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精)(美)凯尔·哈珀|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著 |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编 |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译 |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著|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编|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译| (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6-01
    • 字数:392千字
    • 页数:548
    • 开本:32开
    • ISBN:9787559630384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
    • 著:(美)凯尔·哈珀|译者:李一帆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96
    • ISBN:9787559630384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9-06-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6-01
    • 页数:548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16117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时间线 4 序 言 自然的胜利 1
    章 环境与帝国 9
    罗马帝国的形态 11
    我们变幻无常的星球 19
    人的故事 29
    第二章 幸福的时代 33
    伟大的医生与伟大的城市 35
    帝国的规模 39
    人与繁荣 43
    罗马气候期 55
    韧 :罗马帝国的压力和承受力 74
    的 85
    第三章 的复仇 89
    阿里斯蒂德斯与帝国 :富有然而病患缠身 91
    罗马帝国的疾病生态学 95
    帝国的疾病、健康和死亡 100
    罗马人与全球联络网 125
    大瘟疫 133 韧与新平衡 156
    第四章 世界的晚年 161
    千年帝国 163
    漫长的安东尼时代 :塞维鲁王朝 167
    世界的晚年 :三世纪的气候变化 177
    西普里安瘟疫 :被遗忘的瘟疫 186
    血色浪潮 198
    复兴与 203
    复苏之路 215
    第五章 飞速旋的命之轮 217
    帝国的疆域 219
    帝国的新平衡 2
    有利的环境 229
    拱形的结构
    新地缘政治 :地中海与中亚 254
    东方与西方 :不同的命运 263
    第六章 上帝烈怒的榨酒池 269
    帝国中心的仪式 271
    收复与复兴 275
    凶手的诞生 :鼠疫耶尔森氏杆菌的自然史 281
    全球背景 :科斯马斯的世界 291
    濒临灭绝的人类 298
    两的死亡 :顽固的鼠疫 317
    走向世界末日 329
    第七章 审判日 333
    大格列高利的世界 335
    冰河时代降临 339
    的轨迹 :衰败地带,能量地带 351
    帝国的衰败 366
    时刻 :穆罕默德的世界 371
    后记 人类的胜利? 387
    致 谢 396
    附录 A 意大利历史人口的股骨长度数据 399
    附录 B 次大规模鼠疫期间的扩散事件(558— 74)5
    注 释 419
    资料来源 469

    罗马帝国的形态
    罗马的崛起让我们感到震惊,尤其是因为罗马在地中海强权政治中属于后来者。根据惯例,罗马的古老历史被分为三个时期:王政、共和国和帝国。王政的若干个世纪如今早已落入时间的迷雾中变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令人神往的起源神话为后辈们讲述他们的来历。考古学家在罗马附近发现了公元前两千纪的青铜时代人类曾短暂栖居的物。按罗马人自己的说法,城市的建立,以及任国王罗穆路斯(Romulus)的统治始于公元前750年前后。 事实上,就在克劳迪安在罗马广场上站立的地方不远处,在所有的这些砖块和大理石下面,曾经是一片杂乱而简陋的木屋聚集区。 在当时看来,这个小村庄并没有受到上天特别的眷顾。1几个世纪以来,罗马人一直生活在邻居伊特鲁利亚人的阴影之下,而伊特鲁利亚人又被其东边和南边的文明所实践的政治实验所。希腊人和腓尼基人了古典早期的地中海世界。当罗马还是一座小村庄,住着一些不识字的偷牛贼的时候,希腊人已经在撰写史诗、抒情诗,尝试民主政治,发明我们现在所知的戏剧、哲学和历史了。