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高铭作品集(签名版套装3册)
    • 作者: 高铭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8-10-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高铭著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8-10-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10-01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25478198
    • 国别/地区:未知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年前,一本默默无闻的书一经出版便迅速占据各大图书排行榜首。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没有浮夸的修辞,没有繁复的文体,简简单单的对话形式,却在5年间以百万余册的畅销量级,撼动了所有人自以为稳固的世界观。
    5年后,这本广受好评的书被各大影视公司争抢改编权,同名网络剧单集首播观看次立即破百万。
    在作者高铭沉淀5年后的增补和修订下,《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完整版》带着10个从未公开的新篇章,再次与大家见面。依旧是那些在静谧中喧嚣的观点,仍然是那些在秩序中混乱的立场。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在字里行间探索未知,重新定义曾经根深蒂固的认知。
    有多少疯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
    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着。
    一堵围墙,区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围墙内外,疯狂与正常。
    围墙之上,困惑与彷徨。
    一本书,拆掉围墙。
    「天才在左」四维虫子、进化惯性、真正的世界、伪装的文明……
    一本书,思维脱缰。
    「疯子在右」预见未来、偷取时间、*后的撒旦、灵魂的尾巴……
    借疯子的策略,唤醒你未知的灵魂。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完整版》,一本向内在无限探索的好书。
    不论是曾经看的、正在看的,还是将要看的,请你都不要轻易对号入座。

    根据高铭同名著作《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改编的网络剧正在乐视视频独家热播中。

    这本书,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疗的疯子的故事。
    这本书,是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是国内*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在与精神病患对话的内容里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表现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对生命提出的深刻观点,闻所未闻却又论证严谨。
    他们说:
    *四维生物眼里,我们只是蠕动的虫子
    肤浅的男人,必然被基因先进的女人毁灭
    孩子,你是我创建的角色,生死皆有我定
    你追求的那点可怜的光明,根本不值一提
    飓风不是虚幻,你还未信,我已死于狂风
    睡梦中我狰狞的表情,吓破世人胆却仍无解
    我们的生命,只是未知长河中的一个小碎片
    我有三只小猪,我杀死了其中两只,而已
    ……

    这本书,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的内心世界。

    大部分人都乐于成为社会群居动物的一员,所以会对从不同维度看待世界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否定。
    可是,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又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

    相信这本书会给你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
    他喜欢问为什么,但不是哲学家
    他喜欢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学家
    他喜欢追问世界本源,但不是历史学家
    他喜欢动物,但从不去动物园
    他是个探险家,但不怎么旅游
    他写过畅销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他喜欢白色、金属金和银色
    他喜欢用“贪婪”形容自己
    他喜欢自己制定规则
    他坚信自己能拯救世界
    他谁也不是
    但他谁都是

