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写作全指南:从读者到作家
  • 正版
    • 作者: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著 |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编 |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译 |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绘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著|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编|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译| 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绘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12-01
    • 页数:457
    • 开本:16开
    • ISBN:9787220120282
    • 版权提供: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
    • 著:著 者:[美]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Jo Ray McCuen-Metherell),[美]安东尼· C.温克勒(Anthony C. Winkler) 译 者:吉文凯, 瞿慧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79.80
    • ISBN:9787220120282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1-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1-01
    • 页数:457
    • 外部编号:3150742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部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章 批判阅读 3
    第二章 修辞:说服的艺术 12
    第三章 综合:融入外部资料 50
    第四章 作者语气 69
    第五章 作者的论题 89
    第六章 组织个人观点 118
    第七章 写出成功的段落 137
    第二部分 行文模式
    第八章 记叙 161
    第九章 描写 182
    第十章 过程分析 206
    十章 举例说明/例 228
    第十二章 下定义 251
    第十三章 比较和对比 274
    第十四章 分类与归类 299
    第十五章 因果分析 320
    第十六章 论与说理 345
    第十七章 多种写作模式融合 367
    第三部分 重新修订自己的文章:编辑室
    修改 391
    编辑 394
    编辑一篇文章 404
    第四部分 特殊的写作项目:
    如何选择你的研究话题? 410
    如何缩小话题? 411
    写作过程 412
    准备“引用文献” 或“参考文献” 417
    写终稿 418

    著者: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文学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写作,出版多部的写作教材。
    安东尼·C.温克勒,作家,剧作家,有小说《彩色的独木舟》、喜剧《疯子》、舞台剧《夜贼》等作品。
    译者:吉文凯,副教授,翻译硕士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译著有《在中国看见曙光》《人文陕西》《跨界涉险——从银行家到政治家》等。
    瞿慧,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参与并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多篇。译著有《在中国看见曙光》《西安城墙》等。

