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回忆/幸运男孩(美)托马斯?伯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著 |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编 |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译 |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绘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16-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著|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编|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译| (美)托马斯?伯根索尔绘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16-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2-01
    • 字数:153千字
    • 页数:202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8055415
    • 版权提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作者:(美)托马斯?伯根索尔
    • 著:(美)托马斯?伯根索尔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35
    • ISBN:9787108055415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0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2-01
    • 页数:202
    • 外部编号:京白库3103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中文版序 刘群前 言
    章 从卢布赫那到波兰
    第二章 卡托维兹
    第三章 凯尔采犹太人隔离区
    第四章 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五章 奥斯维辛死亡之旅
    第六章 解放
    第七章 在波兰军队的日子
    第八章 渴望团聚
    第九章 新的开始
    第十章 在德国的生活
    十章 去美国
    结束语
    后记
    附录:六十年后对奥斯维辛的反思
    关于作者

    托马斯·伯根索尔(ThomasBuergenthal),犹太人,1934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国际法学者。“二战”后,于1951年移居美国,他于西弗吉尼亚州的贝瑟尼学院,又进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学习,并在哈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先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法学院、美利坚大学华盛顿法学院、埃莫里大学法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等校任法学教授,2000年至2010年,出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美国籍法官),并兼任联合国、国际奥委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职务,为国际法研究院院士。

