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文艺美学专题研究阎嘉 著
  • 正版
    • 作者: 阎嘉 著著 | 阎嘉 著编 | 阎嘉 著译 | 阎嘉 著绘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阎嘉 著著| 阎嘉 著编| 阎嘉 著译| 阎嘉 著绘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20000
    • 页数:364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5243370
    • 版权提供: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阎嘉 著
    • 著:阎嘉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75.00
    • ISBN:9787305243370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8-01
    • 页数:364
    • 外部编号:3123890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001 前言

    01 章 西方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001 节 美学诞生前史
    015 第二节 美学学科的建立

    040 第二章 中国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041 节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端和成形
    055 第二节 中国当代美学的争论与发展
    069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学研究的拓展

    078 第三章 美的分析
    079 节 “美”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
    083 第二节 “美是什么”的历史缘起及其追问
    090 第三节 中西美学关于美的分析的诸种思路
    107 第四节 当代西方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批判
    111 第五节 关于“美的分析”的总结

    115 第四章 人类审美活动的实质
    117 节 近代以来关于审美活动的几种理论
    137 第二节 中西美学中精神(心灵)与肉体(物质)的关系
    149 第三节 审美活动是人类重要的寻求意义的活动之一

    157 第五章 艺术起源理论
    159 节 勘察起源诸路径
    171 第二节 艺术起源诸说
    198 第三节 起源问题诸启示

    211 第六章 艺术的界定
    211 节 艺术界定的视角与论争
    217 第二节 艺术作为一种物质实践活动与表达方式
    244 第三节 “艺术终结论”的古今阐释

    251 第七章 西方哲学与西方艺术传统
    252 节 前现代的世俗艺术传统
    271 第二节 宗教艺术传统
    280 第三节 现代艺术传统
    295 第八章 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传统
    298 节 儒家哲学与中国艺术传统
    311 第二节 道家哲学与中国艺术传统
    325 第三节 哲与中国艺术传统
    340 第四节 民间信仰与中国艺术传统

    阎嘉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学学会会长。著有《马赛克主义》等多部作品,译著有《后现代的状况》等,发表学术百余篇。

