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陆威仪9787508664842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陆威仪著 | 陆威仪编 | 陆威仪译 | 陆威仪绘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陆威仪著| 陆威仪编| 陆威仪译| 陆威仪绘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0-01
    • 字数:326千字
    • 页数:376
    • 开本:32开
    • ISBN:9787508664842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 作者:陆威仪
    • 著:陆威仪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68
    • ISBN:9787508664842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10-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10-01
    • 页数:376
    • 外部编号:涿仝西I9230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葛兆光
    中文版总序/卜正民
    导言
    章 帝国版图
    早期中华帝国的区域
    区域和风俗
    秦和统一进程中的地理局限(前897—前202年)
    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前202—前87年)
    地主所有制和地方主义的复兴(前87—88年)
    与世隔绝的东汉(25—168年)
    军阀和解体(169—220年)
    第二章 一个备战中的
    独裁者的出现
    秦的家国和“天下”
    《商君书》和秦国的困境
    第三章 矛盾重重的帝国
    秦始皇的集权
    秦的继承者和敌人:汉
    秦的败亡及其后世之谜
    第四章 帝国的城市
    诸侯列国及其早期帝国的城市
    帝国都城的创设发明
    第五章 农村社会
    铁器、灌溉以及规模经济
    村庄和乡野
    豪强族第六章 外部的世界
    游牧民族和匈奴
    边防军队
    西 域
    羌和乌桓
    周边定居民族和对异域的崇拜
    第七章 宗族
    宗族和家庭中的
    和权力的空间结构
    早期帝国生活中的儿童
    成年女和成年男子
    老人和先祖
    第八章 宗教
    联结点

    对死者的祭奠
    地方信仰
    有组织的宗教运动
    第九章 文学
    “道”的竞争派别
    经与传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史学著述
    诗 赋
    儒家著作
    第十章 法律
    法律和宗教信仰
    法律和行政管理
    法律和语言
    法律和刑罚
    法律和调查
    法律和劳役
    结语
    致谢
    统治者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王兴亮,复旦大史学博士,现任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著有《清末民初乡土教育研究》,译著有《阿尔贝·加缪:一个生命的要素》,整理出版《病鹤遗稿》等;参加《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等和省市古籍文献整理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为思想史和文化史。 卜正民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院史系教授。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主编六卷本“哈中国史”丛书,并亲自撰写其中第五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已译为中文的作品多达十几种,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主要作品有:《秩序的沦陷》《明代的与社会》《纵乐的困惑》《维梅尔的帽子》《杀千刀》等。 陆威仪(MarkEdwardLewis),1954年生,师从何炳棣,于芝加哥大学。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李国鼎中华文化讲座教授。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长从政治和社会层面考察中国问题。著有《哈中国史》丛书中前3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的帝国:唐朝》,以及《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等。

    在西方的想象中,中国历史始终与“帝国”这个概念紧密相连。但实际上,中国历史走过了逾一千年之久,仍然没有出现丝毫和此前存在的任何“帝国”相类似的特征。几个世纪以来,六个不同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军事优势而相互攻战,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击败了它的对手,使六国归为一统。然而,军事征伐只是帝国历史的一个小篇章。中国历史具有持久和顽强的特质,在历经数个阶段的分裂之后,它一次又一次重塑自身,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雏形,即早的两个朝代:秦和汉。当然,政治和军事制度都被重新制定,文化、宗教仪式、血缘结构、村社生活以及城市景观也都进行了调整。
