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儒家政论衍义萨孟武9787108065391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萨孟武著 | 萨孟武编 | 萨孟武译 | 萨孟武绘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21-0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萨孟武著| 萨孟武编| 萨孟武译| 萨孟武绘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21-02
    • 版次:1
    • 页数:564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8065391
    • 版权提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作者:萨孟武
    • 著:萨孟武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128
    • ISBN:9787108065391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2
    • 页数:564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1371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章 孔子 节 、情、知 (一) (二) 情 (三) 知 第二节 政治原则 (一) 统一及正统 (二) 正名 (三) 从周及正朔 (四) 尊王 (五) 攘夷 (六) 民本——民本与民主的区别 (七) 春秋三世 第三节 礼治 (一) 礼与法 (二) 礼之作用 (三) 制礼的权 (四) 礼的内容 (五) 礼与义 第四节 人治 (一) 行法在人 (二) 政者正也 (三) 不求备于一人 (四) 选才的方法——考绩 第五节 刑赏 (一) 赏罚与劝惩 (二) 刑赏与人情 (三) 刑与礼治——孔子何以反对晋铸刑鼎 第六节 为政之道 (一) 一张一弛 (二) 兴革须依人力财力先定规模 (三) 无欲速、无见小利 (四)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五)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六) 爱惜名器 (七) 法令不可轻易更改 第七节 君与臣 项 君臣关系 (一) 君臣相处之道——忠的观念的演变 (二) 礼敬臣下——由礼敬演变为奴畜 (三) 慎择迩臣——历代宦官之祸 (四) 外重或内重 (五) 小谋大、内图外——内朝官如何演变为外朝官 第二项 君道 (一) 君道无为或守要 (二) 委任责成 第三项 臣道 (一) 旷职及越权 (二) 对于内乱及外患的态度 (三) 谏诤 第八节 经济 (一) 庶与富——历代户口垦田及米价——先富后教 (二) 大富与大贫 (三) 义与利 第九节 教育——历代太学、学生运动、朋 第十节 狱讼及军事 (一) 狱讼 (二) 军事——宋向戌的弭兵、足食与足兵 第二章 孟子 节 人 (一) 善 (二) 与命 (三) 寡欲 (四) 环境与人 第二节 政治 (一) 要素 (二) 政治的起源 (三) 一治一乱 (四) 统一——统一与武力、统一与的区别 (五) 思想的统一 (六) 王与霸 第三节 复古思想 项 贵族政治 (一) 不得罪于巨室——历豪宗大族的势力 (二) 贵戚之卿有易君位之权 第二项 封建制度 井田制度——历代田制及唐代反对封建的意见 第四节 人治 项 民本 第二项 仁政 (一) 仁政的本质 (二) 仁政的政策 (三) 仁政与小惠 第三项 贤能政治 (一) 贤与能的区别 (二) 贤明与多数 (三) 徒善与徒法 第四项 放伐暴君 第五节 人君 (一) 君权与天 (二) 君道 第六节 人臣 (一) 士之品格 (二) 入官——历选制度 (三) 为贫而仕——历代禄俸制度 (四) 臣道 (五) 谏诤及格君心之非 第七节 经济 (一) 分工 (二) 富民之必要 (三) 富民的政策 第八节 外交及反战 (一) 外交 (二) 反战 第三章 荀子 节 人及人情 (一) 本质及其与情的区别 (二) 人情 (三) 人欲——先哲对于人欲的看法及理学派惩忿窒欲的主张 (四) 恶 (五) 计算利害大小 (六) 环境与人之情 第二节 社会 第三节 礼治及法治 (一) 礼之基础 (二) 礼之起源 (三) 礼之作用 (四) 礼治 (五) 由礼治而主张法治 (六) 由法生“类”——后世沿类创例,吏胥缘例操纵国权 (七) 礼用于士以上,法用于众庶百姓 第四节 势与术 (一) 势 (二) 术 第五节 政治 (一) 统一——思想的统一 (二) 法后王 (三) 民本——民主政治的制度 (四) 政治上的平等 (五) 改革 第六节 人治 第七节 刑赏 (一) 刑赏的起源 (二) 刑赏的作用 (三) 刑赏须合理 (四) 厚赏重刑尤其重刑之必要 第八节 人君 (一) 君之作用 (二) 君道无为 第九节 人臣 项 总说 (一) 遇合 (二) 通才与专才 第二项 宰相 (一) 相之起源及其重要 (二) 相的职权 第三项 群臣 (一) 百官的分职 (二) 臣道 第十节 经济 (一) 富国即富民的重要 (二) 富民政策 (三) 先富后教 (四) 聚敛与藏富于民 (五) 国贫的原因 (六) 义与利 十节 军事 第十二节 天及卜筮 (一) 天——历代民变与宗教 (二) 卜筮

