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货币银行学黄达9787300029801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黄达著 | 黄达编 | 黄达译 | 黄达绘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0-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黄达著| 黄达编| 黄达译| 黄达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0-08-01
    • 版次:2
    • 印次:1
    • 字数:516.00千字
    • 页数:476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0029801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黄达
    • 著:黄达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8
    • ISBN:9787300029801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0-08-01
    • 页数:476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44126
    • 版次:2
    • 成品尺寸:暂无

    章引言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货币流通
    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
    学习货币银行学,掌握剖析经济问题的入门钥匙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要在把握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
    也要学习西方的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节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
    古代货币起源说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价值及其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进一步的探索超出货币银行学的任务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币村
    铸币
    劣质铸币
    用纸做的货币
    银行券与发行纸币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单位
    价格
    流通手段
    货币需求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四节如何给货币下定义
    一般等价物
    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货币与财富
    货币与法律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生产关系的体现
    第五节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币材的确定
    货币单位的确定
    金属货币的铸造
    本位币和辅币
    流通中货币的管理
    法偿与有限法偿
    货币制度的发展
    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欧元及其对传统货币制度观念的挑战
    附录货币消亡和社会主义仍然需要货币的理论
    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恩格斯的货币消亡论
    列宁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货币消亡观点在中国
    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观点的确立
    社会主义杜会货币必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信用
    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信用也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金融范畴的形成
    第二节高利贷
    高利贷的特点
    历对高利贷的态度
    资产阶级反高利贷的斗争
    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第三节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
    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
    信用关系中的
    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资金流量分析
    第四节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信用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
    商业信用在中国
    银行信用
    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用人肖费信用
    第五节信用与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与信用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股份公司在中国
    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节利息
    对利息的认识
    利息的实质
    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收益的资本化
    资本的价格
    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
    利息率及其系统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年率、月率、日率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第三节单利与复利
    概念和计算公式
    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
    现值与终值
    现值的运用
    第四节利率的决定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影响利率的因素
    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第五节利率的作用
    储蓄的利率弹和的利率弹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第五章全融市场
    节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什么是金融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历史
    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金融市场运作流程及其功能的简单概括
    金融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特征
    金融工具种类
    商业票据

    债券
    有价券的价格
    价格指数
    实际营运资本与市值
    第三节券市场
    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新券的发行
    券交易所
    券交易所的组织与交易程序
    场外交易市场
    保金交易
    投机与风险转移
    我国的券市场
    第四节金融衍生工具
    衍生工具与原生工具
    衍生工具的迅展
    按合约类型的标准分类
    按相关资产的标准分类
    按衍生次序的标准分类
    按交易场所的标准分类
    双刃作用
    第五节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
    资产选择
    资产组合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节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金融机构的一般界说
    体系的构成

    政策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
    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非银行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第二节苏联创建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模式
    列宁关于银行国有化的理论
    高度集中的苏联银行体系模式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改革
    建国前夕旧中国的金融体系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大一统"模式的金融体系
    1979年以来金融体系的改革
    第四节西方金融机构体系
    西方金融构体系的构成
    中央银行
    存款货币银行
    专业银行
    银行
    储蓄银行
    农业银行
    抵押银行
    进出口银行
    保险公司
    信用合作社
    养老或退休会

    发展中金融构体系的特点
    当前西方银行购并浪潮
    第七章存款货市银行
    节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
    现代银行的产生
    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
    商业银行的作用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银行新作用的理论
    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向全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中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和组织
    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存款结构的变化
    负债业务
    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
    贴现
    贷款及其种类
    贷款券化趋向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
    信贷原则
    西方商业银行的"6C"原则