在更近的海岸上,当罗马人还不会操纵船帆的时候,迦太基的布匿人已经建立了野心勃勃的帝国。沿台伯河湿软的河岸进入内陆15英里,就是罗马的所在,对于早期古典世界的创造力来说,罗马只是一个位置闭塞的旁观者。2公元前509年前后,罗马人摆脱了国王,建立了共和国。自此,罗马人一步步走入了历史舞台。自我们所知的年代以来,罗马的政治和宗教就表现为一种本土和舶来的混合机制。罗马人对于借用和引入他人的东西毫不掩饰,以至于他们曾自豪地承认,十二铜表法就是从雅典抄袭而来的。罗马的共和制是古典地中海世界中众多以公民权为基础的政治实验之一。不过,罗马人在准平等主义政体的概念中,加入了自己的特点:对宗教同寻的虔诚、公民牺牲精神的激进意识形态、狂热的军国主义,以及能够化敌人为盟友或本国公民的法律和文化机制。虽然,罗马人自己认为他们是众神许诺的“没有边界的帝国”(imperiumsinefine),但罗马并没有什么注定拥有的命运,也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地理或技术上的优势。罗马在历成为一个帝国的首都,也 仅有一次。
    在出生前的几个世纪里,泛地中海地区曾经历过一 段地缘政治的混乱时期,而罗马刚好在这时崛起。共和制与军国主义价值观使得罗马人能够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集中起的暴力。罗马军团将对手一个一个地消灭,用鲜血构筑起自己的帝国。战争机器刺激着自身的食欲,士兵们被安置在四四方方的罗马殖民地中,而这些殖民地是通过野蛮的暴力强加在地中海各地的。在这段肆无忌惮的征服时期的个世纪中,莎士比亚式的光辉人物主宰了历史舞台。西方的历史意识失衡地集在和几代人身上,并不是偶然的。罗马帝国的诞生过程在历前所未见。财富和发展水平突然间朝着现代化迈进,了人类以往经历中的任何东西。摇摇欲坠的共和政体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美德和社群意义的深刻反思。帝国获取的强大权力,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正当使用权力的持久讨论。人们依据罗马法律制定出统治规范,即使是帝国的统治者也会被约束。然而,权力的扩张也导致了灾难的内战,导致独裁时代的到来。用玛丽·比尔德(MaryBeard)贴切的说法,“帝国造就了皇帝—而不是反之”。3当奥古斯都(统治期为公元前27—公元14年)对罗马版图进行次有意义的扩张时,罗马人称地中海为“我们的海”(marenostrum),并不是在虚张声势。要充分了解罗马人的成就,以及古代帝国的运作机制,我们必须要知道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事实。古代社会生活缓慢、有机、脆弱,而且颇受制。间随着脚步和马蹄的单调节奏慢慢流逝。水路是帝国真正的循环系统,但在寒冷和风暴的季节,海面无法航行时,每个城镇都变成了一座孤岛。能源,动力来自人和动物的肌肉力量,燃料则取自木材和灌木。人们的生活和土地密切相关。有八成的人生在城市之外,而且即便是城市,也比我们想象中更有乡村特点,那些四条腿的居民的叫声,还有它们刺鼻的气味,让城市生活显得生机勃勃。人们的生存依赖于并不稳定的自然环境所 提供的降雨。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食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我们每日的面包,今日赐给我们”是个真诚的诉求。死亡如影随形。 在传染病肆虐的世界里,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只有20多年,大概在25岁左右。所有这些无形的束缚都像地心引力一样真实,定义了罗马人所知的世界运行法则。4这些限制条件凸显了罗马帝国在空间上取得的成就。在没有通信和机动交通的情况下,罗马人建立了一个连接全球不同地区的广袤帝国。北边向上穿过北纬56°,南边向下越过北纬24°。“在前现代历地理连续的帝国中,只有蒙古、印加和沙皇俄国够企或罗马在南北方向上的统治范围。”只有极少数几个帝国,控制了从中高纬度到热带边缘的大面积地区,像罗马这样长寿的,更是。5帝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处于大西洋气候控制之下。地中海是帝国的生态中心。地中海气候脆弱、喜怒无常的特—温度相对适中、夏季干旱、冬季潮湿—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气候。一 个巨大内陆海的动态机制,加上嶙峋起伏的内陆地形,在小范围内形成了多样的气候。在帝国南部和东部的边界地区,副热带高压占据优势,将土地变成准沙漠,然后是真正的沙漠。埃及作为帝国的粮仓,又将罗马人带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候机制:季风带来的雨水落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了尼罗河下游孕育生 命的洪水。这一切都在罗马人的统治之下。6罗马人不可能只依靠暴力,将他们的意愿强加于如此广阔的领土。帝国的维护需要有合理的军力部署,以及与国界内外部族持续不断的协商。在帝国漫长的生命进程中,帝国权力的内在逻辑、军事安排和内外协议,都改变过许多次。