    第二章修辞:说服的艺术写作是一个过程你也许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记住鱼的机体结构,或者星云的构成与结构,但绝不能通过死记硬背学好写作。学习写作是学习一个过程,比起记忆一堆知识,这个过程总是要困难一些。你可以通过一本手册记住自行车的每个零部件,但不可能通过读一本教你骑车的书学会骑车的本领。有句拉丁谚语说得好:“你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下面是一些经实验室研究发现的有关写作过程的真理:●写作是一个艰难且不断反复的过程很多作者写作时都是时断时续,其间免不了跌跌撞撞。作者写几个句子就要停下来返回去修改,然后再写几个新句子,再停下来重新读一遍,然后进一步修改编辑,之后再继续写作。一位研究者说:“在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返回去’是为了推进自己的思路。”任何一个专业的作家都会承认这样一个过程确实存在,但往往这样的对于学生而言却成了意外的发现,竟写作过程中时断时续、反复修改往往令学生很担心。要知道,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写作中健康而正常的部分。研究甚至显示:遇到必不可少的“等待、观望、探索”时,接受写作中断断续续、跌跌撞撞的本质的作者要比那些不接受这一本质的人更为轻松。由于写作中存在这一迂回状态,写作往往被描述为循环过程,也就是说写作并非一气呵成,而是要经历循环往复才能得到的写作结果。通常有必要重新回到先前的道路,回到工作一开始,或者修改早先完成的句子和段落,然后才继续写新的句子和段落。如果你发现自己写作时也是如此,请保持自信:大多数作家也是如此。你经历的只是写作中正常的过程而已。
    ●话题能为你的作文带来改观
    不管专业还是业余作家,很少人能完全自由选择话题进行写作。大部分话题是由雇主和教授安排或是社会环境要求。然而,一旦有选择的余地,常识和研究得出的经验是:你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事实是,大部分人在写对自己有吸引力的话题时更得心应手。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确实没什么神秘可言。当我们从事一项自己热爱的劳动——不管是建造自己梦想中的房子还是进行写作时,我们都会加倍努力。不幸的是,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仅满足于那些看起来容易进行调研或者写作的话题,不会考虑自己对该话题感兴趣。这是错误的。当你就自己喜爱的事物写作时,你就会像一名资深的作家一样进行创作,而不是强迫自己就一个无趣的话题进行写作。
    ●你的写作水平不会随着每次的写作而不断进步并不是每写一篇新的文章,写作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有所提高。关于写作的一个现实的比喻是箭术。箭有可能正中靶心,而第十箭却有可能会脱靶。一名弓箭手的命中率会随着练习的加强而越来越高,但是你绝不能说哪一次都能命中靶心。实际上,简单地说就是你不能因为这次的写作不如上一次,就烦闷不已。虽然你的进步不会反映在每一次独立的写作中,但练习得多了,你整体的写作技巧一定会有所提高。
    本章的要点总结如下:写作能力是可以习得的,因为修辞可以教会你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写好文章并不单单是把头脑中突然冒出的想法草草呈现在纸上,而是要一直思考读者的需求和自己的写作目的,并据此选择所应使用的语言类别;同时,你还要慢慢培养修辞感,使自己能够针对某个任务找到的表达技巧。所有这些技巧都可以通过研习修辞而习得。
    针对视觉形象进行写作视觉形象包括只有博物馆中才能看到的艺术作品,也包含报纸上的图片。像电视图像、线条画、素描、速写、电脑图表、令人着迷的异域风情画廊和广告中俊男靓女的图片,等等,都属于视觉图像。视觉图像传播广泛,影响巨大,很多老师会将其作为写作话题来使用。比如,这书第二部分每一章均引用了很多图片,要求你对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解读或评价。
    如果之前你从未做过类似的写作练习,请不要担心。就一幅图片进行写作无异于就一头猪、一首诗或是一次冒险经历进行写作。下面是针对艺术作品、新闻照片、卡通漫画和广告画进行写作的一些技巧。
