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都是可怜的人间/周作人作品周作人9787569922967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周作人著 | 周作人编 | 周作人译 | 周作人绘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9-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周作人著| 周作人编| 周作人译| 周作人绘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版次:1
    • 字数:220千字
    • 页数:224
    • 开本:其他
    • ISBN:9787569922967
    • 版权提供: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 作者:周作人
    • 著:周作人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49
    • ISBN:9787569922967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3-01
    • 页数:224
    • 外部编号:码头附近8215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代序井上红梅:采访周作人部:幸得生而为人 自己所能做的 梦想之一 上中年 我们的敌人 哑巴礼赞 小孩的委屈 死之默想 笠翁与兼好法师 第二部分:于是唯有烦闷 畏天悯人 真的疯人日记 夏夜梦 西山小品 两个鬼 教训之无用 无谓之感慨 中国的思想问题 关于宽容 医师礼赞 心中 关于失恋 关于孟母 关于英雄崇拜 祖先崇拜 第三部分:日常的悲剧,平凡的伟大 若子的病 若子的死 死法 志摩纪念 关于范爱农 武者先生和我 怀废名玄同纪念记杜逢辰君的事 半农纪念 第四部分:自知不是容易事,但也还想努力 谈儒家《苦茶随笔》小引 贵族的与平民的 爱的创作 论骂人 女人骂街 论妒妇 论泄气 三天 卖药 半春 模糊 情理 辩解 宣传 常识 责任

    周作人:中国现代有名散文家、思想家、翻译家,鲁迅之弟。开启“闲适散文”流派,上承苏轼、李渔、袁枚等小品文,下启废名、俞平伯、梁实秋、冰心等人的审美情趣。闲适散文代表作:《喝茶》《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等。翻译作品代表作:《石川啄木歌集》《枕草子》《古事记》《浮世澡堂》等。谷崎润一郎、林语堂、胡适、徐志摩、郁达夫、何其芳、梁实秋、郑振铎、巴金、朱光潜、苏雪林、废名、张中行、董桥、钱理群、钟叔河、止庵、陈丹青、窦文涛、梁文道、冯唐、黎戈、程璧等盛赞。

    代序井上红梅:采访周作人     问:您这次是为什么来日本?     答:我在北京大学外国文学科(英、德、法、日文学)讲授日本文学,很久没来日本了,这次是利用暑来搜集材料。     问:日本文学的课程是怎样划分的?     答:从现代日语回溯到《万叶集》。《万叶集》每周两课时,一年讲完,所以只能讲个大概。讲授这门课的是这次一起来日本的徐祖正先生 。     问:《万叶集》与苗族的山歌等等好像有类似之处。您怎样认为?    答:是吗?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万叶集》与《诗经》有类似之处。在率真地表达感情这方面,古人的共通点很多吧。     问:日语中的“汉音”是一种特殊的东西。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答:有人说日语中保留着许多唐代的发音,对于唐音研究颇有参考价值。学习日语初两年会觉得很容易,但越是深入就越难。法语德语倒是让人觉得简单。 问:中国有没有和谣曲、能乐 类似的东西?     答:昆曲有些类似,但昆曲是近代的东西。     问:昆曲里有没有的厌世思想?     答:昆曲是虽然也有思凡、白蛇传等吸收了思想的作品,但大部分还是有所不同。或许是因为受到了道教的现世思想的浸染。     问:现代日语的教材是哪些作品?     答:基本是明治文学。大部分尚未被译成汉语。例如幸田露伴、夏目漱石、高滨虚子、田山花袋、志贺直哉、佐藤春夫、长冢节等等。长冢节的《土》等作品很受学生欢迎。     问:被翻译成中文的一般是什么样的作品?    答:初武者小路实笃的作品颇受欢迎。那是因为五四运动时期对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产生共鸣的人很多。文学理论方面当时也是托尔斯泰的文学理论受重视。岛崎藤村、国本田独步、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等人的作品也有翻译。菊池宽的作品被翻译过去的全是通俗小说,其中包括《再与我接个吻吧》等等。现在左派正在大量翻译普罗文学 ,例如林房雄、小林多喜二、藤森成吉、德永直等人的作品。     问:尾崎红叶、泉镜花、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等,您觉得这类作品怎么样?     答:不受欢迎。     问:我觉得纯粹日本风格的东西在中国并不受欢迎,中国欢迎的是外国化了的日本。是这样吗?     答:也许是那样。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精通日语的人,读不懂。     问:先生的《域外小说集》开了外国文学介绍的先河。据说那时候还没有白话体,是使用古文忠实地进行翻译。     答:是的。那是明治四十二、三年和家兄一起翻译的。集印了五百本,结果只卖出去十本,实在可怜。出乎意料的是现在反而。现在那本书由上海的群益商社出版了集和第二集。     问:在那之前林琴南大量翻译了外国小说。据说那是一种特殊的东西,称之为“改写”亦未尝不可。     答:确实是那样,我们虽然并非没有受过林琴南的影响,但从比他的古文更古的章炳麟的古文中接受的东西多。不过,我们是打算在尽量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下功夫。     问:被收录的是哪些作家?     答:王尔特、莫泊桑、爱伦?坡、安特莱夫、显克维支等等。    问:据说中国的欧美文学研究者如果不学日语的话,翻译的时候在表达上就会遇到困难。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答:外国文学作品都是直接从原文翻译。中国没有新词汇,所以从日语中借用。不懂日语的人也到《德日辞典》中去找词汇。