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大夏书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朱永新著 | 朱永新编 | 朱永新译 | 朱永新绘
    • 出版社: 华东师大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永新著| 朱永新编| 朱永新译| 朱永新绘
    • 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08-08-01
    • 字数:170千字
    • 页数:25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1761465
    • 版权提供:华东师大出版社
    • 作者:朱永新
    • 著:朱永新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9.8
    • ISBN:9787561761465
    • 出版社:华东师大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08-08-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8-08-01
    • 页数:254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16495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用心说话(自序)
    做一个理想的教师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
    关注农村教育
    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数码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
    ——关于家庭教育的8个观点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回顾与展望
    给灵魂洗个澡
    中国教育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新教育精神
    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后记

    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中央委员会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务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 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他是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至2013年,新教育实验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1700余所实验学校、近200余万名师生参与实验,正以行动改变着中国教育。 已出版《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日、韩、阿拉伯等文字。

    给灵魂洗个澡高兴参加苏静新诗教的研讨会。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给灵魂洗个澡”。这与我昨天在飞机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有关,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给灵魂洗个澡”。而且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介绍的也是一个从事诗教的人,83岁的叶嘉莹老人,她说她这一辈子都是为诗教而活着。
    那么,如果今天28岁的年轻人,我想她如果也能够像叶嘉莹老人那样,再有50年、60年的时间为诗教而活着,我相信我们诗教的复兴,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有希望的。看报纸的时候,我记下了很多精彩的话语,我想把它和大家一起分享。事实上其中的许多话语同时也是我们评价苏静老
    师课堂的一个很好的参照。
    记者访问叶老的时候,她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的一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
    怎么样从事诗词教育?她说培养孩子们的诗词兴趣,可以用唱歌和游戏的方式来教他。不妨在幼儿园开设一门古诗唱游的课,孩子们会从中受益终身,而且可以使得我们的古典文化代代相传。
    叶老先生在介绍自己经验的时候说:“我6岁的时候开蒙的读物是《论语》。”我称她为老先生,尽管她是位女,但是我还是称她为叶老先生
    。但是她女儿上学的时候,背的是儿歌,她认为这些对启迪儿童的思想和知识储备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会浪费孩子一生珍的、记忆力的一段时光。如果让他们背诵一些古典著作、诗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随着他生命的成长,当他的理解力发达起来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
    我觉得她这些话讲的实际上是在人的儿童时期尤其是低幼的时期,进行诗词教育的重要以及诗词教育的重要方法。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很多人担心能不能教得懂。教不懂没关系,人生记忆力的时候就是小的时候,现在很多儿歌缺乏思想又没有情趣,对孩子没有任何价值。
    孩子们的记忆力是强的。去记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去记那些教辅书,我觉得是无聊的——还不如让他记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会随着他人生阅历的丰富而被他慢慢理解、体认。儿童学诗词,不一定用我们成年人的方法,而可以从唱歌开始。
    叶老先生还说,学人文学科的,应担起将民族精神命脉传承下去的责任。而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她说,经过千来的淘洗,千来的历史冲刷,传颂
    至今的诗歌都是能够物质世界的而抵达精神世界的表达。
    叶老指出,那些诗词的作者,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品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出来。诗是千古以下的心灵和千古以上的心灵的种交。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造访,穿越时光的旧路,两个灵魂碰撞着,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在这个交流碰撞中,你能够提升自己,及时得到人生的启发。读诗歌,是一种绵延不断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相互感发。
    她认为,现在的很多老师教诗,教诗歌作者、朝代、中心思想等知识,这是属于表面的教育,并不能让孩子们走进诗歌的精神世界。而她讲诗歌,注重的是诗歌中感化的生命,不光带着她自己的生命,而且带着古人的生命。她认为,诗歌是“活的”,是生生不息的。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做,也许是很难的,不现实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苏静的诗歌教育中,她已经把这样一种对诗的感悟渗透在诗歌教育中。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我们说这是层次的一
    种诗歌教学。
    叶老说,她相信古典诗词这份中华民族的遗产中富有人魅力的存在,它完全可以成为现在的人的精神教科书。这份遗产蓄积了古代伟人的所
    有心灵、品格、修养。它能够帮活在物质世界的人们,帮我们的青年学生开启精神世界的大门。她说,她曾经亲自体会过诗歌里面生动的、美好的、高洁的境界。而现在的年轻人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够
    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都能够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引到里面来,这就是她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她说这就是她一个83岁的老人还在不辞辛苦地做的原因。
    看完这篇长篇报道,我感动,我给苏静写了一句话:“给灵魂洗个澡。”我一直说,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界,另外一个是精神的世界。当我们有的人在孜孜不倦地享受物质世界的时候,实质上他的精神世界是苍白的,现在很多人几乎没有精神世界。有个很经典的笑话:一
    个记者到西北去,看到一个小孩没有上学在放羊,就问他你为什么放羊。
    孩子说,家里没钱要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啊?赚钱讨老婆。讨老婆干什么?生娃。那么生娃干什么呢?生娃放羊。尽管放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一种循环,而作为人重要的是精神生活。
    我觉得,诗歌就是精神生活的一个的境界,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你看那伟大的民族,那些伟大的作品它精致的语言是诗歌的语言。在古人唱和的过程中,在古代文化传承这样一个长河中,我觉得如果没有诗,讲话的时候说不定就很乏味。我们在形容一个人讲话精彩的时候,我们都会说他使用了诗一般的语言。
    所以,在诗歌离我们远去的时候,这个83岁的老人和这个28岁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我觉得这样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是我们新教育人应当具备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努力去传承中华文化。
    在刚才苏静的课堂里,我们高兴地看到了苏静和她的魅力宝贝们已经在行动了。我相信,不管他们今后走多远,诗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播下来了。也许,今后他们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人没有成为诗人,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诗的情怀。而这样一种情怀是重要的。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的问题。
    我想简单评一下苏静的课。我不是搞教学论的专家,我就比较宏观地读一读。
    我们经常追问: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山东近出现了一个杜郎口,江苏前一段时间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洋思中学。你说课堂教学应该怎么改?实际上改来改去目的是要让课堂有魅力,有活力!
    我刚刚代表苏州市到中央电视台领取了“中国魅力城市”奖牌,两年前我代表苏州市参加了“中国活力城市”的颁奖仪式,苏州是中国同时获得“魅力城市”和“活力城市”称号的城市。今天,在评价苏静的课堂时,我又想到了“魅力”和“活力”这两个词。应该说,在苏静的课堂
    里,魅力和活力我们都看到了。我一直认为,评价一堂课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是孩子的!
    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所以,评价一堂课不是评价老
    师在课堂里面滔滔不绝口吐莲花如何精彩,而重要的是孩子们得到了什
    么,孩子们在课堂上是不是快乐的。
    ……P147-152

    本书是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理想的激情描述和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深刻剖析。不管是微观的教育细节探究,还是宏观的教育发展思考,朱永新教授的思想都建基于这样的教育理想:让所有的师生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十届全国政协,十一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副,苏州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心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2007年第七届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2006年中国十大教育英才,2005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2003年《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与的程实验和叶澜教授发起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是目前中国的三个主要的教育改革模式。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