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解惑集:中国经济专题答疑录林毅夫9787301329474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林毅夫著 | 林毅夫编 | 林毅夫译 | 林毅夫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林毅夫著| 林毅夫编| 林毅夫译| 林毅夫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28000
    • 页数:316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1329474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林毅夫
    • 著:林毅夫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66
    • ISBN:9787301329474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4-01
    • 页数:316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4749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后发优势会变为后发劣势?1

    2.如何判断制度完善的恰当时机?2

    3.关于自主研发和技术3

    4.如何理解所谓的“强制技术转让”?5

    5.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和技术前沿参照的问题5

    6.如何待的财政赤字问题?7

    7.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重问题8

    8.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9

    9.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关系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何影响?10

    10.疫情期间发放消费券能否有效刺激消费?12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11.中国在前现代社会为何于西方?15

    12.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16

    13.中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与科学/工业可否兼得?17

    14.西方为什么会发生科学?18

    15.科学破除了工业的哪些瓶颈?19

    16.关于中西方差距问题的一些补充思考20

    17.从文明的保守倾向角度对文化决定论的思考21

    18.关于文化决定论如何解释中国过去强盛原因的思考24

    19.对文化决定论的另一种理解25

    20.关于“高水平均衡陷阱”说的几个问题26

    21.“李约瑟之谜”有伪命题倾向?28

    22.从历史角度对“李约瑟之谜”的进一步思考29

    .基于中国与西方的法权体系对“李约瑟之谜”的思考34

    24.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没有发生工业的原因35

    25.从官僚政治角度对“李约瑟之谜”的思考36

    26.从超前激励角度对“李约瑟之谜”的思考37

    27.经营商业的传统能否解释“李约瑟之谜”?39

    28.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优选阶段就是有投机市场”?39

    29.政治制度对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究竟会起到何种作用?40

    30.明代的军官世袭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存在影响?41

    31.明代的户籍制度可以解释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科学?42

    32.外部冲击及民间金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解释力有多大?43

    33.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有何相通之处?45

    34.科举制度导致了对精英阶层的垄断?46

    35.关于科举制度对科技发展阻碍作用的微观层面猜想47

    36.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出现并长期存在于中国?49

    37.从古代科举制与当高制度的对比看教育改革50

    38.关于技术分布曲线的疑问52

    39.关于技术分布曲线移动因素的疑问55

    40.关于技术变迁方式模型的可检验说的疑问56

    41.发明创造的门槛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59

    42.人口密度对技术革新和技术传播有影响?60

    43.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吗?62

    44.中国应如何提升科学研究对人才的吸引力?69

    45.如何看待权力对创新的影响?72

    46.创新的利弊权衡及的干预力度问题73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

    47.有关我国近代社会主义的思考75

    48.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如何影响尼赫鲁在印度的主张的?76

    49.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的思考77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应如何支持重工业的发展?81

    5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上采用苏联模式的思考82

    52.确保安全和发挥要素禀赋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96

    53.中苏发展路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98

    54.“少数例外”的发展路径101

    55.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失败原因的另一种思考102

    56.从路径依赖角度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的思考103

    57.如何评价调控经济的行为?104

    58.关于我国初步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户籍制度的疑问105

    59.户籍制度已不符合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106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60.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思考109

    61.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思考110

    62.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111

    63.如何客观评价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112

    64.关于早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当今农村改革的思考113

    65.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提民生活水平存在矛盾?114

    66.劳动参与者增多会导致生活水平提高?114

    67.关于三年严重困难原因的进一步思考115

    68.关于农业危机和运动关系的思考117

    69.关于退社自由的剥夺与合作化运动的失败118

    70.关于农民生产积极和惩罚机制的问题121

    71.对合作社退出权的一种数学推导124

    72.关于退出权说的几个疑问125

    73.从产权制度角度对退出权说的思考和评价129

    74.关于农业合作化的一些思考130

    75.关于农业危机与农业生产率下降之间的相关问题131

    76.关于退出权说的思考和疑问132

    77.关于人民公社时期生产率下降原因分析的疑问133

    78.关于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疑问134

    79.对“地区粮食自给自足”政策的一点思考135

    80.关于人民公社后的生产队制度的问题137

    81.人民公社后为何没有恢复退社权或推广“包产到户”模式?138

    82.计划经济下农村人民公社与城市单位制的比较分析139

    第五讲.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83.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再审视141

