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中国行政改革概论许放9787502458683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许放著 | 许放编 | 许放译 | 许放绘
    •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许放著| 许放编| 许放译| 许放绘
    •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03-01
    • 字数:235.00千字
    • 页数:241
    • ISBN:9787502458683
    • 版权提供:冶金工业出版社
    • 作者:许放
    • 著:许放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0
    • ISBN:9787502458683
    •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2-03-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2-03-01
    • 页数:241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6358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 绪论
    1.1 行政改革概述
    1.1.1行政的含义与演变
    1.1.2行政改革的定义
    1.1.3行政改革的内容
    1.1.4行政改革的原因
    1.2 行政改革的目标、原则与条件
    1.2.1行政改革的目标
    1.2.2行政改革的原则
    1..行政改革的条件
    1.3 行政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1.3.1行政改革的动力
    1.3.2行政改革的阻力
    2 建国初期的机构及其行政改革
    2.1 新中国成立及其构的组成
    2.1.1新中国成立及其构的组成
    2.1.2中央人民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与工作程序
    2.1.3建国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其行政区划
    2.2 政务院及其组织结构特点
    2.2.1政务院的成立及前身
    2.2.2政务院的质与职权范围
    2..政务院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 建国初期的行政改革
    ..1改革的起始
    ..2改革的内容
    3 行政管理模式确立及早期行政改革
    3.1 当代构的确定
    3.1.1 召开届人大和制定部
    3.1.2 当代构的确定
    3.2 的组成及其特点
    3.2.1 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形成
    3.2.2 的领导体制
    3.. 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3.3 1955-1956年机构调整
    3.3.1 调整的原因与原则
    3.3.2 调整的范围与结果
    3.3.3 调整的影响
    4 1957-1959年的行政改革
    4.1 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4.1.1改革的背景
    4.1.2改革的原因
    4.2 改革的准备及启动
    4.2.1 改革的酝酿与准备
    4.2.2 改革启始的标志
    4.3 改革的主要内容
    4.3.1 大规模下放权力
    4.3.2 精简机构
    4.4 改革的评价
    4.4.1 可贵的探索
    4.4.2 深刻的教训
    4.4.3 难以走出的怪圈

    5 1961-1965年的行政改革
    5.1 复杂而深刻的背景
    5.1.1 从灾难中惊醒的行政改革
    5.1.2 在调整中推行的行政改革
    5.1.3 处于动荡和紧张国际形势中的行政改革
    5.1.4 在左倾思想不断发展中坚持的行政改革
    5.2 “大收权”——改革肇始的标志
    5.3 改革的主要内容
    5.3.1 设置中央局
    5.3.2 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5.3.3 上收下放企业
    5.3.4 增设管理机构
    5.3.5 削减事业单位和精简机关人员
    5.3.6 裁减企业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5.3.7 探索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5.4 改革的评价
    5.4.1 收权是本次改革的中心
    5.4.2 改革的被动和被迫
    5.4.3 增设机构与裁减人员同时进行
    6 时期的行政组织变革
    6.1 “”的发动与委员会
    6.1.1 “”的发动
    6.1.2 历史怪胎——委员会
    6.1.3 机构和人员的大削减

    6.2 1971-1973年的调整
    6.2.1九一三事件
    6.2.2艰难的整顿
    6.. 整顿的成果
    6.3 1975年的调整
    6.3.1 第四届人大的召开
    6.3.2 机构调整
    6.3.3 整顿的成果

    7 1982年行政改革
    7.1 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7.1.1 从历史反思走向改革探索
    7.1.2 机构从恢复走向膨胀
    7.1.3 领导层的改革决心
    7.2 改革的方针和原则
    7.2.1 对这次改革的论述
    7.2.2本次改革的方针和原则
    7.3 的恢复与调整
    7.3.1 权力结构的恢复与调整
    7.3.2 撤销“委员会”
    7.3.3 改革关系的初步探索
    7.4 中央的行政改革
    7.4.1 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体制改革
    7.4.2 的机构改革
    7.4.3 改革干部制度,精干领导班子
    7.4.4 紧缩编制,轮训干部
    7.5 地方的行政改革
    7.5.1 省级的行政改革
    7.5.2 “市管县”体制改革
    7.5.3 县级行政改革
    7.5.4 取消公社,建立乡
    7.6 改革的评价
    7.6.1 改革的
    7.6.2 改革的特点
    7.6.3 改革的回复与原因
    7.6.4 对改革的再反思

