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雨窗书话朱航满
  • 正版
    • 作者: 朱航满著 | 朱航满编 | 朱航满译 | 朱航满绘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航满著| 朱航满编| 朱航满译| 朱航满绘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41000
    • 页数:268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5247651
    • 版权提供: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朱航满
    • 著:朱航满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52.00
    • ISBN:9787305247651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0-01
    • 页数:268
    • 外部编号:3129582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辑一记事珠
    庚子买书记
    琉璃厂书事
    前门买书记
    邂逅一家旧书店
    午间淘书漫笔
    寻书的乐趣
    成府路半日记
    京华三日书事
    北京书店杂忆
    少时读书忆往

    辑二掌故谈
    施蛰存寻书一瞥
    台静农的文章与酒
    钱锺书翻译举隅
    杨绛的“隐身衣”
    “下种子一样”
    吴宓的书事
    《留梦集》琐谈
    来燕榭二题
    《全集》之外的汪曾祺
    “宁静极了,干净极了,美丽极了”
    书斋清芬

    辑三 品藻录
    空山春雨丰子恺
    黄裳晚年散文一瞥
    郁郁乎文哉
    醰醰多古情
    “春初新韭,秋末晚菘”
    念楼文集品藻
    “古拙而有风致”
    作为文章家的学人
    “若饮醇醪”
    止庵文集识小
    后记

    吴宓的书事《吴宓书信集》2011年11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编者系吴宓之女吴学昭,信件的收集、整理、注释和翻译也均由其独立完成。我一向关注吴宓,但尚有概念化之倾向,这与之前读过鲁迅、温源宁以及时下多人谈论吴宓的文章有关。而待读完这册书信集后,对于吴宓颇增许多丰富之印象。关于吴宓,都知道他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的人文学者,曾与陈寅恪、汤用彤作为“哈三杰”而被人称道,受教于人文主义学术大师白璧德,回国后曾在清华创办国学院,并在南京主持学术刊物《学衡》,但因其文化学术理念与盛行的新文化不合,而备遭嘲讽、批判,甚至终遭悲剧之结局。论才学,吴宓堪称杰出;论品德,吴宓更堪当范本;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人,却遭遇时人和后来的诸多嬉笑与丑化,以至于提及吴宓,谈论的不是他的思想、他的品德、他的贡献以及他的遭遇,而更多的是他的零碎八卦与趣闻,甚至有把对其品的真诚与老实,以及对于学术文化的执拗与热诚夸张为笑料的荒谬。
    将吴宓称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是妄论。在《吴宓书信集》中,多有吴宓谈及理想之处,其抱负与心愿皆属高格。19年月6日,吴宓在给其师白璧德的一封信中,谈及他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的认识,其中充满了忧患与不安:“自从我回国后两年,中国的形势每况愈下。正面临一场极为严峻的政治危机,内外交困,对此我无能为力,只是想到国人已经如此堕落了,由历史和传统美德赋予我们的民族品,在今天的国人身上已经荡然无存,我只能感到悲痛。我相信,除非中国民众的思想和道德品完全改革(通过奇迹或巨大努力),否则未来之中国无论在政治上抑或是经济上都无望重获新生。我们必须为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努力,如不成功,那么自189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将以其民族衰败的教训,在历史留下富启示和耐人寻味的篇章。”此时的吴宓,除了在大学里担任教职以外,便是积极联络更多的同道,创办了被称为与《新青年》抗衡的《学衡》杂志,反对新文化运动,并试图通过努力,“抵制和补救该运动的影响”。
    遗憾的是,吴宓的主张和号召在当时自然是少人响应,《学衡》也常常陷入困境。在1924年7月4日写给恩师白璧德的信中,吴宓谈及了自己主持杂志的状况:“我在很少合作和帮的情况下,努力维持《学衡》(每月出版);工作辛苦,而差强人意。为了《学衡》和工作,我牺牲了休息、爱好以及在中国为巩固其地位所必需的各种社交。”1925年8月2日在给白璧德的信中,他又谈到了主持《学衡》杂志的困境:“我感觉自己很像女佣EstherWaters(请原谅这一粗陋的比喻),为了哺育和拉扯大她的爱子,四处奔波帮厨。当然我无权称《学衡》为我自己的孩子;我的意思是我在被迫离开南京到奉天的情况下,我勉力维持《学衡》的出版,遭遇了更多的困难和不便。”吴宓在信中谈及的“困难和不便”,主要有“老朋友和同事四处星散”“稿件匮乏”“生计问题”以及出版者中华书局的终止出版,但在吴宓承诺对杂志进行经济补偿之后,又得以延续。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