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红楼梦(2册)曹雪芹9787532960071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曹雪芹著 | 曹雪芹编 | 曹雪芹译 | 曹雪芹绘
    •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曹雪芹著| 曹雪芹编| 曹雪芹译| 曹雪芹绘
    •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990000
    • 页数:915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2960071
    • 版权提供:山东文艺出版社
    • 作者:曹雪芹
    • 著:曹雪芹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9
    • ISBN:9787532960071
    •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12-01
    • 页数:915
    • 外部编号:涿仝东17608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回 甄士隐梦幻识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十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迷路探深幽

    第十八回 庆元宵贾元春省亲 情人林黛玉传诗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老妪是信口开河 痴情子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劫遇母蝗虫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白雪红梅园林佳景 割腥啖膻闺阁野趣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六十回 投鼠忌器宝玉情赃 判冤决狱平儿徇私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十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馈土物颦卿思故里 讯家童凤姐蓄阴谋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嫿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起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胡诌妒妇方

    八十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知奇祸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混真宝玉疯颠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百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百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百三回 施毒计金桂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百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百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百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百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百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百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百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百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百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百十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同类宝玉失相知

    百十六回 得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百十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恶子承

    百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曹雪芹素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艺术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次年因贫病无医而逝。 高鹗(1758年—约1815年) 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目前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辽宁铁岭人,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俞平伯 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于北京大学,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创始人,对《红楼梦》有很好深厚的研究学养。俞平伯的导读深入浅出,文字意蕴深远而又清晰易懂,是读懂《红楼梦》的一个引子。 白云出岫 北京邮电大学汉语教师,专注录制中国古典文学原文朗读15余年,总时长超过2000小时。其有声平台粉丝数超过200万,朗读录制的《红楼梦》有声书在喜马拉雅播放量超过6000万次,冠绝各有声书平台。 黄云皓 一注册建筑师,不错建筑师。曾任职于建筑设计院等,现为独立设计人。研读《红楼梦》10余年绘制出贾府布局图,并以工笔素描的形式画出贾母院、、潇湘馆等处的建筑俯瞰图以及室内陈设图,带领读者走进大观园,看尽繁华落尽的如梦人生。 改琦(1773-1828) 清代有名画家,所画人物形态纤丽清瘦,风格秀美,世称“妙品”。改琦的人生经历和曹雪芹很好相似,因此其所绘《红楼梦》人物肖像图被认为很贴近原著,有着很好高的艺术价值,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被无数次翻印。随文选用贾宝玉、林黛玉、徐宝钗等50张改琦绘制人物绣像图,可一窥曹雪芹笔下人物的神韵以及掩藏在线条之下人物的悲欢命运。 孙温 清代画家。历经36载绘制《红楼梦》故事情节彩绘图,笔法精细、构图精美。封面展示的8张彩绘图分别取自第八十三回、九十一回等8个回目的主要场景图,将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为读者走进爱恨纠葛“大观园”开启一扇大门。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曾说过,孙温的图,是对《红楼梦》形象而传神的解读,孙温也因此图而不朽。

    导    读
    俞平伯
    一  《红楼梦》的传统
    中国小说原有两个系统:一、唐传奇文,二、宋话本。传奇文大都用文言,写爱情神怪的故事。它的发展有两方面,一面为笔记小说,又一面又改编成戏剧,如有名的《莺莺传》之为《西厢记》。话本在宋时,一般地说分四个家数,主要的是“小说”(这小说是话本特用的术语)和讲史。“小说” 更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情况,元明两代伟大的长篇小说,如《水浒》《西游记》《金瓶梅》都从这一派变化出来的。从《红楼梦》书中, 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了、综合了、发展了这两个古代的小说传统。
    《红楼梦》以“才子佳人” 做书中主角,受《西厢》的影响很深。书上称为《会真记》, 有名的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 宝玉说“看了连饭都不想吃”。以后《西厢记》几乎成为宝玉、黛玉两人对话时的“口头语” 了。本书引用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灵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宝黛借《西厢》来说自己的话,很好自然。
    再说《水浒》。这两书的关联表面上虽不大看得出,但如第二十四回记倪二醉遇贾芸,脂砚斋评云:“这一节对《水浒》记杨志卖刀遇没毛大虫一回看,觉好看得多矣。”这可以想见作者心目中以《水浒》为范本,又本书第二回贾雨村有“正气”“邪气”一段演说,跟《水浒》第二回“误走妖魔” 意思相同。《红楼》所谓“一丝半缕误而逸出”,实即《水浒》的“一道黑气滚将出来”。
    《红楼梦》开首说补天顽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原合十二月,二十四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游记》回说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 二丈四尺开阔, 说法略异, 观念全同。这点有人已经说过。而且,这块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顽石,既可缩成扇坠一般,又变为鲜明莹洁的美玉,我觉得这就是“天河镇底神珍铁” (金箍棒)塞在孙猴子的耳朵里呵。
