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薛将军精解《孙子兵法》薛国安9787508694696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薛国安著 | 薛国安编 | 薛国安译 | 薛国安绘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薛国安著| 薛国安编| 薛国安译| 薛国安绘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3-01
    • 字数:452千字
    • 页数:53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8694696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 作者:薛国安
    • 著:薛国安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98
    • ISBN:9787508694696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9-03-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3-01
    • 页数:531
    • 外部编号:涿仝东23607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 言

    001 打开老祖宗的智慧宝库 XI
    002 《孙子兵法》的形成及特色 XV

    篇《计篇》——提高决策正确率的关键几招

    003 决策大事,不可不察/自卫还击作战中的痛切感悟
    004 决策必算,五事七计/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分析
    005 治国要务,上下同意/韩信“汉中对”指点迷津
    006 为将五德,良将/1979年2月日无名高地战斗
    007 用谋之妙,贵在信任/韩信为什么背弃项羽
    008 因利制谋,营造态势/毛为何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009 智胜秘诀,巧用诡道/宋襄公恪守“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010 示隐真,迷惑敌人/李牧示弱避战胜强敌
    011 以柔克刚,削弱强敌/越王勾践起死回生之术
    012 诱敌生乱,智胜强敌/孙子“三师疲楚”妙计
    013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美军神速击毙?
    014 多算则胜,少算不胜/马岛战争中阿方为何失算

    第二篇《作战篇》—— 战略决策不能玩空手道

    015 十万之师,日费千金/“炸馆”悲剧的惨痛教训
    016 兵闻拙速,未睹巧久/美国为何兵败越南
    017 用兵利害,将必尽知/蹇叔哭师与萨达姆败笔
    018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左宗棠收复新疆千里运粮
    019 智将远征,务食于敌/游牧民族骑兵作战特点
    020 激励竞争,怒货并用/解放军诉苦复仇教育和立功运动的效果
    021 化敌为友,胜敌益强/解放军瓦解敌军的威力
    022 兵贵胜,不贵久/速决战与持久战孰优孰劣
    0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毛反对读兵书

    第三篇《谋攻篇》——确立竞争谋略的境界

    024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模拟演习屈人之兵
    025 巧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之战也/和平解放北平背后的故事
    026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上帝折鞭之处”——钓鱼城
    027 谋攻之法,力争全胜/美国“冷战”获胜的谋略措施
    028 用兵六法,量力而行/项羽为何拒不过乌江
    029 将者国之辅,辅周则国必强/刘、项成败关键之所在
    030 自乱阵营,御将之忌/毛为何三次赋予粟裕决断指挥权
    031 知胜五法,预测胜负/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的战略判断
    03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979年2月19日的“复和”之战
    033 知己知彼,常见误读/毛笔误

    第四篇《形篇》——谋求竞争制胜的力量基础

    034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朱元璋得天下的绝招
    035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志愿军乘胜前进时为何上言回撤
    036 藏动结合,攻守呼应/陆逊退后大败蜀军
    037 高手过招,胜于易胜/哈赤的“伐大树”理论
    038 智者之胜,无名无功/晋灭吴之战的功臣——羊祜
    039 先胜后战,常胜之道/齐桓公“尊王攘夷”战略的妙用
    040 权衡实力,五步推算/孙子何以准确预测“六卿分晋”走势
    041 以镒称铢,实力制胜/美军“非对称作战”理论的源头

    第五篇《势篇》——营造竞争制胜的有利态势

    042 造势四诀,整体联动/1979年2月16日战前部署会
    043 正合奇胜,巧于变化/韩信背水列阵的玄机
    044 奇正相生,联动造势/韩信木罂渡河出敌不意
    045 势如劲弩,节如发机/神头岭战斗为何被誉为“的伏击战”
    046 斗乱不乱,形圆不败/谢安大战之前气定神闲走棋盘
    047 示形动敌,以卒待之/赵括饱读兵书为何首战即败
    048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汉武帝打天下的人才方阵
    049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膑退兵减灶诱杀庞涓

