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新书]国宝中的历史密码(清代 & 两岸故宫卷)/CCTV国宝档案特
¥ ×1
第一篇 康熙王朝
康熙福字碑:天下第一福字/012
《康熙御笔书轴》:康熙极喜董其昌书法/014
《平南王尚可喜肖像》:平南王想传给后世子孙的画像/016
《福建舆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018
《康熙台湾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020
《康熙字典》:创造中国字典史的许多第一/022
承德避暑山庄:恩威并重的治国之道/024
青花描金加彩法国皇家纹徽章瓜棱把壶:首批法国皇家专用瓷/026
第二篇 勤政皇帝与大清繁荣
《康熙遗诏》:“篡改诏书”一说不成立/030
“为君难”印玺:雍正为君“四难”与大力改革/032
雍正朱批:清代特有的奏折样式/035
玫瑰紫釉菱花式洗:仿宋瓷的精品/038
《雍正像耕织图册》:再现农桑生产全过程/041
《胤禛行乐图?喇嘛装》:三教合一的治国理念/043
第三篇 传奇乾隆和他的巅峰王朝
《平安春信图》:少年得志的乾隆/048
立储锦匣:秘立皇储制度/050
乾隆御用宝刀:帝王习武的表率/052
《平定西域战图册》铜版画:由西洋传教士绘制/055
《平定两金川战图册》:乾隆一生最为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057
《四库全书》:乾隆帝的“文治”之功/059
《皇清职贡图》:乾隆时期的民族向心力/061
《万笏朝天图》:苏州官民迎接圣驾的彩排实况/064
《乾隆南巡图》:乾隆下江南的真实写照/066
第四篇 清代绘画的多元繁荣
《清宣宗行乐图》:清代帝王的日常生活/070
《花鸟图册》:中西合璧的杰作/072
《嵩献英芝图》:清代宫廷画的代表/075
《双鹤图》:八大山人的愤世之作/078
《双松图轴》:郑板桥“胸中无竹”/081
《百鸟朝凤图》:清代文人画中的丰富寓意/084
《丹凤朝阳图》:与日本的文化交流/086
第五篇 象征财富和权力的奢华金器
金编钟:乾隆80大寿的国礼/090
长命百岁龙凤双喜盆:悠久的“洗三”习俗/093
崇庆皇太后金发塔:推崇佛教和重视孝道/096
金册:清代册封后妃的诏书,页数体现等级之分/099
金瓯永固杯:皇帝开笔仪式专用/101
第六篇 王公贵族的休闲生活
翡翠扳指:清代男性必不可少的饰品/106
乾隆扳指:扳指雕刻诗句的起源/108
如意:皇族把玩的珍奇/110
三镶铜镀金螺丝如意:清代的宫廷礼品/112
鼻烟壶:方寸之间现大千世界/115
自鸣钟:计时方式的改变/118
“太平有象”钟:东西文化的交融/120
第七篇 玉器的盛行
翠玉白菜:清朝当之无愧的陪嫁珍宝/124
御宝:最能代表皇权的器物/127
白玉大象:“太平有象”的美好期许/129
“蓬莱仙境”玉石仙台:慈禧60大寿献礼/131
白玉贯耳扁瓶:清代玉器的仿古之风/133
“大禹治水”玉山: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玉雕/135
第八篇 恢弘大气的皇家建筑
《样式雷图档》:雷氏家族的皇家建筑设计图/140
《圆明园百景图》:复原圆明园全貌/143
昙花阁、文昌阁:颐和园的雏形/147
景福阁: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149
恭王府:介于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的王府文化/151
清东陵:清代陵寝的建筑规制/154
第九篇 清式家具绚丽豪华
朱金木雕大屏风:清代屏风将雕刻工艺发挥到极致/160
黑漆软嵌螺钿婴戏图衣柜:清代家具的富贵之气/165
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花卉屏:帝王治国思想的体现/167
紫檀扶手座椅:名贵紫檀小木料拼接而成/171
紫檀雕云龙纹漆面长桌:皇家的繁文缛节/174
酸枝木嵌大理石螺钿扶手椅:中西合璧的广式家具/176
第十篇 清代宫廷用品的艺术性
朝服:皇袍和龙袍在样式上的区别/180
朝冠:清代头饰的演变/183
金镶珠宝簪:后妃们的首饰/185
黄金镶珍珠手镯、金雕花嵌宝石八角盒:节俭的清代后宫/187
珐琅彩黄地牡丹纹碗:御用器皿的大气与精美/189
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饮食中的等级观念/191
