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金融迷途--理性与疯狂 朱健卫 中国经济 9787513624978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朱健卫著 | 朱健卫编 | 朱健卫译 | 朱健卫绘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健卫著| 朱健卫编| 朱健卫译| 朱健卫绘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4-01
    • ISBN:9787513624978
    • 版权提供: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朱健卫
    • 著:朱健卫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68.00
    • ISBN:9787513624978
    • 出版社:中国经济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4-04-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4-04-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286657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第一章 解放的年代
    1.1 旧体制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新世界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2 解放解放
    自由经济学说/放松监管/哈尔施塔特银行破产
    1.3 石油危机
    赎罪日战争/经济滞胀
    1.4 华尔街的纷争
    门第森严的华尔街/混世魔王维尔/重新洗牌
    1.5 海外的美元
    抢手和霸道的美元/美元的集散地:伦敦
    第二章 现代金融的序幕
    2.1 期权交易的扶正
    第一份交易/缓慢的开始
    2.2 历史中的期权
    精明的泰勒斯/名声不好的期权
    2.3 三个年轻人的理论
    费雪·布莱克/梅尔隆·斯科尔斯/罗伯特·莫顿
    2.4 新交易新理论
    收益的大肥尾巴/动态避险
    第三章 利率的游戏
    3.1 利率的动态模型
    沉闷的债券交易/第一个动态的利率模型
    3.2 掉期业务的兴起
    所罗门兄弟公司/第一份外汇掉期/外汇掉期的作用/利率掉期的出现
    3.3 两房“美妹”的业务
    两房“美妹”的诞生/两房“美妹”的业务
    3.4 债务的包装盒
    利维·拉涅里的煎熬/储蓄与贷款银行危机/按揭抵押证券的出现/金融专利的缺失
    3.5 投注利率的差价
    约翰·麦里维瑟/债券和利率套利
    3.6 华尔街的异类
    华尔街的新工种:数量员/数量员的工作
    第四章 上了保险的大崩溃
    4.1 勒兰德的好主意/海聂·勒兰德/给股票上保险
    4.2 证券组合保险/马克·鲁宾斯坦/找到了证券组合保险
    4.3 最早的计算机交易
    4.4 兜售保险/成立合伙公司/证券组合保险火了
    4.5 期货代替期权
    4.6 大崩盘
    股票大牛市/危机的“小蝴蝶”/保险策略的推波助澜/套利机制失灵
    4.7 后遗症
    一家欢乐几家愁/一场“技术事故”/学术界的回应/永远的“微笑”
    第五章 在杠杆上跳舞
    5.1 MM定理
    米勒和莫迪戈里亚尼/新的资产结构理论/不完美世界的完美理论
    5.2 MM实践
    迈克尔·米尔肯/德克瑟尔—伯纳姆公司
    5.3 香喷喷的垃圾债
    高风险的垃圾债/成立高收益债券交易部/垃圾债券之王
    5.4 用杠杆来收购
    传统的兼并与收购/杠杆收购/露华浓收购战/所罗门公司的尴尬
    5.5 疯狂和贪婪的舞会
    私募股权基金/争夺RJR纳比斯科/山姆大叔的税务礼包
    5.6 盛宴的结束
    米尔肯被盯上了/垃圾债券市场崩溃
    第六章 八十年代的新一代
    6.1 金融魔术
    利率期权的出现/可转换债券/奇异期权
    6.2 第一轮麻烦
    投机和投资/信孚银行的创新/恼羞成怒的宝洁公司
    6.3 布雷迪债券
    拉丁美洲危机/债务重组
    6.4 新的监管模式
    最早的银行风险管理/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
    6.5 银行的新魔方
    摩根大通的魔方/在险值的缺陷
    6.6 金融全球化
    全球化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业
    第七章 长期资本的短命生涯
    7.1 麦里维瑟的霉运
    国债丑闻/巴菲特拯救所罗门
    7.2 东山再起
    对冲基金/麦里维瑟的宏伟计划
    7.3 招揽贤才
    挖老东家的墙脚/金融大佬的加盟/招揽投资
    7.4 挣钱的模式
    国债套利/复杂的按揭抵押证券/意大利国债/日本的可转换债券/堪比摩根士丹利
    7.5 诺贝尔奖的荣耀
    欢腾的金融学界/理性行为和决策
    7.6 亏钱的模式
    买卖波动率/炒作收购概念股票/盲信核大国/国债利差的噩梦/轮盘赌的崩盘
    7.7 大拯救
    第一波损失/无奈的联合拯救/损失清单
    7.8 经验与教训
    放纵金牌交易员/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过大的交易量/过多依赖统计模型/过高的财务杠杆/低估流动性风险/变化的相关性/错误的在险值模型
    第八章 亚洲的阵痛
    8.1 索罗斯的生意
    索罗斯的人生/欧洲汇率机制/阻击英镑
    8.2 围攻泰国
    畸形的金融改革/第一轮泰铢抛售/幕后的交易/泰国沦陷
    8.3 危机蔓延
    火烧印度尼西亚/骄傲的韩国倒下
    8.4 中国的承诺
    8.5 香港保卫战
    香港的房地产泡沫/香港的货币体系/挑战联系汇率制度/最后的决战
    第九章 世纪之交的狂欢
    9.1 互联网泡沫
    早期的铁路泡沫/互联网的发展/三个吹泡泡的人/互联网泡沫的膨胀/泡沫的轰然破裂
    9.2 欧元的诞生
    欧元的路线图/不守纪律的德国和法国/欧元的单行道
    9.3 交易信用风险
    对信用交易的需求/信用违约掉期/不是掉期的掉期/疯狂的发展/摩根大通的“伏地魔”
    9.4 投资新花样
    折扣凭证/红利凭证/杠杆投资凭证/保值投资凭证/投资凭证的业务过程