不过那不称“日语”,而是称“新成语”。但是,俄语著作的翻译几乎全部以日语译文为依据。左派作家中留学日本的多,讨论热烈,知识丰富,但其理论并不能与创作实践统一起来。     问:关鲁的文学理和学创作,您意见如何?     答:家兄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之后,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创作方面基本上没有拿出什么东西。理论搞过了头对作品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小说之类也就写不出来了。关于近的鲁迅,您怎么看?     答:是的。在《文学》上读到了他的《我的种痘》,和《呐喊》、《彷徨》时代相比风格基本上没有变化。鲁迅的小说揭露了旧社会的痼疾,展示了中世纪的社会形态在新文化冲击下急剧变化、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同样在半信半疑中徘徊的景象。这一点好像是一般人欢迎的。不过,实际上,鲁迅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对旧社会作富于同情的描写,在揭露社会痼疾的同时对社会怀有莫大的关心。我觉得,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流于作家的干瘪与枯燥,而能写出艺术蕴含丰富的作品。您以为如何?     答:是的,也有人试图把文艺作为政治运动和民族运动的手段来使用。     问:郁达夫的《迟桂花》等作品即日本所谓“心境小说”,您觉得那类东西怎么样?     答:受不了左派的严厉批判。总之撞上左派的口谁都不是对手。在日本,经过明治、大正,各种外国文学都被消化过了,但中国是一抬脚飞向普罗文学。什么前提、根据都不要,只有“”牵着他们的心。     问:德田秋声、宇野浩二的作品有翻译吗?     答:宇野告二的情况不清楚。德田秋声的作品一篇都没有被翻译。     问:横光利一的作品也有了翻译。去年在《文学》上刊载的《拿破仑与金钱癣》似乎是横光作品的初翻译。     答:好像是 。翻译那种作品很难。     问:通俗小说是怎样的东西?     答:有讨论,但作品还没有出现。中国的章回小说里有一种特殊的东西,随便虚构一个人物使故事继续下去,即所谓“连续小说”。也许可以算作通俗小说吧。那也被政治或者训诫所利用。     问:据说上海的一位名叫张恨水的作家写了很多。     答:是的。艺术价值低,但很受大众欢迎。而且,那种作品的构成了一个矛盾。一般说来,以为题材、以贫民为朋友的作品是受欢迎的。不过,左派的作品不满意。说他的作品里只有黑暗没有光明。     问:据说您的弟子中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很多。     答:不,没有那种事。来学校听我讲课的人很多,但关系密切的只有两三位。俞平伯现有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俞曲园的曾孙,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自成一家,他经常写些评论。作家里有冯文炳和冰心女士。冯文炳笔名“废名”,现在担任北京大学英文科教授。他的《桃园》、《枣》、《桥》(上卷)以及《莫须有先生传》等作品已经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前三个集子中的作品与铃木三重吉的风格类似。《莫须有先生传》是一种特殊的东西,受到庄子的文章和李义山诗的影响,大量摄取了固有的思想。象征手法的运用甚至会使读者在初阅读的时候不易理解,但我觉得那种作品很好。社会改革家们如果把过去的、传统的东西破坏,“中国”这种特色也就消失了。     问:这次来日本,有没有什么特别引起您注意的江西?     答:丸之内的变化让我吃惊。还有交通事业的发达。     问:日本菜合先生的口味吗?     答:没问题,日本的东西我什么都喜欢。     【 译者附记 】     1934年暑,周作人携羽太信子往东京。7月11日离开北京到天津,乘大阪商船长城丸出发,14日上午到门司,15日到东京,停留约一个半月,8月28日离东京,30日自门司乘船离开日本回国。此间的日记中关于井上红梅的记载有两处:7月28日项下:“下午井上红梅君来访”;8月4日项下:“上午改造社铃木来入浴同耀辰往访阪西君午返井上红梅又来未见下午一时同信子耀辰往浅草观音一参”。上面这篇访谈显然是7月28日二人见面的结果。一周后“又来未见”,可见周作人对井上并不那么热情。     井上红梅,生卒年未详,一说为明治14至昭和24年(1881—1949)。大正2年(1913)到上海漫游,著有《风俗》三卷,被称为“通”。昭和11至12年(1935—1937)参加改造社七卷本《大鲁迅全集》的翻译工作。在《改造》、《文艺》等杂志上发表过介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文字。     上面这篇访谈发表之后黄源先生立即作了节译,译文收入陶明志所编《周作人传》。笔者查阅了日文原文后,发现黄源先生译出的部分只相当于原文的三分之一,所以这里将全文译出,以供国内学者参考。为照顾译文风格的统一,这里将黄源先生译过的部分作了重译。文中周作人对于日语及包括鲁迅在内的中国左翼作家等的认识与评价,似乎都值得注意。 (1998年夏记于东京)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周作人的“都是可怜的人间”,在悲观中透视现实的一面。周作人文字背后 ,其实有很沉重的东西 , 那是悲凉之后的冷观 ,在宁静里疏散出诸多感叹。“自知不是容易事,也还想努力”。☆人有七情,唯悲独具审美。悲是很有涵容的情:人往往会——乐极而转悲,悲尽而生美。周作人文章中流露的“悲”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在生之迷惘与死之哀伤的思考与剖析中找到生命的质感与重量。☆对金庸文学生涯很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金庸评价周作人“意境冲淡而念意深远”;鲁迅先生极力赞赏的弟弟——“中国很好的散文家是周作人”,文风冲淡平和,自成流派,散文宗师。☆ 喜马拉雅音频版同时上线。☆ 随时的阅读,随时的经典,随时的修养,随时的享受。◎生活味、文化味、美感兼具的封面 ◎ 32开便携锁线精装◎细井徇诗经名物手绘彩插 ◎进口轻型纸印刷精巧,精美,精致;小开本、易携带;“中国很美的书”获得者、不错书设计师熊琼设计。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