    高铭
    70年代,生于北京
    高铭好奇心重,喜欢刨根问底,他曾花了4年多的时间接触病人,发表了被誉为“国内*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火了,因为它打开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很多人看得背脊发凉,因为他们在疯子的世界里找到了认同。
    ――《环球人物》杂志
    每个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样的。既然一个世界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一下很多个世界来让一个人看,这样似乎很有趣。
    ――《中国新闻周刊》
    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一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
    ――《广州日报》
    当高铭把他见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公布于众时,他曾震动过的,病人们的逻辑、感情、精神;经历过的惊惧、悲悯、收获……在读者身上一一重现。
    ――《中国青年报》
    基本上,这就是正常人被几十个高智商神经病调戏和羞辱的故事。里面有男女老幼各种版本的谢耳朵。这些疯子,一个比一个学识渊博、逻辑严密、气场强大、德艺双馨、可歌可泣。
    ――《南方都市报》
    生命之章
    “你好。”我坐下、摘下笔帽、后打开本子,准备好录音笔后抬头看着他。
    只看了一眼,我就后悔了,后悔见他。
    我也算是接触过不少精神病人了,他们之中鲜有眼神象他这样让我感到不安的。而不安的根源在于从他的眼神中什么都看不到,没有喜怒哀乐。如果面对的患者是兴高采烈那种亢奋的状态的,那我就不需要多问,听就是了;假若面对是沉默类型的也没关系,无非再多来几次试试;要是对方情绪很不稳定甚至狂暴,大不了就跑呗,跑快点躲开砸过来的一切,安全第一就成。然而,面前的他只有一种态度:超然。说实话我有点怕这类型的患者,因为在他们面前,我是那个被审视的人,甚至到了一种无所遁形的地步。
    我甚至能预感到接下来必将是一段烧脑甚至颠覆我所有认知的时间。
    他面无表情点了下头:“你好。”
    糟糕了!我知道自己的预感没错,因为他平和的回应我的问候。对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精神病人来说这不正常。
    我:“呃……听说你自杀很多次?”
    他面无表情的看了我一会儿:“那不是自杀,我只是想提前结束这一章。”
    我:“一章?”这让我想到了曾经接触过的某一位患者。“你认为我们是在一本书里?”
    他:“不是书。只是这么形容。”
    我:“那是什么意思?”
    他:“只是一个环节罢了。”
    我:“呃……还是没明白。”
    他漠然的看了我一会儿:“死亡并不是真的死亡,只是我们这么说。死亡只是生命这一段的终结,但是我们还会用别的方式继续下去。”
    “死亡不是死亡……”我在品味这句话,“那死亡是什么?”
    他:“这一章的结束,我说过的。”
    我开始有点听明白了:“原来是这样……那之后呢?是什么?”
    他:“我也不知道,某种形式吧?所以我想提早结束现在的环节去看看后面到底是什么。”
    我:“其实……”我隐隐的觉得话头不对,但一时又没想好要不要岔开,毕竟他是有自杀倾向的那类患者
    他没打算停下来而是继续就这个问题点还在说:“生命和死亡只是我们起的名字罢了,生命本身不见得是好的,死亡也不见得是坏的。这些都只是必须的某种阶段。现在,被我们称作是生命的这个阶段,是某个巨大环节中的一个段落,之前我们经历过其他阶段,之后还会经历另一些别的什么,但是我们不清楚那是不清楚那是什么。”
    我:“我大概是听明白了,你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某个……巨大的……嗯……某种连续性的一部分?”
    他:“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我:“那,那个巨大的……我没办法称呼它,是什么形状的?环形?或者就像是NDA一样的螺旋体?”
    他:“你在试图用生命中的常识去解释生命之外。但假如真有什么形状的话,我认为应该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因为目前我们甚至都无法理解生命之外是什么。”
    我突然觉得他的想法很有趣:“也许它就是普通纯线性的。”
    他非常认真的想了想:“我不知道。”
    我:“但是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他:“我只是说这种可能性存在。所以我才打算提前结束生命来试试。”
    我:“但拿生命来……这太草率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机会……”
    他有点不耐烦的打断我:“你怎么知道的?”
    我被问愣了。
    他:“你们太喜欢用已知去解释未知了,然后以此为基准来评判。”
    我:“可是这很正常啊,毕竟我们身处在生命当中……”
    他:“不、不,不是这样的,你还是没能跳出来。也许,下一个环节来看,认为我们现在的阶段只是某种孕育期呢?甚至我们这个阶段反而被称为死亡呢?在其他阶段看来,生死的因果关系也许正好是相反,而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这样。你太习惯于用已知解释未知了。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你恐惧未知,就如同恐惧死亡。”
    我知道他这种逻辑虽然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但却是不可攻破的,因为我没法推翻他的假设,除非我也向他那样假设。可这样一来我就和他所做的没有任何区别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为人类的逻辑极限感到悲哀,并且有沉重的无力感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绝望。
    我决定再挣扎一下:“用已知尝试着解释未知也没错吧,至少现在看来没错误,因为我们的定位就在生命中,而不是生命之外。”
    他:“你从身处的角度看当然没错误,但是从正确与否的角度看就不好说了。”
    “好吧。”我彻底放弃了在这个问题继续纠结,因为他是对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
    他:“从一张图片。”
    我:“能说说是什么样的图片吗?”
    他:“可以。是一张银河系的图片。”
    我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不会和某些奇怪的学科有关吧?
    他完全没留意到我情绪的变动,而是眯着眼睛似乎在回味:“那是一张很美的图片,银河系像是个巨大的、闪亮的盘子,带着数以亿计的星体慢慢旋转着。那张图片就像是有魔力一样,足足吸引了我将近一个小时都没能把视线移开。有那么一阵我甚至已经置身于其中,漂浮在某个位置静静的看着它……直到最后我忘了双腿的存在,忘了掌握平衡,摔倒在地。”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媒体评论
    • 图书书摘
    • 前言
    • 产品特色
    • 书摘插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