    针对艺术作品的写作。 针对一幅艺术作品进行写作,你无须是艺术评论家,而且你也不必尽力做得像他们一样。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写作,对一个作者而言,的表达方式是遵循的自我,而不是以任何人的口吻进行表达。换言之,无论是写一棵真实存在的李子树,还是一幅静物画,都要坚持自我。下面是针对艺术作品进行写作时大家可以遵循的步骤:仔细揣摩作品。这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展现扭曲、想画面的抽象派作品?如果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比如一幅表现乡村美景的画作,注意颜色的运用和画作的表达方式。一个艺术家,通过单调的色彩和随意大胆的线条,就可以向我们传达出对于景色的消极情绪。同样,明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笔法也可以使一幅美好的景色跃然纸上。细细揣摩作品之后,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这句话就会成为你文章的主题。
    注意画作的标题。很多表现主义画家会创作出纯想象中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这时,画作的标题就可以帮我们理解这些形象的意思。图2.1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标题的重要。该画作展示了一群男人,其中两个人有半个脑瓜里塞满了看似粪便和垃圾的东西。画作的背景是一个长相丑陋的教父和一名手持沾着鲜血利剑的纳粹士兵。看罢其标题《社会栋梁》,我们才能理解画中那些令人生厌的男人是正在出现的纳粹头目,而画家就是想讽刺挖苦这些人。
    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艺术家和作品的背景资料。比如,在对《社会栋梁》进行写作之前,我们在谷歌搜索画家乔治·格罗茨和他的作品的题目,随后我们就了解了这个作品及其创作者的相关信息。
    依据艺术评论家的评价,检查你对于该画家作品的评价。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鉴赏力。如果说情人眼里出美人,艺术作品亦是如此。很多现代主义艺术家说,每个人针对某个作品的评价都是有效的。而传统艺术家们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说艺术作品的评价应该有对错之分。很多时候往往介于两者之间。很有可能对一件艺术品的解读十分牵强、毫无根据,因为对它的解读是来自观察者的头脑,而非源于作品本身。也有可能对于同一件艺术品会存在两种相反的解读,而没有哪一个会更加“正确”。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评论家就帮上忙了。他们在艺术品鉴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能够鉴定出艺术品的之处和模仿借鉴的痕迹。
    支撑你对艺术作品的观点或解读。 针对艺术作品的任何观点都需要画作本身的细节进行支撑。如果你说某人的肖像画反映出了忧郁的情感,你应该说清楚原因。为了支撑这样的观点,你可以从背景色彩的运用,画作中人物阴冷的表情,或许还有人物瘫坐的方式进行解读。
    说明你对画作的感觉。艺术作品不仅引发思考,还会引起情感体验。不要害怕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或是害怕说出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坦白相告可以帮读者更好地理解你对作品的看法。当然,在阐释视觉形象的文章中也可以使用“我”。事实上,在如此个人化的写作中不使用人称“我”的话,你的写作会很难进行下去。竟,人们期望听到画作对你的影响,以及你对它的感受。你不必因为自己在就这幅画作进行写作,所以觉得就必须得喜欢它。你也许发现自己打心底里并不喜欢它。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做的就是说明缘由。当然,如果你的确喜欢某一画作,你也应该说清原因。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就艺术作品进行写作时可以遵循的步骤:1.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作品的总体印象。
    2.从作品的细节入手阐释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印象。
    3.说明作品对自己的影响。
