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历史的错觉:上下辑赵运涛9787520724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赵运涛著 | 赵运涛编 | 赵运涛译 | 赵运涛绘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赵运涛著| 赵运涛编| 赵运涛译| 赵运涛绘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35000
    • 页数:66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0722346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社
    • 作者:赵运涛
    • 著:赵运涛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08
    • ISBN:9787520722346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1-01
    • 页数:664
    • 外部编号:涿仝东24304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历史的错觉(I)——不止一个
    01.“三皇五帝”不是八个人?尧舜禹真的是禅让的? 02.夏王朝真的存在? 03.大禹治水的功绩被夸大了?大禹治理的是哪里?孙悟空与夏启有关系?
    04.夏朝历史和神话传说中都有叫后羿的?嫦娥嫁的是哪个?两个都嫁过?
    05.商代就有了愤怒的小鸟?古代有哪些器物像是穿越的?
    06.商纣王真的很坏? 07.周厉王是改革家?“国人”实际是贵族们的阴谋?
    08.历真的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吗?烽火实际上是汉代才有的?
    09.历有三个老子?老子是如何成为太上老君的?
    10.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人们为何把孔子画得丑丑的?
    11.孔子不姓孔?孔子后人怎么样了?孔融因不孝而被杀?
    12.春秋时期一个美丽女子引起了历史的蝴蝶效应?
    13.古代女孩也会对男权进行“反击”吗?古代女也吐槽
    14.宋襄公:楚国人不讲武德
    15.古人担心胖吗?春秋时期有哪些高超“运动员”?
    16.刺客与侠客有什么区别?有哪些有名的刺客?女刺客有多厉害?
    17.秦始皇赢政应该叫赵政?孟姜女哭长城与他无关?
    18.古代武侠功夫的真实与想象
    19.项羽为何是西楚霸王,而不是楚王?项羽或许没有死在乌江?
    20.历的匈奴去哪儿了?在古代,长城真的有用? 21.秦汉以后姓与氏一样了?历这些姓氏可能是同一个祖先?
    22.如果你在汉朝当官,这几个案子怎么判?
    .韩信真的要吗?曹操是韩信转世来报仇的?
    24.古代七夕不是晒情人,而是晒被子
    25.魏晋时期有哪些帅哥?魏晋风度实际是因为吃药?
    26.历很重要,如今被忽略的小节日
    27.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亲戚?唐朝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28.唐代的诗人靠着名气大,就可以科举考中?/204
    29.古代的父亲与古代的家风、家训
    30.欧阳修等圣贤大多是女单独带大的?古画中父母带孩子有何区别?
    31.有哪些孩子看相貌就觉得了不起?有哪些孩子靠“贪玩”而功成名就?
    32.宋仁宗时期这些士大夫的关系有多复杂?欧阳修与包拯同时代?
    33.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34.神话中的岳飞
    35.有哪些时髦的现代行业古代就有了?宋朝就有外卖和卖奶茶的了?
    36.明代选状元要看颜值?古人是如何“备考”的?
    37.为何朱棣既是“明太宗”又是“明成祖”,还叫永乐皇帝?
    38.朱棣成功后,朱允炆去哪儿了?
    39.古人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40.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幸运色”?根据服饰颜色可以判断官职大小?
    41.这些都是外来的?这些吃的是到了明朝才有的?
    42.历刘墉、和坤、纪晓岚究竟谁厉害?和坤不是死于贪污的罪名?
    43.那些令人“恍惚”的中西同时代的人
    历史的错觉(II)——探案古诗文
    44.伪书案:“四书五经”中的《尚书》,其部分内容是的?
    45.《山海经》真的是一部食谱吗?里面都有哪些的好吃的?
    46.《关雎》不是爱情诗?《蒹葭》或与牛郎织女有关系?
    47.管仲相齐,鲁国活成优选赢家?——从《曹刿论战》说起
    48.历有两个齐桓公?扁鹊见的是哪一个?
    49.烛之武退秦师之后呢?
    50.“晏子使楚”的晏婴与孔子的关系并不好?
    51.“学而时习之”的意思,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
    5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后来都怎么样了?有一个被开除了?
    53.墨子是外国人?秦以后墨家为何消失了?可能被杀光了?
    54.庄子主张“躺平”?庄子与孟子为何没有对骂过?
    55.荀子和李清照:古代的吐槽王 56.《战国策》并不是史书?触龙说赵太后一事是真的? 57.讽齐王纳谏的邹忌与田忌赛马的田忌是死对头?
    58.荆轲为何没能杀死秦始皇?其实是他不想?
    59.为什么有人认为屈原在历不存在?人们初为何祭祀屈原?
    60.《史记》不全是司马迁写的?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是如何“说相声”的?
    61.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或许是真实存在的?
    62.《木兰诗》有多少争议?花木兰什么时候姓花的?
    63.有哪些国宝下落不明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去哪儿了?
    64.古诗词里提到的地点都在今天的哪里?
    65.骆宾王后来了?武则天读骆宾王骂她的文章,拍手叫好?
    66.李白从磷案:高适对李白见死不救?郭子仪救过李白的命?
    67.王勃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才写的《滕王阁序》?他去世比“滕王”还早?
    68.自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是因为他母亲掉井里了?
    69.安禄山本不姓安?杨贵妃真的死在马嵬驿了? 70.唐代诗人与唐代“疯狂”的粉丝
    71.迎骨案:韩愈“夕贬潮州路八千”之后的“道歉书”更有意思
    72.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他的朋友滕子京是贪污犯?
    73.盗甥案:“环滁皆山也”,欧阳修因为偷外甥女的私房钱而被贬滁州?/4
    74.乌台诗案:苏轼因为“文字狱”差点儿被杀掉?是沈括陷害了他?
    75.写《项脊轩志》的归有光有三任妻子?吴承恩曾是他的手下?
    76.这些作品未必是他们写的?《西游记》的作

