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这样和世界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五堂生活自修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编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绘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编|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绘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7-01
    • 字数:145000
    • 页数:280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9993157
    • 版权提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著: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45
    • ISBN:9787539993157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07-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7-01
    • 页数:280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12962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第二章 你的“生活风格”,决定你的困境
    第三章 人生的任务
    第四章 身体与灵魂
    第五章 体形、运动、个
    第六章 自卑情结
    第七章 优越情结
    第八章 失败的形态
    第九章 娇生惯养者的非真实世界
    第十章 神经官能症的质
    十章 变态
    第十二章 童年的早期回忆
    第十三章 妨碍社会兴趣发展的境况
    第十四章 白日梦、夜梦
    第十五章 人生的意义
    附录一 咨询者与病人
    附录二 阿德勒生平纪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本身的贡献。他提出“自卑与”“社会情感”是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阿德勒一生精力充沛,勤于著述,发表、出版著作300余种。主要著作有《自卑与》《理解人》《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阿德勒的著作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汉语、日语、韩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事实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上述那些评量常常是不够充分的,因为我们的活动领域十分有限,即使我们只犯了小小的错误,也常在茫然和无下,不敢面对这个错误。这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模式一旦形成之后,内心就会牢牢地抓住它不放,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模式和风格。只有在我们犯下重大的错误时,现实才会逼我们去反省自己的生活模式和风格有问题。有时候,这种反省行为,甚至只有在那些愿意通过合作解决人生问题、不以个人优越为追求目标的人身上才会发生。
    因此,我们得到了下面的结论每个人对自己或对人生的解释,都有一个“观念”,也就是一个生活模式或一个惯律,会将他牢牢套住,虽然他并不了解这个观念,也不能去分析这个观念是好是坏,然而这样的观念却会影响他的一生。
    而这个惯律是在童年的狭小生活范围中所形成的,因为在没有分辨及选择的能力时,我们只好运用天生的本,以在有限的外在世界影响下,顺势发展成我们自己习惯且熟悉的生活规则。这个惯律,是孩子的艺术品,是他用来达成人生目的,或指导与使用自己所有的“本能”与“冲动”的。它不能从“有的心理学”(Besitz)的角度去了解,必须从“用的心理学”(Gebrauch)的角度去了解。例如:某种、类似、差不多等这类字眼,常常是某人因为表达能力不足才会使用的。举例说,对于强烈自卑感的诊断,即使被诊断出来了有自卑情结,这时仍然对病人没有任何帮,但这也不表示教育或社会环境有任何问题。
    因为,这些自卑感永远都以不停变化的形式,在个人对外在世界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再者,由于孩子创造力,以及对问题的解释不同,因而所谓的自卑感,在外在形式的表现上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有一个孩子,在消化器官上有遗传的缺陷,一生下来就有肠胃方面的问题,如果在饮食方面又没有得到妥善的照顾,这个孩子就会对食物以及和食物相关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对人生和自己的看法,也会因此更加紧密地和食物或营养联结在一起。日后这种兴趣也可能扩展到金钱,因为他很快就会觉察
    到食物与金钱间的关系,不过这一点在不同案例中,多少会有些差异。
    又例如,某个被惯坏了的孩子,母亲从小就什么都帮他做,等他长大了之后,必定不愿意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因为这个孩子会认为他所有的事情,本来就应该由他人代劳,他从小就活在那样的认识里,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同理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听从他的指使,等他长大后,他就会想去支配人,而且大多数案例显示,这种人在遭遇多次别人拒绝被他支配的经历后,就会对世界采取“怀疑的态度”,同时也会带着他所有的幻想,包括『生方面的幻想,退缩到自己的世界里去,而无法从社会群体的角度去调整自己的解释。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广义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一种与拥有同等权力者合作的能力),如果能得到的发展,那么他就会根据自己正确的社会群体认知,去解决人生问题。P11-13

    《这样和世界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五堂生活自修课)(精)》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普通人而言生活价值的一本书,国内首次翻译。 本书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去世后出版,是其一生的、成熟的、极具实用价值的作品。全书蕴含阿德勒一生思想精髓:“自卑感”与“创造自我”,并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引导读者修正自己的生活风格,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世界。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