    《金瓶梅》跟《红楼梦》的关联尤其密切,它给本书以直接的影响,近人已有专书论述,这儿不能详引。……脂砚斋本评所谓“深得《金瓶》壸奥”是也。
    如上边简单引用的各例,本书实集合古来小说的大成。不仅此也,它还继承了更远的文学传统,并不限于小说,如《左传》《史记》之类,如乐府诗词之类,而《庄子》与《离骚》尤为特出。脂砚斋本回评,明说“《庄子》《离骚》之亚”;第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宝玉摹拟《庄子·胠箧篇》, 这都不必细说。我以为庄周还影响《红楼》全书。它的恣肆的笔墨,奇幻变换的章法,得力于《庄子》很深。
    至于对《离骚》的关系,借本书里优选的一篇古典文《芙蓉诔》来说明。这文用《离骚》《楚辞》多,见于作者的原注。其中有更饶趣味的一条,不妨略谈的,即宝玉在这有名的诔文里把他的意中人晴雯,比古人中夏禹王的父亲叫“鲧”的。宝玉说: “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作者原注: “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骚》曰,鲧婞直以亡身兮, 终然夭乎羽之野。” 这是特识、特笔。像晴雯这样美人儿,拿她来比自古相传“四凶”之一的鲧,够古怪的;所以后人把这句改为“巾帼惨于雁塞”,用昭君出塞的故事以为妥当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赏识这婞直的鲧本是屈原的创见,作者翻“婞直”为“刚直”仿更进了一步。这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并不止文字沿袭而已。
    上边所举自不能全部包括中国古典文学,但《红楼梦》的古代渊源很好深厚且广,已可略见一斑。自然,它不是东拼西凑,抄袭前文,乃融合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须跟它的合并地看,才能见它的真面目。若片面地、枝节地只从字句上的痕迹来做比较,依然得不到要领的。
    二  它的
    《红楼梦》的很不好讲。到底什么才算它的呢?如“色” “空”观念,上文说过《金瓶梅》也有的。如写人物的深刻活现, 《金瓶梅》何尝不如此,《水浒》又何尝不如此。不错,作者立意要写一部奇书。果然,《红楼梦》地地道道是一部奇书。但奇又在哪里呢?要直接简单回答这问题原很难的。
    我们试想,宋元明三代,口语的文体已是发展了, 为什么那时候没有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到了清代初年才有呢?恐怕不是偶然的。作者生长于“富贵”的“旗下”家庭里,生活习惯同化于满族已很深,他又有极高度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爱好,能够适当地糅合汉满两族的文明, 他不仅是中国才子,而且是“旗下”才子。在《红楼梦》小说里,他不仅大大地发挥了自己多方面的文学天才,而且充分表现了北京语的特长。那些远古的大文章如《诗经》《楚辞》之类自另为一局;近古用口语来写小说,到《红楼梦》已出现新的高峰,那些同类的作品,如宋人话本、元人杂剧、明代四大奇书,没有一个__赶得上《红楼梦》的。这里边虽夹杂一些文言,却无碍白话的圆转流利,更能够把这两种适当地配合起来运用着。这虽只似文学工具的问题,但开创的特点,必须首先提到的。
    全书八十回洋洋大文浩如烟海,我想从立意和笔法两方面来说,即从思想和技术两方面来看,后来觉得技术必须配合思想,笔法正所以发挥作意的,分别地讲,不见得妥当。要知笔法,先明作意;要明白它的立意,必先探明它的对象、主题是什么?本书虽亦牵涉种族、政治、社会一些问题,但主要的对象还是家庭,行将崩溃的封建地主家庭。主要人物宝玉以外,便是一些“异样女子”所谓“十二钗”。本书屡屡自己说明,即第二回脂砚斋评也有一句扼要的话: “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 棠棣之威, 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简单说来,《红楼梦》的作意不过如此。
    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他对这个家庭,或这样这类的家庭抱什么态度呢?拥护赞美,还是暴露批判,细看全书似不能用简单的来回答,拥护赞美的意思原很少,暴露批评又很不够。先世这样的煊赫, 他对过去自不能无所留恋;末世这样的荒淫腐败,自不能无所愤慨,所以对这的正反两面可以说都有一点。再细比较去,否定的成分多于肯定的,在“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一回书中说得明白。这风月宝鉴在那第十二回上是一件神物,在回上则作为《红楼梦》之别名。作者说风月宝鉴,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可惜二来正照风月鉴的多。所谓正照者,仿现在说从表面看问题,不仅看正面的美人不看反面的骷髅叫正照,即如说上慈下孝即认为上慈下孝,说祖功宗德即认为祖功宗德也就是正照。既然这样,文字的表面和它的内涵、联想、暗示等等便有若干的距离,这就造成了《红楼梦》的所谓“笔法”。为什么说部没有种种的麻烦问题而《红楼》专享,又为什么说部不发生“笔法”的问题,而《红楼》专享,在这里得到一部分的解答。