    第六篇《虚实篇》——争取竞争主动权的巧妙方法

    050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赵奢欲取先舍奔阏与
    051 不趋必趋,孰是孰非/毛“蘑菇战术”的
    052 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邓艾平险出奇兵
    053 变化莫测,为敌司命/诺曼底登陆前英美合谋的“连环计”
    054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佯攻贵阳迫使滇军救驾
    055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陈、粟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056 敌军虽众,可使无斗/刘邦为什么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057 四知之法,诱敌暴露/日军神秘代号“AF”不打自招
    058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为何同一地点两次设伏
    059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否掌控未来智能化战争

    第七篇《军争篇》——夺取有利战机的迂直之道

    060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曹操望梅止渴的谋略底蕴
    061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我们不是“石达开第二”
    062 兵以诈立,分合为变/自卫还击作战中的惨痛教训
    063 风林火山,统军之道/李广的骑兵队伍来去如飞
    064 掠乡分众,悬权而动/毛通道转兵的建议扭转危局
    065 一民耳目,用众之法/如何驾驭信息化战争
    066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落地瞬间我与死神相遇
    067 用兵八戒,慎守勿违/远望国门呼喊:“祖国,我们回来啦!”

    第八篇《九变篇》—— 一切竞争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068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孙子为何怒斩吴王爱姬
    069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危机和挑战并非坏事
    070 多方误敌,使其自乱/里根对付苏联的“三大策划”
    071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瑞士的“刺猬战略”
    072 将有五危,不可不察/诸葛亮病死还是气死

    第九篇《行军篇》——活用竞争环境的客观条件

    073 四军之利,黄帝之法/马谡为何丢失街亭
    074 此兵之利,地之也/王近山顺手歼灭“皇军观战团”
    075 由表及里,相敌有术/美国人如何锁定?藏身之处
    076 兵非多益,贵在善用/解放军为何每隔几年就要大裁军
    077 带兵之道,文武相济/李广治军的致命弱点
    078 制度管理,令必素行/军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

    第十篇《地形篇》——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

    079 地有六形,趋利避害/岳飞攻打襄阳非对称作战
    080 兵有六败,将之六过/金门战役检讨
    081 遵循战道,机断指挥/朱可夫为何怒怼斯林082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郑维山违抗军命主动出击
    083 以情带兵,爱之有度/晚清八旗兵为何衰败
    084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李世民缘何被毛视为会打仗的君王
    085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一江山岛战役开战时机的艰难选择

    十篇《九地篇》——统军出征的步骤及方法

    086 九地之变,各有其招/项羽两次死地决战为何一生一死
    087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火烧乌巢一举扭转危局
    088 兵贵神速,攻其不戒/李愬大雪之夜奔袭蔡州
    089 进攻作战,足食+巧谋/蒙古骑兵远程进攻作战的特点
    090 禁祥去疑,激励斗志/大战前夕与老排长洒泪诀别的情景
    091 兵如率然,旅进旅退/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的不同状态
    092 齐勇若一,刚柔皆得/曾国藩的治军之道
    093 将军之事,静幽正治/司马穰苴怒斩庄贾的深层用意
    094 愚兵耳目,统一意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为何来回走“弓背路”
    095 九地之变,统军之要/自卫还击开战前官兵们的复杂心态
    096 王霸之兵,威行天下/“大秦锐士”所向披靡的背后原因

    097 不拘常法,重赏重罚/乾隆驭将好用之法
    098 陷之死地,方能决胜/自卫还击大战前夕写下的遗书
    099 顺详敌意,巧能成事/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的获胜秘诀
    100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军何以猝不及防

    第十二篇《火攻篇》——慎重决策须把握的三大原则

    101 五火之变,以数守之/赤壁大战时的东南风并非“借”来
    102 火攻者明,水攻者强/自卫还击作战中喷火兵的威力
    103 胜不修功,前功尽弃/孙子归隐山林
    104 慎重决策,三非原则/德皇威廉二世迟到的忏悔

