没有移民的,若女一中至少生育一个女孩且后者能长大到成年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人口基本保持稳定(我们将女一中生育女孩的平均数称为“总产率”)。这种状态下的人口被称为静止人口。
    从生物学角度看,由于人类中出生的男要稍多一些(若女为1人,则男约为1.05人),因此静止人口下的总和生育率是一个略超2的非整数数字。
    若总和生育率低于1.6的状态持续30年,则人口减少,老龄化率上升(参照图表1、图表2)。由于移民及长寿的作用,一般认为日本的人口减少现象实际上是从2008年左右开始的(参照图表3)。
    两代人之间的年龄差(父母与子女的平均年龄差)大约是30岁。若总和生育率是在30年前(1990年)开始出现严重下降的,那么那时出生的人在2015年则已达到25岁。出生率低的那一代已经到了生育及育儿期。
    至2020年4月的现在(本书执笔之时),也依然看不到恢复的迹象。2018年日本的出生人口为91.8万人,死亡人口为136.2万人,两者相减,人口约减少了44.4万人(除去移民的流入和流出)。
    到2019年,据当时的推算,日本的出生人口为86.4万人,死亡人口为137.6万人,两者相减,人口减少51.2万人,可见人口减少正在加展(确定值将在2020年9月发布)。
    若这样下去,2019年出生的孩子到30年后的育龄期时,出生人数将会下降至60万人左右(从图表2可以看出,1990年之后,出生人口是按其30年前出生人口的7成左右在推移)。
    成为“反面教材”的日本少子化对策—日本是乐观之国?
    作为家庭社会学学者,我时常接到一些外国研究人员、工作人员以及新闻工作者关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咨询,也多次受邀参加海外的一些学会或大学的研究会,以及面向大众的演讲会。可以说,讲述日本少子化现状的机会正在不断增多。
    近,来自中国、韩国等东亚各国的垂询比欧美要多些。很多关于少子化的著作也接二连三地被翻译成了中文或韩文。
    欧美,尤其是西北欧的研究人员以及新闻工作者向我问道:“为何日本没有采取少子化对策?”的确,像法国和瑞典等西北欧,在1980年左右出生率大大跌破了2,降至1.6左右。但由于在那之后实施了少子化对策,虽然有点上下浮动,但到2015年时,出生率已经分别恢复到了1.92(法国)和1.85(瑞典)。
    另一方面,像德国和西班牙等,虽然与日本一样,低出生率一直在持续,但由于接纳了大量移民,而使得人口没有减少(意大利自2016年开始出现人口减少)。
    不过,由于有欧盟这样庞大的框架组织存在,在劳动力这一方面,人口问题并不占很大比重。因为在欧盟内部劳动力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若本国劳动力不足,则劳动力可以流入(在欧盟,来自成员国以外的移民反倒成了一个重要
    问题)。
    另外,像美国和英国,由于本来出生率就高,加上接纳了大量移民,所以无须担心人口减少的问题。尤其是美国,人口在大量增长。1980年,美国人口约为2亿2762万人,不到日本人口的2倍。然而,到2019年时,美国人口几乎达到日本人口的2.6倍,约为3亿2927万人。在日本人口几乎没有增长的约40年间,美国则增长了1亿以上的人口。
    正如图表5所示,欧美近39年内的人口增长率都在15%以上,而日本只有近10%的低增长率,甚至近些年来已经开始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
    这不可能不影响到实体经济。
    若让欧美有识之士对此发表意见的话,那他们会说:早在30多年前,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就已经在发展,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出生率。不仅如此,日本似乎也没有接纳移民的意愿。劳动力不足以及老龄化可能会给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带来影响,对于这一问题,日本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吧。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呀。
    “如何不重蹈日本之覆辙?”—亚洲各国的关心另一方面,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人则会问:“如何才能避免出现日本那样的情况?”近些年来,这些出生率在急剧下降,出生率比日本还低的也不少。在中国,自1979年以来持续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2016年得到缓和,开始逐步放开二胎,甚至三胎的限制。但是,有报告显示出生率并没有得到恢复。
    不过,这些亚洲少子化现象变得严重的情况是近才出现的。日本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的比率)为28.4%(2019年厚生劳动省推算),位列世界,而亚洲尚处于15%以下(2015年……中国9.6%、韩国13.1%、新加坡11.7%)。若从现在开始采取对策的话,我想应该可以避免出现日本那样的人口减少问题,也就可以避免出现日本那样的老龄化率。
    亚洲各国的相关人员以及媒体工作者,都比较关心日本少子化对策未能奏效的原因。也就是说,他们是把日本作为一种反面教材来看待。他们找我咨询,是为了探索一种可能,以避免像日本那样面临人口减少的问题。
    我认为,日本的少子化与欧美的少子化,其情形以及产生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三章详细说明[这一点在“不婚化”问题上也有同样体现,可参见我之前的著作《不需要结婚的社会》(朝日新书,2019)]。
    与此相对,亚洲各国的少子化问题则与日本有着很多的共同点。
    例如,在未婚者中,大部分人即便长大成人后也不独立生活,而是继续与父母同住。我在1997年将此命名为“单身寄生族”,并在1999年出版了相关书籍(《单身寄生族时代》,筑摩新书)。该书出版后不久,陆续于2000年被译为中文、2003年被译为韩文。
    此外,描写结婚难状况的《“婚活”时代》(Discover携书,2008,与白河桃子合著),也在翌年被译为中文。近,我的书在韩国和中国的似乎要比在日本更好。
    另外,与日本一样,在韩国和中国,因同居或婚外恋而出生的人口少(婚外子女的比率,日本为.%、韩国为1.9%,2016年),但在欧美,由非婚女出的孩子的比率较高,比率超过50%的(法国、瑞典等)也比较多(这将在第四章中再次涉及)。这种差异是因为,在亚洲各国中,必须结婚后才能同居的观念强。
    说实话,本书的精华部分是以2018年受中国社科院这一机构的委托而实施的调查报告为基础的。那份报告已先于本书在中国出版了(2019年)。
    像这样,“从海外来看”,日本在认识到出生率下降这一现实以来的30年间(即整个平成年间),并未采取有效对策,而是放任少子化发展,使得低出生率长期持续,人口开始减少,世界的老龄化持续发展,甚至让人们对社会保障的可持续产了担忧。
    那么,日本为什么没有能够采取有效的少子化对策呢?
    笔者将在本书中对其原因进行考察和验。
    首先,我们来回顾并考察一下少子化的相关认识和对策的历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