    用作者自己的话,即“真事隐去”“语村”。他用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谐声的姓名来代表这观念。自来看《红楼梦》的不大看重这两回书,或者不喜欢看,或者看不大懂,直到第三回才慢慢地读得津津有味起来。有一个脂砚斋评本,曾对这开端文字不大赞成,在第二回之末批道:
    语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看此视墨如土矣,虽演至千万回亦
    可也。
    这虽然不对,却也是老实话。实在看不出什么好处来。殊不知这两回书正是全书的关键、提纲,一把总钥匙。看不懂这个,再看下去便有进入五花八门迷魂阵的感觉。这大片的锦绣文章,非但不容易看懂,且更容易把它弄拧了。我以为回书说甄士隐跟而去;甄士隐去即真事隐去。第二回记冷子兴与贾雨村的长篇对白;贾雨村言即语村。两回书已说明了本书的立意和写法,到第三回便另换一副笔墨,借贾雨村送林黛玉入荣国府,立即展开红楼如梦的境界了。
    作者表示三点:(一) 真事, (二) 真的隐去,即真去来, (三) 语和村言。第二即一三的联合,简化一点即《红楼梦》用话和村粗的言语来表现真人真事的。这很简单的,作者又说得明明白白,奈多不理会它。他们过于求深,误认“真事隐”为灯虎之类,于是大家瞎猜一阵,谁都不知道猜着没有,谁都以为我猜着了,结果引起争论以至于吵闹。《红楼梦》在文学上虽是一部绝代奇书,若当作谜语看,的确很笨的。这些红学家意欲抬高《红楼梦》,实际上反而大大地糟蹋了它。
    把这总钥匙找着了再去看全书, 便好得多了, 没有太多的问题。表面上看,《红楼梦》既意在写实,偏又多理想;对这封建家庭既不满意,又多留恋,好像不可解。若用上述作者所说的看法, 便可加以分析, 大约有三种成分:(一)现实的, (二) 理想的, (三) 批判的。这些成分每互相纠缠着,却在基本的观念下统一起来的。虽虚,并非空中楼阁;虽实,亦不可认为本传年表;虽褒,他几时当真歌颂;虽贬,他又何尝无情暴露。对恋爱,十分地肯定,如第五回警幻之训宝玉;同时又特别地否定,如第十二回贾瑞之照风月鉴。对于书中的女,大半用他的意中人作模型,自然褒胜于贬,却也非有褒无贬,是按照各人的格来处理的。对贾家优选统治者的男,则深恶痛绝之,不留余地。凡此种种,可见作者的态度,相当地客观,也很公平的。他自然不曾背叛他所属的阶级,却已相当脱离了阶级的偏向,批判虽然不够,却已有了初步的尝试。我们不脱离历史的观点来看, 对《红楼梦》的价值容易得到公平的估计,也就得到更高的估计。《红楼梦》像彗星一般的出现,不但震惊了当时的文学界,而且会惹恼了这些反动统治者。这就能够懂得为什么既说真事,又要隐去;既然“追踪隐迹”,又要用“荒唐言”、“实非”之言、“胡诌” 之言来混人耳目,他是不得已。虽亦有个人的格、技术上的需要种种因素, 而主要的,怕是它在当时的违碍。说句诡辩的话, 《红楼梦》正因为它太现实了,才写得这样太不现实的呵。
    像这样的写法,在中国文学里可谓史无先例, 除非拿它来比孔子的《春秋》,在本书第四十二回说过:
    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正是所谓“夫子自道” 了。不过《春秋》像“断烂朝报” 谁也不想读的,《红楼梦》却用圆流畅的白话写出迷人的故事, 二来几乎人人爱读。从前有一位我的亲戚老辈说过, “做了一个人,不可不读《红楼梦》”。我当时还小,接近不懂,只觉得这样说法古怪。说起书来,书是未有的奇书;说起人,人是少见的怪杰。话可又说回来了, 如《红楼梦》真有一点儿像《春秋》呢,岂不也依然承接了中国古老的文学传统吗?这里可以看出本文虽分传统与两部分来谈,实际上只是一回,一件事物的两方面。所以并不能指出《红楼梦》哪段是创造的,哪句是因袭的,要说创造,无非创造,要说“古典”,无非“古典”就在乎您用什么角度来看。
    读者原可以自由自在地来读《红楼梦》,我不保我的看法一定对。不过本书确也有它比较固定的面貌,不能够十分歪曲的。譬如以往种种“索隐” 许多“续书”,至今未被大众所认可,可见平情之论,始能服人,公众的意见竟是正确的。
    三  著书的情况
    本节只能谈三个问题: (一) 著者, (二) 书未完成和续书, (三) 著者和书中人物的关系。
    大家都说曹雪芹作《红楼梦》, 到底他做了没有呢? 这个问题首先碰到。看本书对雪芹著书一节并不曾说煞,只在暗示。据通行本回: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生,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遂改名情僧,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