    第十三篇《用间篇》——情报真决定竞争胜负

    105 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误判
    106 先知敌情,必取于人/国两历典型的案
    107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海湾战争中美军多样化侦察
    108 三军之亲,莫亲于间/李克龙不带兵打仗为何成为开国上将
    109 五间之事,反间为要/中外各色“反间”
    110 上智为闻,必成大功/苏秦为何载入《孙子兵法》

    结束语
    111 孙子的思维方法
    112 玩转《孙子兵法》的妙招

    后记

    薛国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副主任、少将、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冲锋陷阵过程中亲身体验和认识战争。出版《智胜韬略与孙子兵法》《驾驭信息化战争》等十余部学术专著。主编《中国军事思想概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文化》等著作。曾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主讲十集系列节目《正说军师》,解读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经典兵书。

    前言
    01打开老祖宗的智慧宝库亲爱的读者朋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孙子兵法》这座智慧宝库,看看它究竟有哪些奇谋妙计使得古今战将克敌制胜,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得信息时代的人也将其奉为法宝。
    近些年来,我国军事学术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战争中拼的是技术,靠的是装备,谋略已经完全没用了,海湾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暂且不说这种说法对不对,我们不妨用海湾战争的事实说话。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先是对伊拉克进行了几十天的空中轰炸,战斧式巡航导弹、空式巡航导番打击,各种武器纷纷登场。空中轰炸极大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为美军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地面进攻可没有高空轰炸那么轻松,伊拉克的火炮够不着万里高空,美军飞行员几乎没有命忧,他们可以吹着口哨潇洒地摁电钮,而地面作战必将与伊军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美军在战前曾搞过模拟推演,推演的结果是,如果开展地面作战,光是美军的伤亡人数就可能超过万人。这是美军承受不了的巨大损失。越南战争就是由于持续时间太长、伤亡太大而激起美国各州的反战游行,迫使美国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从越南撤军,军事上的一系列战术胜利前功尽弃。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美国图书馆里总结越战教训的著作特别多。由此可见教训之深。面临很可能造成巨大伤亡的地面作战,美军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美国人想到了谋略。在空袭进行过程中,美军就将多国部队配置在科威特与伊拉克接壤的边境附近地区,并多次进行联合作战演习,摆出要从科威特杀入伊拉克的架势。萨达姆凭这个,认准了美军的地面攻势将从科威特方向发起,于是将共和国卫队主力约8个师调到伊科边境摆兵布阵,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号称“固若金汤”。而伊拉克与沙特接壤的边境地区只留下1个师防守,几乎是国门洞开。这恰恰是美军期望的结果。2月24日凌晨4点,多国部队对伊军发起地面进攻。美军第7装甲军为主攻、8空降军为攻,由科威特向沙特,即由东向西快速机动,然后由南向北从伊沙边境地区突然杀入伊拉克,围歼了共和国卫队。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仅100个小时就结束了。美国人称这次地面作战的战术为“左勾拳战术”。我认为这个比喻并不准确,它只说了左手,没说右手,其实美军是左右开弓的。相比之下,孙子“远而示之近”的谋略更能说明美军的战法。美军其实早已确定从远处的伊沙边境下手,却有意营造在近处伊科边境开打的声势,把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都吸引到科威特对面的边境上严防死守,远处的伊沙边境则一片空虚。这就是运用谋略的效果。
