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教学论(D3版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著 |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编 |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译 |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绘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著|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编|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译| 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绘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8-01
    • 页数:266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2613411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
    • 著:李朝辉、王志彦、谢 翌、姚玉香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49.8
    • ISBN:9787302613411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8-01
    • 页数:266
    • 外部编号:码头附近87863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绪论 1
    节 教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
    一、教学含义的分析 2
    二、教的地和作用 4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5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5
    二、教学论的任务 7
    三、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7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8
    一、教学论的萌芽阶段(16世纪
    以前) 8
    二、教学论的发展阶段(17世纪—
    20世纪初) 10
    三、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
    至今) 11
    四、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 12
    第四节 教学论的基础 13
    一、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13
    二、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15
    三、教学的化和社会学基础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 18
     第二章 教学目标 19
    节 教学目标概述 20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21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22
    第二节 当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6
    三、新课程三维目标分类 28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28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29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31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35
    思考与练习 35
     第三章 教学主体 36
    节 教师 37
    一、教师的角色 38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41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47
    第二节 学生 49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50
    二、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51
    第三节 师生关系 52
    一、师生关系概述 52
    二、不良师生关系(师生)的表现
    及解决策略 54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 57
    本章小结 60
    思考与练习 60
     第四章 教学过程 62
    节 教学过程概述 63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63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6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66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动力 68
    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内涵 68
    二、教学过程动力矛盾说 69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71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71
    二、教学过程本质研究之思考 74
    本章小结 76
    思考与练习 77
     第五章 教学规律与原则 78
    节 教学规律 79
    一、教学规律的概念 79
    二、教学规律的来源 80
    三、教学的基本规律 80
    第二节 教学原则 84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84
    二、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84
    三、教学原则的作用 85
    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5
    本章小结 92
    思考与练习 93
     第六章 课程理论 94
    节 课程的概念及类型 96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 96
    二、课程的类型 98
    第二节 课程理论流派 99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99
    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104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108
    第三节 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 111
    一、课程标准 111
    二、课程内容 112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 115
    一、课程实施 115
    二、课程开发 117
    第五节 课程资源 120
    一、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120
    二、课程资源的作用 121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
    四、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24
    本章小结 125
    思考与练习 126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 127
    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128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28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129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130
    四、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 133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改革趋势 133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
    教学 133
    二、教学的辅形式 135
    三、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
    教学 138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38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41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42
    一、备课 142
    二、上课 143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44
    四、课外辅导 144
    五、学生学业的检查与评定 144
    第四节 教案与学案的研制 145
    一、教案的研制 145
    二、学案的研制 146
    本章小结 148
    思考与练习 149
     第八章 教学模式 150
    节 教学模式概述 152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152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152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154
    四、教学模式的功能 155
    第二节 当代国外教学模式简介 155
    一、范例教学模式 156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156
    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157
    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58
    五、暗示教学模式 159
    六、非指导教学模式 160
    第三节 我国教学模式简介 161
    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61
    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62
    三、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162
    四、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163
    五、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164
    第四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164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165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65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166
    本章小结 167
    思考与练习 168
     第九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69
    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运用 170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70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172
    第二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 176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
    及含义 176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
    和作用 177
    第三节 学方的变革 178
    一、学方的发展 178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方 179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90
    本章小结 193
    思考与练习 193
     第十章 教学环境 195
    节 教学环境概述 196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196
    二、教学环境的特点 200
    三、教学环境的功能 203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204
    一、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
    依据 205
    二、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
    原则 206
    三、现代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
    理念 208
    四、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
    策略 211
    五、我国中学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
    宏观思考 212
    本章小结 214
    思考与练习 215
     十章 课堂管理 216
    节 课堂管理概述 217
    一、课堂管理的主体 218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219
    第二节 课堂规则 220
    一、课堂规则概述 220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 221
    三、课堂规则形成的方法 2
    第三节 课堂环境管理 224
    一、课堂物质环境管理 224
    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管理 226
    第四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227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228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28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2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节 教学评价概述 240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240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241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242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类型 243
    一、相对评价、评价和个体内
    差异评价 244
    二、诊断评、形成评、
    发展评和总结评 245
    三、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247
    四、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48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48
    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48
    二、课堂教学评价 252
    三、备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
    和学业成就的评价 254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56
    一、教学评价的步骤 256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257
    本章小结 262
    思考与练习 263
     参考文献 265
      
      

      
      
      
      
      
      
      

      
      
      


    【前言】


    李朝辉,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截止到2020年8月,发表学术30余篇,承担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  



    《教学论(第3版)》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内涵、教学理论的沿革、教学论的基础、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规律与原则、课程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教材具有针对、实践、主体和可持续的特点。内容突出实践,重视能力培养。


    【内容简介】


    《教学论(第3版)》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学论(第3版)》以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为线索,主要介绍教学论的学科质及其发展历史、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规律与原则、课程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学论(第3版)》旨在突出针对、实践、主体和可持续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采用引导案例、实践课堂等版块突出其实践,同时也关注教学理论的拓展。 教学论能否重新焕发生命、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现代教学理论,使教学理论从“自在”走向“自为”,唤醒教师的理论意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基于上述考虑,《教学论(第3版)》既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用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