    ●写作练习找到或者复印你喜欢的一幅艺术作品。针对该作品写一篇包含三个段落的文章,文章中你需要解读作品,谈谈画作中你欣赏哪个方面。文中请附上该艺术作品的复印件。
    针对新闻照片的写作。新闻照片是报纸和杂志的一个主要部分。它的表现方式可以是静谧的,也可以是令人恐惧的。在一个的摄影师手中,相机似乎可以完全抓住某个主题。那种好似用X光线抓住灵魂的神秘魔力,加之其不像绘画那样正式艺术作品有所失实,使得照片成为一种人人皆懂的世界语。看到一张照片中人们从着火的摩天大楼纵身跳下的画面,无论我们讲什么语言,人人都能看懂,更能理解其中的悲凉。下面,我们针对如何就新闻照片进行写作给大家一些建议:首先要研究并描述照片的背景。照片是谁拍摄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了解照片拍摄的环境可以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写作,同时也会影响到你对照片的解读。
    阐明细节以描述新闻照片。尽自己所能,总结照片中所描绘的情景的重要。例如,图2.2捕捉到登山营救过程中惊心动魄的一刻。
    下面,我们对新闻照片写作的步骤进行总结:1.陈述照片拍摄的环境、时间、地点和原因。
    2.详细描述照片。
    3.拟定照片的主题。
    4.从照片及其拍摄背景提取论据以支撑主题。
    ●写作练习针对一张新闻照片写两三个段落,解释清楚照片的拍摄背景,并对照片进行解读。文中请附上该照片的复印件。
    针对漫画进行写作。经典漫画能抓住那个时期的本质。漫画似乎以速记的方式总结了时代的特质。政治漫画,尤其是讽刺漫画——一种夸张地表现外在特征的漫画——可以展示某个时期人们对特定人物的看法。比如,想要了解在“泰迪”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人们对他的看法,你只需看看当时有关他的漫画形象。下面,我们就基于漫画的写作给大家一些建议:●确保自己理解漫画所要传达的信息。当然,一些漫画仅仅是为了娱乐,并没有什么特定的信息。很多漫画是糖(幽默)和药(信息)的混合物,如图.。该漫画转载于加拿大法语报纸。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男孩的裤子脱掉了一半,露着屁股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字母“Y”。小男孩的左侧,在图像前方是法语的单词“GENERATION(一代人)”。2008年1月22日,魁北克当地报纸《太阳报》用这样一幅漫画将人们根据年龄段分为若干代:——沉默的一代,1945年以前出生的人——婴儿潮一代,1945—1961年间出生的人——X一代,1962—1976年间出生的人——Y一代,1977—1989年间出生的人为何称组为“Y一代”?漫画用极具说服力的讽刺给出了。同时,它巧妙地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为什么西方世界的孩子们,想要遵循这样一种着装规范,它的目的是让老人和人感到震惊,而不是为了时尚。
    另一幅同样意义微妙的漫画展示的是一位英语教师,气势汹汹地站在学生们面前。老师背后的黑板上草草写着“今天交作业!”老师面前站着一个小男孩儿。男孩说:“我的作业做完了,可是我的狗狗不小心同时按下了Control、Alt和Delete键。”以前,学生不做作业给出的借口是“我的狗狗吃了我的作业”,男孩的话正是这句话在计算机时代的新版本,因而十分。
    ●留心漫画中颠倒的世界。漫画往往通过颠倒世界来讽刺人们对社会的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观点。比如,有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电影院的椅子上坐满一群带着翅膀的虫子在等待影片的开始。银幕上出现了即将上映的影片名字《杀手挡风玻璃归来》。另一个场景——我们喜欢的漫画之一——是一个可怕的怪物在匆匆忙忙地穿衣服。他着急地看着手表,对妻子抱怨说自己已经迟到了,此时此刻它本应已经钻到某个孩子的衣橱里去的。漫画的文字说明是什么呢?“怪物的工作”。这两幅漫画的幽默都来自颠覆常态,而这样对常态的颠覆让我们对熟悉的情境有了不同的看法。
    ●阐明漫画所要解释的道理。很多漫画具有教育和警示意义。有时,这些道理显而易见,比如,有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两个男人被困在一个热带小岛上。一个人看着另一个,建议说或许他们俩应该组建一个简单的。这令我们想到建立是人们的一种政治本能。但有时道理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比如,一幅漫画描绘了面容可怜的人并排站在图书馆的过道里,看着两本不同的书,一本是《自我修养》,另一本是《专注自我》,这幅漫画反映了人们的自恋情结。不管怎样,你对漫画的解读中有一部分应该是对漫画要阐释的道理的解读——当然,前提是漫画应该确实蕴含道理。仔细分析漫画,直到看懂其蕴含的意义为止。
