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尼古拉斯·弗恩978730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尼古拉斯·弗恩著 | 尼古拉斯·弗恩编 | 尼古拉斯·弗恩译 | 尼古拉斯·弗恩绘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尼古拉斯·弗恩著| 尼古拉斯·弗恩编| 尼古拉斯·弗恩译| 尼古拉斯·弗恩绘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04-01
    • 字数:195.00千字
    • 页数:228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3180387
    • 版权提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尼古拉斯·弗恩
    • 著:尼古拉斯·弗恩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0
    • ISBN:9787303180387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5-04-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04-01
    • 页数:228
    • 外部编号:涿仝西I6128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部 我是谁?
    节 自我的问题
    第二节 自由意志与命运
    第三节 大脑和机器
    第四节 肉体与灵魂
    第二部分 我知道什么?
    第五节 认识的问题
    第六节 意义的问题
    第七节 固有的理念
    第八节 思维的语言
    第九节 后现代主义和实用主义
    第十节 理解的限度
    第三部分 我应该做什么?
    十节 道德运气
    第十二节 不断扩大的圆圈
    第十三节 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致谢

    尼古拉斯·弗恩于伦敦国王学院哲学系,系《旁观者》(theSpectator)、《新政治家》(NewStatesman)、《星期日独立报》(IndependentOHSunday)和《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等期刊杂志的撰稿人。著有《芝诺与乌龟》,大西洋图书公司于2002年出版。现居住于伦敦。

    1683年,罗德岛州(RhodeIsland)殖民地创始人罗杰·威廉姆斯(RogerWilliams)去世,他的遗体被埋葬在自家花园的一棵小苹果树下。直到1936年的,当地为纪念罗德岛州成立300周年,决定将其遗骨挖出重新安置并立碑。然而,当灵柩开启的一刹那,掘墓者惊讶地发现里面并不是威廉姆斯的遗体。在过去的253年中的某段时间,小苹果树的一条根茎穿透了棺木,慢慢吸取了尸骨中的养分,只留下了一堆碎骨残渣。与此同时,这条根茎也逐渐长成了骷髅的形状——先是穿过头颅,而后延伸到脊柱,分开形成两条腿。后世的学生们吃了这棵树上结的果子,据说都和威廉姆斯一样,个个拥有独到的见解。
    这个故事突显出一个难题,如果基督教上帝想通过将其信徒身体的构成物质进行重组来实“判决日”的话,它也将面临同样的难题。如上帝使用的是基本的原子,那么一旦这些相同物质在不同的时间被应用于不同的个体,随即就会出现所有权的争议问题。有人或许设食族会被其吃掉的基督徒所取代,但当威廉姆斯的尸骨进入食物链后,考虑到罗德岛州那些毫不知情的孩子们的权利,恐怕上帝将会面临一个更加困难的抉择。或许上帝可以避免如此困境,那就是为某种存在争议的物质创造出一个替代品,这样就能保够用了。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要做到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差异,宇宙间能够有多少材质可供使用呢?把奖惩用在酷似真正凶手的人身上,又有何意义呢?
    以上问题不一定非要等到“判决日”那天才会出现,其实从出生到死亡,我们身体的组成物质几乎全部都被更新重组过。如果说肉体是灵魂的家园,那么伴随我们一生不变的就只有女的卵子和眼睛的晶状体。既然眼睛被看成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就希望心灵要比那几立方毫米的透明晶状体要开阔一些。说到卵子,我们或许会困惑:男子的灵魂将栖息何处呢?虽然身体会随时间改变,但大多数人都感觉自己和父母相册中的那个孩子就是同一个人,而且确信年老时也
    还是同一个人。没必要等着上帝赋予我们一个心理尺度来衡量个体同一的问题。年老时和年轻时是同一个人,这一问题取决于我们对年轻时的自己感到愧疚或骄傲的程度,这个问题同时也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回忆,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种种行为,而这些行为注定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戒烟这一行为究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长远考虑,还是出于利他主义而去塑造一个全新我的虑呢?或许重要的是,个体同一这一问题的决定了我们来生甚至余生还有前途。
    1785年,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里德(ThomasReid)写道:“不论如何,自我是一种在思考、审度、决断、行动和容忍的东西。我不是思想,我不是行动,我不是感觉,我是在思考、行动和容忍一样东西。”这句引文意味着,一个人经历过的任何事情——我们所认识或发现的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权利被冠之为“我自己的”。因此,人们认为自我可能是物质之外的一种存在,一种灵魂或是某种单一的客体,只要找到它,就能回答个体同一的问题。“自我去哪儿,我去哪儿。”正如里德的同乡大卫·休谟
    所言,我们根本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来观察自我。我们只能偶尔观察到一些观念与情绪,但始终无法观察
    到这些观念和情绪的“主人”。哲学家们试图通过从侧面观察人的生命历程来清除这一盲点。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身体与心理会随时间而变化,通过观察岁月更迭过程中持久不变的那些东西,就能清楚地认识到现存的自我。因此,哲学家们针对自我这个主题所开展的工作,一大部分可谓是一种“直觉开发”,一边想象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一边询问自己“感觉”个体同一未曾发生变化。其实在哲学领域,直觉并非担任重要的角色,然而一旦说到个体同一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竟,诸如身体、大脑和个等这类明确的关于自我的说法,在自然的目录中似乎还未曾出现过。P4-6

    过去的哲学家们早已闻名遐迩。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维特根斯坦,他们对生命的根本问题的回答,已有数不胜数的探究和论争。然而,当今的哲学家们是如何解答“人是什么”这个古老的问题的呢? 《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作者尼古拉斯·弗恩将旅行见闻与哲理探讨融为一体,踏遍全球,就“我是谁”、“我知道什么”和“我应当做什么”这三个主题寻访了三十多位享誉世界的思想家,从而奉献给我们这样一部睿智卓煊、饶有趣味的引导我们理解哲学艺术之现状的著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