    照这里说,有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有的脂砚斋本,名字还要多一点),到底这些人干了什么事?这些名字还真有其人,还出于雪芹的托?都不容易得到决定的回答。现在似乎都认曹雪芹一名为真,都是他一个人的化名,姑且承认它,即使这样,曹雪芹也没有说,我作的《红楼梦》呵。脂砚斋评中在回却有两条说是曹雪芹作的。先看条: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这很明白,无须多说了。再看第二条: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这里说曹雪芹作《风月宝鉴》, 他弟棠村作序。新, 指《金陵十二钗》;旧,指《风月宝鉴》。《红楼梦》大约用两个稿子凑起来的, 而都出于曹雪芹之手。照“脂评” 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旧抄本刻本的序都说不知何人所为,可见本书的著作权到作者身后还没有确定下来。
    这个事实值得注意。依我的描想,曹雪芹有时说他作的,有时又不肯明白地说。既作了绝世的文章,以人情论,他也不愿埋没他的辛苦;同时总亦有不愿承认的理由。这违碍太多, 如古怪的思想议论, 深刻地摹写大家庭的黑暗面,这些就我们现在来看,这又算得什么,在当时却并不如此,可以引起社会的疑怪和非议。而且书中人物事迹难免有些根据,活人俱在,恩怨亦复太多。凡此种种都可以使得他不愿直认,只在本书开首隐约其辞,说什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有时便借批评家的口气道破一下。这些自然是我的揣想。还有一说,回书上虽写了这许多名字,本书又有许多矛盾脱节的地方,我始终认为出于一人之笔。八十回文字虽略有短长,大体上还是一致的。既只出一人之手,这一个人不是雪芹又是谁?所以这《红楼梦》的著作权总得归给曹雪芹。在脂评和记载,还有些别的明,不再多说了。
    作者问题如此决定了。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也很少。曹雪芹名霑,汉军正白旗人。他们上辈做了三代的江宁织造,父亲叫曹,雪芹生在南京,到过扬州,后住北京西郊,生活很穷困。生于一七二三,死于一七六三,得年四十。他本预备写一百多回的《红楼梦》,段著作时,约在一七四三到一七五二年。年之中完成本书多少不可考。至迟到一七五九年,有了八十回的抄本,中间还缺两回。此外八十回以后的稿子有五六段,后来都遗失了。再过三年书没有写完,他便死了。身后有妻无子,景况很萧条的。大概我们所知,简括说来不过如此。近来发现他的画像, 跟《枣窗闲笔》所说“身胖头广”相似,这可能有些真实。
    曹雪芹是个早慧的天才,他写《红楼梦》的初稿不过二十岁左右,到一七五四年本书已有再评的本子了。但此后到一七六三这第二个十年中似乎没有续写多少,以致书始终没完。这跟他晚年的穷愁潦倒有些关系。若连遗失的残稿算上,则本书完成约亦有百分之八九十。残稿的情形大概这样: 贾府接近破败,宝玉生活穷困,只有宝钗和麝月跟着他。黛_______玉先死了,宝玉后来出了家。末警幻《情榜》备列十二钗的“正”“副”“又副”“三副”“四副” 的名字共六十人,榜下都有考语,以宝玉居首。这些材料都分散见于脂砚斋评本中。
    书一经传抄,流行即很广,大家可惜它没有完。雪芹身后不久,即有高鹗来补书。他说原本有一百二十回的目录,后四十回本文散佚,他陆续的在鼓儿担上配全了。其实后四十回无论回目或本文都出高氏之手,他不肯承认,却被他的亲戚张问陶给说破了。这后四十回的著作权高鹗也在推来推去中,可见当时人对小说的看法跟我们现在很不同。高鹗所续,合并于前八十回,程伟元在一七九一年、一七九二年两次排印, 都称为程本。从此社会上流通的《红楼梦》都是这个百廿回本,直到一九一二年以后,方才印行了,后来又发现了好些旧抄的带评的本子,有的残缺,有的接近些,却没有超过八十回的。这些自比较接近作者的原稿,但很多错乱,若不经过整理,有些地方还不如刻本。因程、二除续书外,对前八十回也做过一些整理的工作,不过凭了他们的意思不必合于原本罢了。补书在思想上、故事发展和结构上、人物描写上都跟原本不同,而且还不及原本。《红楼梦》用这样本子流通了一多,虽然勉强接近了,却是不幸的。
    此外,《红楼梦》还有一种厄运,便是各式各样主观的猜谜式的“索隐”。近年考《红楼梦》的改从作者的生平家世等等客观方面来研究,自比以前所谓“红学”着实得多,无奈又犯了一点过于拘滞的毛病,我从前也犯过的。他们把的贾府跟真的曹氏并了家,把书中主角宝玉和作者合为一人;这样,贾氏的世系等于曹氏的家谱,而《石头记》便等于雪芹的自传了。这很明显,有三种的不妥当:,失却小说所以为小说的意义。第二,像这样处处粘合真人真事,小说恐怕不好写,更不能写得这样好。第三,作者明说真事隐去,若处处都是真的,即无所谓“真事隐”,不过把真事搬了个家,而把真人给换上姓名罢了。因此,我觉得读《红楼梦》,必须先要确定作者跟书中人物的关系,尤其是雪芹本人跟“宝玉”的关系。且分作两层来说:
    (一)书中人物有多少的现实?看本书回及脂砚斋评,当初确有过一些真人;有几个特出的人,如林黛玉、王熙凤之类,真实更多。但虽有真人做模型,经过作者文学的手腕修饰以后,却已大大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如将近事一比,即容易了然。如鲁迅先生的《阿Q 正传》,据说绍兴确有过一个阿桂。鲁迅小说里的阿Q,虽以真的阿桂为“范”,却并非当真替阿桂写传,如阿Q 大团圆,阿桂并未被杀之类。以此推想, 曹雪芹即使有个情人叫“阿颦”,评书的还想为她画像,但真人的美丽怕决赶不上书中的“潇湘妃子”。她工愁善病,或者有之。这样说来,书中人物的现实是有的,作者的意匠经营,艺术的修饰,占了重要的地位。
    (二)为什么要这些人物?即书人物能的问题。这些人,若大若小,男男女女,生旦净末丑角色各异, 却大伙儿都来表演。这整出的戏叫《红楼梦》,所以他们在某种情况下都可以代表作者的一部分,却谁也不能,谁也不曾代表他的全体。书既自寓生平,代表作者多的当然是贾宝玉。但贾宝玉不__等于曹雪芹,曹雪芹也不等于贾宝玉。
    就曹雪芹不等于贾宝玉这一点来说,作者的范围比书中主角照例宽得多,如焦大醉骂,即作者借此大发牢骚;妙玉说“文是《庄子》的好”,即作者赞美《庄子》;黛玉跟香菱谈诗, 不妨看作悼红轩的“诗话”。如宝玉的《芙蓉诔》、黛玉的《葬花吟》,同样地有资格收在曹雪芹的文集里。就贾宝玉不等于曹雪芹这一点来说,书中宝玉的一言一动,未必合于曹雪芹的日记。宝玉和他本家的关系,未必都合曹氏的谱系。如曹家有过一个王妃,曹雪芹的姑母,而书中元春却是宝玉的姊姊。如曹寅只有一个亲生儿子曹颙, 次子曹是过继的;而书中却说贾母有两个儿子,而她喜欢次子贾政且过于长子贾赦,恰好把亲生过继的差别颠倒过来一般。如果处处附会,必致种种穿凿。雪芹以宝玉自寓,也不过这么一说。即如书中说宝玉与秦氏,若把这笔账直写在曹雪芹的名下,未必合于事实,更不近乎情理。他为什么自己骂自己呵。书中人物要说代表作者,哪一个都能够代表他,要说不代表作者,即贾宝玉也不能代表他。我另做一比喻,这都好像棋中的棋子, 宝玉好比老将, 十二钗好比车马炮,而贾赦、贾政之徒不过小兵而已。那些棋子们都拥护这帅字旗,而这盘棋的输赢也以老将的安全与否来决定的;但老将和车马炮甚至于小兵的行动,都表现下棋人的心思,却谁也不代表棋手这个人,他们的地位原是平等的。若说只有老将代表下棋人,岂非笑话。
    在此略见一斑,大家可以想到《红楼梦》里有许多麻烦的疑问。不但此也,《红楼梦》还有不少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我在上文既称为世双,读者如发现了有些缺点, 恐不免要怀疑。我觉得在必须解释一下,这些疑窦和缺点,跟本书的遗憾是相关联的。
    本书的不幸,作者的不幸,,是书没写完;其次,续书的庸妄;再其次,索隐的荒唐;再其次,考的不能解决问题,其中尤以书的未完为先天的缺陷,无法弥补。如写完了,我想有些疑问可以自然地解决,有些脱枝失节自相矛盾处,经作者的审定,也能够得到修正,但这些还都是小节。
    没有写完的优选遗憾在什么地方呢?正因为没有完篇,那象征的“风月宝鉴”还正悬着,不能够像预期接近翻过身来。这个影响未免就太大了。正照镜子的毛病原不能都推在二读者的身上,作品的自身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惟其如此,更容易引起误解。反对这书的看作诲的籍, 要烧毁它;赞成这书的,产生了“红迷”,天天躺在床上看。对待的态度似保相反,错误的质却接近相同,都正看了这书,而这书,作者再三说,必须反看。他__将在后回书中把它翻过身来,可惜这愿望始终没圆满。到了今日,谁能借大荒山的顽石补完这残缺的天呢。
    我们对这未完之作觉得加倍地爱惜,读的时候又必须格外地小心,才对得起这样好书。我们应该用历史的观点还它的庐山真面,进一步用进步的文艺理论来分析批判它,使它更容易为人民所接受,同时减少它流弊的发生,考研究的工作都配合着这总目的来活动。我们必须对我们的伟大的文学天才负责,我们必须对广大的人民负责。
    四  《红楼梦》与古典文艺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中首屈一指,称为少见并非过誉,但即极伟大的著作亦不能前无所承、破空而起。我尝说它能发挥近代国语(北京语) 的特长,明代诸小说若《水浒》《西游》等书而大大地进了一步。除这开创的优点外,作者必有所承。他又受了些什么古典文艺的影响呢?要回答这问题也很有兴味的。我觉得他至少受了下列各书的影响。在古代诗文跟近古戏曲小说里各有两部。当然也不限于这四部书,我认为对《红楼梦》曾发生优选的影响的有这四部书罢。
    《红楼梦》得力于《庄子》。宝玉喜欢读《南华经》, 并戏续了一节,见本书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回。这是显而易见的。脂砚斋乾隆庚辰评本(此书现藏北京大学,下简称脂庚)在二十二回“山木自寇”“源泉自盗”下都有注,作者自己注的。又如第六十三回邢岫烟述说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书中人的话,当然也代表了作者的意见。更得力于《楚辞》。第十七回写蘅芜苑(今本作院):