    下面,我们对基于漫画进行写作时可以遵循的步骤进行总结:1.如果漫画具有隐含意义,确保你明白它所要传递的信息。
    2.留心漫画里那个颠倒的世界。
    3.分析漫画所要传达的道理。
    ●写作练习就你所喜欢的任何一幅漫画写几段话。文中请附上该漫画的复印件。
    针对广告的写作。尽管有时令人眼花缭乱,广告图片总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广告中人物、场景和物体均被美化;或者,广告中的所有产品似乎均对社会具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很多广告中的图片信息不是夸大其词就是鬼话连篇。我们知道不可能吃一片药就能顿时让阴天转为晴天;不可能一剂泻药下肚,烦恼立刻消失;不可能脸上抹上面霜后,过一个晚上皱纹就不复存在;买一个新床垫也不会让失眠症患者成为另一个瑞普·凡·温克;开一辆新车也不会让你立刻桃花朵朵,一夜风流。任何人针对广告图片进行写作时都要兼备常识和逻辑。常识让你看透玄机,而逻辑帮你对夸张的言语进行筛选。针对广告图片进行写作时,你需要遵循下面的步骤:●确保你知道广告所针对的受众,了解广告所宣传的产品。面向女的广告,比如香水,总是和女化的形象相联系。相反,经典男的形象总会在啤酒的广告中出现,因为啤酒的目标群体是男。可能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很多广告会拐弯抹角地粉饰自己的产品。名的例子可能就是日本某品牌的汽车广告。广告展示出了牧场、高山和溪流等美丽景致,附以似含哲理的不知所云的言语,但其实和买车没有什么关系。想一想,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是什么?产品的使用者是谁?产品有什么功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些信息,你就有了主题。
    ●留心图片所配的广告语。广告语往往是只言片语,而非整句。比如,去威尔士旅行的广告搭配的广告语是:“行程:伦敦——极乐世界——伦敦。威尔士,中途停留的静谧之所。顺道去天堂走一遭。自然的奇观和家的舒适同在你身边。威尔士,距离伦敦仅两小时车程。”一个句子、五个词构成这段广告语。注意到广告中会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渲染图片。例如,有史以来为成功的广告语由两个押韵的单词组成:“ThinkMink”(想穿貂)。广告语往往很是浪漫,毫不遮掩。比如下面这个例子:“不知何时,你梦中的她成为你一生的爱人。钻石恒久远,颗永传。”●注意对现实的颠覆。广告擅长于颠倒现实的世界。如果广告中的产品对你有害,广告就会用健康幸福将之包裹起来。比如,广告中经常会呈现身强体健的吸烟者的形象。万宝路广告中的经典图片,就是一个粗犷的牛仔在山脊上放牛,偶然间停下来吸一口“健康的”。这些广告渐渐淡出我们视野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商业广告,大肆兜售祛除粉刺、治疗秃头或阳痿的油。看到一名男子吞下希爱力或后迈着大步跨过春日的草地,打算在“时机成熟”时跟另一半翻云覆雨时,有谁不心生羡慕呢?
    ●注意口号宣传或者委婉语。时髦语言是一个宣传口号或者与产品相关联的说法。某一个腋下除臭剂的宣传口号曾经是“足以盖住男士的体味,精心呵护女士的温柔”。委婉语是表达某一事物的更为平和的说法。比如,说“他去世了”是“他死了”的委婉语。例如,一条推销保险的广告语会说“减轻您的家人下决定时的压力和痛苦”——这意味着,找到一个埋葬你的地方,一个支付葬礼的方式。女士个人卫生用品在宣传时总会采用委婉语言。有时,图像或影像也可能较为委婉,像缓解便秘的药物的广告往往也是这样。
    ●用逻辑判断广告意象夸张的言辞。说广告常常谎话连篇,这绝不夸张。广告人可能会说他们从不说谎,只是强调自家产品的优点而已。然而,任何有常识的人听到像“三分之二的牙医都使用某某牙膏”的广告时,都不禁怀疑“到底有多少牙医参加过调查,得出如此结论?”也许,只有三名牙医参加了调查。那么,“温度感应防汗除味剂是依靠体温激发产生效果。人体的体温可以使其产生作用”,这一宣传到底是什么意思?当一种杀虫剂宣传说它可以让你“从害虫面前隐形”,这一宣传语言是直白的意思表达,还是具有比喻意义?