    美国人当然不是直接按照《孙子兵法》中写的去打仗的。某些新闻报道称,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办公桌上,时常放着一本《孙子兵法》,以便随手翻阅后从中选用几条谋略。还有的说,美国海军陆战队奔赴战场的每个官兵的行囊中都放着一本《孙子兵法》,以备战场上临阵研读。当时,不少人信以为真,甚至有些专家学者把这一说法当作据,来说明美国人如何重视《孙子兵法》。对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来说,他们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某些记者的浪漫想象和妙笔生花的“杰作”,不能当真。还记得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开战前夕,我用推子给班里每个战友都推了光头,一根头发都不剩,以便负伤后快速包扎,每人带上一杆和一条命,再加上子弹、干粮和水壶,其余的一律不带,哪还会带什么兵书。但是,这并不妨碍平时装在头脑中的谋略在战场上的灵活运用和发挥。仔细分析美军地面作战的战法,就会发现其战法与孙子的谋略十分相似。因为许多指挥官都在美国军校学过《孙子兵法》,头脑中装着孙子的谋略走上战场。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又一次活用了谋略。这一次,一些美国人明确说是借用了孙子的思想。美军的这次作战战略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震慑。通过且猛烈的打击,让伊拉克、军队和民众看到其必然失败的结局。怎么打都是败,对方心理崩溃,放弃抵抗。结果美军仅用21天就攻入首都巴格达,结束了战争。
    震慑理论是美国海军一位退役上校在1997年提出的,然后被拉姆斯?菲尔德发现并用于伊拉克战争。这位上校名叫哈伦?厄尔曼,他写了一本书,名为《震慑论》。他在书的前言中就明确承认,这一思想并不是他自己发明的,而是他从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学来的。孙子讲“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夺”即剥夺、使失去。这句话强调要想对付敌人军队,不要在他们士气高涨的时候硬碰硬,而要首先想办法打掉他们的士气;对付敌人将领,不要在他心理意志坚定的时候出手,而要首先想办法扰乱他的心理。显而易见,美军的震慑理论对孙子这一经典谋略几乎是一脉相承。
    美国号称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确实都于世界各国。但是,美国人仍然不忘记活用兵法。这说明谋略不仅不是没有用,而是更有用武之地,能量更大。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谋略与技术相结合,技术给谋略“装上了翅膀”,可以让当代将军想前人不敢想的战法。谋略赋予了技术人脑的功能,可以让现代武器做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在他心目中,这只是夸张的说法,而现在月亮都伸手可及,人们也可以下去深海走一走,因此毫无疑问,孙子这一夸张的想法可以完全变为现实了。试想,未来战争很可能是从太空打起,在深海中决胜。
    再说,当今世界越来越一体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所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更需要运用智慧,而不能单凭武力。比如,对于问题和黄岩岛问题,很多人上街游行,纷纷喊打。这种爱国热情固然可嘉,但是从谋略思维的角度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打仗并不是的办法,或者说并不是办法。我们既要有血,又要有理。正如毛所说,既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要“有理、有利、有节”。孙子曾提出四条战略选择:“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中,打仗是种选择,的还是伐谋、伐交。就问题来说,几年来我方的政策还是大致符合孙子兵法这几条思路的。首先是通过海监、渔政执法船只不定期地进入12海里范围巡航的方式行使管辖权,然后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经常派战机空中巡航。这些措施有效地打压了日本的嚣张气焰,突破了100多年来日本独管的局面,体现了中国对的神圣主权和实际管辖权。其次,2015年9月3日,我们联合俄罗斯、韩等国,以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的形式,谴责日本的战争罪行,遏制日本右翼集团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企图。再次,日本军舰为什么几年前敢于撞击我们香港、台湾地区的保钓船只,近几年却不敢对我们的执法船只“动一根手指头”?因为日方清楚地知道,这些执法船只背后就是我们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解放军早已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虽然之争远未结束,但应当肯定的是,这一系列“组合拳”已经取得了阶段成果。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和强大,我们面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仅仅是2016年7月就接连出现了闹剧和韩国宣布部署美军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的事情,这些麻烦事都需要我们更加智慧地处理。
    我从事《孙子兵法》教学和研究近30年,一直希望更多的朋友掌握《孙子兵法》中的智胜韬略和艺术,把老祖宗留下的这座宝库学好、用好。遗憾的是,现在大家都很忙,坐下来认真学《兵法》的人并不多。古代兵法名言说:“以计代战一当万。”(房玄龄,《晋书?杜预传》)这句话并不是说我们不用实干,光靠计谋和投机取巧就行,而是说相对于下大力气反反复复地傻干,用智慧灵活地巧干更好。但愿《孙子兵法》能够给各方朋友带来智慧的启迪,提升大家的谋略思维能力。
    02《孙子兵法》的形成及特色我们既然已经打开了《孙子兵法》这座智慧宝库的大门,不妨先从整体上看一看这座宝库的基本轮廓和突出特点。