青玉合卺杯:清代皇帝的婚俗礼仪/194
光绪皇帝洞房:清帝选妃的传统/196
青花万寿字大瓶:康熙60大寿的寿礼/198
红色雕漆飞龙宴盒、大吉宝案:乾隆这样吃饺子/200
第十一篇 皇家宫苑圆明园
《圆明园四十景图》:为何修建圆明园?/204
西洋楼铜版画: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208
水力时钟:从古希腊神像到生肖造型/211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证/213
“海晏河清”瓷尊:清王朝的兴衰/215
第十二篇 两岸故宫国宝荟萃
《富春山居图》:文物南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220
定窑孩儿枕:两岸故宫瓷枕的不同/224
三希宝帖:国宝的失散与重聚/226
珐琅彩瓷器1:珐琅彩的高度发展/228
珐琅彩瓷器2:珐琅彩的丰富造型/231
毛公鼎、后母戊鼎:中国青铜器之最/234
翡翠白菜:“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237
肉形石:旗鼓相当的两宫玉器/239
国玺、御宝:北京故宫的玉器分类/241
青瓷:难得一见的汝窑稀世珍品/243
后记/245
康熙福字碑:天下第一福字恭王府有一处将福与蝠巧妙融为一体的建筑,名叫“滴翠岩”。山下正中有一个秘云洞,洞内石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碑,碑上镌刻一个草书“福”字,苍劲有力,气势非凡。字的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故名康熙福字碑。
康熙福字碑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字”,它也是恭王府花园的镇园之宝,有“洞天福地”和“福照全园”的寓意。更奇妙的是,在康熙皇帝御笔书写的“福字碑”周围,又有众多的蝙蝠围绕着“福”字组成了“万福园”。
除了康熙“福字碑”和簇拥着它的众多蝙蝠外,在两百多米长的王府花园游廊上,还绘有数千只蝙蝠。在花园西南方一个名叫“秋山水房”的雕梁
上,也绘满了金色的蝙蝠和其他寓意吉祥的图案,天棚上有蝙蝠装饰,建筑上有彩绘的蝙蝠,窗户上有砖雕的蝙蝠——王府内的建筑上有大大小小9999只蝙蝠,再加上“福字碑”上康熙皇帝御笔书写的“福”字,正好是10000个“福”,所以,恭王府花园又叫“万福园”。
恭王府作为清朝皇家建筑的组成部分,将清朝皇家的“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清王朝的福文化一脉相承。
康熙皇帝在位时定下了一个“新年赐福苍生”的规矩:每年春节前,他要亲笔写很多福字,首先是在宫廷里边张贴,然后赐给王公大臣,这主要是由于康熙皇帝非常喜爱书法,并有很深的造诣。他还借助汉族的福文化来笼
络人心,所以后代的皇帝都遵循了这个规矩。
从清朝档案的统计来看,每年得到皇帝福字的王公大臣大约有二十位左右。从康熙开始,历代皇帝都形成了一种家法:每当春节来临时都要写一些福字,给一些特别宠信的王公大臣赐福,通过福字联络君臣感情。
《康熙御笔书轴》:康熙极喜董其昌书法华侨博物院珍藏的康熙皇帝御笔书轴,作品为绢本,纵220厘米,横95厘米。笔画圆劲秀逸,布局分行疏朗,结体舒展,充分显示出康熙皇帝的书法功力。作品的末尾书写“临董其昌书”5个字,表明是康熙皇帝临摹董其昌的书法。
康熙皇帝8岁继位,14岁亲政,年纪轻轻的就坐拥大清万壁江山。不过,这位稚气未脱的小皇帝却不是任人摆弄的棋子儿,他16岁就干脆利落地除掉鳌拜集团,20岁向拥兵无数的吴三桂开战,并用了8年时间取得彻底胜利。
康熙皇帝从一个清王朝江山的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建立了一个个功绩。康熙自幼雅好翰墨,勤学苦练,终生不辍,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书法家。
康熙皇帝喜欢临摹先人墨迹。不过,他最喜爱的还是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是明代大书法家,康熙皇帝曾赞誉说:“董其昌的书法天资迥异
,高秀圆润,非诸家所能比。”为了寻求更多的临摹范本,康熙皇帝曾广泛收集董其昌的字,当时存世的董其昌佳作几乎都被送到宫里,可见,康熙皇帝对董其昌的书法非常之喜爱!
