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杨耕9787576032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杨耕著 | 杨耕编 | 杨耕译 | 杨耕绘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耕著| 杨耕编| 杨耕译| 杨耕绘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13000
    • 页数:49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76032239
    • 版权提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杨耕
    • 著:杨耕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28
    • ISBN:9787576032239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2-01
    • 页数:492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18243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1

    导论 从哲学批判与资本批判的双重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

    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3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3
    二、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 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7
    三、马克思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辩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14
    四、马克思哲学: 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与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19

    重新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变革——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26
    一、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 机械唯物主义与现实人道主义/26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3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终结以抽象本体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42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的再思考/52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53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实践、辩历史的唯物主义/57
    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政治批判、资本批判及其关系/63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68
    五、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结构及其整体/73

    上篇 从人与世界关系理论的双重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83
    一、实践本身的矛盾特征/83
    二、实践的本体论意义/88
    三、实践本体论与否定的辩法/93
    四、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99

    关于马克思实践与世界关系理论的再思考/102
    一、实践: 人的存在方式/102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106
    三、实践过程中的实践理与评理/109
    四、实践: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11
    五、实践: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13

    关于马克思历史规律理论的再思考/117
    一、历史规律的形成机制与表现形式/117
    二、认识与把握历史规律的特殊路径/124
    三、社会发展的合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合目的/130

    关于马克思人的理论的再思考/138
    一、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139
    二、人的属: 自然属、社会属与精神属的统一/144
    三、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的总和/149
    四、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153
    五、人的发展空间: 自由时间/157

    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再思考/162
    一、马克思交往范畴的厘定/162
    二、交往与物质生产活动/166
    三、交往与社会发展道路/169
    四、对哈贝马斯“批判”的批判/172

    关于马克思认识论的再思考/177
    一、思维反映存在的尺度:“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177
    二、思维的建构: 观念客体、“先验结构”与“客观的思维形式”/181
    三、思维的反思: 批判与创造的统一/187
    四、实践反思: 认识活动的根本规律/191
    五、“从后思索”: 认识历史的根本途径/196

    关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再思考/207
    一、价值关系: 本质上的利益关系/207
    二、价值评价: 特殊的认识形式/212
    三、价值观念: 对价值关系的观念把握/215
    四、价值原则: 人的内在尺度的外在表现/219
    五、人的价值: 创造价值的价值/222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再思考/228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的界定/228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及其双重效应/0
    三、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走向社会主义/5
    四、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再思考/242
    一、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243
    二、东方社会的“停滞”及其历史命运/249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及其方意义/254
    四、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257
    五、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逻辑/262

    关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再思考/266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266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意义/270
    三、东方社会的特征与发展道路/273
    四、社会发展的道路与类型/277

    论社会科学的独立化和特殊——兼论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281
    一、社会科学的独立化及其标志/281
    二、社会科学的特殊/27
    三、社会科学的基本范式/292

    下篇 从哲学史与现代哲学的双重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

    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思维逻辑/303
    一、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303
    二、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逻辑/310
    三、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318

    论费尔巴哈、舍勒、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对人的本质的三种整体探讨/325
    一、费尔巴哈哲学人本学的理解: 人是“多名”的/325
    二、舍勒哲学人类学的理解: 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体/329
    三、马克思哲学的理解: 劳动构成人的全面的本质/332

    论斯大林与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337
    一、从列宁到斯大林/337
    二、卢卡奇: 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到《社会存在本体论》/342
    三、简短的结语/349

    胡塞尔: 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352
    一、建构“严密科学的哲学”的危机: 转向生活世界/353
    二、欧洲科学的危机: 转向生活世界/358
    三、生活世界: 科学世界的基础/362
    四、简短的结语/367

    德里达: 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369
    一、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的思想/369
    二、德里达话语转向的理论途径/374
    三、德里达“靠近”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内涵/378
    四、简短的结语/381

    后现代主义: 背景、实质和意义——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384
    一、众说纷纭的后现代话语/385
    二、重释现代: 后现代主义的实质/389
    三、一种知识态度和边缘话语/394

    后殖民主义: 实质、特征和局限——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看/399
    一、后殖民主义的崛起及其实质/399
    二、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407
    三、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局限/412

    后马克思主义: 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418
    一、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418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理论逻辑/424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困境/430

    附录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沉思/435

    后记/466


    【免费在线读】


    杨耕,哲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总编辑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委、副校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席专。第六届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 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北京市社会科界合会副;中国辩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

    先后被评为 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企业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个人;获中国出版奖人物奖、韬奋出版奖。



    《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是从作者已经发表的260余篇中精选22篇编辑加工而成的,它们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从逻辑上集中体现了作者重读马克思的理论成果。着重从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批判),以及历史批判、政治批判多维视角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明确提出:在历史批判和政治批判,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多重批判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的哲学,又深度契合着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当然是哲学,但这种“新唯物主义”又突破了从哲学到哲学的局限,因而是一种创造的哲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