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作文本(增订版)张永和9787108042903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张永和著 | 张永和编 | 张永和译 | 张永和绘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2-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永和著| 张永和编| 张永和译| 张永和绘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2-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12-01
    • 字数:163千字
    • 页数:278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8042903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张永和
    • 著:张永和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5
    • ISBN:9787108042903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2-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2-12-01
    • 页数:278
    • 外部编号:码头附近4251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写作文
    自行车(的故事)
    窥视剧场——实地考察
    匡溪行
    四间房——单身公寓
    书房——建筑师会所
    泰山和克里斯托的启示——环境艺术的意义
    四函(评译)黄士钧评译
    蒲公英(面店)——概念物体
    马达客栈
    后窗
    烟斗——概念物体
    过程思想
    垂直玻璃宅
    幼儿(墙)园
    策划家居 附:英文原文
    十二月令
    园/宅
    文学与建筑
    坠入空间——寻找不可画建筑
    时间城市,又及超薄城市 附:英文原文
    文学与空间
    平常建筑
    设计逻辑
    建筑改变我们
    小城市
    向工业建筑学习 张永和+张路峰
    基本建筑动词化
    关于建筑教育
    浮出空间 附:英文原文
    物体城市 又名:城市附:英文原文
    向现实学习
    第三种态度
    我的红楼梦,或三考
    问题建筑
    设计:“谋”
    第三局一一场全球化的荒诞
    补记

      张永和,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前主任、教授,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同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办人,是中国当代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2002年美国哈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自1992年起,开始在国内建筑实践,曾在一系列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奖,如1987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名,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建筑工程设计奖,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柿子林会馆荣获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及美国《商业周刊》/《建筑实录》建筑设计奖,河北教育出版社荣获2005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优胜奖等。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建筑学院奖。2011年出任普利兹克奖评委。

    1982年初的,隆冬睛雪,我们一行人在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AcademyofArt)校园里到处寻找建筑系。遍寻不着,叫住一个学生问路,他指着我们前面不远的一行三人说道:“跟他们走就到了建筑系,如果你们认为那是建筑系的话。”听得出来他话中有话。没时间多问,我们便尾随那三人进了一个半地下的工作室。等到在明亮的雪地里缩得极小的瞳孔放大开了之后,才发现眼前满是艺术作品:炭笔画、丝网印刷版画、各种雕塑——木头的、陶瓷的……我正在琢磨这里到底是绘画系还是雕塑系,旁边一个同来的朋友已恍然大悟地告诉我:“这儿就是建筑系!”这里静悄悄的;不像我们自己的工作室,摇滚乐总是放得震耳欲聋。
    天花板很低,使本来已挺拥挤的工作室,到处显得满满的。建筑系主任,也是这里惟一的建筑教授,对我们抱怨道:“地方实在太小,每年多只能招收十五个学生。”他姓李布斯金,名丹尼尔,波兰人,三十来岁,个子不高,一张方脸,有棱有角的。
    在工作室里遛了一圈,除了一个日本留学生搞的东西看得出是房子,其余的似乎都是绘画或雕塑,和建筑没什么联系。然而细看之下,就发现它们与一般的绘画和雕塑不同。卡尔朱的雕塑看上去更像一个大尺度结构的缩小模型,人们很容易想象自己(人形)处于这个雕塑之中的情形。也就是说这个雕塑暗示了一种不是雕塑而是建筑的质:可居。泰国留学生
    塔拿普拉的“都市世界”也是异曲同工。雕塑家贾柯梅蒂对这些作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印象深的是他的雕塑《城市广场》:一块平板上几个人形向不同的方向走去;人形的动感创造了广场的空荡感觉。王泽的作品
    比较容易读,是建筑元素的组合构成,可能是分析质的,也可能是表现废墟。这里建筑好像是用作素材,被作者变形了、抽象了。我喜欢的一
    个作品在一间没有窗子的小房间里,是两个年龄较大的学生的合作。我也
    不知为什么喜欢它:它显然象征着什么,我也琢磨不出来,人家讲给我听,我也没听懂。这件作品有种神秘的力量深深地感动着我。至于它的建筑在哪里,恐怕只有天知道。
    一个穿着围裙、浑身是土的学生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件刚出炉的陶塑。他的眼睛和他的同学们一样,放出一种特殊的光芒,令人联想到修。其实他们的生活和真的修也差不多。匡溪艺术学院在密歇根州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山上,离近的城市底特律开车也要一个小时。建筑系没有任何课程安排,学生从入学起搞一个题目(极少数人搞两至三个),搞完了就,一般总要两三年。多数学生一年365天全部在工作室里,难怪泡出了这种献身建筑(或艺术)的目光。
    李布斯金教授的目光好像不及学生们的来得清澈,却也明亮。他一听我是中国来的,就马上提到有一位中国建筑教授是匡溪的生,并请我代他问候。我想大概是清华的吴良镛先生。如果不错的话,就在此转代匡溪建筑系向吴先生的问好。
    看到李教授的学生们的作品,他自己的东西也可想而知。同一组题为“尽端空间”的作品,尽管标题各有千秋,看上去实是大同小异。作为纯绘画来讲,他的画构图均衡严整,繁而不乱,组织得疏密有序,还颇有一
    种音乐感,画面上火柴棍似的简单建筑型体像交响乐队中的一件件乐器,在一定的结构里面组成既复杂又和谐的整体。
    我认为匡溪师生的作品是理的,其具体特征是高度抽象。事物不是被他们宏观地概括了就是微观地分析了,都是得到一组基本的造型元素。要进一步理解他们的作品,得对理和逻辑两个概念有所认识。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路易·布艾(LuisBunuel)在拍摄他的部影片时的思想是绝不要任何理智的镜头,其实这一想法本身就特理智。
    影片拍好后充满了不合逻辑的场面,但其后的理主义构思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理和逻辑的分家在匡溪师生的作品中也是很突出的。李教授的画中尺度和空间(二相度还是三相度)都是有意识地混淆了的,又是理的无逻辑。看来一般形式逻辑的范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抽象方法。
    匡溪的师生们还试着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诗的意境,主要是通过象征
    的手法,似乎比较勉强,倒不如中国传统建筑中常把诗句直接写在墙柱牌匾上来得明了。我自己在写硕士时也曾模仿匡溪的方法用唐诗作题材画过几张,想试试中西合璧在这方面的可能。
    匡溪搞的这套到底算不算建筑?我自己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
    到目前为止,美国建筑师学会仍不承认匡溪的建筑硕士,等于是消极
    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但不知能否效法学科,把匡溪的东西算作“理论建筑”。实际上他们这伙学生大多数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还开过自己的事务所;他们回到学校来读(匡溪只有硕士),到底可以学点儿什么,也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P7-10

    《泰山和克里斯托的启示——环境艺术的意义》、《四函(评译)黄士钧评译》、《蒲公英(面店)——概念物体》、《马达客栈》、《后窗》、《烟斗——概念物体》、《过程思想》、《垂直玻璃宅》、《幼儿(墙)园》……《作文本(增订版)》收入张永和回国后十几年间所作的随笔三十三篇,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建筑与文化、文学、艺术等,更多的是关于空间问题的独特思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