    我经常被一些朋友问到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薛教授,美人计是《孙子兵法》的哪一计?”我之所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估计是因为许多人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以为这两者是一码事。其实,它们是两本差异很大的兵书。
    首先在时间上,《孙子兵法》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当时孙子生活在齐国,他的爷爷曾经是打过仗的将领,父亲是卿大夫。这样的“高干家庭”自然会对孙子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当孙子出生的时候,父亲为他取名—“武”,字“长卿”,希望他一生尚武,在军事上建功立业,长期在齐国享有高贵的军事和政治地位。但是,他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齐景公执政后期,齐国大乱,四大家族为了争夺土地、赋税、人口和财富,彼此之间打打杀杀,相互兼并。孙氏作为一个小的姓氏,处于四大家族争斗的夹缝之中,很容易成为牺牲品。于是,在孙子二十来岁时候,他父亲认为他们“惹不起、躲得起”,干脆带着一家老小往南跑,跑到了相对安全一点的吴国。
    孙子到了吴国之后,并不是急于求得一官半职,而是先在吴国首都姑苏城外的山区找个地方隐居。他一面潜心研究兵法,一面观察天下大势,尤其是研究吴、越两国争斗的情况,花5年时间陆续写下了兵法十三篇。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同样喜欢兵法的伍子胥。伍子胥当时在吴王阖闾手下当“行人”,这个官职类似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吴王的日常活动。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第7次的举荐下,孙子得以带着兵法十三篇来到吴王宫殿晋见吴王,并受到吴王赏识,拜为将军。这才使《孙子兵法》有了用武之地,并得以流传。
    相比之下,《三十六计》晚出现很多,有的说产生于隋朝,有的说产生于明朝,目前也没有定论。因为书中引用了明朝的战争案例,因此成书于明朝的可能更大一些。不管怎么说,《三十六计》也比《孙子兵法》晚了上千年。
    从内容上来说,这两本书就相差更多了。《孙子兵法》中压根儿没有美人计,他讲的都是大谋略、大思路。《孙子兵法》共13篇,6000字左右。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帮人们记住13篇的篇名以及先后顺序,那就是请记住这两句口诀:计作谋形势虚争,九行地九火用孙。口诀一共14个字,十分好记。其中前13个字,出自13篇每篇的篇名。计,是《计篇》;作,是《作战篇》;谋,是《谋攻篇》;形,是《形篇》;势,是《势篇》;虚,是《虚实篇》;争,是《军争篇》;九,是《九变篇》;行,是《行军篇》;地,是《地形篇》;九,是《九地篇》;火,是《火攻篇》;用,是《用间篇》。这个“孙”字,是指13篇的作者孙武,我们研究《孙子兵法》要了解他的生活年代和生平事迹。仔细分析这13篇,其先后顺序有讲究,并非随意排列。比如,篇讲战争决策,第二篇讲战争准备,第三篇讲战争谋划,第四篇讲作战力量,第五篇讲作战态势,第六篇讲战场变化……篇讲用获取情报。这就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把国君或将领思考战争全局问题的主要步骤,或者说是战争的几个阶段逐步展开分析。这些显然都是大谋略、大思路。
    《三十六计》虽然名声也很响亮,但与《孙子兵法》相比,它讲的应当属于小谋略、小技巧,比如借刀杀人、隔岸观火、树上开花、美人计、空城计等,都是具体操作的办法,没有像《孙子兵法》那样从军事哲学高度研究规律的谋略思路。所以,概略地说,《孙子兵法》既讲用兵之道又讲用兵之术,道术结合,《三十六计》则主要是讲用兵之术。用现在的观念来看,《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略,《三十六计》讲的是战术。
    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兵法》所讲的用兵之道和用兵之术,核心是依靠智慧,以智取胜,而不是单纯以力取胜。所以古人说“孙子尚智”,就是说他崇尚智慧。在这一点上,《孙子兵法》与西方著名军事著作《战争论》有着明显的区别。
    《战争论》是1纪初普鲁士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代表作。他13岁就参加了普鲁士的军队,多次与拿破仑的法国军队作战,而且还曾经和普鲁士的亲王一起被俘,在法国度过了一年的战俘生活。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他认识到“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中手段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所以“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这些言论可以说是《战争论》的核心观点。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曾经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克劳塞维茨的“暴力论”应当负有一定的理论引导责任。