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烟柳依依陈其昌9787549624164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陈其昌著 | 陈其昌编 | 陈其昌译 | 陈其昌绘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其昌著| 陈其昌编| 陈其昌译| 陈其昌绘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01
    • 版次:0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10-01
    • 字数:350000
    • 页数:41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9624164
    • 版权提供:文汇出版社
    • 作者:陈其昌
    • 著:陈其昌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8
    • ISBN:9787549624164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8-10-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10-01
    • 页数:414
    • 外部编号:涿仝西I174330
    • 版次:0
    • 成品尺寸:暂无

    亦亲亦友 焦家巷情结 心香一炷祭外婆 “老寿星”瓷碎 父亲三二事 缅怀母亲 二姑母 姨娘於风英 舅舅“龟” 我的表叔 岳丈居乃勋 婆媳的心结 其贤“嫌”弟 启蒙老师陈熙台 金成梁老师现象 恩师刘子平 我的个上级 临泽农中校长张德峻 曦晨烛照所来径 行健履成贻箴言 李继锋:新个民国史博士 亦师亦友倾真情 致缪真义 修车工老黄 我家住过新四军 难忘的一堂作文课 听课有感 跑友 睦邻 坐卡车 人活着多好 ——与W君谈病 师生情浓似父一 厚升官之道 “铁马甲”的柔情 乡下房东朱大妈 为“女流氓”叫屈 晏四奶奶 朱治高:用勤奋点亮人生 聚会 一“汪”情深 “汪风”传承漾小温 ——“汪曾祺故居”拜访者活动实录 汪曾祺与大英子 汪老与高邮文化人次合影 汪老与乡亲谈文说艺 ——汪曾祺次回乡补说 汪老第三次回邮拾零 汪老佚诗再显亲情 金家渝印象 卖熏烧的王二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一 勤快秀慧的蒋兰香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二 大淖河边的读书人王蔚如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三 汪厚基父子的淡定人生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四 毛家草行的人间烟火味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五 炕房大师傅毛二爷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一 陨石旁的吉大娘家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一 吉大娘丧夫前后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八 永安巷的守望相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九 汪海容少年夭折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十 祭奠汪曾祺 …… 艺海览胜 秦邮琐记 爱心可掬 史海钩沉 说说议议 家人寄语 后记

      陈其昌,江苏邮,1939年出生,长期从事教育、宣传、文化、文艺工作,曾任高邮市文联驻会、市文化局副局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烟柳秦邮》(散文集)、《新民滩的悲欢》(报告文学集)、《朱葵艺术传》(传记合著)、《熊纬书传》(传记合著),主编《珠湖的传说》(民间文学),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为汪曾祺研究会秘书长。