    赵运涛,笔名赵九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师,文学系主任。主要著作《符号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21年) 《诗经学的族时代》(东方出版社,2021年)《点读唐传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等。文章被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今讯网、新民网、腾讯儒学等以及各级日报等刊物广泛转载。在学校开设了《先秦文献精讲》《中国文学与文化》《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等课程。其中,《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被评为校精品课程。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是因为他母亲掉井里了?

    白居易《琵琶行》曰“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他被贬江州司马的时候写的,但你知道白居易是为何被贬为江州司马的吗?说来可笑,白居易的母亲赏花的时候,不小心掉到井里去世了,结果白居易正好有一首赞美一口井的诗《新井》。他的政敌就利用这首诗,指责他不厚道、没孝心,白居易因此“文字狱”就被贬为江州司马了。难怪他会“青衫湿”,这样的无端罪名,搁谁谁都会哭。

    白居易在这之前的官职是左赞善大夫,正五品上(后来的“青衫”是八九品的服饰),太子官属,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相当于谏议大夫,主要是提意见的。白居易进入官场之后,其实一直差不多都是在干给别人提意见的活儿,如更早的时候,他还任职为左拾遗,“拾遗”就是拾起皇帝不小心遗漏的东,给查漏补缺的,所以你看白居易的诗,如《卖炭翁》《秦中吟》等往往都是关心民间疾苦、讽喻统治者。这些作品的诞生也正与其工作质有关系。你以为他在写诗或消遣或发泄,实际上人家在工作,人家写诗就是在工作呢,好比中文系的同学,自习课看小说就是在学习呢。
    白居易尽职尽责,不畏权贵,很多次连皇帝都差点被他“怼”急了。史书中说,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耿直,皇帝听半天也不理解,白居易就直接说:皇帝,反正你就知道你错了就行了,“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新唐书》)。皇上很不高兴,对另一个大臣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受不了了。李绛却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皇上说,你说得对,“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旧唐书》)。白居易是一心为公的,正因为一心为公,所以才会无所畏惧。

    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时候,出了一件大事,朝廷的宰相被刺杀了。唐朝中期以后,藩镇割据,藩镇将领都私自豢养刺客。当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了,宰相武元衡要带兵去剿灭,吴元济暗中勾结另一个节度使李师道要除掉武元衡,李师道就派了大批刺客混入京城。元和九年六月三日,武元衡上早朝路过一个地方,侍从持着的蜡烛突然都熄灭了,紧接着冲出一伙贼人,用箭中了他的肩膀,然后从树荫下又冲出一帮人,驱散了他的侍从,拉住他的坐骑,往东南走十多步将他杀害,并且残忍地将他的头砍了下来。武元衡就死在了离自己住宅不远的地方。

    在皇帝眼皮底下,将一个王朝的宰相杀死是历从未有之事,唐宪宗震怒。当时大家都知道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来的刺客,但谁都不说,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一方面,李师道勾结了不少权贵,他当年要花银子替魏徵的孙子赎回家产,这件事后来就是被白居易阻止的。白居易告诉皇帝与其让李师道邀功赚了名气,不如皇帝您直接把魏家失去的家产赐给魏徵的后代,皇帝照做了。通过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师道对权贵的巴结,想必朝廷内受其“恩惠”的还不少;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说,可能是出于担心两线作战的考虑,当时叛乱的主要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应该先收拾他;还有一部分权贵,则纯粹是打着自己那点小算盘,皇帝怎么样,怎么样,不管,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就行。

