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盛增秀医论选盛增秀9787515209272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盛增秀著 | 盛增秀编 | 盛增秀译 | 盛增秀绘
    •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盛增秀著| 盛增秀编| 盛增秀译| 盛增秀绘
    •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10-01
    • 字数:400千字
    • 页数:33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5209272
    • 版权提供:中医古籍出版社
    • 作者:盛增秀
    • 著:盛增秀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6
    • ISBN:9787515209272
    •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10-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10-01
    • 页数:331
    • 外部编号:码头附近4707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部 基础理论探讨
    略论脏象学说是辨论治的理论基础
    脏象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刍议
    浅谈脏象学说与整体观
    略论辨论治的再提高
    倡建中医体质学
    略论中医的体质学说
    试述体质与发病
    体质与治疗关系探析
    谈中医原创的治未病学说
    放邪出路论
    浅议中医祛邪法与西医病原疗法之比较
    加强湿病的研究及其意义
    怫郁致病论
    略谈血瘀与神志异常的关系
    试述中医学理论的前瞻意识
    略论中医的衰老学说及其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 名著整理研究
    《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发挥
    严用和《济生方》的学术思想和成就
    《医方类聚》的考与研究
    《温疫论》论汗及其临床意义
    《温疫论·发黄》探要
    《伤寒温疫条辨》探讨
    《秋燥论》阐析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学术思想与诊治经验研讨
    《薛生白湿热病篇》发微
    《疫疹一得》阐要
    《温病条辨》探析
    诊籍名作数哪家新安医家汪赤压——《赤压医案》赏析
    《时病论》研讨
    《医学衷中参西录》评释
    发皇古义充实新知——《本草正义》评议
    第三部分 温病瘟疫发挥
    吴有治疗温疫运用下法的经验
    湿温治研讨
    湿热致疫说
    治疫明理论
    温病学在方剂上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温病若干治法在急传染病临床上的应用
    吴鞠通“温病死五大纲”探析
    治温救急说开窍
    治温且谈化湿法
    扶正祛邪探滋阴
    略论解毒法在疫病治疗上的作用
    应建立中医湿热病学
    运用中医温病瘟疫学说抗击传染非典型肺炎
    中医疫病治法的亮点及展望
    略论浙籍医家对温病学说传承与发展的贡献
    第四部分 医林人物评说
    吴鞠通生平与著作述略
    一代名医王孟英
    张锡纯治学精神评议
    集中医文献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于一身的张山雷
    浙东名医阮怀清传略及其医案赏析
    第五部分 名医诊治经验撷菁
    对整理总结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意见
    朱丹溪治疗妇科病经验钩玄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王孟英用药特色探要
    金子久治疗痰饮的经验
    曹颖甫运用经方治疗危重症验案例释
    方药中老师诊治迁延、慢肝炎的经验
    潘澄濂学术思想探要
    重症肝炎若干问题的探讨——有关专题讲座综合介绍
    蒋宗瀚老中医治疗慢肠胃病的经验简介
    丹溪学派探要
    第六部分 励志书斋杂谈
    潜心黄卷四十春传承弘扬寄深情
    中医学是一门富有原创的学科
    源于古人于古——医学的继承与创新小议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
    时代呼唤中医文献学家
    出人出书出精品
    谈中医古籍在治疫新药开发上的作用
    从玉屏风散出处说起
    反思与启示——2005年度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有感
    充分 发挥民间养生保健方法在“治未病”上的作用
    治未病的目标是抗老防衰
    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医科研院所品牌
    中医科研应体现中医特色
    略谈方剂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中医继承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医案书法合璧是中医文化的一大特色
    略论开展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的意义
    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多读点中医古籍对临床大有益处
    附1:本书作者历年出版著作一览表
    附2:本书作者历年获科技成果奖励一览表

    盛增秀(1940年~),男,浙江省医研究院资历研究员、享受特殊津贴专家、医管理局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用力很劲,显著,曾编著出版了专著37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次。其业绩收载于《中专人才库》和《中国中医人名辞典》等书。医管理局已批准建立盛增秀全国名老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庄爱文(1980年~),女,医学博士,于浙江医大学,为盛增秀全国名老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核心成员。从事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10余年,发表20余篇,参编著作6部。

    由盛增秀编著的《盛增秀医论选》分基础理论探讨、名著整理研究、温病瘟疫发挥、医林人物评说、名医经验撷菁与励志书斋杂谈六大部分,虽各自成篇,但互有关联。其特点是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研讨深刻和切合实用。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本书虽侧重于理论的研讨,但论述时能紧密联系实际,因此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