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美)克利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著 |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编 |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译 |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著|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编|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译| (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12-01
    • 字数:189千字
    • 页数:259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1235560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作者:(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
    • 著:(美)克利夫·斯隆//戴维·麦基恩|译者:王之洲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9
    • ISBN:9787301235560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5-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12-01
    • 页数:259
    • 外部编号:党庄9612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言
    序幕
    章 百废待兴
    第二章 亚当斯败选
    第三章 表亲相争:新首席与新总统的较量
    第四章 午夜法官
    第五章 杰斐逊上台
    第六章 战幕徐启
    第七章 马伯里提告
    第八章 危机爆发
    第九章 法庭鏖战
    第十章 深思熟虑
    第十一章 一锤定音
    第十二章 深远意义
    后记
    附录1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判决
    附录2 斯图尔特诉莱尔德案判决
    注释
    致谢
    译后记

    克利夫·斯隆 (Cliff Sloan),曾在美国很高法院担任法官助理(Supreme Court clerk),也曾是政治评论刊物《石板》杂志的出版人。他目前是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Arps,Slate,Meagher & Flom LLP)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合伙人。他在多家媒体发表过关于很高法院的作品,包括《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以及《石板》杂志。他目前住在马里兰州切维蔡斯镇。

    戴维·麦基恩(David McKean),目前任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基金会主席。他曾任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助理总管,并在1999—2008年任约翰·克里参议员(马萨诸塞州)幕僚长。他是两本畅销政治人物传记的作者——《朝中有人:克拉克·克利福德沉浮录》以及《托米·“科克”:从罗斯福到里根时代的首都优选说客》。他目前住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王之洲,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aw School)博士研究生。他曾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法学学士、硕士学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取得法学硕士(LL.M.)学位。他是一名商法与法社会学研究者,微信公号“微思客”法律版编辑之一。他也是一名美国宪政史爱好者,目前常住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