    但这种事,皇帝受不了,白居易也忍不了,当别人都缄默的时候,白居易个站出来说,必须捉拿凶手。权贵们觉得他有点爱出风头,干了超出本职的工作,“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唐才子传》),权贵们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左赞善大夫,是太子属官,主要负责教育皇室子弟,不像原来做左拾遗的时候那样,是给皇帝提意见的谏官了。这个活儿应该是朝廷谏官做的,白居易先站出来,不合礼仪。从法理上来说,白居易作为太子属官,属于内廷官员,提这个建议确实不太合适。因为古代虽然是家国一体,但皇家的内廷官署与外朝官署又是有分工的,如汉代,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皇室,另设一御史承监察中央和地方,这种内外职分之分形成了一种传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拿历史大趋势来可说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帝是惟一,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代表的是宰相。皇帝是元首,象征此之统一;宰相是的,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明朝废除了宰相,皇帝把宰相的活儿都自己干,活儿太多怎么办?他就在宫廷里设置了一个秘书处,就是。大学士初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后来皇帝变懒了,大学士与太监基本掌握了实权,但他们仍然都属于皇帝的属官,而不是官员。没了宰相,尚书六部是的长官,所以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身份发命令,以及要求报给皇帝的事情抄录给他一份,就经常受到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认为他们的长官是尚书六部,而不是一个皇家的秘书。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了这一现象的背后逻辑:“他们心里想:部(六部)院(督察员)长官,分理国事,只受皇帝节制。你做大学士,只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你在皇帝面前‘从容论思’是你的责任,你不该凭着这一点关系正式出面来干涉部院,那是你越权。” 从钱穆先生的研究可以出古代政治对内、外之分的重视,这样也就好理解为什么当时会有人认为作为宫廷属官的白居易不应该干涉朝廷的事情了。

    白居易年谏官的时候,任左拾遗,那是朝廷的官员,属于宰相的手下。左拾遗官职不大,但往往挑选的都是有学问、有气节的年轻人担任,他们敢说话,甚至敢顶撞皇帝。宰相遇到不好提的意见,为了避免和皇帝以及大臣发生直接,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口说出来,所以这类谏官往往跟宰相的关系比较好,他们充当的就是宰相的喉舌。白居易就和宰相武元衡的关系很好,二人还曾作诗唱和。可能正是出于对好友的同情,他就比现在的谏官提前上奏了而已。但白居易当谏官的时候,得罪的人太多,现在其靠山武元衡又死了,大家都想着找个借口报复他,于是就借着这件事打击他。这还没完,他们还捕风捉影地不断进谗言,于是就有了以白居易母亲看花不小心落井,而他恰好有一篇赞美花的《赏花》和一篇赞美井的《新井》而被贬为江表刺史之事。刺史是地方的行政长官,这些人还不放过白居易,认为他的罪行不可以再担任一方的行政长官了,于是就有了他被贬江州司马之事,尔后就有了《琵琶行》。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

    白居易后来又被起用,但因为太正直,屡屡献忠言,却常不被采纳,于是有了归隐之心。晚年的时候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白居易购置了一块宅地,种种树,养养花,喝喝茶,谈谈天,颐养天年。他前半生因为职业横冲直撞,到处给别人“挑毛病”,后来,也终究是被社会磨平了棱角,晚年好道又信,不跟你们玩了,出世了,自号香山居士。

    大儒荀子说:“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相信可信的现象,怀疑可疑的现象都是为了求真。历史现象是由人们叙述出来的,不仅成岭成峰,还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产生错觉,难免郢书燕说、鲁鱼豕亥,势必有澄清的必要。赵运涛老师匠心独运,遴选三代以来若干有意思的历史话题进行辨析,文字清新,有深度和学术含金量,雅俗共赏,堪称上乘的历史读物。
    ——北京师范大史学院副教授 李凯

    运涛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接纳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他善于捕捉有趣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问题,又能以他的博闻强记为这些问题赋予丰富的知识底色,并将其织入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框架之中——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理想样式,因为若只有前者,则不过危言耸听的流量之文,读者服食过量,全无益处;若仅有后者,又难免高头讲章,躲进小楼自说自话。他的新著《历史的错觉》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将各种似是而非的知识错觉一一择出,正本清源。读过此书,不仅可正谬,还可进一步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登堂入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小龙
    批判思维的重要前提是独立思考,不被“人人如此”“从来如此”的观念所束缚。然而,当接触中华历史文化时,总会有一些看似不容置疑、实则经不起推敲的前见和定见,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引和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运涛兄新作《历史的错觉》精心遴选典型问题展开抽丝剥茧的分析,融学术之严谨、求知之趣味于一炉,为我们拨开层层叠叠的历史“迷雾”。青少年阅读本书,不仅能够产生豁然开朗的认知体验,更能在内心深处埋下理思考、求真求实的种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小学(含中职)语文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 李煜晖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