    ●提及任何与影像有关的幽默。一则东芝复印机的广告展示了一台会讲话的复印机:“我每分钟打印80张,坐在男厕所旁边。她每分钟输入80个词语,却坐在街景办公室里。世上就没有公平可言吗?”要就这一意象展开讨论,你可能会从会讲话的打印机产生的幽默着手。
    回顾前文,我们总结一下针对广告进行写作时涉及的几个步骤:1.确保你知晓广告涉及的产品和广告的目标群体。
    2.注意广告影像所配套的语言。
    3.留意任何颠倒现实的成分。
    4.注意流行语或者委婉语。
    5.调动逻辑思维,评价广告影像过度夸张的说法。
    6.提及与影像相关联的任何幽默。
    ●写作练习就杂志或报纸上刊登的一则你不喜欢的广告写两段文字。作业中请附上该广告的复件。
    写作建议帕金森症与梦中之熊安东尼·C.温克勒(AnthonyC.Winkler)修辞图解目的:表达身患一种可以让你失去行动、讲话和写字能力,无法保持镇定的神经中枢疾病会有什么表现读者:任何想了解人类疾患的读者语言:夹杂科技词汇和富有诗意的形象化语言
    策略:描述一名身患残酷疾病的患者与疾病抗争,时而失望、时而勇敢的过程安东尼·C.温克勒(1942—),经常被描述为“你从未品读过的的作家”。他写了多部深受赞赏的小说。小说《彩色的独木舟》(ThePaintedCane,983),讲述了一位倔强的牙买加渔夫泽卡赖亚为了在对他毫无尊重的、残酷的世界中维护尊严而不断抗争的史诗般的故事。其欢快的喜剧《疯子》(TheLunatic,1987)被一位批评家称之为“写作精巧、极富夸张的牙买加寓言”。温克勒与教授乔·雷·麦奎恩-麦修利尔合作编写了多本大学系列教材。这些关于修辞和写作的书籍中有部分书籍自1973年出版以来已经十几次改版印刷。温克勒写过电影脚本,也为戏剧写过剧本,曾经撰写舞台剧《夜贼》(Burglar),分别于1973年和1974年在牙买加和多伦多上演,并得到观众。他的作品《河马车》(HippopotamusCar)作为广播剧在德国科隆一家电台播放。温克勒与妻子凯西结婚40年了,现在两人居住在亚特兰。150岁时,一头梦中的狗熊侵入了我的身体,想方设法蹂躏我的生活。狗熊奇怪的动作令我感到的疲惫。它让我浑身颤抖,好似得了流感。时而,它又像一只兔子,突然把我手中的酒杯打翻在地,摔个粉碎。我的左侧腋窝感觉像是长了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肿包。到目前,我的医生怀疑我的中枢神经出了问题,可能是得了帕金森症。
    2与很多疾病不同,现在还没有具体检测手段来判断一个病人患帕金森症。到目前为止,常见的诊断方法就是看患者对现有可控制帕金森症的药物有何反应。主要的药物是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控制运动机能的化学物质。我服用多巴胺一周后,我的一个症状——写字过小症,奇迹般消失了。
    3帕金森症是巫师酝酿的灾难,至今没有治疗方法。相对而言这种疾病比较“年轻”,直到1817年才被大家所认识。当时,一位名叫詹姆士·帕金森的英国药剂师兼外科医生、古生物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发表了一篇名为“震颤麻痹症研究”的文章。在那篇开篇之作发表之前,帕金森症很少出现在医学文献中,后来也只是一度被提及。然而,与病症对比综合考虑,帕金森症被疾病控制中心列为第十四大致命疾病。
    4帕金森症有各种夸张的症状,它们的医学名听起来简直像灭绝恐龙的名录。
    嗅觉丧失症嗅觉越来越差记忆力减退症失语写字过小症书写字体过小流涎症由于吞咽功能较弱引起的流涎症状后倒症容易向后方摔倒以上仅是帕金森症的一部分症状的列表。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症状不会像机关似的一股脑发作,而是像似的逐个发作。
    5帕金森症使各种事情更难完成,耗时更长。吃饭是每天例行的事情。各种日常事务中到处都是饵雷。肌肉力量衰减严重,让你手脚笨拙。在饭店吃牛排总是让人尴尬。你手臂没有力气,要想把牛排切成可以咀嚼的小块,你肯定让所有桌椅全都跟着你颤抖。先前简单的动作和反应突然间变得十分复杂。穿系鞋带的鞋子简直成了噩梦。上个厕所有时简直像在完成即兴地面体操练习。
    6帕金森症一般会越来越严重。我不时会见到晚期帕金森症患者。我曾见过的一位可怜的患者当时就像一位穿着比赛服的骑马师,他想方设法才歪歪斜斜地直起身,这样他才能骑在枕头上,仿那个枕头就是他临时的马鞍。他困在床上,好似凝固成胜利的,一动不动,他的妻子在旁边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被褥,一边不住地哭泣。我见过了另一个帕金森症晚期患者的整个身体都裹在被褥里,被褥乱七八糟,不住颤动。
