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新书]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9787101061079
¥ ×1
―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很好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 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 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马未都,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著有小说集《今夜月儿圆》,1992年出版的《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在《收藏家》、《文物报》上发表《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2002年出版《中国古代门窗》,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目前他又致力于关于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研究和整理。2008年出版【百家讲坛系列】《马未都说收藏》(共五本)。
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属于灰陶。和红陶相比,灰陶硬,北京的四合院都是灰砖盖的。灰陶是在工序上加了一道工艺,使它的硬度增加。在古代,灰的陶器相对都比红的陶器硬,今天也是灰砖比红砖贵。多了哪道工艺呢?这种工艺是在它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闷制,所以使陶器变得更加坚硬。兵马俑都用灰陶烧制,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以今天的工艺烧造这么大型的兵马俑,都还有一定的难度。
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俑是人殉制度的一个替代物。商代盛行的人殉制度,一般都是几个人到100人之间,记载中最多的有300多人的陪葬。所以这个俑代替人殉制度,以做成人样的陶俑替代真人去殉葬,是文明的进步。但当时这个制度出现后,在社会上还有阻力。比如孔夫子就讲过,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个做这个俑的人,该没有后代吧?有点儿说断子绝孙的意思。孔子就很愤恨这件事,认为用和人一样的俑殉葬,也是不对的。
但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厌恶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它依然会向前发展。兵马俑,说起来也是一种人殉制度,像秦始皇这样伟大的皇帝,他去世以后要有这样的陵寝,有这样一支陪葬的队伍,表明他生前的强盛。我们今天挖出来并展出的这部分有8000多件,地底下还有多少,现在不是很清楚,还有很多没出土。试想,如果当时是用人殉制度,那是不可想象的,要有这么多人一起下葬吗?要陪着一个皇帝死亡吗?想起来真让人不寒而栗。
秦代的兵马俑,兵俑以及马俑,大小都与实物一样。比如兵俑的身高,矮的有1.68米,高的到1.87米,跟今天的人的身高几乎一致。只有秦代做了这样跟真人大小一致的兵马俑。而秦代之前的战国也有俑,后来的西汉、东汉都有俑,但一般情况下,俑都比较小,东汉最大的俑大概只有真人的二分之一大。
20世纪70年代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当时的管理没有现在这么严。我去陕西时,碰到过侦破案件,有人跑到工地里偷了个兵马俑的将军头去卖,最
后被公安局抓住,判了刑。兵马俑到目前为止,有大量仿制品,但是真的兵马俑市场上没有流通过一件。国家管理得非常严格,没有使一件兵马俑流出挖掘场地,所以说兵马俑是我国的一个宝藏。
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代表国家出去的文物展览,兵马俑在美国、英国都展览过。西方人看到中国的兵马俑觉得特别神奇。这些兵马俑的面部都非常个性化,不是千篇一律地从一个模子里磕出来,每个俑都是富有个性的个体。所以说,当时的工匠对陶器、雕塑的理解是登峰造极的。我们今天都不能想象,秦朝用了那么大的国力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秦兵马俑的发现本身也是一个故事,很偶然。1974年3月,陕西有几个农民打井,打了好几天,挖土的时候越挖越硬,也不见水。后来挖出来陶器的残片、箭镞等很多东西,正好一个人路过,他多少见过一些世面,就说这底下好像是文物,把这件事上报了。偶然的一个上报,导致兵马俑的发现,并被称为世界第八火奇迹,距今也三十多年了。
现在我们去陕西兵马俑博物馆看展览,有很多老头儿在那儿给你签名,说是他发现的。当时有案可查的发现者有5个人,现在估计不止15个人在那儿签名,都说是他发现的,大家觉得这是一乐儿。是不是他发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民族有这样的宝藏,被我们这一代人看到了,多大的荣幸啊!