    总体来说,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如同希腊和罗马之于西方。和“希腊—罗马”地中海时代类似,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和时代明显不同。但是,如果不先抓住中国这个早的统一时期,了解其完成统一的具体过程,我们就无法理解本书所要讲的内容。在以后的章节中,本书将就这个古典时代的五个主要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它们是:(1)在帝国秩序之下式微、但并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2)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3)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操控、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4)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demilitarization),和对边境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5)农村地区富裕的世家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
    中华帝国为突出的特征—的确,和所有帝国一样——是其辽阔的疆土及多元的族群。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这个词汇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那个时期的人,要么以“秦人”“齐人”“楚人”为人所知,要么以诸侯国国名命名,或者以某个特定地域命名,比如“关内人”。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但是,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仍然留存了下来。这些地域文化的多样非但没有妨碍人民生活,相反其意义对于帝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帝国正设法通过把这些帝国中心流行的优越文化和有限的、特殊的地域文化之间的等级差别合法化,来使帝国本身合法化。这些基本的不同表现在政治服务、宗教信仰、文学以及中国生活的很多方面。
    中国古典时代的第二项基本革新是发明了皇帝这个角色。皇帝不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首席大法官、别的祭司,还是政治统治的真正体现。整个都以他为核心向外辐:每个公职人员都是他的仆人,并且在他的命令下履行职守。就意味着皇帝及其身边的庸从;同样,没有皇帝,也
    就不可能存在。的确,这种高度集权的特在尊显皇帝身份的诸多禁奢规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发明了只供皇帝穿戴的纺织纹饰,铺设了皇帝行走的御道。但是,它还通过一种新的城市化的形式—帝国首都—表达出来,在皇帝生来就注定成为祭司和献祭者的新的崇拜仪式里表达出来,还在新的宇宙秩序中表达出来—在这个秩序中,他成为天地之间的纽带。在这个集权化的政治体系里,任何在生活中接近皇帝的人都能行使莫大的权力,无论这种权力是为了行善还是作恶。伴随秦的征服而来的第三个重要变化,是统一的表意文字的广泛使用。秦国规范了此前相互之间无法用语言沟通的人群的书写方式,这个革新把帝国内所有的地区联结为一体,并建立起一个认可文化典籍体系。在此后的阶段,即便是没成为现代中国一部分的地区—韩国、日本以及越南,都通过使用一种共同的文字而分享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元素。反之,这种经典,不但使皇帝成为帝国价值体系的倡导者与捍卫者,还使他成为践行这些价值的人所仿效的楷模,以及为人们所共享的教育和文化生活的基础。,共同的文化体系把所有从事帝国事务以及渴望为帝国服务的人都联接起来。在后来的若干个世纪里,通过传统戏曲、大众文学以及启蒙读本等方式,文化开始渗透到社会低层。
    在秦征服之后的世纪里,农民和城市人口逐步非军事化,而帝国的兵役也渐渐由社会的边缘人群来代理,这个趋势扭转了早期诸国为了竞争而把兵役扩展到整个农民阶层的潮流。公元前31年,全民兵役制被正式废除,直到1911年中国个帝国瓦解之后才重新出现。对全体农民的兵役总动员消失了,之后兵役完全由非本国人的部落民族承担,他们都特别擅长在前线作战。或出于民族特有的信念,或出于暴力的因素,他们被从内陆调遣到帝国边陲的各个隘口。这种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有效地防止了地方武装发展到挑战帝国的可能,但同时也导致一种时常出现的情形,即外来民族征服及其对中国的统治。,“帝国”在早期中国的发展,依靠的是整个帝国新出现的一个社会精英阶层—世家大族,他们是地主阶级、商人集团和官员的集合体。这些世家大族利用他们主要在土地上的财富,以及他们动员大量亲戚和附庸的,宰了整个地方社会。在古典时代,法律和俗使传的土地被分配给儿子们,从而逐渐削减了家族的土地财富。即便是大地产(虽然按照西方的标准,这个阶段还没有地产算得上大)也在短短几代人的转移分配中变成了大量的小地产。为了能增加自己的财富,世家大族不得不致力于在农业之外寻找增加收入的来源。在这些家庭中,商业和借贷成为主要的职业,但的财富来源,当然是在朝廷内谋得一官半职。
    久而久之,地方世家大族开始在经济上依靠为服务,以保持他们的地位优势。若要获得为帝国服务的机会,就必须接受正式的教育,因此家族的子子孙孙都开始勤国的文学、文化。这些世家大族既拥有地方权力,又效忠于帝国,从而成为了地方社会和朝廷之间的主要的联系。他们把皇帝的意志强加给整个帝国,范围之广是那种人手不足的官僚机构从来不可能达到的。后期,随着帝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行政人员和人口数量比率的下降,这些散居在整个帝的世大族对而言更为重要了,同时他们向帝国索取的回馈也更大了。P2-4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精)》——哈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哈中国史丛书卷!
    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陆威仪教授秦汉史新作,出版;英语世界的秦汉史佳作,简洁清晰,通俗易懂,为大众读者阅读南北朝史! 极高的历史准确度,令人惊叹的话题覆盖广度,一部开阔思维、通俗易读的经典作品,一部新颖独特、妙趣横生的史学佳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