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国民环境教育共生机制吴志军9787509641866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吴志军著 | 吴志军编 | 吴志军译 | 吴志军绘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吴志军著| 吴志军编| 吴志军译| 吴志军绘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6-01
    • 字数:143千字
    • 页数:16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9641866
    • 版权提供: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吴志军
    • 著:吴志军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8
    • ISBN:9787509641866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6-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9-01
    • 页数:161
    • 外部编号:京白库7213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引言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实践与研究进展及研究设计
    节 相关实践与研究进展
    一、相关实践进展
    二、相关研究进展
    三、小结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径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态文明
    二、国民环境教育
    三、共生
    四、机制
    五、国民环境教育共生机制
    六、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评价
    第二节 国民环境教育共生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
    二、教育学
    三、社会学
    四、伦理学
    五、传播学
    六、管理学
    第四章 国民环境教育共生机制的系统构成
    节 主体
    一、教师及研究人员
    二、学校管理服务人员
    三、相关主管部门
    四、旅游地(景区)
    五、导游员
    六、环保组织
    七、社区居民
    八、主体
    第二节 客体
    一、学生
    二、教师和教工
    三、社区居民
    四、游客
    第三节 媒体
    第四节 内容与目标
    一、知识
    二、技能
    三、意识
    四、伦理
    五、行为
    六、评价与建议
    七、意愿
    第五节 资源
    一、国民环境教育资源等相关概念的定义与内涵
    二、教育资源、国民环境教育资源二者的关系
    三、国民环境教育资源的分类
    第五章 国民环境教育共生机制的子机制及共生种类
    节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中的子机制
    一、构成
    二、主要子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的种类
    一、机制要素内部共生
    二、要素之间的共生
    第六章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评价的理论探讨
    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要求
    第二节 指标选取的方法
    第三节 指标构建的路径及流程
    一、路径
    二、流程
    三、指标体系合理检验
    第七章 基于受众感知的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实评价
    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二、指标权重的计算
    三、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第二节 研究区选择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样本描述统计
    二、样本组总体得分与等级
    三、样本组各指标得分
    四、样本对国民环境教育的满意度分析
    第四节 样本对环境教育机制共生度感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地域因素
    二、因素
    三、年龄因素
    四、婚姻状况因素
    五、教育程度因素
    六、职业因素
    七、收入因素
    第八章 国民环境教育共生机制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节 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相关政策法规调控约束不力
    二、经费来源无可靠保障
    三、缺乏对国民环境教育对象、内容、形式的系统规划
    四、缺乏对相关主体环境行为的有效引导、监控和干预
    五、缺乏多元教育主体的联动和广泛的社会参与
    六、相关学术研究严重匮乏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调控约束子机制
    二、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子机制
    三、建立对国民环境教育客体、内容和形式的系统规划子机制
    四、建立环境行为的引导、监控和奖惩子机制
    五、建立多元化环境教育主体的联动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子机制
    六、建立国民环境教育的科研保障子机制
    七、建立国民环境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子机制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节 结论
    第二节 讨论
    附录
    附录1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建设共生指数评价指标专家调查表(轮)
    附录2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建设共生指数评价指标专家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3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建设共生指数评价指标专家调查表(第三轮)
    附录4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建设共生指数评价指标专家调查表(第四轮)
    附录5 国民环境教育机制建设共生指数评价指标专家调查表(第五轮)
    附录6 国民环境教育感知调查问卷之“G1法指标权重计算的专家问卷”
    附录7 国民环境教育感知调查问卷(校园学生类)
    附录8 国民环境教育感知调查问卷(公共休闲场所类)
    参考文献
    后记

    李文明,江西临川人,生态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供职于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旅游文化、旅游环境教育。现主持自然科学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多项,参与完成课题2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教材多部,参与编制旅游规划多项,发表40余篇。先后参与完成《江西旅游生态行为规范》(地方标准,任副组长)、《江西旅游生态设施规范》(地方标准,作为主要成员)的编制。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