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鲁迅翻译思想研究冯玉文9787516152188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冯玉文著 | 冯玉文编 | 冯玉文译 | 冯玉文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冯玉文著| 冯玉文编| 冯玉文译| 冯玉文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字数:313.00千字
    • 页数:29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6152188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冯玉文
    • 著:冯玉文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56
    • ISBN:9787516152188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01-01
    • 页数:290
    • 外部编号:涿仝西I12512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章 鲁迅翻译的目的
    节 以翻译“立人”的思想建构
    一 “立人”思想的源流
    二 “立人”中的“立国”
    三 “立人”中的“我”与“他”
    第二节 以翻译“立人”的实践路径
    一 思想
    二 文学建设
    三 语言改造
    第二章 鲁迅翻译取材的价值标准
    节 取舍间的总体考量
    一 拒绝暴力:对虚无小说的放弃与《域外小说集》的
    选材
    二 取向真实:对苏联主流文学的淡漠与对“同路人”文学的
    热衷
    三 瞩目边缘:对经典的回避与对弱小民族文学的青睐
    第二节 自由平等与博爱诉求
    一 批判特权:倡导自由平等
    二 弘扬博爱:无所不爱
    三 祈望互爱:避免伤害
    第三章 鲁迅翻译取材的、作家因素
    节 选择中的自身定位
    一 法、德、美、英:仰望中的启蒙诉求
    二 西班牙、芬兰等弱小民族:寻觅同盟
    三 俄、苏:“为人生”精神的契合
    四 日本:失落中的华年之忆
    第二节 作家选择中的困厄取向
    一 盲、流亡、屡被放逐的爱罗先珂
    二 “高山小民族”的巴罗哈
    三 苦于现实的“同路人”
    四 英年早逝的作家
    第四章 鲁迅翻译的策略、方法
    节 欧化策略的源流
    一 欧化是一种文化取向
    二 欧化翻译策略的形成
    三 欧化与异化殊途同归
    第二节 欧化策略中的硬译
    一 硬译:从翻译精神到翻译方法
    二 翻译论战中理的消隐
    三 “硬着头皮译”的回馈
    第三节 欧化策略的实践特色
    一 有限的硬欧化
    二 普遍的弹欧化
    三 儿童文学的“去欧化”
    第五章 鲁迅翻译的路径、方式
    节 转译:弊端与优势共存
    一 转译的弊端
    二 转译的发生
    三 转译的开拓
    第二节 复译的必要
    一 “非有复译不可”
    二 复译的观念迷障
    三 理论与现实的抵牾
    第六章 鲁迅翻译的预想读者
    节 预想读者的指向
    一 自我改造
    二 儿童教育
    三 民众启蒙
    第二节 预想读者的疏离
    一 与大众读者的隔膜
    二 对精英读者的期待
    三 “分层次”读者的设想
    结语
    附录一 鲁迅翻译作品国别统计表
    附录二 鲁迅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附录三 鲁迅翻译研究成果述评
    参考文献
    后记

    冯玉文1972年生,黑龙江勃利人。1995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与文学专业,获得士学;2004年、201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博士。现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茅盾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船山学刊》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项:“现代文学俄侨题材作品研究”、“黑龙江省俄侨文学研究”,主持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现代在华俄罗斯侨民文学的文化阐释”和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高校‘*国现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国梦’的培育研究”,参与社科项目“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研究”。合著《双悬日月照文坛:鲁迅与胡适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等。


    《鲁迅翻译思想研究》探讨了鲁迅关于文化方面的几个问题。指出鲁迅的翻译思想以“立人”为指归,体现了对愚昧的弱国子民的启蒙诉求。鲁迅希望通过翻译“别求新声于异邦”,实现国人的思想改造和建设,催生自立自强、科学理、平等博爱的新人。鲁迅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路径和翻译方式都体现着“立人”的诉求。鲁迅翻译的取材思想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弱国地位、鲁迅自身弱国子民的处境密切相关:体现出拒绝暴力、取向真实、瞩目边缘等特征,也具有呼唤平等与博爱的思想倾向,更具有为自我、儿童、民众“立人”服务的宗旨。和作家也是鲁迅翻译选材的重要考虑因素:鲁迅出于自身的定位对原语国进行选择,出于自身的处境刻意突出那些处于困厄中的作家。鲁迅采用的欧化翻译策略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思考,终指出的是中国人的走向:站在世界的高度、立于中西文化之间,寻找有益于中国人发展的方向。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