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中国历史常识吕思勉9787516818374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吕思勉著 | 吕思勉编 | 吕思勉译 | 吕思勉绘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吕思勉著| 吕思勉编| 吕思勉译| 吕思勉绘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字数:246千字
    • 页数:30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6818374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 作者:吕思勉
    • 著:吕思勉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9.8
    • ISBN:9787516818374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8-05-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6-01
    • 页数:304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9726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六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十章 前汉的衰亡
    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第十三章 后汉的盛衰
    第十四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
    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事业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运动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第三十六章 途中的中国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靠前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等。

    叙述历代的盛衰,此即向来所谓政治史。中国从前的历史,所以被人讥消为帝王的家谱,为相斫书,都由其偏重这一方面之故。然而矫枉过正,以为这一
    方面可以视为无足重轻,也是不对的。现在的人民,正和生物在进化的中途需要外骨保护一样。这话怎样说呢?世界尚未臻于大同之境,人类不能免于彼此对立,就不免要靠着武力或者别种力量互相剥削。在一
    个团体之内,虽然有更高的权力以判其是非曲直,而制止其不正当的竞争,在各个团体之间却至今还没有,到被外力侵犯之时,即不得不以强力自卫,此团体即所谓。一个之中,总包含着许多目的简单,有意用人力组成的团体,如实业团体、文化团体等都是。此等团体和别一个内质同的团体,是用不着分界限的,能合作固好,能合并则更好。无如
    世界上现在还有用强力压迫人家、掠夺人家的事情,我们没有组织,就要受到人家的压迫、掠夺,而浸至无以自存了。这是现今时代所以重要。世界上的人多着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合组一个,有些人却要分做两国呢?这个原因,重要的,就是民族的异
    同,而民族的根柢,则为文化。世界文化的发达,其无形的目的,总是向着大同之路走的,但非一蹴可几。未能至于大同之时,则文化相同的人民可以结为一
    体,通力合作,以共御外侮;文化不相同的则不能然,此即民族形成原理。在现世界,非民族的固多,然总不甚稳固。其内部能平和相处,强大民族承认弱小民族自决权利的还好,其不然的,往
    往演成极激烈的争斗;而一民族强被分割的,亦必出死力以求其合;这是世界数见不鲜的事。所以民族,在现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组织,若干人民,其文化能互相融和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民族而能建立一个强固的,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苟其能之,则这一个,就是这一个民族在今日世界上所
    以自卫,而对世界的进化尽更大的责任的良好工具了。
    中国是大的一个民族,这是无待于言的。一个大民族,固然总是融合许多小民族而成,然其中亦必有一主体。为中国民族主体的,无疑是汉族了。汉族的由来,在从前是很少有人提及的。这是因为从前人地理知识的浅薄,不知道中国以外还有许多地方之故。至于邃古时代的记载,自然是没有的。
    后来虽然有了,然距邃古的时代业已很远,又为神话的外衣所蒙蔽。一个民族不能自知其古的历史,正和一个人不能自知其极小时候的情形一样。如其开化较晚,而其邻近有的民族,这一个民族的古史,原可藉那一个民族而流传,中国却又无有。那么,中国民族古的情形,自然无从知道了。直至近,中国民族的由来,才有人加以考究,而其初还是西人,到后来,中国人才渐加注意。从前占势力的是“西来说”,即说中国民族,自西方高地而来。其中尤被人相信的,为中国民族来自黄河上源昆仑山之说。此所谓黄河上源,乃指今的于阗河;所谓昆仑山,即指于阗河上源之山。这是因为:(一)中国的开化,起于黄河流域;(二)汉武帝时,汉使穷河源,说河源出于于阗。《史记·大宛列传》说,天子案古图书,河源出于昆仑。(P3-4),颇可代表从前史学家的见解。一部二十五史,拆开来,所谓纪传,大部分是记载理乱兴亡一类的事实的,志则以记载典章经制为主(表二者都有)。理乱兴亡一类的事实,是随时发生的,今天不能逆料明天。典章经制,则为人预设之以待将来的,其质较为持久。
    所以前者可称为动的史实,后者可称为静的史实。史实确乎不外这两类,但限其范围于政治以内,则未免太狭了。须知文化的范围,广大无边。两间的现象,除(一)属于自然的;(二)或虽出于生物,而纯导原于机体的,一切都当包括在内。它综合有形无形的事物,不但限制人的行为,而且人的思想。在一种文化中的人,其所作所为,断不能出于这个文化模式以外,所以要讲文化史,非把昔时的史料,大加扩充不可。 所定大学课程草案,各学院共同必修科,本有文化史而无通史。后又改为通史,而注明当注重于文化。大约因为政治的现象,亦不可略,怕改为文化史之后,讲授的人全忽略了政治事项之故,用意固甚周详。然大学的中国通史,讲授的时间,实在不多。若其编制仍与中学以下同,所讲授者,势必不免于重复。所以我现在换一个体例。先就文化现象,分篇叙述,然后按时代加以综合。我这一部书,取材颇经拣择,说明亦力求显豁。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重要的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略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以我之浅学,而所希望者如此,自不免操豚蹄而祝篝车之诮,但总是我的一个希望罢了。

    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史学泰斗吕思勉执笔,深度解读中国历史,全面呈现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时代风云。 吕思勉著的《中国历史常识》是中国首部白话文历史巨作,独特视角全面解读五千年中国史。 黄仁宇、钱穆、柏杨、易中天、顾颉刚等人推崇备至的史学大作,民国以来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 系统呈现中国历朝历代的风云变化,真实演绎中国五千年的时代变迁与兴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