    9.5 数学奇才的基金
    神秘的金牌基金/杰姆·西蒙斯/杰姆斯·阿克斯/艾文·伯利坎普/成功的金牌基金/彻底模型化的投资理念
    第十章 新业务:次级贷款
    10.1 次贷危机的种子
    美国政府帮大家做美国梦/美式“红顶商人”
    10.2 买房买房买房
    低利率政策/可调节利率按揭贷款/房地产的泡沫
    10.3 格林斯潘的魔手
    春风得意的格林斯潘/利率的双刃剑/发飙的利率
    10.4 利率炸药包
    又甜又苦的按揭贷款/为低收入阶层“服务”/炸药包终于爆了
    10.5 贪婪的地产食物链
    大蒜的故事/抢购按揭贷款/全球热销/荒唐的评级公司/贪婪的评级公司/给债务上保险/一个参数的血案
    10.6 危机爆发
    早期预警/第一波破产风潮/美林的神奇业务/贝尔斯登的冒险对冲
    第十一章 金融危机
    11.1 地产瘟疫的蔓延
    美联储的新掌门人/瘟疫扩散的模式/亏损的季度
    11.2 不能自拔的银行
    脆弱的银行/乞讨的银行/迟疑的帮助
    11.3 危机的赢家
    想赚大钱的保尔森/与地产泡沫对赌/高盛的精明
    11.4 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
    收纳两房“美妹”/雷曼兄弟公司的化妆术/无心无力的拯救
    11.5 金融大地震
    破产的连锁反应/拍卖资产/大规模拯救银行/糟糕的欧洲/投资银行没了/量化宽松
    第十二章 德国的悲剧
    12.1 德国的银行模式
    私有银行/公法下的信贷机构/信用合作社银行/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12.2 被人主宰的银行
    百年老店/扩展投资银行业务/失败的超级合并/被人耍了/再也没有自由了/再次被卖
    12.3 被宠坏了的州立银行
    曾经的骄傲 信贷丑闻 股票丑闻 官司缠身 无言的结局
    12.4 自我陶醉的私人银行
    辉煌的历史 不同的世界大战 战后的扩展 吊死在一棵树上/家族悲剧
    第十三章 欧洲债务危机
    13.1 遮遮掩掩的前戏
    希腊的问题/错过的机会/债务危机开始
    13.2 希腊的现代悲剧
    国家的商业模式/资本市场大门关闭/危机四伏的2010年/狼狈不堪的2011年/曙光初现的2012年
    13.3 债务危机的谜团
    真实的债务危机/扭曲的主权评级/流动性红利/有欧元危机吗/欧元的单行道/“末日先生”的逻辑
    13.4 喂不饱的市场
    奇怪的违约/贪婪的对冲基金/胃口超大的市场
    13.5 迷茫的欧洲
    切香肠似的救助/南欧“诸”国/大悟的欧洲中央银行/早改革的德国/迷惘:紧缩还是增长
    第十四章 破碎的金融逻辑
    14.1 回归监管
    金融业需要什么样的监管/美式监管/沃克规则/监管对冲基金/欧式监管/巴塞尔条约
    14.2 靠什么赚钱
    找钱的银行/不知所措的银行/丑闻缠身的银行/影响系统的银行
    14.3 定价的困境
    哪里是世外桃源/多曲线的世界/信用缺失的世界/定价理论的破裂
    14.4 金融理论:何去何从
    描述与规范/金融理论成功了吗/何去何从

    朱健卫,德国图平根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德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深风险管理师。他在交易和风险管理部门有十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开发过大型资产定价交易系统。著有金融衍生产品的英文专著《ApplicationsofFourierTransformtoSmileModeling》以及中文专著《衍生金融:市场、产品与模型》。 现居德国法兰克福,这本书是他对现代金融的一个回顾与反思,希望对金融感兴趣的朋友能够与他共同再次走过现代金融过去四十多年在理性和疯狂之间的迷惘之路。

    1.1旧体制的崩溃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
    我们来看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当时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确切地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像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银行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留给现在国际社会的遗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各国面临着经济重建的巨大任务。
    没有一个有效、有合作的经济重建,西方社会就又会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覆辙,即战胜国向战败国无耻地、无止境地索赔,然后就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德国对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赔款直到前几年才还完。
    想到此,我觉得中国特亏。在“二战”前几十年,西方国家动不动就战争索赔,大清国不知道赔了多少银子。中国好不容易经过八年抗战成了战胜国,然后西方的文明人说,现在不时兴索赔了,结果我们好事全没捞着,战争的损失全由我们自己买单。从战争索赔的角度,美国人似乎比欧洲人要道德许多。美国至少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捐建大学和资助留学生的形式归还了中国,清华大学就是利用庚子赔款的钱建的。
    另外,“二战”之后紧接下来的东西方冷战,也
    使得美国这个新强权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新霸主不得不思考,如何通过快速
    的经济重建来维持
    自己的意识形态对苏联阵营的优越性。因此,美国作为主要的战胜国马上意识到,必须用一个新的战后重建模式才能引导西方社会走向长期的和平和繁荣。于是,美国提议建立一种国际基金来稳定外汇;建立一个多国参与的重建银行,资助被战争摧毁的国家的重建;建立一个多边贸易机制,来减少关税和扩大世界贸易。前两个设想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最后这一设想就是在1947年国际社会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
