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中华文明三论(全3册)姜义华9787208169562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姜义华著 | 姜义华编 | 姜义华译 | 姜义华绘
    • 出版社: 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姜义华著| 姜义华编| 姜义华译| 姜义华绘
    • 出版社: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671000
    • 页数:880
    • 开本:16开
    • ISBN:9787208169562
    • 版权提供: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姜义华
    • 著:姜义华
    • 装帧:盒函装
    • 印次:1
    • 定价:268
    • ISBN:9787208169562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1-01
    • 页数:880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3784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中华文明的根柢》

    书前赘语(代序) // 001

    导论 我们文明的根柢和核心价值是什么? // 001

    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柢: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

    一 民族复兴是不争的事实 // 012

    二 民族复兴是内生与外铄积极互动的成果 // 013

    三 中华文明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文明 // 016

    四 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 // 021

    第二章 根柢之一:来大一统成功再造

    一 放弃建立汉族单一民族诉求,坚持中国多民族统一传统 // 029

    二 放弃建立联邦制构想,坚持建立单一制 // 037

    三 修正分权制设计,强化和改善中央集权制 // 045

    四 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的争衡 // 054

    五 从醉心两制到一领导的多合作制 // 060

    六 民族复兴与王朝体系的接近终结 // 068

    第三章 根柢之二:家国共同体的传承与转型

    一 中传统国共同体的基本结构 // 074

    二 复合型所有制奠定家国共同体经济基础 // 084

    三 传统家国共同体中个人存在的价值与功能 // 090

    四 近代个人本位主义对传统家国共同体的挑战 // 095

    五 社会大同主义打破传统家国共同体的尝试 // 101

    六 家国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复兴中重建与转型 // 106

    第四章 根柢之三: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坚守与弘扬

    一 中华以天下为己任民族精神的历史传统 // 114

    二 民族精神与辛亥时期救国救民各种方案的探求 // 120

    三 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 // 126

    四 当代民族复兴中民族精神的坚守与光大 // 136

    第五章 中华政治伦理的核心价值: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的核心价值和制度沿革 // 144

    二 近代西方民主主义对中国传统治理挑战 // 167

    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当代演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186

    第六章 中华经济伦理的核心价值:以义制利,以道制欲

    一 “以义制利、以道制欲”的传统经济伦理 // 200

    二 “经济人”与功利主义冲击下的中国回应 // 207

    三 “以义制利”现代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 218

    第七章 中华社会伦理的核心价值:中为大本,和为达道

    一 “中”为大本、“和”为达道的意义 // 228

    二 近代线型进化学说的输入及其实践 //

    三 民族复兴:丛林法则与“中和”法则的再次博弈 // 249

    第八章 中华文明天下伦理的核心价值:德施普也,天下文明

    一 中华文明传统的天下伦理核心价值 // 254

    二 西方霸权压迫下中国的世界秩序新思考 // 261

    三 “德施普也,天下文明”与当代和谐世界新秩序的建设 // 266

    后记 // 271

    《中华文明的经脉》

    书前赘语(代序) // 001

    编中华文明是有机的整体

    中华文明的多样与整体 // 002

    中华文明整体的裂变 // 020

    走向现代:中华文明的伟大转型 // 027

    以文明尺度回溯改革开放四十年 // 035

    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的解放运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 // 047

    当代世界多元文明视野中的中华文明 // 060

    第二编中华文明的经脉系统和知识体系

    中华文明经脉系统的构成 // 074

    中国知识体系的历史演进 // 084

    中国传统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 // 094

    让儒学回归人文化成 // 106

    不应漠视“国学”概念的非科学 // 117

    附:循名责实并非禅和子斗机锋 // 120

    还国学一个正确的定位 // 125

    第三编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系

    “文明根柢”是我们的精神基因 // 130

    中华责任伦理的形成与演进 // 138

    中国人为和平之人种——《孔教经世法》序 // 146

    第四编中华文明的实践体系

    大一统治理历史与现实 // 154

    附:百代都行秦政法 // 181

    的实业救国思想与工业化蓝图 // 186

    礼仪之邦:传统社会自我治理 // 191

    礼治的现代意义 // 195

    第五编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自己解释历史的话语体系 // 208

    正本清源:建立合乎中国实际的历史观 //219

    走出思想上文化上的“被殖民” // 257

    拾人牙慧的“中华帝国”论可以休矣 // 260

    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推进学术再创造 // 264

    章太炎思想学术的现代品格 // 271

    章太炎与中国现代学术基础的奠定 // 283

    坚守中国文化主体——重读《华国月刊》 // 300

    附录

    重读南怀瑾《论语别裁》 // 312

    张仲礼是真正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学者 // 315

    忆丁守和、王尧两位长者 // 317

    何炳棣先生的寂寥与失落 // 326

    陆谷孙:在英语世界中播撒中国话语种子 // 330

    记饶宗颐先生二三事 // 335

    后记 // 340

    《中华文明的鼎新》

    书前赘语(代序) // 001

    引言 // 001

    章 中国进入了一个

    一 的内涵 // 002

    二 主要矛盾的本质 // 009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之魂 // 017

    第二章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

    一 伟大创精在的弘扬 // 025

    二 伟大奋斗精神在的传承 // 037

    三 伟大团结精神在的坚守 // 044

    四 伟大梦想精神在的升华 // 049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从初创走向成熟

    一 社会主义立足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现代农业文明 // 059

    二 扬弃劳动异化走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 068

    三 社会主义是变革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 076

    四 科学的大发展与大普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 091

    第四章 新文化人民共创人民共享

    一 人的社会与个体的历史新飞跃 // 099

    二 新文化的多样和统一 // 107

    三 思想文化的人民和现代 // 119

    第五章 不同文明互尊互鉴与思想文化建设

    一 海纳百川,汇聚人类思想文化很好成果 // 133

    二 在各种文明互尊互鉴中构建当代中国与世界新文化 // 146

    三 中华思想文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责任担当 // 147

    第六章 中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建设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期新成果统领思想文化体系 // 159

    二 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建设的必要保 // 165

    三 全面领导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建设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 // 171

    附录

    附录一 文明论是整体论 // 174

    一 福泽谕吉的“文明论” // 174

    二 恩格斯的“文明论” // 176

    三 汤因比的“文明论” // 179

    四 亨廷顿的“文明论” // 184

    五 中国知识体系中的“文明论” // 186

    附录二 中华文明是复合型的文明 // 188

    一 “长城—腾冲线”两侧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山林农牧文明 // 188

    二 中华复合型文明的形成 // 190

    三 中华复合型文明内部的进一步融通 // 192

    四 中华复合型文明的结构重组 // 195

    五 明清时代中华复合型文明的巩固 // 197

    附录三 析儒学被宗教化三模板 // 203

    一 析康有为的孔教论 // 204

    二 析·韦伯的儒教论 // 208

    三 析巫术是中国独特传统的核心根源论 // 212

    附录四 中华文明知识体系中的“西学” // 2

    后记//

    姜义华,1939年生,江苏扬州人。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章炳麟评传》《大道之行——思想发微》《理缺位的启蒙》《蹒跚——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新译礼记读本》《现代:中国重撰》等。策划并主持编纂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主编或合编《康有为全集》《章太炎全集》《胡适学术文集》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