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道不远人 中国近代“道”概念的盈虚消长邱伟云978754752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邱伟云著 | 邱伟云编 | 邱伟云译 | 邱伟云绘
    • 出版社: 中西书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邱伟云著| 邱伟云编| 邱伟云译| 邱伟云绘
    • 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46000
    • 页数:23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7521304
    • 版权提供:中西书局出版社
    • 作者:邱伟云
    • 著:邱伟云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80
    • ISBN:9787547521304
    • 出版社:中西书局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12-01
    • 页数:232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14177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目录

    自序

    章 绪论
    节 作为问题的“道”概念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数字人文
    一、从概念史方法到数字概念史方法
    二、概念计算的理论根据
    三、数字概念史的全球实践
    第三节 本书研究概述

    第二章 概念词族视野下的“道”
    节 概念词族的内涵
    第二节 “道”的概念词族
    第三节 “道”的词族序列

    第三章 天下观中的“道”:“天道”
    节 “天道”概念的溯源
    第二节 快读与远读:“天道”概念的共现数据分析
    一、共现结构:“天道”概念的共现概念词丛
    二、共现轨迹:“天道”概念共现概念词丛的时序分析
    第三节 共读:“天道”概念的发展轨迹与历史意涵
    一、早期论述:“人事”“人道”“好还”“人心”
    二、中期论述:“孔子”“自然”“地道”
    三、晚期论述:“观念”
    第四节 小结:“天”的收敛与转化

    第四章 万国观中的“道”:“公道”
    节 “公道”概念的溯源
    第二节 快读与远读:“公道”概念的共现数据分析
    一、共现结构:“公道”概念的共现概念词丛
    二、共现轨迹:“公道”概念共现概念词丛的时序分析
    第三节 共读:“公道”概念的发展轨迹与历史意涵
    一、早期论述:“人心”“中国”“各国”
    二、中期论述:“主持”“世界”“”“正义”
    三、晚期论述:“平等”
    第四节 小结:“公”的扩大与反噬

    第五章 世界观中的“道”:“人道”
    节 “人道”概念的溯源
    第二节 快读与远读:“人道”概念的共现数据分析
    一、共现结构:“人道”概念的共现概念词丛
    二、共现轨迹:“人道”概念共现概念词丛的时序分析
    第三节 共读:“人道”概念的发展轨迹与历史意涵
    一、早期论述:“天道”
    二、中期论述:“文明”“世界”“自由”“社会”“进化”
    三、晚期论述:“主义”“正义”“我们”“惨无”
    第四节 小结:“人”的觉醒与群化

    第六章 概念网络视野下的“道”
    节 概念网络的内涵
    第二节 “道”的所以然:“人心”概念
    一、“人心”概念的传统内涵与近代转型
    二、“人心”作为概念桥梁的意义:善与正当
    第三节 “道”的近义词:“正义”概念
    一、“正义”概念的传统内涵与近代转型
    二、“正义”作为概念桥梁的意义:道德的行为制度与正当
    平等权利
    第四节 “道”的应用范围:“世界”概念
    一、“世界”概念的传统内涵与近代转型
    二、“世界”作为概念桥梁的意义:具象与抽象
    第五节 小结:概念桥梁的内涵

    第七章 结论:“道”的近代转型
    节 中国近代“道”概的有盈虚消长机制
    第二节 重审中国近代思想转型
    第三节 “数字概念史”方的确立"

    【作者简介】:邱伟云,台湾政治大学文博士史与思想数字人文实验室博士后,现任南京大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为《东亚观念史集刊》执行编辑、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数字人文》编辑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数字人文研究》编辑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务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侧重报刊传播、视觉图像、概念话语、数字人文等研究领域。主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并参与多个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项目。有专著《中国代等观念的形成(1895—1915)》(新文丰出版社,2015年),并于海内外各种图书、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

    【编辑】:本书是南京大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副教授邱伟云根据多年研究实践撰写的一部运用数字人文技术的历史研究兼概念史研究著作,以中国近代“道”概念为研究对象,首开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及网络、集群、时序分析等数字技术会通概念史方法的研究路径,对1840—1925将近的近代思想史料进行人机共读,分析近代“天道”“公道”“人道”等概念和认知间的盈虚消长,以此揭示中国式现代转化的历程,并从语言据的角度明了中国思想有别于西方价值理与工具理二元模式的独特理结构,揭示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固有的逻辑理路。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