    8 1988年行政改革
    8.1 改革的背景
    8.1.1 政治体制改革的酝酿与提出
    8.1.2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要求
    8.1.3 世界行政改革的潮流及其影响
    8.2 政治体制改革蓝图与理想的行政模式
    8.2.1 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与蓝图
    8.2.2 理想的行政管理新模式的提出
    8.3 行政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8.3.1 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8.3.2 以转变职能为改革的关键
    8.3.3 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8.4 机构的改革与调整
    8.4.1 部委机构的改革
    8.4.2 办公机构的改革
    8.4.3 直属机构的改革
    8.4.4 人员的精减
    8.5 改革的成效与经验
    8.5.1 改革的基本成效
    8.5.2 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9 1993年行政改革
    9.1 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9.1.1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9.1.2 财政不堪重负的压力
    9.1.3 由机构改革向体制改革转变的需要
    9.2 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9.2.1 改革的指导思想
    9.2.2 改革的目标和重点
    9.. 改革遵循的原则
    9.3 改革的基本内容
    9.3.1 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9.3.2 地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9.3.3 公务员制度的推行
    9.4 改革的评价
    9.4.1 显著的特点
    9.4.2 继续的探索

    10 1998年行政改革
    10.1 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10.1.1 社会转型面临的矛盾
    10.1.2 改革开放面临的困境
    10.1.3 行政改革面临的挑战
    10.2 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0.2.1 改革的目标
    10.2.2 改革的原则
    10.3 中央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10.3.1 转变职能
    10.3.2 机构改革
    10.3.3 机构和人员的精简
    10.4 地方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10.4.1 转变地方各级职能
    10.4.2 调整地方各级机构设置
    10.4.3 调整地区建制
    10.4.4 精简机构
    10.4.5 精简人员
    10.5 改革的显著特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10.5.1 改革的力度10.5.2 改革的难度10.5.3 用改革推进制度创新
    10.5.4 改革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11 2003年行政改革
    11.1 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11.1.1 有资管理关系不清
    11.1.2 机构设置不利于转变职能
    11.1.3 职能部门管理关系分割
    11.1.4 监管职能不强
    11.2 改革的起点与突破口
    11.2.1 改革的开启
    11.2.2 继续转变职能是改革的逻辑起点
    1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本次改革的突破口
    11.3 机构改革内容及其特点
    11.3.1 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1.3.2 本次机构改革的特点分析
    11.3.3 改革后的组成机构
    11.4 改革的评价
    11.4.1 廉政建设纳入行政改革
    11.4.2 高度重视推行政务
    11.4.3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适逢其时
    11.4.4 行政改革的重心已实现转移
    11.4.5 未来的挑战:适应政治改革需要的行政改革


    12 2008年行政改革
    12.1 改革的前提与原则
    12.1.1 改革的前提
    12.1.2改革的原则与目标
    12.2 改革的主要任务
    12.2.1加快职能转变
    12.2.2推进机构改革
    12..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1. 机构改革
    1..1机构的调整
    1..2 机构的调整与设置
    12.4 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效和特点
    12.4.1 机构改革主要成效
    12.4.2 机构改革的主要特点

    13 30年行政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3.1 改革取得的成就
    13.1.1 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
    13.1.2 组织机构逐步优化
    13.1.3 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13.1.4 社会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13.1.5 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13.2 改革的基本经验
    13.2.1 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这一重点,才能有效地推进行政改革
    13.2.2 统一部署和领导,自上而下,循序推进
    13.. 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3.2.4 注意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13.3 改革显示的特点
    13.3.1 具有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点
    13.3.2 具有不断深化的渐进特点
    13.3.3 具有整体配套、协调推进的特点
    13.3.4 具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互动特点
    13.3.5 具有复杂的特点
    13.4 改革存在的不足
    13.4.1 没有将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很好地结合起来
    13.4.2 没有将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培育社会组织很好地结合起来
    13.4.3 没有将精简机构与调整公务员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
    13.4.4 没有将行政改革与工作过程的调整很好地结合起来
    13.4.5 没有将行政改革与行政区划改革很好地结合起来
    13.4.6 没有将中央机构改革与地方机构改革很好地结合起来
    13.5 21世纪初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
    13.5.1 继续转变职能,理顺政社关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13.5.2 机构设置日趋稳定,优化机构将是未来改革的追求
    13.5.3 行政管理过程日渐规范,制定《行政程序法》迫在眉睫
    13.5.4 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信息公开亟待加强
    13.5.5 运行开始重视成本收益,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