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第四版)
  • 中华书局出版。
    • 作者: 李侃 编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18-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侃 编著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18-07-01 00:00:00
    • 版次:4
    • 印次:50
    • 印刷时间:2018-07-01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未知
    • 版权提供:中华书局
     《中国近代史》原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和研究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些同志编写的试用教材。参加初稿编写的有李德征、陆景棋、徐绪典,宋青蓝、胡滨,朱宁、杨策、莫俊卿、郭毅生,刘文源、李咸中、张守常、陈桂英、梁义群、龚书铎同志。参加初稿修改的有李德征、徐绪典、李宏生、宋青蓝、朱宁、杨策、刘文源、龚书铎、李侃同志。书中辛亥革命一章的初稿是由李时岳同志提供的,其中“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一节的初稿则是赵矢元同志执笔的。
    这本《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4版)》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阔。作为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根据历史事实,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和读者通过这部教材,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基础课非常重要,如果基础打不好,继续提高和深造也就比较困难。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这已经是勿需多说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时代内容和社会时代特征。而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又赋予那个社会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只能从特定的历史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志和抽象的原则出发。研究者们可以这样那样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评说历史,然而却不能改变历史、重铸历史。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应该力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版前言
    第二版说明
    第三版说明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二、清末“新政”
    三、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
    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
    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一、“仿行宪政”的“预备”措施
    二、“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三、袁世凯窃夺政权
    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政局和“二次革命”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一、社会变动中各种思潮的涌现
    二、史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的新面貌
    三、新式教育的推广和科学技术新成就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的继续开展
    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动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
    三、英国制造西藏“独立”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
    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工人阶级的成长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二、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这本《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00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说是鼓励,因为编著者的劳动,通过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检验,得到了公众的承认;说是鞭策,因为编著者感到书中还有不少缺陷,需要改进。鉴于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进展,这部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因此决定再作一次修订。这次修订,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本书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80年的历史。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3月31日,罗大纲等率军攻克江南重镇镇江;4月1日,林凤祥、李开芳(均壮族)率军攻克江北重镇扬州,肃清了天京外围的残敌。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后,仅仅经过两年多的战斗,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最后奠都南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由于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太平军在胜利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破除神佛偶像及孔丘牌位,对封建统治秩序进行了扫荡。太平军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所过之处,以攫得衣物献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①。这使太平军到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连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太平军至,“争迎之,官军至皆罢市”,“乡民处处助贼打仗”②。因此,太平天国起义获得了迅猛发展。
      太平天国起义的胜利发展,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京师震动,“官眷出城者约有四百家,崇文、宣武两门外官宅十空其六七。钱铺闭歇者,自二月十五后相继,共有三百家。典铺当者,以十千为率。银价斗落至大钱一千二三百文一两,西客收账,商贾歇业”。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清政府命钦差大臣向荣率清军1.7万余人到达南京城东孝陵卫,成立“江南大营”。另一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约万人至扬州,成立“江北大营”。江南、江北大营威胁着天京。两个大营的兵力此后续有增加。
      由于八旗、绿营的溃败,成丰皇帝于1853年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反动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一。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目录
    • 前言
    • 产品特色
    • 书摘插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