北京故宫博物院也珍藏有康熙皇帝临摹董其昌的书法,如行书《临唐诗》、《仿董其昌书》和《临董王维诗》等。在书法的后面,康熙皇帝都标明“临董”,“仿董其昌”、“临董其昌”的字样,成为康熙皇帝喜爱和临摹董其昌书法的见证。
从书法角度上看,康熙皇帝的福字受到了董其昌书法的一定影响。董其昌是晚明时期文化界、书法界的最高权威,相当于解放后的郭沫若先生、启功先生的地位,是绝对的泰斗。清朝统一后,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人心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康熙皇帝为此费尽苦心,从书法上找一个突破口是他很高明的手段。
康熙皇帝实际上并不限于只学董其昌,他还学黄庭坚、苏轼以及赵孟,对这几个书法家的作品以及风格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每天都要临帖,而且临摹得很多。
俗话说字如其人。从康熙皇帝的福字造型可以看到他的一些性格特点:第一点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以康熙为代表的清朝皇帝主动接受汉文化的熏陶,主动融入汉文化;第二点是康熙皇帝以万乘之尊,怡情于墨宝之间,他所追求的闲情逸致深为后代皇帝所推崇。
《平南王尚可喜肖像》:平南王想传给后世子孙的画像1981年深秋的一个早晨,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馆长刚上班,办公室的门就被一位中年男子推开了,他谨慎地环顾了一下周围,然后说:“我有一幅画,要交给国家收藏。”展示在馆长面前的是一幅长269.5厘米、宽127.5厘米,绢本锦裱的工笔重彩描金人物肖像画。画中人物身穿御赐四团龙马褂,头戴王冠,足着朝靴,端坐在虎皮太师椅上。在画幅的上端有金地楷书题跋261字,简要记述了尚可喜的生平。
据清史记载,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辽宁海城人。清太宗皇太极时归附清朝,后因战功赫赫,于顺治六年,也就是公元1649年,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与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所辖藩镇并称“三藩”。康熙十
二年,也就是1673年,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康熙皇帝锐意撤藩,于是下诏命尚可喜全藩撤离。尚可喜毫不犹豫地奉旨遵行。
朝廷对尚可喜的请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尚可喜虽“效力累朝,功绩茂著”,却“能知大体”。最后,不仅同意尚可喜归老辽东,而且决定尚可喜所属的十五佐领官兵一起撤回辽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撤藩。
实际上,尚可喜前后申请了12次,到康熙十四年才获得批准,准许他可以告退。没想到皇帝批准刚下来,吴三桂却造反了,尚可喜也就没有回成。
他屡次请求回籍,请求撤藩,给了康熙皇帝一个很好的借口,借此康熙可以名正言顺地撤三藩,所以在康熙撤三藩的大行动里,尚可喜扮演了一个重要
的角色。
尚可喜本来是平南王,后来朝廷又加封他为平南亲王。当时尚可喜感觉身体不好,预感将不久于人世了,加之当时政治相当混乱,据说他有一段时间都准备好了柴草随时打算自焚。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就请了画师,让他给自己画了7幅坐像,想要传给后世子孙,其中就有这幅《尚可喜画像》。
康熙最终能平定三藩,深究之下有3个原因:其一是康熙本人坚定的意志。需不需要撤三藩,撤三藩之后万一打起仗来能不能坚持下去,当时朝臣对此意见也不一致,康熙皇帝态度坚定,他说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
先发制人。其二康熙皇帝凭借着统治全国的优势,通过集中全国的军事、经济、财力、人力,用了8年时间部署平三藩战争。其三是康熙皇帝策略得当。他很讲究平定的策略,有进剿,有招抚,他对率众来降者一律优待,即使只有一个人投奔也会收留并抚恤,对顽固分子则坚决给予打击,对被迫胁从的人员则进行分化瓦解。实际上康熙皇帝对尚可喜及尚之信就采用了不同的政策,这样才保证了广东一带的安定团结。
《福建舆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库,工作人员齐心合力才将一个大木箱子抬了出来,木箱的盖子上雕刻着3条身姿矫健、作势欲飞的金龙,中间有四个大字——福建舆图。舆,在中国古代原意指车的底座,是用来承载物体的。因为地图上要绘制四方风物,山川城池,好像是在一张纸或一幅丝绢上托载着它们一样,所以地图又被称为舆图。
《福建舆图》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幅古代省级地图,标注的是当时福建全省各个府、州、县的具体位置。城镇、山川、道路以及重要的关隘、岛屿、口岸等都被一一描绘出来,一览无余。由于《福建舆图》面积很大,在制作的时候,它的主体部分由12条丝绸拼缝而成,而且拼得天衣无缝。有意思的是,为了让《福建舆图》更结实,绢丝要缝制两层,像衣服一
样有一个里子和一个面子。
为了形象直观,《福建舆图》采用青山绿水画的技法绘制,用矿物质颜料作为主色,见山画山,见水画水,形象生动。在《福建舆图》上,能看到福州、漳州、泉州等许多熟悉的地名,绘者将比较重要的城池一一勾描,城墙的形象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重要的建筑还用文字注明。《福建舆图》精工细作,一山一水、一城一池都形象具体。它的四周用宽55厘米的缎镶边,黄缎上又用金丝线精巧地绣出了9条金龙,象征着皇帝九五之尊的权威,9条金龙条条栩栩如生,把全图衬托得富丽堂皇。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紫禁城召见了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施琅曾经是郑成功的部下,跟随郑成功一起参加了收复台湾的战役。郑成功死后,施琅在台湾受到了排挤,于是就归顺了清朝,康熙皇帝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的战役打响,施琅率领水师大军渡过海峡,把盘踞在台湾的郑经军队全部收缴,台湾作为府一级的地方行政机关正式纳入清中央版图。
台湾作为府归福建省管理,福建官员感觉到责任重大,就专门组织人力,精心绘制了《福建舆图》。它是康熙统一台湾以后,把宝岛台湾正式纳入大清版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P12-19
《国宝档案》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一档文物历史纪录片栏目。该栏目秉承“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的定位宗旨,集权威性、故事性、观赏性为一体,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宝级文物精品为主线,挖掘国宝背后的故事。《国宝档案》让观众对遥不可及的国之瑰宝不再陌生,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本《国宝中的历史密码(清代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