      《烟柳依依》:   姨娘於凤英1924年出生于上海。尽管外公40岁英年早逝,但是,靠拥有24亩薄田和叔外公在沪商行做事,她的童年幸福、甜蜜,她的少年依然荡漾欢乐、舒心。外婆为了押子抱养了我的舅舅,她养了12个孩子,仅存我的母亲、姨娘,能不娇惯吗?外婆家住东大街(人民路)367号,前门临大街,后门见大淖。姨娘长成一个大姑娘时,也只是帮拣拣菜、洗洗衣,“上河边”只去街南的前河,而不去大淖河边,因为那里人杂野。我去外婆家待过,成了姨娘的“跟屁虫”,见不到淖中沙洲芦苇吐露春芽,却可见到市井里水灵灵的菜蔬、水果和碧于天的春水滚滚东去,让我儿时对姨娘敬重不减。   姨娘读过私塾,记忆力忒强。她告诉我,她是1946年腊月十一与姨父王宾章结婚的。与常人不同的是,先在外婆家对过高丰巷新房拜堂,然后再坐花轿到城内王家拜见长辈亲戚,再回到高丰巷送入洞房,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做了新娘。两年后做了妈妈,着儿喜滋滋、乐呵呵的。其时,姨父是同德布店的职员,全家温饱无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姨父曾与人合伙开过酱园店,姨娘顺顺畅畅地过了一段好日子。小学五年级暑,姨娘出于对瘦弱的我的怜爱和关心,特地将我带到她家“育肥”了一个多月,照料我与照料小我八岁的姨弟王鉴一个样。至今,姨父母的温情依然难忘。对现状十分满意的姨娘曾跟我说过:“上个初中,想办法同你失业的父亲开个店。”可是,过渡时期的商业政策即对小商的高税赋,粉碎了经商的幻想,却圆了我读书成才的梦。   姨父开的酱园店关了,失业在家的他与姨娘养蚕,姨娘被蜈蚣螫了一口,疼了好几天。后来,姨父进入五洋糖酒合作商店,每月收入十六七元,难以糊口。为了补贴家用,姨娘这个酱园店的少奶奶干过许多行当:在城上、湖滨、汉留多家当过保姆,拎篮或挑担卖过蔬菜、家菱,也卖过茶水、粥、茶鸡蛋,穿行于大街小巷,吆喝声、脚步声叩击市井,也叩击着30多岁姨娘的心。   有一年中秋节前,姨娘下乡去收生家菱,至傍晚尚未回家,姨父不放心,踏着明亮的月光下乡接她。眼前的路,白晃晃的,姨父急匆匆往前走,白晃晃的路却是一条大河,姨父掉下了河。不谙水的他一阵乱扑腾,抓住河边树权,帽子、鞋子全没了。湿漉漉的他见到姨娘,仍然接过她的担子,将六七十斤的生家菱挑回家,也挑回了次日的生计。   县里兴办万头猪场,在文印厂打零活的姨娘被派驻车逻大队七队卖苦力。准军事化生活规定每早要挑几趟砖头,然后才吃早饭,三顿全是粥,中午四两,早晚各二两(旧制)。那粥,一吸一条沟,一吹一层浪,难以果腹,她只好求在家的儿子王鉴搞一点焦榍,他在邻人帮下才备好焦榍,捎上一片孝心。   让姨娘难忘的是,1955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生下“羊扣子”,九月十八日就送给人家抱养,泪水湿衣襟,送儿碎母心。无奈呀!饥馑年代,姨娘与大家一样,饥饿吞噬着人心,她还要帮度日如年的外婆。菲薄之力难以挽回外婆的命,外婆于1960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还是饿死了。   人生如戏,姨娘的人生犹如悲喜交集的连续剧。40岁是姨娘人生的转折点。经小叔子介绍,居委会开具明,她到高邮酒厂当临时工,洗瓶子、洗酒红、抬瓶子、上下货,夏天事少还要洗麻袋。她踏实、勤快、不怕吃苦,大都是洗涤物品的“洗”,洗出了她人生的新蓝天,洗出了她牢靠的养老金。   随着王鉴返城、结婚,女儿王珍出嫁,孙子、外孙女问世,姨娘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天伦乐。鉴为照顾妻子的病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后来上了职大,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到一名出色设计员的华丽转身。2013年农历十月初八是姨娘九十寿辰,寿宴上,王鉴致辞,不忘母爱,诉说衷肠,已经驼背的姨娘满脸是笑,接受大家祝寿。平时都很孝顺的晚辈围着老寿星,全家福温馨、和谐。   晚年的姨娘无慢病,吃睡正常。2015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姨娘无疾而终,走完了92个春秋。昔日的苦日子压弯了她的腰,的好日子支撑了她的脊梁。她那驼背的身影还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


    本书为当代散文集,作者期在邮市文化战线工作,全书为围绕庭、社区、文地方史、与汪曾祺先生的交往等所写文化类散文,共分“亦亦友”“一汪情深”等七辑,共计七十余篇,30万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内容丰富多彩。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