    1944年7月,联合国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小镇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和金融会议。会议通过的三项决议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条约”,从此,无名小镇布雷顿森林名留史册。布雷顿森林条约于1945年12月正式生效,同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形成,这一新的金融体系自然也就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在美国华盛顿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必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缴纳一定数量的黄金和货币,这些黄金和货币构成基金的主要资金。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缺少外汇的国家提供外汇贷款,以确保成员国的外汇汇率的稳定。
    第三,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与黄金挂
    钩,其他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对美元的汇率波动保证在1%以内。美国保证在国际外汇结算中以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价格买卖黄金和美元。
    这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机制就是所谓的金本位。
    可见,金本位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久远,就在几十年前我们已经用它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外汇的稳定一直被认为是一
    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提。货币与美元挂钩在很长的时间里绝不是什么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是一种必需的经济秩序,一种很负责任的行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变来变去,总是赶时髦也不行。
    2.新世界经济格局
    “二战”之后,欧洲各国忙于经济重建。由于东西方冷战的开始,美国意识到,一个经济繁荣的西方是免蹈“二战”覆辙和赢得冷战的保证。
    因此,美国决定对破碎的欧洲实施经济复兴计划,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虽然“马歇尔计划”的资助总额只占西欧国民总产值的4%,却提供了其硬通货货币的40%。依靠这些硬通货,西欧国家可以在国际上采购其急需的物质和原材料。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西欧主要国家才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兑换,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兑换仍然被控制得很严。
    在西欧,外汇的完全自由兑换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实现的。
    西欧的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快速发展。到60年代中期,世界其他国家拥有的美元储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其中尤其是西德和日本通过经济发展和外汇盈余而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按照布雷顿森林条约规定的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比价计算,即使美国倾其所有的黄金储备,也不能偿还它所欠其他中央银行的债务。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金本位的局限性了。
    第一,金本位要求美元的发行量要与其黄金储备相当。但是黄金储备的增长是有限的,而“二战”之后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却远比黄金储备的增长快很多,因而对美元的需求增量也比黄金储备的增量大很多。
    如果美国当时真的按黄金储备来严格发行美元,美元发行量就要远少于经济和贸易所需的量,这样就会出现货币紧缩,以美元计价的物品价格就会下跌,这相当于现在的时尚表达:实施适当的货币
    紧缩政策。在一个经济扩张的时代,这显然会给企业和消费者一个错误信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二,与货币紧缩相反,随着战后20多年的通货膨胀的积累,美元的实际价值也在逐步下跌。到了60年代末,美国实行的大社会计划和发动越战,产生了巨额的政府和军费开支,后果是美元的发行量大增,这样黄金和美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果仍坚持布雷顿森林条约的美元对黄金的比价,那么黄金的价格就偏低。精明的投机者自然不会错过机会,黄金黑市也应运而生,市场对黄金的需求日益旺盛。但为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金本位,美国和欧洲各国不得不对黄金市场进行干预。可是这种干预,与其他任何的市场干预一样,对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负
    担。按德国的俗语,就是一个没有底的桶,按咱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无底洞。
    西方各国当时是死要面子活受罪!P2-4

    朱健卫编著的《金融迷途--理性与疯狂》共十四章,讲述了从上世纪70年代到当今的现代金融的开端、发展和现状,揭示了现代金融发展的轨迹以及历次金融危机背后的真相,给人们一些借鉴和启迪。本书故事性强,评价客观,插入了作者绘制的金融人物肖像,以关键词为纲目统摄全书,有较强的可读性。有作者的亲历,有作者的思考,这是一部普通人眼中的现代金融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