    序幕阿尔巴尼市州府街60号,约翰·杰伊在他租屋的书桌前凝神静览刚刚收到的约翰·亚当斯总统来信。
    这是1801年的1月初。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还未满12周岁,却已经陷入一片混乱。亚当斯在1800年的总统大选中落败,但谁是击败他的人却难以确定:可能是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也可能是他的竞选搭档阿伦·伯尔。他们俩代表同一党派参选,结果赢得了相同数量的选举人票。[1](根据美国当时的选举人票制度,每个选举人可以投出两张总统选票,得票第一的人担任总统,得票第二的人担任副总统,由此出现了同一党派的两个参选人获得相同选票的情况。)作为竞选搭档的伯尔,没有主动放弃总统宝座,反而做好准备向杰斐逊发起挑战。此举震惊了全美。
    根据宪法,如果选举人团无法达成多数意见,问题将交由联邦众议院决定。尽管民主共和党人在新一轮众议院选举中赢得了多数席位,但新一届众议院却必须到当年晚些时候,等那位尚未确定的新总统就职之后,方能开会议事。[1](从1793年至1933年,美国总统的宣誓就职日为3月4日,而新选出的众议院必须在总统就职之后才能召开第一次会议,因此在这场总统
    选举中,代表民主共和党人参选的杰斐逊与伯尔谁将担任总统的问题,却要由联邦党入占据多数席位的老
    一届众议院投票决定。)杰伊此时正在纽约州长任上,对于亚当斯的来信,他不得不思忖再三。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奥利弗·埃尔斯沃斯刚刚宣布辞职,亚当斯总统希望杰伊去接任他的位置。就在几个月前,那座污泥遍地、荒凉贫瘠的城市才刚刚成为美国首都,被称为华盛顿特区。也是从那时起,国会才要求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每年至少安排几周在那里会面。杰伊属于美国建国一代中的英才,地位与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
    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不相上下。
    他与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一同谈判签署了《巴黎和约》,正式结束了独立战争。在独立战争期间,他曾担任大陆会议主席,还是1789年宪法生效前依据《邦联条例》任命的第一位外交国务秘书。
    [2](即后来的国务卿。)此外,他还与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一样,同是《联邦论》[3](原有中文译本多译为《联邦党人文集》。尹宣先生所采“联邦论”这一译名,更符合该文集的历史背景(例如撰文之时尚无“联邦党人”之说)、亦更准确地体现了其论说对象,故从之。)的作者之一;这本文集收录了一系列呼吁支持美国联邦宪法的报刊文章,影响极为深远。
    1789年至1795年,杰伊曾担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大法官。1789年9月,就在国会通过《司法法》的同一天,乔治·华盛顿提名他担任首席大法官。两天之后,国会全票通过对他的提名。但杰伊对这份工作却恨之入骨。
    杰伊最讨厌这份工作的日程安排。大法官们每年只有两次会面,总共不过两三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要骑着马外出巡回听审,走遍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每一个辖区。白天,他们造访村镇审理案件;晚上,只能睡在拥挤的小旅店或者酒馆楼上的出租
    房。约翰·亚当斯曾描述这些酒馆,“充斥着狂喝滥饮威士忌、棕榈酒的寻欢作乐之徒……无论男女老少,统统将光阴、财富、健康以及谦逊的品格抛诸脑后,俨然成了滋生疾病、恶习、混蛋与议员的温床”。
    大法官们的旅行条件原始艰苦,道路颠簸,饮食简陋,居无定所。一位大法官抱怨,有次不得不和“一个粗鄙异常的男人”同床共枕。对杰伊来说,这一切实在不堪忍受——毕竟,他出身于法兰西胡格诺教派的富有家庭,生长在大庄园,一直过着优越舒适的生活。
    在杰伊担任首席大法官的将近6年时间里,最高法院每年作出的判决屈指可数。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国会或各州——而非法院——才是法律合宪性的最终裁决者。杰伊由此深信,联邦司法权在整个美国宪政体系中根本无足轻重。因此,他一直在找机会离开最
    高法院。
    早在1793年,杰伊还在担任首席大法官时,就曾竞选纽约州长一职,但失之交臂。次年,他应华盛顿总统的要求,担任美国特使前往伦敦,为改善美英贸易而与英国谈判,并签订了后来引发巨大争议的《杰伊条约》。[1](1794年美英签署的友好、通商与航海条约,因美方代表,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得名。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后,英国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但双方并未实现真正和平,英国在美国的驻军、美国在法国支持下对英国的私掠以及英国为镇压法国大革命而采取的劫掠美国船只的行为,使得美英走到战争边缘。为缓和美英关系,和平解决双方争端,1794年5月,美国派特使约翰·杰伊赴英谈判,并于1794年11月19日在伦敦缔结《杰伊条约》。但《杰伊条约》的签订,使得原本与美国存在同盟关系的法国大为不满,美法关系就此开始恶化,终致爆发了1797年的XYZ事件和1798-1800年的美法准战争。——参考自百度百科)当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时,愤怒的反英示威者点火焚烧杰伊的人像。1795年,身兼
    首席大法官和特使两职的杰伊再次参与纽约州竞选,终于如愿当选。(P007-010)


      这是美国司法***为重要的经典判例,也是美国**法院缔造司法权威的关键战役。大法官的判决与总统的命令,在一起诉讼中狭路相逢,既没有枪杆子也没有钱袋子的**法院,依靠什么树立自己的权威,赢得民众的尊重。答案尽在《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这本书中。

    美国司法史上比“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更重要的经典判例,缔造司法权威的关键战役。大法官的判决与总统的命令,到底哪一个更该得到尊重? 这是美国司法史上最为重要的经典判例,也是美国法院缔造司法的关键战役。大法官的判决与总统的命令,在一起诉讼中狭路相逢,既没有枪杆子也没有钱袋子的法院,依靠什么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民众的尊重。答案尽在由美国克利夫·斯隆和戴维·麦基恩合著、王之洲翻译的《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这本书中。


      1800年美国建国之初,在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之间展开的总统竞选残酷而激烈。党争近乎撕裂了刚成立不久的合众国,“二次革命”的危机悄然逼近。败选的亚当斯不甘将合众国的命运交给新选出的、由民主共和党人控制的政府。他在联邦法院的人事问题上孤注一掷,希冀让法院成为联邦主义者的政治堡垒,延续联邦党人的既定国策。刚刚施行不久的合众国新宪法,显然对这一局面缺乏应对之道。危局之中,约翰·马歇尔挺身而出,带领**法院有力地回应了这次挑战。
      《大法官与总统的对决——马伯里诉国务卿麦迪逊案》围绕马歇尔大法官笔下一则里程碑式的著名判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展开。通过该案,**法院手中的司法权大大加强;但更重要的是,原本只存于国父们脑海中的三权分立理想,*终照进了现代国家的政治蓝图。通过引人入胜的细节、勾心斗角的政争以及精彩纷呈的人物,本书精彩淋漓地展现了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之初民主革命的精彩岁月。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