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字里书外刘涛9787108053169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刘涛著 | 刘涛编 | 刘涛译 | 刘涛绘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7-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涛著| 刘涛编| 刘涛译| 刘涛绘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字数:244千字
    • 页数:280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8053169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刘涛
    • 著:刘涛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9
    • ISBN:9787108053169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1-01
    • 页数:280
    • 外部编号:京白库6131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金石之制
    铭石书
    东汉碑刻隶书
    小汉碑:东汉刑徒砖
    隶书与“八分楷法”
    执笔法:“双钩直执”和“单钩斜执”
    “贺大蜡”与《蜡节帖》
    《晋贤十四帖》的前尘往事
    “兰亭之会”与《兰亭序》
    《兰亭》名本
    山阴好迹有《初月》
    王羲之议婚尺牍《中郎女帖》
    《游目帖》所见王羲之晚年心愿
    《寒切帖》的“谢司马”
    王殉《伯远帖》与王僧虔《王琰帖》
    智永和他的先辈
    收藏“王书”
    书法鉴定之初
    文论且当书论读
    魏碑:楷书新经典
    欧阳询和虞世南
    褚遂良楷书之变
    孙过庭《书谱》
    张旭“饮酒辄草书”
    唐僧怀素与《自叙帖》
    颜体楷书
    鲁公三稿
    米芾评唐楷
    北宋书风分段看
    “二苏”兄弟
    欧阳修病目之后的书作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黄庭坚:分得闲身自经营
    米芾:“集古字”到“自成一家”
    阁帖与帖学
    赵孟:是耶非耶
    董其昌:艺术与宦情
    八大山人那些谜
    傅山:遗民、学者及书法家
    台阁体与馆阁体
    后记

    刘涛,1953年生于武汉。1982年于武汉大史系,留校任教。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长期从事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魏两晋南北朝书法史、敦煌写经书法、王羲之书法。发表研究四十余篇。著有《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获第六届图书奖)、《书法丛谈》、《书法欣赏》、《中国书法》等六种。编著《中国书法全集王羲献之卷》、《四山摩崖刻经》等。

    铭石书书家历来看重秦篆、汉隶、唐楷,都是刻在石上的书迹,俗称“秦刻石”“汉碑”“唐碑”。古代刻有文字的石制品,金石学家以形制、用途命名,多达十余种。“刻石”早,秦始皇所立纪功刻石,形制如方石,环刻文字,前人名为“刻石”。其次是“碑”,先秦时代就有碑,宫中测日影的竖石,墓旁引棺下葬的竖石,庙里系牲的竖石,皆日碑,但不刻文字,东汉始有刻文之碑。石碑上书刻的文字,字形大于竹帛之书。
    东汉那些表事迹、述功德的石碑,碑文分两个部分,前为序,用散文叙事;后有铭,用韵语作颂。这种前序后铭、散文韵语结合的体例,西晋陆机《文赋》列为十种文体之一,也名为“碑”。
    汉朝人书碑,石碑卧于地,俯身碑上书写,也是辛苦事。碑石颜色或青或灰,用鲜艳的朱砂写碑文,字迹不变形,不易褪色,色泽醒目,便于工匠镌刻。
    朱砂是汞化物,古时称作“丹”,所以写碑称为“书丹”。东汉以来,书碑之事遣派书吏为之,间有官僚书家为之,蔡邕书写石经碑是著名的例子。
    帝王写碑,始于唐朝,或者说,不晚于唐朝。太宗、高宗、武则天的御制之碑,形制高大,庄重气派。贵为天子,当然不会直接在石碑上书丹。即使做臣子的欧阳询,贞观年间还在写碑,七十五岁写了《房彦谦碑》(631)和《化度寺碑》(631),七十六岁
    写了《九成宫醴泉铭》(632),古稀老人哪里经得起趴在碑上书丹的折腾。情理如此,那么唐朝君臣又如何写碑呢?可以在《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里找到:“承议郎行左春坊录事直凤阁臣钟绍京奉敕勒御书”,“宣议郎直司礼寺臣李元琛勒御书”,所谓“勒御书”,就是把武则天写在纸上的碑文摹勒到石碑上。
    摹勒纸上写好的碑文,先用朱笔双钩纸背面的字迹,成空心反字:再把纸正面朝上扣在磨光的碑面上,使背面朱砂双钩的空心字贴于碑面,其上再垫纸,然后用圆滑的石头研磨,使纸的背面朱砂双钩空心字印到石碑上,再由工匠镌刻。
    书家在纸上写碑文,才有了摹勒上石的工序。摹勒者,应该是能书擅书之辈,唐朝官府里有很多这样的书手。“勒御书”的钟绍京当时就是擅书的低级文官。如此一来,节省了书家的体力,提高了写碑的效率。唐碑之多,形制之大,都胜于汉碑,改变前代写碑的“书丹”方式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书刻碑版的书体,南朝刘宋书家羊欣(370~442)称为“铭石之书”。见于他评论钟繇书法的一段话:“钟书有三体:一日铭石之书,妙者也;二日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日行狎书,相闻者也。
    三法皆世人所善。”(《采古来能书人名》)钟繇(151~0)由汉入魏,在东汉生活了七十
    年。羊欣所说钟繇擅长的三种书体,“铭石之书”指用于碑刻的八分隶书,“章程书”指楷书,“行狎书”指行书,则用于日常文牍。那时行书、楷书刚刚兴起,是“书于竹帛”的新书体,钟繇以这两种书体获得书法声望,而羊欣认为他的隶书“妙”。南齐王僧虔(426~485)《论书》也说到钟繇的三体,乃抄撮羊欣之说,他把“铭石之书”简化为“铭石书”。
    汉代书刻庄重的纪念碑版,通行正体隶书,所
    以南朝书家称为“铭石书”。纵览古代铭石书迹,都是采用当时的正体,因此我们可以借用“铭石书”泛指刻在石上的正体书迹,或者说,正体才有“铭石体”资格。
    “铭石书”之“书”,兼指书写和文字,具体所
    写文字又必属某种书体。文字书写之事,古来一直要
    求文字正确,书写端正。汉朝课吏,规定“书或不正辄举劾之”(《说文叙》引《尉律》)。唐朝选拔官吏的“身言书判”四项考核,书写一项要求“楷法遒美”(《新唐书·选举志》)。勒碑的文字意在垂于后世,则“铭石之书”往往采用当时规范的正体,以示“礼敬”的郑重。为了体现书法之美,书碑者多是一时之选的书法名家。所以历的大量书法杰作都是“铭石之书”,如唐碑楷书、北朝碑志楷书、汉碑隶书、秦刻篆书,不但是后世临池学书的范本,历久而成为书法经典。
    历的正体,先后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三个时代,那么古代“铭石书”(铭石体)的进程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殷周到秦朝是文字书写的篆书时代。西周的正规字体见于青铜器,是大篆,为秦国继承,在春秋时代的秦国才出现长篇大字刻石《石鼓文》,体势与秦国的金文《秦公簋》一致。秦朝正体是改大篆而来的小篆,秦始皇东巡所立刻石都是小篆体。
    P7-9

    《字里书外》的文章大部分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书法故事”专栏,结集成书,作者刘涛对内容做了大量的修改。内容更加充实,从“金石之制”到“台阁体与馆阁体”,全书40篇文章,囊括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重要节点,书家、书事、作品、风格,无不一一道来。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