应当说,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因为那时的德国军人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克劳塞维茨思想的影响,单纯用战争解决问题,结果战争越打越大,越打越糟。如果把光圈放大一点来看,“用暴力解决问题”不只是《战争论》这一本书的主题,它是西方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有的仍然动不动就使用武力打击弱小行为,就是这种文化传统的表现。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崇尚智慧,西方人崇尚力量。这话虽然不完全准确,但还是能够概略地说明东西方文化的某些差异。这种差异在《孙子兵法》与《战争论》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还有一点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孙子兵法》注重说理,而《战争论》注重说事。其实,这也是东西方思维差异的表现。
    西方人习惯于讲直观、讲细节,所以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开始,西方早期的军事著作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高卢战记》《远征记》等,基本上都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记载战争过程和将领指挥作战的指令,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上阐述。克劳塞维茨继承了这种思维方式,他的名言是“光辉的战例是的老师”,他书中的战史和战例众多,上至古希腊时期的马拉松战役,下至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滑铁卢之战,全书共有200多处引用拿破仑战争的战例分析和论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则习惯于讲宏观、讲顿悟。顿悟,就是长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在头脑中反复琢磨其中的哲理,久而久之,忽然开窍,然后直接写出思考的哲理,而不去叙述具体事件过程。这叫“舍事而言理”—舍去具体事情,直言精辟道理。老子、孔子、孙子都用这种方法著述。
    《孙子兵法》初被写在小竹片上。1972年于山东临沂发现的汉墓中挖掘出来的《孙子兵法》就是用约42厘米长的竹简写的,竹片不到1厘米宽,很薄,每片大约写30个字。这种书写方式不允许写长篇大论,所以孙子采取“舍事而言理”的方式。他不讲战争战例的具体过程,只讲“干货”,几个字或者一句话就阐明了一个道理。比如,“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就精练,也精辟。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简要分析了《孙子兵法》的成书过程、基本框架、崇尚智慧的特点、“舍事言理”的思维方法。了解了这些情况和特点后,我们学习的时候就不要仅仅盯着表面的文字,而要透过文字深入琢磨,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琢磨,二是结合孙子整个思想体系思考,三是结合战争智慧分析。如此研读本书,才会感觉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需要说明的是,《孙子兵法》流传至今,版本较多,重要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传世本,以宋代《十一家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为代表;二为简册文书,以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竹简《孙子兵法》为代表。本书主要以中华书局 1961年出版的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参之武经七书本《孙子》和汉简本《孙子兵法》,同时吸收了1990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子校释》中的某些研究成果。该书由九、杨炳安、吴如嵩、穆志超、黄朴民等几位当代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合编,根据汉简本校正了传世本中的某些错谬,有正本清源之功。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孟子也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其核心都是要求人们读书时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强调学贵有疑。本着这一思想,本书在忠实原典、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结合作者自身参加战争实战的经验对《孙子兵法》某些关键词句做出了成说、不同以往的解读。因此,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本书有些原文词句与传世本,甚至竹简本不同。比如《虚实篇》中“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传世本作“不攻”、竹简本此处半脱落,《孙子校释》本专家解读为“必攻”,本书仍写作“不攻”。一字之差,含义迥异。孰是孰非?请读者甄别。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