    奥古斯都建立了我们所谓的“盛期罗马帝国”(highRomanEmpire)。他是一位政治天才,惊人地长寿,终结了共和体制的垂死挣扎。在他的统治时期,被共和晚期的精英竞争所推动的征 服运动开始减缓。他的统治期被宣传为和平时期。罗马城内雅努斯神殿的大门在战时会保持开启,700年来只关闭过两次。而现在,奥古斯都一人就关闭了三次。他解散了历史悠久的公民军团,以职业军队取而代之。*在被征服的领土上,共和晚期仍然是一个无偿掠夺的时代,然而现在,缓慢但肯定的是,统治规范和法律制度开始逐渐推行。掠夺变形为常态化的税收政策。抵抗运动爆发时,会被惊人的武力所扑灭,就像在尤地亚(Judea)和不列颠发生的那样。在各个行省,居民被授予罗马公民权,一开始只有少数人受益,但随后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在1至2世纪,一项重大而关键的交易定义了帝国制度,这就是帝国与“各大城市”之间达成的默认协议。罗马人通过各大城市和城市中的贵族来实行统治,将地中海世界的城市权贵引入*罗马的公民军团是一种义务兵役,拥有公民身份的罗马人自费购买武器装备,因此兵种通常由个人的财富来决定,例如富裕的公民通常为骑兵。人们视服兵役为一种荣誉,而不是生存手段。职业军队则由提供装备并提供薪水,雇用无产市民,或想通过军队晋升从而实现阶级跨越的年轻人,退伍后通常可以在殖民地得到一块土地安居,军人由此变为一种职业。—译者注。本书脚注皆为译者或编者加,后面不再标出。
    帝国治理方案。通过将税收工作留给当地贵族,并且慷慨地授予这些人公民身份,罗马人把三大洲的精英揽入统治阶层,从而只靠几百名高级罗马官员,就管理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现在想来,帝国从单纯的索取机制变为一种利益共同体,所经历的时间之短暂,实在令人称奇。7帝国的持久取决于这一“重大交易”(grandbargain)。这是一种策略,并且收效甚好。在“罗马治下的和平”时期(paxRomana),随着掠夺变为统治,帝国和其统治下的许多民族繁荣起来。增长的是人口,用简单的话来说,人口成倍增长。 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城市超出了其惯有的人口限度;定居地内的密度明显增加。森林变成新的农田,原有的农场延伸到山坡上。 在罗马帝国的阳光下,似乎所有的有机物都在茁壮生长。大约在这个时代的个世纪里,罗马城的居民很可能超过了100万。 罗马是个达到这个数字的城市,并且在1800年左右的伦敦之前,是达到这个数字的西方城市。在2世纪中叶的鼎盛时期,大约共有7500万人生活在罗马的统治下,占全球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8在生活节奏缓慢的社会里,这样的持续增长—以这种规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容易带来厄运。土地是重要的生 产要素,而且有限。随着人口激增,人们被推向越来越贫瘠的土地,越来越艰难地从环境中汲取能量。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Malthus)很了解人类社会与其食物供应之间的内在和矛盾关系。“人口增加的能力远远大于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的能力,因而人类必然会在这种或那种情况下过早地死亡。人种罪恶积极而有力地起着减少人口的作用。它们是破坏大军的先锋,往往自行完成这种可怕的行为。如果它们在这消灭人口的战争中失败了,疾病流行季节、时疫、传染病和黑死病就会以吓人的队形进击,杀死数的。如果仍不能完全成功,严重而不可避免的饥馑就会从背后潜步走近,以强有力的一击,使世界的人口与食物得到平衡。”9然而......罗马人显然没有毁灭于大规模饥荒。我们可以从这个事实中发现帝国成功的隐逻辑。面对人口的飞速增长,罗马人非但没有陷入悲惨的境地,还实现了人均经济增长。帝国能够 无视,或至少是推迟了“马尔萨斯压力”的残酷逻辑。
    在现代世界,我们习惯于经济每年增长至个百分点,我们的希望和养老金都系于此。在古代,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自身的质,工业化前的经济在能源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在任何可持续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提取和交换能源的能力受到局限。但是,前现代历史既不是一个缓慢地、稳步地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也不是俗话所说的曲棍球棒—直到工业非凡的能源突破之前,一直一成不变地维持在生存水平线上。事实上,它的特点是脉冲似的扩张和解体。杰克·戈德斯通(JackGoldstone)提出了“全盛期”(efflorescence)的说法,用于形容一些扩张阶段,这些扩张阶段的背景条件有利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实现真实的增长。随着人口成倍增加,并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这种增长是粗放型的,但是正如马尔萨斯所说,这种增长的空间会耗尽;更有希望的是,当贸易和技术使从环境中获取能源变得更时,可以实行集约型增长。10罗马帝国为一段有历史意义的“全盛期”奠定了基础。早在共和时代晚期,意大利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已经经历了超前的飞跃。