    7帕金森症让人毛骨悚然,患病之后,病人不分男女都变得毫无力气,一个个面带愠色,难道一头面目狰狞的狗熊控制了他的灵魂?其实,根本没这回事。一旦确诊,帕金森症病人好似被判刑,几乎没有康复的可能。体育运动,尤其是固定自行车,似乎可以阻止帕金森症的破坏。走路时,心中默数步数似乎可以减少跌倒的可能。
    8如果你信教,那么赶紧祈祷吧。早晨我起床时嘴里念起了祈祷词。
    哦,上帝,唤醒我去欣赏轻柔的细雨像婴儿的眼泪坐在柔嫩的面颊主啊!我已经懂得,已经害怕你的力量我曾经亲身体验在雷鸣闪电和狂风暴雨中可是现在我渴望,我需要,我期待看到新的里缕光芒9诗人写道“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这句话对于身患帕金森症的患者应该是金玉良言。病房里的一个情况就是总有人比你病得严重。死于第十四大病症,总比死于第十三大病症要好些。
    10那么对于这头臭脾熊应该如何呢?别管这畜生。或者当它吼叫时,朝着它的屁股狠狠踹一脚。
    ●内容分析1.作者注意到这一病症初的症状有哪些?作者用什么意象描述这一病症?
    2.帕金森症通常用什么方式诊断?帕金森症是何时被人们所认识的?该病症如何得名?
    3.帕金森症部分症状的列举中,“后倒症”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这一症状被列在?
    4.医学认定帕金森症病症发展趋势如何?作者自己经历的什么例子可以支持这样的趋势?
    5.作者提出了什么治疗手段?
    ●方法分析1.作者如何在文章中表达可以听见的声音?在行文中,作者一直使用同一种声音,或者他表达了多种声音?请解释自己的。
    2.与你曾经看到过的杂志或报纸上描述疾病的文章相比,温克勒对帕金森症的描述有何特殊之处?这一特殊写作风格如何影响文章整体的质量?
    3.在你看来,为什么作者把帕金森症各种症状的医学名称比作“灭绝恐龙的名录”?这一比较恰当有效?请解释自己的。
    4.第八段中,作者引入一段祈祷词。乍一看,从客观的科学表达突然跃至祈求神灵保佑,似乎有些突兀。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解释这一段祈祷词有什么作用。
    5.段中作者呈现了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文章以这一语气结尾?与第九段相比,段语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结尾令人满意?为什么?
    ●问题讨论1.今天,中枢神经疾病普遍?西方为常见的三大中枢神经疾病有哪些?如果你对神经疾病不了解,请用谷歌搜索“中枢神经疾病”。
    2.如果你被诊断患有无法治愈的神经疾病,你将如何安排自己后续的时间?请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自己规划的一些活动。你认为什么样的体力活动自己可能无法进行?
    3.针对家境贫困、负担不起体面的生活设施的帕金森症患者,提供身体康复治疗的看护人员,帮病人就医或者去往特殊养护中心的司机,还有保护患者避免其走失或者感到孤独的人员,应该提供支持?如果是,请提出可以提供支持的一些方面。
    4.你觉得社会如何才能找到帕金森症的医治方法?资金雄厚的制药公司、、高校研究机构或是想不到的来源,你觉得哪一个可能成为攻克帕金森症的资金来源?请阐释自己的观点。
    5.你觉得从公民手中征税是为帕金森症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的合理途径?或者,你能否想到更好的研究资金的来源?请用实例和据明自己的观点。
    ●写作建议1.选择一种夺取你某位亲人生命的疾病。参考温克勒的文章,对该疾病和你所经受的苦痛进行描述。
    2.你愿意多少金钱或是精力,用于攻克本世纪主要致命疾病?写一篇文章,探讨税收中有多大比例应该用于与攻克主要疾病相关的教育和科研。请引用至少三位专家的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根据本书中第三章所建议的原则,将这些参考文献融入自己的文章。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