    租赁业务
    第五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
    表外业务
    汇兑业务
    信用业务
    代收业务
    代客买卖业务
    承兑业务
    信托业务
    代理融通业务
    银行卡业务
    银行服务化的广泛内容与发展前景
    第六节金融创新
    避免风险的创新
    技术的创新
    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金融创新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七节信用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银行的银行券发行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
    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第八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我国银行的经营原则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
    第八章中央银行
    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和迅展阶段
    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中央银行的类型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特点及其职能划分
    发行的银行
    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银行的银行
    银行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附录:中央银行的独立:有关发展情况
    第三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
    票据交换所
    票据交换所的工作程序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的职责
    第四节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源与流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与基础货币量
    乘数
    第五节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监管及其范围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中央银行与金融
    监管
    的监管职能
    西方存款保险制度
    第九章货币需求
    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二节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
    "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个有争议但却广为流传的公式
    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第三节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经济体制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仲国城乡居民的资
    产选择行为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都是考察货币需求这一客观范畴
    货币需求是一个确定的量
    第四节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
    资金与货币
    再次认识货币需求的含义
    不同情况的
    第十章货币供给
    节货币供给的口径
    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
    以部分代整体会造成错误的判断
    货币供给包括的多重口径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国际货币组织的货币模型
    第二节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对货币供给的直接调控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规模管理
    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第三节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与财政收支
    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中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第四节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争的含义
    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及反对意见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与外问题
    十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节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
    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
    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差异
    第二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
    货币供给与杜会总需求的内在联系
    社会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
    紧缩效应
    市场供求与货币供求
    第三节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
    社会总供需均衡:"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
    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
    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恶通货膨胀的治理
    过去我国流行的通货膨胀定义及近年来的一些观点
    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
    通货膨胀的分类
    集中计划体制下的隐蔽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度量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说
    成本推动说
    供求混合推动说
    结构通货膨胀
    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若干观点
    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关于产出效应的争论
    强制储蓄效应
    收入分配效应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恶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物价上涨:经济改革中令人困扰的问题
    第四节通货膨胀对策
    宏观紧缩——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
    医治通货膨胀的政策
    指数化和围绕指数化问题的讨论
    中国经济学家
    的通货膨胀对策
    第五节无通货膨胀成长和通货紧缩
    反通货膨胀是一个永恒的施政目标
    无通货膨胀经济
    通货紧缩
    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节货币政策目标
    何谓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
    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利率指标
    货币供应量
    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复归"与"启而不动"
    "软着陆"
    第十四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节金融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
    金融发展
    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发展中金融压抑
    金融压抑: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中金融处于被抑制的状态
    金融压抑论
    发展中货币需求函数
    第三节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
    金融深化论的借鉴价值
    发展中金融自由化涉及的主要内容
    若干发展中金融自由化改革
    发展中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也扩及发达
    金融自由化与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的金融改革
    第十五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节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现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国际交往中的人民币
    第二节银行与国际支付
    银行在国际支付中的重要地位
    服务于国际支付的国外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
    结算方式
    第三节外汇与外汇市场
    外汇及其构成
    外汇市场
    改革开放前的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附录1:外汇人民币
    附录2:外汇兑换券
    第四节汇率
    人民币汇率牌价表
    汇率制度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汇率是怎样决定的
    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外汇风险
    第五节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
    换汇成本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第十六章国际金融体系
    节国际货币体系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会议体制的终结
    国际货币本位问题
    汇率制度问题
    附录: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第二节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货币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开发协会
    国际金融公司
    亚洲开发银行
    非洲开发银行
    第三节国际信用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信用形式的种类
    商业借款
    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直接
    第四节金融业的国际化
    金融业国际化的发展
    银行机构国际化
    欧洲货币市场
    金融市场国际化
    金融业国际化的监督问题
    第十七章国际收支与经济均衡
    节国际收支
    什么是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项目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
    几种收支差额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必须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我国曾经执行过的方针及当前应有的考虑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第三节对外收支与国内经济循环的联系
    国内外经济交流的渠道
    贸易收支与人民币资金
    资本收支与人民币资金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流通
    第四节对外收支与经济的综合平衡
    外汇收支与社会总供求
    汇率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外汇收支的调节作用
    国内经济是基础
    第五节正确处理对外收支与经济均衡的结合部
    出口规模与构成
    外债规模
    外汇储备水平
    配套的财政金融政策

    黄达,男,汉族,1925年2月22日生于天津,1946年加入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财经委员会委员;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靠前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和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价格学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等团体的副会长。
    主编教材:
    《货币流通与信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
    《货币信用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
    《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全国高校很好教材奖,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很好成果一等奖,中国财政学会全国很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
    《货币银行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教委审定全国高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教材”获:全国普通高校重量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很好教材一等奖,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
    《货币银行学(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量重教材”
    《货币银行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很好教材一等奖1999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列入“‘十五’规划教材”;同时是“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五本教材之一。
    专著: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和货币流通》中国财经出版社1964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4(1986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5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奖)
    《工农产品比价剪刀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金融—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9月
    主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体系中的黄金》

    书评
    在生活中人们几乎处处、天天接触货币。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种货币收入,保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重量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很好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80年代末,当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1996年,(原教委)组织对这批核心课教材进行修订,并立项为教委“九五”重量重点教材。对于在教学中已使用多年的这本货币银行学,我们也认为有作全面修订的必要。
    全书的修订,由沈伟基全面负责。参加修订的有李焰(负责提供第三章~第五章的修改稿)和宋小虹(负责提供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的修改稿)。对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的修订,周升业给予了指导。黄达负责通读定稿,作了修改和增删。
    目前《货币银行学》已被列为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在1992年靠前次成书时,我们说:“直到成书定稿,我们自己感到颇有不尽人意之处。定然还会有我们自己所未发现的错误和缺点,恳请批评指正。”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也还是这两句话。
    这本教材曾获重量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很好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1994年)。


      80年代末,当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原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稿的编写者:章~第二章,黄达;第三章~第五章,李焰;第六章~第八章,沈伟基;第九章~第十二章和第十四章,王松奇;第十三章,王军;第十五章~第十七章,周升业。黄达负责全书的修改定稿。1992年春由黄达、周升业、沈伟基通读成书。
      这本教材曾获*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994年)。
      1996年,(原教委)组织对这批核心课教材进行修订,并立项为教委“九五”*重点教材。对于在教学中已使用多年的这本货币银行学,我们也认为有作全面修订的必要。
      全书的修订,由沈伟基全面负责。参加修订的有李焰(负责提供第三章~第五章的修改稿)和宋小虹(负责提供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的修改稿)。对第十五章~第十七章的修订,周升业给予了指导。黄达负责通读定稿,作了修改和增删。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在1992年次成书时,我们说:“直到成书定稿,我们自己感到颇有不尽人意之处。定然还会有我们自己所未发现的错误和缺点,恳请批评指正。”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也还是这两句话。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