    在某种程度上,意大利的繁荣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单纯掠夺的结果,是作为征服成果的政治租金。但是,在掠夺而来的财富外表之下,真正的增长正在进行。这种增长不仅在武力扩张达到极限之后继续,并且开始在所有被征服的土地上散播。罗马人不只是统治领土,将外围地区生产的盈余运送到帝国中心。实际上,帝国的结合是一种催化反应。罗马的统治缓慢而稳定地改变了其治下社会的面貌。商业、市场、技术、城市化:帝国及其境内许多民族都抓住了发展的杠杆。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帝国显然同时实现了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增长。罗马帝国既延缓了马尔萨斯的审判,又赢得了极大的政治资本。11这种繁荣是帝国辉煌成就的前提,也是其结果,这是一种迷人的循环。帝国的稳定是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有利背景;人民和繁 荣反过来又是帝国权力的有效保障。兵源充足,税率虽然不高,但收税对象足够丰富。皇帝们慷慨大方。帝国与城市精英阶层达成的重大交易成就了双赢的局面。似乎到处都有足够的财富。 驻守边界的罗马军队在战术、战略和后勤方面都优于敌人。罗马人达到了一种有利的平衡,尽管比他们想象中的或许更脆弱一些。 吉本伟大的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就是从描写2世纪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的。引用他著名的见解:“如果要一个人指出在世界历史的哪一段光阴中,人类的生存状况幸福繁荣,他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从图密善去世(96年)到康茂德即位(180年)之间的这段时间。”12罗马人向外拓展了一个前现代社会在有机条件下所能到达的极限。如此庞然大物的陨落(被吉本称为“这场可怕的”)能够成为人们一直痴迷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变幻无常的星球到了650年,罗马帝国已经不过是昔日的影子,只剩下由君士坦丁堡、安纳托利亚,还有地中海另一边零星散落的领地组成的残存的拜占庭。西欧被分裂成许多好斗的日耳曼王国。前帝国的一半领土被来自阿拉伯的信士军队迅速占领。地中海世界曾经拥有7500万的人口,现在可能稳定在这个数字的一半左右。 罗马城只剩下约2万居民,但他们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富有。7世纪时,一条不太起作用的主干航线仍然连接着东部和西部地中海。货币体系如同中世纪早期的政治马赛克一样支离破碎。所 有金融机构都消失了,只剩下原始的那些。无论在基督教世界,还是正在形成的伊斯兰世界,都弥漫着对末日的恐惧。世界末日就要临近了。
    这段时期在过去被称为黑暗时代。我们把这个标签放在一边。它让人不可救药地回想起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偏见,并且,它完全低估了被称为“古代晚期”(lateantiquity)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活力和不朽的精神遗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必委婉地表述帝国解体、经济崩溃和社会简化的现实。这些都是需要 解释的残酷事实,就像电费单一样客观存在,并且也用类似的单位来衡量。从物质方面来说,罗马帝国的衰落是“全盛期”的一 种反过程,人们获取和交换能源的能力越来越弱。我们所凝视的是衰败和停滞的重要一幕。在伊恩·莫里斯(IanMorris)经过不懈努力创造出的一种衡量社会发展的通用准则中,罗马帝国的衰落被看作是人类历大的倒退。13从来都不缺少关于罗马衰落的解释,有一大堆互相竞争的理论。一位德国古典学者曾对210种设进行了分类。有些理论比的更经得住推敲,在大尺度解释理论的队伍中,的两个竞争者所分别强调的是,帝国体系内在不可持续的机制,以及在帝国边界上积聚的外部压力。位皇帝奥古斯都建立了制度的框架,但继承规则有意地悬而未决,因此命运的意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而危险的角色。