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李红涛9787300252049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李红涛著 | 李红涛编 | 李红涛译 | 李红涛绘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红涛著| 李红涛编| 李红涛译| 李红涛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12-01
    • 字数:204千字
    • 页数:322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0252049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李红涛
    • 著:李红涛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50
    • ISBN:9787300252049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7-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12-01
    • 页数:322
    • 外部编号:涿仝西I4827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绪论: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
    一、记忆的重量
    二、从“历史事件”到“感情记忆”
    三、相互缠绕的记忆场
    四、的集体记忆
    五、文化创伤与集体认同
    六、媒介创伤:问题意识与方
    七、本书结构
    第二章 从暴行到大1937-1948
    一、1937年的两个片段
    二、海外媒体:“地狱般的四天”
    三、中国报章:“为匹夫匹妇复仇”
    四、战后审判:“恐怖的暴行”
    五、审判报道:“历黑暗之一页”
    六、纪念:“永不宜忘的一日”
    第三章 耻化叙事与创伤建构1949-2012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三、“重新发现”
    四、耻化叙事与双重创伤
    五、谁在说话?
    六、结语
    第四章 以数字标识“记忆之所”
    一、引言
    二、集群及其镶嵌与“场所作为集群”
    三、研究方法
    四、数字标识的空间化与意义生成
    五、记忆实践及其脚本化
    六、结语
    第五章 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
    一、引言
    二、数字记忆的“镶嵌”
    三、案例背景与研究方法
    四、构筑公祭空间
    五、“生产”纪念公众
    六、结语
    第六章 赛博记忆的协作与争夺
    一、引言
    二、维基百科作为全球记忆空间
    三、条目历史与记忆协作
    四、记忆争夺:规则支配下的与妥协
    五、结语
    第七章 结论:中介化与创伤过程
    一、中介化与创伤叙事
    二、文化创伤的中介化
    三、进一步的研究
    四、全球记忆与东亚和解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黄顺铭(1973-),重庆人。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201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研究员,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媒体与集体记忆、荣誉社会学、新闻社会学等。 出版专著《加冕:新闻评奖制度与实践》,发表80余篇学术。

    李红涛、黄顺铭著的《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精)》是一部研精竭虑之作,也是一部明目达聪之作。作者试图呈现,创伤未必一定成为记忆,而记忆却会重塑创伤;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但是,我们经常不仅对过去知之甚少,而且往往将之当作“异邦”;我们试图以纪念的文字和仪式留存历史,但是,我们又只是通过当下的多棱镜折历史。 这本著作带领我们思考,在的文化记忆中,我们讲述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受到什么力量的左右?为建设一个面向未来和光明的族群共同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的记忆?如何反思我们建构的记忆实践?


    作为国内*本研究集体记忆的著作,本书以历史为经,以不同的媒介场景为纬,深入探究创伤建构与记忆形塑的过程,揭示权力、地方记忆社群、大众传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在当代中国的记忆政治与记忆文化。本书以文化创伤理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追溯创伤叙事在主流媒体上的建构过程,在纪念馆和线上公祭活动中的扩散与产,以及在赛博空间中所面临的叙事挑战。本书虽以“媒介”为核心,但并不流于对静态“文本”和“符号”的考察,而是力图揭示创伤叙事的生产和产,媒介纪念空间的生成,以及媒介舞台上和记忆地方里的记忆实践。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