    美学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随着生存能力的提升、思维水平的发展,以及关键的文字的出现,原始社会时期那些直观的、感的、朦胧的审美意识逐渐演变成相对明确的观点、概念和范畴。人类希图揭示出审美活动、审美现象中某些带有本质和规律的内容,审美活动开始具备初步的理论形态,并通过书面文本的形态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当然,在18世纪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的美学思想基本上还是混杂在历史文献或哲学典籍中,美学未能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没有出现依据自觉的学科意识来系统建构的美学著作。全面地、详尽地对这一历程进行总结和论述,是多卷本的美学发展史的任务,在这里,我们只能做一简要的、粗线条的勾勒。
    西方美学思想源远流长。早在《荷马史诗》中,就零星地表现出了对美的感知,诗中对阿喀琉斯盾牌的赞美,对海伦美貌的惊叹,都包含着诗人对美的意象的青睐。但那时文艺作品中出现的对于美的描写,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书写,并不具有概念。真正从哲学意义上来讨论美学问题,一般认为是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达哥拉斯学派开始的。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体,他们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为数,而数的和谐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而美就孕育在这一和谐中。他们从探求音乐节奏的和谐出发,将音乐视作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将杂多导向统一,将不协调导向协调,并将这一原理推广至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试图找出数量、比例与美之间的关系。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和谐的观点使得造型成为希腊美学的重要特征,这也促成后来美学中形式主义思想的萌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前475)在他的《论自然》中提出,和谐产生于对立和斗争之美,具有相对等特点,初步具有了哲学思辨的色彩。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在《著作残篇》中将人比作“禽兽的小学生”,人从蜘蛛那里学会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里学会造房,从天鹅和黄莺等鸟类那里学会唱歌。这种朴素的“模仿说”,连同其“灵感论”以及对美和艺术的思考,给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以直接的思想启迪。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述,只有他的学生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前355)的回忆和柏拉图的记录。然而,在色诺芬和柏拉图的笔下,呈现的却是两个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苏格拉底形象。在色诺芬的《会饮篇》中,相貌丑陋的苏格拉底和美男子克里托布鲁有一段关于“比美”的对话,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美于克里托布鲁,理由是克里托布鲁的“眼睛只能朝正前方直接看过去,而我双眼凸起,目光旁,所以能够朝两边看”;而且“你的鼻子朝下,直冲着大地;我的鼻子宽大,敞开着,就好像从各个角度迎接芬芳的气息”。这则对话通常被认为是苏格拉底“美是效用”的观点的例。然而,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中,在经过和希庇阿斯的一番讨论之后,苏格拉底似乎有点无可奈何地说道:“那么,我恐怕我们的美就是有用的,有益的,有能力产生善的那一套理论实在都是很错误的。”他无法给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也无法为美设定一个明确的范围,只能得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美是难的”。虽然在色诺芬的回忆和柏拉图的记录中,苏格拉底关于美的见解有些摇摆而且不甚明了,但依然可以看出,苏格拉底逐渐摆脱了前人从自然科学角度思考美学问题的路径,转而从哲学抽象思辨的角度来探讨美学问题,这是西方美学史在思维和方法上的一次重要转变。
    经由上述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推动,西方美学思想在柏拉图手里形成了次大综合,而亚里士多德通过第二次大综合基本奠定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哲学传统。在他们师徒二人的许多著作中,虽然美学问题只在讨论政治、伦理、教育等问题时被附带提出,但毫无疑问,今天西方美学中依旧被学者们激烈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他们那里早已经被涉及。比如,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讨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从个别事物的美到美之所以为美的“美本身”,尽管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得出的结论是“美是难的”,但他的讨论至今仍然富有启示,即便到了当下,学者们依然很难准确明晰地说清楚“美”到底是什么。另外,柏拉图的讨论还涉及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人类的创作才能、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等问题,而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依然居于时下美学研究的核心位置。作为柏拉图继承者和推进者的亚里士多德,“既批判师说而又继承师说”,将柏拉图“影子的影子”发展为“这些事物是按照它们应当有的样子描写的”,肯定了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将艺术上升到可以表现真理的高度。同时,亚里士多德关于美的“整一”,艺术的功用以及悲剧心理学说的观点,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应该说,之后西方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沿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的,他们关于美和艺术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分歧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们两人的观点交错地影响着西方美学史和艺术史的发展进程。
    概括地说,柏拉图创造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美学体系,提出了“美是理念”(idea)的命题。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源,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分有”,是“理念”的影子。理念高高盘踞在上,无始无终,无增无减,是永恒的,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因为分享了美的理念才变成了美的事物,他著名的“三张床”理论即源发于此。柏拉图认为,人们在制作一张床之前,一定先有一个床的理式存在于脑海中,然后人们按照这个床的理式造出现实的床,而艺术家又按照现实的床模仿出作为艺术品的床。按照今天的美学眼光来看,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具有典型的“本体论”色彩,他试图从众多美的现象中寻找美的普遍,追问“美本身”到底是什么。后世的诸多美学家沿着柏拉图的道路寻找美的本质,提出了“美在关系”(狄德罗)、“美是理念的感显现”(黑格尔)等观点,形成了一条本质主义的美学研究路径。另外,在“理念”论基础上探讨艺术的社会功用时,柏拉图认为一些艺术作品(主要指诗歌和悲剧)伤风败俗、亵渎神灵、迎合人中的低劣部分,对城邦正常的健活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是有害的。他的“灵感”说和“迷狂”说,都建立在此哲学思想之上,这也是西方美学发展一条重要的内在线索。


    ☆ 四川大学中文系的阎嘉教授三十余年的研究与教学成果结集。

    ☆ 全书力图以广阔的学术视野与厚重的历史感,从史实和文献中追踪文艺美学、艺术观念及艺术传统发展的轨迹。

    ☆ 本书既有对学术史、知识史的细致爬梳,也有作者在重要美学学术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可为当代中国美学和文艺美学研究提供另一种眼界与参照。

    ☆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课程的参考书、重要美学问题的文献和学术史梳理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主编多年来从事文艺美学教学和学术研究的成果结集。全书从西方美学的产生发展、中国美学的产生发展、美的分析、审美活动的实质、艺术起源理论、艺术的界定、西方哲学与艺术传统、中国哲学与艺术传统八个方面,力图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厚重的历史感,从学术史与可靠文献中追踪美学、文艺美学、艺术观念和不同艺术传统发展演变的真实轨迹,勾勒文艺美学产生和发展、不同艺术传统交融与影响的本来面貌,为当代中国美学和文艺美学研究提供另一种眼界与参照。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