    那是1945年1月,正逢东欧典型的严冬季节,漫天的风雪,天寒地冻。我们乘坐的是没有顶棚的火车,根本抵御不了这寒冷恶劣的天气。就在苏联军队到达前几天,我们撤离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前往
    德国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我们被迫行军了三天之后才坐上火车。途中,当我们的火车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座桥梁下面穿过时,我看到桥上的人们向我们挥手,忽然,面包如同下雨一般落到我们的车厢里。之后,当我们穿过另外几座桥梁时,又有面包不断地扔下来。自上车以来,除了冰雪以外,我什么都没有吃过。可以说,这些面包如同雪中送炭,让我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挣脱出来,同时也拯救了许多同我一起踏上“奥斯维辛死亡之旅”的人们。
    当时,我并没有把桥上扔下来的面包与我出生的那个——捷克斯洛伐克联系到一起。在战后的岁
    月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经常会在一些场合中被要求出示出生,直到这时我才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因为我没有出生,所以我就得按要求提供一份誓言,“据本人所知及所信”,我确认我于1934年5月11日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卢布赫那。每当我签署一
    份这样的文件时,脑海中都会闪现出那些捷克斯洛伐克的桥梁。
    1989年12月,捷克斯洛伐克政权倒台后不久,我终于设法拿到了我的出生明。它实了我在多个誓言中所确认的内容,也给了我和我妻子佩吉去卢布赫那的动力——她去那儿是出于对我出生地的好奇,而我去那儿则是为了要把自己和地球上的那一片土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次睁
    开了双眼。
    从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起程,我们开车沿着盘山公路,顺着路旁水声喧闹的小溪和蜿蜒的河流行驶了几个小时后抵达了卢布赫那。这是一个度小镇,位于今天的斯洛伐克塔特拉山脉海拔较低的地方,它被景色迷人、起伏平缓的山峦环抱着,这些山峦将低塔特拉山与更为险峻的高塔特拉山区分开来。之前,我们并没有对这次旅行做出什么计划,随便选了个日子就出发了。可凑巧的是,抵达卢布赫那的时间正是1991年5月,差不多就是我在那里出生的整整57年之后。
    当我们的车驶进这个群山环抱的小镇时,迎接我们的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
    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父亲曾经梦想着有一
    天能够回到卢布赫那,为什么我的母亲那么喜欢这里了。这儿真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地方。当我和佩吉穿过小镇,希望能够找到曾经属于我父母的那家酒店时,我才意识到,除了官方的那张纸把我永远与卢布赫那连在一起外,我和这里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们没有找到那家酒店。后来我才知道,它在60年代的时候被拆除了。虽然这次访问让我实了卢布赫那确实是我父母经常谈到的那个美丽的地方,但是我也很忧伤地意识到,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这个小镇仅仅扮演着
    一个故事中脚注的角色,故事从这里开始,由一个孩子的诞生而带来喜悦的故事逐渐演变成了另外一段决然不同的故事。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不久,我的父亲,穆戴克·伯根索尔从德国搬到了卢布赫那。父亲决定同他的朋友埃里希·戈达尔一起,在卢布赫那开一家小酒店。
    戈达尔在一家柏林的主要报社工作,是一个反纳粹的政治漫画家,他在卢布赫那拥有一些财产。对于犹太人和那些反对希特勒及其纳粹意识形态的人来说,德国的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我父亲和戈达尔显然认为,德国对于希特勒的热情几年后就会减弱,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再回到柏林了。
    在此期间,与德国邻近的捷克斯洛伐克可以让他们更密切地关注事态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为那些在匆忙之中需要离开德国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临时的避难场所。
    我的父亲于1901年出生在加利西亚,这是波兰的一个地区,它在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奥匈帝国。他在小学学习的课程和中学上的大部分课程都是用德文和波兰文教授的。他的父母住在一个农场所属的村子里。农场归一个富有的波兰地主所有,我的祖父帮他管理着大片的农用房地产,在当时,在那个地方,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这是份不寻常的工作。在奥地利军队中,那个波兰地主曾是我祖父的指挥官,两个人都退役后,他就让我祖父为他工作。,他的许多农场都让我的祖父负责管理了。
    我父亲就读的那所离家近的中在一个小镇上,距离他住的地方还有段路程。据家里人说,为了上那所学校,我父亲还在一个负责铁路岔道口的司旗员家寄宿了一段时间,他负责的铁路岔道口处于一个战略要地上。从那个小镇过往的火车每天要经过这个岔道口几次。由于附近没有火车站,司旗员只得让早上和下午通过的那两趟火车减速,这样我父亲就可以跳上或跳下火车。后来为了减少父亲上学的危险,还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
    我父亲高中后,正值1919年开始的俄波战争时期,他又在波兰军队中服了短期的兵役。此后,他就上了克拉科夫大学法学院。然而,在学业完成前,他就离开波兰,移居到了柏林。在那儿,他投奔了他的姐姐,并在一家犹太人开的私人银行找到了工作。
    他的姐姐嫁给了一个著名的柏林时装设计师。由于他在帮管理银行组合方面的功业,他的职位提升得很快,年纪轻轻就成为那家银行的高管。他在银行的职位以及他姐夫的社交圈使他有机会结交许多住在柏林的作家、记者和演员。希特勒上台后,他的追随者对犹太人和反纳粹知识分子的攻击日益严重,而受到攻击的人中有不少是我父亲的朋友,这些因素促使我父亲离开德国来到卢布赫那定居。
    格尔达·席伯格莱特,是我的母亲,我叫她Mutti1,她1933年来到我父亲的酒店。她从德国的大学城哥廷根过来,那里是她的出生地,她父母在城里开了家鞋店。那年她还未满21岁,她是1912年出生的,她父母把她送到卢布赫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度能使她忘记那个想要娶她的非犹太男朋友。而且他们还认为,女儿离开哥廷根一段时间对她会有好处,因为在哥廷根,游荡在街头的纳粹青年对犹太人,特别是对年轻的犹太女进行骚扰,使她在那里的生活越来越不愉快。
    当我母亲的父母安排她在酒店的住宿时,他们要
    求酒店派人到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交界的边境去接她。我父亲决定不派司机,独自一人驾车到边境去接。
    结果,她还以为他是酒店的司机。晚餐时,她被安排坐在酒店主人的餐桌上,当她发现酒店主人就是被她当作司机的那个人时,她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之前她还向他打听过伯根索尔先生,这也是由于她听母亲曾经说他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单身汉的缘故。很多年以后,每当我听到母亲讲起这个故事时,我总想知道她来卢布赫那是她父母有意安排的相亲,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心里认为母亲有与我父亲结婚的可能,如果真有这个计划的话,我父亲也参与了这个计划呢?或者这只是一个巧合,那个向我外公外婆我父亲酒店的朋友正好也认识我父亲?如
    这个故事还有更多隐情的话,我也永远不得而知了。
    对于我母亲来说,爱情永远是一见钟情,这不就是明摆着的事嘛。
    P1-5

    生命无比脆弱,生命的意志无比坚强。
    托马斯·伯根索尔著杨柳、杨力军编译的《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回忆)(精)》写下了普通人在情况下迸发出的爱、良知与伟大人格。他的回忆录印了,只有通过大幸存者的眼睛,才能完全了解大。竟,身历其境,刻骨铭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