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李晶9787565328077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李晶著 | 李晶编 | 李晶译 | 李晶绘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晶著| 李晶编| 李晶译| 李晶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1-01
    • 字数:212000
    • 页数:226
    • 开本:32开
    • ISBN:9787565328077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李晶
    • 著:李晶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0
    • ISBN:9787565328077
    • 出版社:中国人民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11-01
    • 页数:226
    • 外部编号:涿仝东6279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引言
    章 非犯罪化的理解读
    一、非犯罪化的语义争鸣
    (一)古代法律的词源
    (二)国外学者的界定
    (三)我国学者的界定
    (四)语义争鸣的初步总结
    二、非犯罪化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产生背景
    (二)非犯罪化的发展历程
    三、非犯罪化的理论立基
    (一)自由主义思想
    (二)犯罪相对观念
    (三)刑法谦抑原则
    (四)司法处遇个别化
    四、本书对于非犯罪化的界定
    五、非犯罪化的概念辨析
    (一)犯罪化
    (二)非刑罚化
    (三)非刑事化
    (四)程序分流
    (五)无罪
    第二章 历史与现实:中国非犯罪化的发展
    一、非犯罪化的源流回溯——以政策契合为切人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
    (三)改革开放之后
    二、非犯罪化的法律实践——以修改为展开
    (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三)司法解释的补充
    三、非犯罪化的发展困惑——“式微”与“渐盛”之争
    (一)“否定非犯罪化说”
    (二)“非犯罪化为主流说”
    (三)“犯罪化为主流说”
    (四)“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并重说”
    (五)本书的基本立场
    四、刑法结构的转向——法律上非犯罪化前景有限
    (一)刑法结构的当前特征——犯罪圈狭窄
    (二)刑法结构的模式转变——犯罪圈适度扩张
    第三章 程序法实现:中国非犯罪化的未来
    一、事实上非犯罪化——非犯罪化的程序法实现
    (一)程序法实现的提出
    (二)程序法实现的优势
    二、犯罪化的事后制约——程序法实现的正当一
    (一)非犯罪化与犯罪化的逻辑共存
    (二)非犯罪化对犯罪化的事后制约
    三、宽严相济的内在契合——程序法实现的正当二
    (一)宽严相济的政策形成
    (二)宽严相济的程序法价值
    (三)宽严相济与非犯罪化的契合
    四、司法实践的有效回应——程序法实现的正当三
    (一)刑事诉讼效率的提升
    (二)犯罪黑数控制困境的破解
    第四章 错位与调适:非犯罪化的困境破解
    一、刑罚适用立场的偏差与回归
    (一)刑罚功能认知的多元视角
    (二)刑罚适用立场的实践偏差
    (三)刑罚适用立场的理回归
    二、诉讼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树立
    (一)人文精神的历史脉络
    (二)刑事诉讼人文精神的缺失
    (三)刑事诉讼人文精神的树立
    三、诉讼运行规律的背离与遵从
    (一)专门机关相互关系的扭曲与理顺
    (二)司法决策形成的错位与复位
    (三)业绩评价体系的失当与改进
    第五章 非犯罪化的制度实践
    一、非犯罪化的制度现状与反思
    (一)非犯罪化的法定实现方式
    (二)非犯罪化的“超法规实现”
    (三)非犯罪化的现状反思
    二、非犯罪化的范围界定——以犯罪轻重划分为基础
    (一)国外犯罪轻重的分类参考——以法定刑为标准
    (二)我国犯罪轻重的分类现状——分类标准的缺失
    (三)我国犯罪轻重的分类设想——“三分法”的确立
    三、非犯罪化的制度完善——以刑事司法裁量权适度扩张为主线
    (一)侦查阶段的非犯罪化
    (二)起诉阶段的非犯罪化
    (三)审判阶段的非犯罪化
    (四)审前羁押的尽量避免
    第六章 非犯罪化的风险控制
    一、被追诉人品格据的运用
    (一)品格据的效用分析
    (二)品格据的适用现状
    (三)品格据的适用完善
    二、刑事被害人利益实现的多元
    (一)加害人赔偿的困境与歧途
    (二)被害人利益实现的多元化构建
    三、刑事司法裁量权行使的规范
    (一)裁量权行使的原则设定
    (二)刑罚权的必要维护
    (三)裁量权行使的程序控制
    参考文献
    后记

    李晶,江苏泰州人,北京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学博士,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先后在《政治与法律》、《河南社会科学》、《诉讼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二十余篇,参著、译著多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面上资项目、中国法学会以及部级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非犯罪化一般是指在刑事或者刑事司法过程中,将迄今为止作为犯罪加以处罚的行为不再视为犯罪或者不作为犯罪处理,其体现着一国在限制刑法干预对象、收缩犯罪圈涵盖范围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尝试,代表着刑事法治走向谦抑、宽和与人道的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对于非犯罪化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刑事实体法领域,但李晶著的《程序法视野下的非犯罪化研究》却另辟蹊径,从程序法视角对非犯罪化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全书立意新颖,观点独到,理论和实践价值突出。无论是整体框架设计,还是具体内容论述,都有相当难度,能够完成此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水平、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敏锐的实践认知。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