    84.赶超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孰优孰劣?144

    85.后发优势的发挥有条件?146

    86.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安全之间的平衡问题147

    87.关于要素禀赋结构发展对产业结构作用的疑问149

    88.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149

    89.比较优势能否自发地发挥作用?151

    90.关于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闭环逻辑153

    91.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和H-O理论有哪些不同?154

    92.发展中推行比较优势战略会永远落后?155

    93.关于比较优势战略实施的条件158

    94.如何发挥在比较优势战略中的作用?158

    95.如何判断企业具备自生能力?160

    96.如何使企业遵循比较优势?160

    97.关于比较优势战略在和地区层面的适用问题161

    98.如何从比较优势角度看待教育和就业?162

    99.关于政策负担的成因及其对发展战略的影响163

    100.关于要素禀赋结构的疑问165

    101.要素禀赋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还是影响因素?166

    102.关于要素禀赋的度量指标问题167

    103.人口政策客观上有于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168

    104.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会导致产业“空心化”?168

    105.发展中应如何参与全球产业链?170

    106.比较优势战略下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问题171

    107.不同类型的产业如何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173

    108.关于我的业升级与自主创新174

    109.“根据要素禀赋选择产业”有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吗?175

    110.如何使产业政策的效果达到很优?176

    111.能否在自生能力理论下解释部分产业政策的合理和可行?177

    112.和企业如何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178

    113.关于东亚奇迹的一点思考179

    114.东亚奇迹能否持续?180

    115.关于将菲律宾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之反例的疑惑181

    116.关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资本外流问题181

    117.关于资本积累率与发展顺序的问题183

    118.中印两国发展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4

    119.关于非洲发展战略的疑问185

    120.关于资源丰裕“资源诅咒”问题186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121.关于农村改革本质的思考188

    122.关于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与家庭农场的问题189

    1.关于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对缓解三农问题的思考190

    1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小农经济的理回归”?191

    125.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规模经济的问题192

    126.规模经济与包产到户193

    127.包产到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196

    128.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198

    129.关于小农经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问题201

    130.关于农业产销新模式对农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202

    131.关于统一市场建立的问题204

    132.关于农业机械化和工分制的讨论205

    133.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206

    134.关于农地使用权流转对缓解三农问题的思考208

    第七讲 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和遗留问题

    135.关于渐进式改革与休克疗法长期绩效的一些思考211

    136.关于改革开放前城市改革中的地方决策问题212

    137.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疑问213

    138.关于未来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思考215

    139.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无功可做”?217

    140.关于公司治理机制的问题219

    141.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问题220

    142.关于剥离政策负担后国有企业需要私有化的问题222

    143.国有企业改革难的解决之道2

    144.为竞争行业中国有企业提供保护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224

    145.如何看待近年来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破产事件?225

    146.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以中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为例227

    147.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保障工人利益?228

    148.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领域的一些思考229

    第八讲 金融改革

    149.我国金融体系难以迈向市场轨的原因何在?2

    150.关于农户与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疑问

    151.关于大型开发金融机构与中小型金融机构关系的疑问

    152.如何界定地区中小银行?4

    153.关于中小银行准入门槛的疑问5

    154.关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和数字货币的两点思考

    155.如何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156.关于资本账户开放、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157.我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影响241

    第九讲 中国的增长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8.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44

    159.1998年以后的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给不足?245

    160.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246

    161.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疑问247

    162.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作物选择的问题247

    第十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公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163.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和就业问题产生矛盾?249

    164.关于价格扭曲导致腐败的一点疑问250

    165.关于民营矿产企业通过低资源税费寻租的疑问250

    166.关于贫富差距有必然的疑问251

    167.如何解决收入分配状况恶化的问题?253

    168.关于医疗改革方向的问题254

    十讲 总结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169.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利取决于比较优势258

    170.关于结构概念的疑问259

    171.关于新结构经济学在当今世界发展环境中的疑问260

    172.关于发达结构改革和全球经济形势问题261

    173.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扩大261

    附录 2021年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演讲实录265

    林毅夫,有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膺选为世界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家人。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参事,“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获“改革先锋”称号。

    (1)《解读中国经济》是林毅夫关于中国经济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为《解读中国经济》的答疑解惑篇,为林毅夫教授观点的集中呈现。
    (2)2021年,林毅夫教授因在培养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和社会思潮的拔尖人才所做出的的很好贡献,荣获全国“教学大师奖”。本书亦是林毅夫教授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
    (3)本书所收录的近两百个问题,集中反映了学术界和公众对关系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和重象的认知、看法和疑惑,具代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