随着时间推移,对于权力与合法的角逐演变成了争夺军权的自我毁灭的战争。与此同时,日益壮大的帝国行政管理队伍取代了地方精英的管理网络,使变得更官僚化,也更脆弱。不断增长的财政压力对整个系统更是不断火上浇油。14在这期间,罗马帝国的疆界跨越不列颠北部,沿着莱茵河、 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前行,向南穿过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在军队 所到之处的外围,妒忌又饥饿的部族梦想着自己的命运。时间是他们的盟友;几个世纪以来,在我们现在所谓“二级形成”的过程中,罗马的对手们变得更复杂更强大。这些威胁无情地耗尽了边境以及中心地区的所有资源。上述因素与皇权斗争结合在一起,给帝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这些熟悉的理论有很多可取之处,并且也是这本书所呈的故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历史学者越来越多地遭遇到所谓“自然档案”的对质。这些自然档案有许多种形式。 冰芯、洞穴石、湖泊沉积物和海洋沉积物,都用地球化学的语言 保存了气候变化的记录。树轮和冰川是环境历史的记录。这些物理介质保存了关于地球过去的加密记录。同样,进化和生物史也留下了痕迹供我们追踪。人类骨骼的大小、形状和伤痕,保留了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细微记录。骨骼和牙齿的化同素可以讲述关于饮食和迁徙的故事,对沉默的大多数来说,这些是他们的生物学传记。的自然档案可能要数我们称为基因的长链核酸。基因据可以阐明我们自己物种的历史,还有那些与我们共享地球的盟友和对手的历史。具有活的DNA是进化史的有机记录。从考古现场的背景中提取古代DNA并进行测序的能力,使我们得以重构生命之树,追溯回遥远的过去。在某些情况下,法医鉴定手段能让我们指认历一些大的微生物凶手,就像激动人心的确凿法庭据一样。科技正在改变我们对微生 物和人类进化的故事的认知。15大部分讲述罗马衰落的历史都建立在一个巨大的默认设之上,即环境是一个稳定、惰的故事背景。作为我们迫切了解地球系统历史的副产品,并且由于获取古气候和基因历史数据的能力取得了极大进步,我们得知这个设是错误的。不仅仅是错误,而且是大错特错。对于人类活动来说,地球曾经是,而且现在仍然是一个波澜不定的平台,就像在猛烈的风暴中的船甲板一样摇摇摆摆。地球的物理和生物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从成为人类那天起,我们就开启了约翰·布鲁克(JohnBrooke)所说的“一 段艰难的旅程”。16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关注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正在以令人担忧且的速度改变着地球大气层。但是,人为气候变化只是一个近期的问题—并且坦白地说,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早在人类开始向大气层排放能吸收热量的化学物质很久以前,气候系统就已经由于自然原因而摇摆和变化。在人类约20万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一个呈锯齿状振荡的气候时期,即更新世。地球运行轨道的细微变动,还有轴心倾斜角度和自转时的微小变化,都在不断改变着从距离我们 近的恒星接收到的能量总量和分布。在更新世,这些被称为“轨道驱动”的机制创造了许多持续数千年的冰期。随后,大约在12000年前,冰雪融化,气候进入了温暖而稳定的间冰期,即全新世。全新世是农业兴起和复杂政治结构发展的必要背景。但事实明,全新世实际上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气候时期,这对人类活动来说至关重要。17虽然轨道机制仍然推动着全新世的主要气候变化,但在更短的时间维度上,一些重要因素也改变了来自太阳的能量。太阳本身就是一颗不稳定的恒星,每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只不过是一系列周期变化中我们熟悉的一个,其中一些严重影响了地球的日照。我们的星球也在自然气候变化中扮演了角色:火山喷发将硫酸盐浮质喷到大气中,阻隔了来自太阳的热量。即使在温和的全新世,轨道、太阳和火山与地球固有的变化机制也在相互作用,使气候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不稳定。

    1.《炮、病菌与钢铁》加《罗马命运衰亡史》,自然科学和人文结合的典范。
    2.利用前沿的基因科学、气候科学和疾病科学,向我们解释了罗马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结构危机,以及他们在面对这种危机的时候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