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孟钟捷978720813769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孟钟捷著 | 孟钟捷编 | 孟钟捷译 | 孟钟捷绘
    • 出版社: 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孟钟捷著| 孟钟捷编| 孟钟捷译| 孟钟捷绘
    • 出版社: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7-01
    • 字数:384千字
    • 页数:424
    • 开本:16开
    • ISBN:9787208137691
    • 版权提供: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孟钟捷
    • 著:孟钟捷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65
    • ISBN:9787208137691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6-07-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7-01
    • 页数:424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3563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言
    一、劳资关系:发展与反思
    二、德国的企业代表会体制:个案研究的历史与问题
    三、研究框架
    章 在争议中的孕育:1918年前企业代表会体制的理论争议与早期形态
    节 各种视野下的劳资矛盾及其解决方案
    一、从“法律秩序的王国”到“告别后起”:资本家群体的不同观念
    二、在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之间:工人群体的不同观念
    三、信仰、伦理还是行动:宗教界的不同观念
    四、与改革:思想家们的不同观念
    第二节 从“工厂委员会”到“工人委员会/职员委员会”:企业代表会机制的早期形态
    一、1848年中的尝试与失败
    二、非制度化的劳资协调机制
    三、1纪90年代帝国的推进
    四、社会意识的转变与劳资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五、一战中的制度转型
    小结
    第二章 在中的突破:1920年企业代表会体制
    节 1918—1919年与劳资关系的重塑
    一、政治风暴的来临
    二、积极还是消极?劳资两极的观
    三、“劳工社会”的幻觉:政治代表会运动的失败
    四、经济代表会运动的兴衰
    五、走向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
    六、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的结构与内容
    第二节 1920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1920—1934年)
    一、发展规模
    二、职能发挥
    三、社会效应
    四、实践困境的原因
    小结
    第三章 在强权下的消亡:纳粹德国时期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命运
    节 纳粹的劳资关系观及其早期企业代表会政策
    一、用“民族共同体”解决工人问题
    二、经济纲领中的劳资关系观及其争议
    三、纳粹企业支部运动
    第二节 企业代表会体制的谢幕
    一、改组企业代表会
    二、暴力接管工会
    三、劳动阵线和劳动托事的建立
    第三节 “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的实践:以信任代表会为中心的考察
    一、确立企业共同体的劳资关系模式
    二、信任代表会的1934年选举
    三、信任代表会的1935年选举
    四、信任代表会的实践
    五、信任代表会体制的变化
    小结
    第四章 在改造中的重生:被占时期的企业代表会复兴运动
    节 盟军占领初期的企业代表会重建运动
    一、战争结束前的重建目的之争
    二、企业代表会自发重建浪潮
    三、摇摆不定的占领军当局
    第二节 企业代表会法制化的尝试与失败
    一、法制化的呼声与盟军困局
    二、1946年《企业代表会法》问世
    三、1946年《企业代表会法》的实践与停滞
    第三节 英占区企业代表会体制的新方向
    一、鲁尔区出现的改革契机
    二、鲁尔方案
    三、鲁尔方案的实践
    小结
    第五章 在曲折中的前进:企业代表会的二元体制(1951—1952)
    节 从“鲁尔方案”到1951年《煤钢共决法》
    一、权力格局的变动
    二、取代“鲁尔方案”的争议
    三、三方协调机制与1951年法的
    四、1951年《煤钢共决法》的结构与内容
    第二节 1952年《企业组织法》的
    一、对于新法规的不同期待
    二、“单向度的”进程
    三、1952年《企业组织法》的结构与内容
    第三节 1951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
    一、发展概况
    二、职能发挥
    三、社会效应
    第四节 1952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
    一、发展概况
    二、职能发挥
    三、社会效应
    小结
    第六章 在改革中的发展:企业代表会体制的更迭
    节 改革年代的新气息:1972年企业代表会体制
    一、“更多民主!”
    二、比登考普夫委员会与改革方案的
    三、1972年《企业组织法》的结构与内容
    四、1972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
    第二节 扩展还是?1976年企业代表会体制
    一、进一步改革的呼声
    二、争议与
    三、1976年《共决法》的结构与内容
    四、违宪争议
    五、1976年《共决法》的实践
    小结
    第七章 在中的摸索:90年代以来的企业代表会体制
    节 90年代中期前东部的企业代表会体制
    一、重建的历史条件与现实前提
    二、企业代表会体制的东扩进程
    三、1994年前东部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特征
    第二节 企业代表会体制发展的当代困境
    一、时代挑战
    二、发展中的主要困境
    第三节 21世纪初企业代表会体制的新方向
    一、1998年共决委员会报告
    二、施罗德的改革努力
    三、劳资争议与2005—2006年比登考普夫委员会的调查报告
    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1934年《民族劳动秩序法》(节 选)
    附录二 1946年《企业代表会法》(管制委员会第22号令)
    附录三 1951年《煤钢共决法》
    附录四 1952年《企业组织法》(节 选)
    附录五 1972年《企业组织法》
    附录六 1976年《共决法》
    附录七 2004年《关于雇员在监事会中的三分之一参与法》(即《三分之一参与法》)
    附录八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孟钟捷男,1978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史系讲师,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史、德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4-2005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史系进修德国现代史。2006年3月在华东师范大史系获博士。曾在《世界历史》、《安徽史学》等杂志上发表十余篇。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