我们看到了古人都没见过的东西。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曾发现过兵马俑。当时也是打井,打出过俑。那时候的认知能力特别低,挖出一个俑的头,特别害怕,把它捆起来吊到树上,晒了好几天,晒完以后再卸下来打碎深埋。当时的人非常迷信,觉得不吉利。
这在民国初年有记载。
当时没有知识,后来有了相关的知识,就知道了文物的重要性。今天,秦始皇陵兵马俑还在为国家创造很多利益,每年几百万人参观兵马俑博物馆,据统计,全世界有将近100个国家的首脑都参观过。
秦始皇的贡献如此壮观的兵马俑,反映了当时高度的陶器文明。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想见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这个皇帝做过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往往被我们忽略,就是他统一了文字。
秦始皇拿下江山以后,做了很多事情。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始皇把重量单位、体积单位、长度单位、货币、文字全部统
一,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他的诏书到了桂林,桂林的人看不懂,不认识你这字,无法执行,所以他一定要统一文字。不统
一文字,中央的精神不能下达,到了下面就变味儿。统一度量衡也很伟大,今天可能觉得不是很重要,其实非常重要,我们生活中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都是因为度量衡的不统一。直到今天全世界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导致有时候遇到一些换算上的问题。西方人愿意用“磅”,我们用“斤”,两个词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换算起来非常麻烦,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不便利。
秦始皇拿下政权的时候,统一文字对他来说有极大的好处。他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让李斯率领一部分人,以秦代的篆书为基础,把战国文字统一
成一种容易识别的字,叫小篆。对书法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小篆是一个很重要的书体。一般说“真草隶篆”,“篆”就是小篆。大篆非常难认,而稍微有一点儿书法知识,或者让人家教一教,小篆基本就能认,跟现代汉字书写的方法基本一致。电影《英雄》里有这么一段:梁朝伟扮演的残剑,天天在书馆的沙盘上练一个“剑”字,这个字是小篆,可他写在李斯前头了。残剑是赵国人,他“心中有剑”,要拿下天下,可他让我看就是一个残废的剑。他天天在书馆里练李斯后来发明的小篆,还差着好些年呢,这字是后人发明的,所以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在看电影当中,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你觉得很自然但当你了解这段历史,你会觉得很滑稽。我看这一幕时就觉得特喜剧——他写着不该写的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我们民族的好处是后代人不能想象的,是后代人应该感恩的。历史上我们的民族无论怎么分裂,最终要合一,就是因为汉字。
如果汉字不统一,我们的国家不可能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没有分裂。欧洲就是一个例子,欧洲的文字非常相近,比如英文、法文、德文中有很多字根非常相近,但文字并不统一。中国的方言很多,我想一个人很难掌握中国所
有的方言,比如一个北方人,到了南方基本上就听不懂人家的话了。但是没关系,我们只要写字,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文字为准,聚集在这样一
种文化、这样一种文字之下的国家,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这就是秦始皇统一
文字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好处。
汉俑汉俑有两类,一类是兵马俑,非常庄重;另一类是说唱俑,反映生活的另外一种形态。一般来说,要了解一个文化的背景,应该了解它后面的大背景。凡是说唱俑出土多的地方,大多是当时歌舞升平的地方,是国土安宁的地方。比如四川出土的说唱俑就非常多,四川是后方,生活相对来说比中原
地区好得多,中原地区战争频繁。连抗日战争时期也是这样,人们都撤到大后方,撤到四川重庆,因为那里歌舞升平。文物一定是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不会脱离这个写照。中原打仗,就塑造兵马俑;后方歌舞升平,就塑造说唱俑、杂耍俑。
P9-13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收藏大家说收藏,文物里面有文化。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马未都,2007年百家讲坛金牌主讲人,再创收视率新高,是百家讲坛2008年力推的重量级主讲人。创办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十余载,堪称当代收藏大家,见识广博,所讲有理有据有趣。 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收藏书强调收藏的市场价值,而是着力于收藏的文化,并引导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