    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拄,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蟠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
    这把《楚辞》芳芬的境界给具体化了。随后宝玉又说了许多香草的名字,而总结为“《离骚》《文选》所有的那些异草”。
    尤可注意第七十八回的《芙蓉诔》,是本书里精心结撰的一篇前骈体后骚体的古典文,可窥见作者的文学造诣。此文名为诔晴雯,实诔黛玉,在本书的重要可知。这文脂庚本有注,亦出作者之手。主要的共十八条,却八引《离骚》《楚辞》,六引《庄子》,已得十四条,约占全数百分之八十。借这个数目字来表示《红楼》作者得力于什么古书,再明白没有了。
    当然,《红楼梦》既为话本小说,更应有它直接系统的承受。它脱胎于近古的白话小说和戏曲。就戏曲看,虽引《荆钗》《还魂》《虎囊弹》等剧,特出__的要算《西厢记》,引用也广泛,几乎成为宝、黛二人日常谈情的口头语了。
    (一)有名的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宝玉说:“真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下文就引《西厢》: “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急了,然而后来也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头!” 所以宝玉说:“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两个人都在发《西厢》迷哩。
    (二)如二十六回写黛玉在潇湘馆长叹,念着: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宝玉在窗外听见,笑道: “为甚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后文宝玉借着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三)第四十九回文字较长,节引于下:宝玉便找了黛玉来,笑道:“我虽看了《西厢记》,也曾有明白的,几回说了取笑,你曾恼过,如今想来竟有句不解…… 那‘闹简’ 上有一句说得优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黛玉听了……笑道:“这原问的好,他的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
    活用《西厢》成句已极微妙委婉之能事。这可谓无一处不大引特引其《西厢记》了。却还不止此。
    书中有些境界描写,实暗从《西厢》脱胎换骨的。脂砚斋曾经指出,这儿也引两条。(一) 第二十五回: “宝玉…… 只妆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干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脂砚斋评曰:“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隔花” 句出《西厢》“寺警” 折) (二) 同回下文叙红玉事, “展眼过了一日”。脂评,“必云展眼过了一日者是反衬红玉‘挨一刻似一夏’ 也,知乎?” (此句出“赖简”折)
    这两条评评得真不错,他_______说“知乎?” 好比问着咱们, “你们知道么?” 但他又怎么会知呢?这很奇怪。我近来颇疑脂砚斋即曹雪芹的化名名。不然,作者作书时的心理,旁人怎得知。
    《红楼》源本《西厢》,诚然不错,但尤其直接受了影响的,为明代的白话长篇小说《金瓶梅》。(当然, 《水浒》也有些关系。) 近人阚铎有《红楼梦抉微》一书,专就这点立说, 亦不免有附会处, 但某些地方却被他说着了, 如《红楼梦》叙秦氏死后买棺一节几全用《梅》李瓶儿之文。
    在“脂评”里也有两条明说《红楼梦》跟《金瓶梅》的关系的。(一) 即在第十三回买棺一段上, 脂庚本眉评: “写个个皆到, 全无安逸之笔, 深得《金瓶》壸奥。” (二)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薛蟠等饮酒一节,脂砚斋甲戌本眉评:“此段与《金瓶梅》内、应伯爵在李桂姐家饮酒一回对看,未知孰家生动活泼。”这跟脂庚本第二十四回倪二醉遇贾芸一段眉批很相似。彼文云:“这一节对《水浒》记杨志卖刀遇没毛大虫一回看,觉好看多矣。己卯冬夜脂砚。”这些显然都是作者自己满意的口气。《水浒》《金瓶梅》《红楼梦》三巨著实为一脉相连的。《红楼》与《金瓶梅》的关系则尤为密切,在这里不暇详说了。
    我总觉得《红楼梦》所以成为中国自有文字以来部的奇书,不仅仅在它的“”上,而且在它的并众长为一长,合众妙为一妙“集大成” 这一点上。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