    萨孟武(1897~1984),名本炎,孟武为其字,福建福州人,有名政治学家。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学士,回国后历任上海各大学教授。1927年,任总政治部宣传处编辑科科长,1928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官兼编辑部主任,1930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普通行政系教授,越一年兼任系主任,另兼陆军大学教官、中央学校教授。抗战军兴,随政校上庐山、抵芷江、入重庆。国民参政会成立,遴选为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历任中山大学、台湾大学法学院教授兼院长。政校复校,兼任政治系研究所教授,并曾任委员。著有《政治学》《西洋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
    <西游记>
    与中国古代政治》《
    <红楼梦>
    与中旧庭》《
    <水浒传>
    与中国古代社会》《孟武自选文集》等著作。 萨孟武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制度、理论的研究,能不落俗套,深入浅出,贯通中西,对中国政治学的形成影响很大。几本随笔式的小书,以小说解说学术观念,独具特色,也颇得读者欢迎。 萨氏对于中华民国有着精辟的见解,批抨早年时期的国民大会代表之言笔,被部分前司院官曾用来解释。萨孟武被认为是近代有名的中华民国书籍著作人,亦是少数被学院派的学者认同是分析解辟中华民国的专家。


    本书借孔子、孟子、荀子的政论为题,引用经史文集,敷畅其旨。读此一书,不但可以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体系及其演变,且会更进一步理解吾国历代政治思想(上自先秦各家,下至明清)、政治制度(如秦汉的丞相制如何演变为前清军机处,以及考选、禄俸、田制等等)和政治现象(如历代宦官之祸、大学生运动、朋之、豪宗大族的势力、农民的生活等等)。 作者认为,关于政治,有三种重要问题,一是政治思想,二是政治制度,三是政治现象,此三者均与时代背景有关,又有相互关系。因此本书不只是阐述儒家的政治思想,而是以此为经,于解说之中,叙述时代背景、政治制度、政治现象,此外又兼述经济等等。 本书体例新颖,各章节根据儒家政治特点分为各名目,均成独立的单位,可合而读之,又可分而读之。既可当学术书通读,又可作工具书检索。且每一名目皆旁征博国历代政治思想及得失,实已超出儒家之范围,而可谓中国政治思想及其实践之提纲挈领之作。

    萨孟武秉承“理论是随事实而发生的”的原则,结合孔孟荀的文本与历史事实,既就人与情探究儒家政治学说之基础,又结合历史考察儒家政治理念与现实政治实践之“离合”,体现出一个政治学者对儒家传统的“客观”和“冷静”。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儒家政论衍义》是萨孟武先生晚年继《中国政治思想史》之后考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又一力作。全书以先秦儒家孔、孟、荀的政治思想为大纲,揭示其思想体系在后世之演变,同时参考诸子,比较中西,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乃至政治制度与政治现象,可以有一更为深切的认识。 ——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本书在写作风格上属于“衍义”形式,先出孔孟荀原文,揭其大意,然后用国传统中的经史文集,推演其义,拓展其旨。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可以让读者清楚了解儒家政论思想的含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演变,而且也可以借其疏解领略中国历代政治思想的一般特征及长短得失。 ——林宏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本书借孔子、孟子、荀子的政论为题,引用经史文集,敷畅其旨。读此一书,不但可以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体系及其演变,且会更进一步理解吾国历代政治思想(上自先秦各家,下至明清)、政治制度(如秦汉的丞相制如何演变为前清军机处,以及考选、禄俸、田制等等)和政治现象(如历代宦官之祸、大学生运动、朋之、豪宗大族的势力、农民的生活等等)。

    作者认为,关于政治,有三种重要问题,一是政治思想,二是政治制度,三是政治现象,此三者均与时代背景有关,又有相互关系。因此本书不只是阐述儒家的政治思想,而是以此为经,于解说之中,叙述时代背景、政治制度、政治现象,此外又兼述经济等等。

    本书体例新颖,各章节根据儒家政治特点分为各名目,均成独立的单位,可合而读之,又可分而读之。既可当学术书通读,又可作工具书检索。且每一名目皆旁征博国历代政治思想及得失,实已超出儒家之范围,而可谓中国政治思想及其实践之提纲挈领之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