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本草纲目对症养生方(健康大学堂)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著 |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编 |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译 |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绘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10-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著|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编|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译|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绘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10-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0-09-01
    • ISBN:9787546333267
    • 版权提供: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作者: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 著: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9.80
    • ISBN:9787546333267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0-09-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0-09-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182417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从头到脚都健康的养生方
    阅读导航
    第一章 中医草药知识入门
    中药方剂的发展历程
    药方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中药气味有阴阳
    中药五味的宜忌
    药方的七种分类
    药方的十种剂型
    药方的组成变化
    中草药的鉴别
    中药的煎煮及服用
    第二章 补中益气药
    黄耆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
    人参
    大补元气,益气生津,延年益寿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安胎
    甘草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百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龙眼
    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当归
    泻肺降气,和血补血,下痰止嗽
    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巴戟天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胡麻
    补中益气,润养五脏,滋补肺气
    第三章 止咳化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柴胡
    除痰疏表,解热透邪,疏肝理郁
    贝母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杏仁
    润肺,消食积,散滞气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细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天南星
    祛风止痉,化痰散结
    马兜铃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栝楼
    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
    第四章 清热败火药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玄参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风热感冒
    龙胆
    清热燥湿,泻肝定惊
    知母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芍药
    温经散湿,通塞胃气,安脾经,固腠理
    白头翁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明目消赘
    青蒿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第五章 理气理血药
    茴香
    理气止痛,温阳散寒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槟榔
    下气消食,通利水道
    香附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
    麻黄
    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
    旋覆花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桃仁
    活血祛淤,养阴生津,润肠通便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大蓟
    养精保血,凉血止血
    槐树
    凉血止血,清热泻火
    第六章 利湿润燥药
    藿香
    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茵陈蒿
    清热利湿,通关节,去滞热,疗伤寒
    豆蔻
    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
    瞿麦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独活
    祛风胜湿,风寒湿痹,散寒止痛
    木瓜
    和胃化湿,平肝祛风,散淤活血
    麦门冬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地黄
    清热生津,凉后,止血
    桑树
    清肺热,祛风湿,补肝肾
    紫苏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第七章 祛风驱寒药
    秦艽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防风
    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牛膝
    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利尿通淋
    牛蒡
    疏风散热,解毒消肿
    天麻
    定风补虚,平肝息风
    蒺藜
    祛风和血,平肝解郁,明目止痒
    第八章 解表泻下药
    紫菀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香薷
    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葛根
    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
    竹子
    治消渴,利水道,清肺化痰
    葳蕤
    滋阴解表,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菊花
    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热解毒
    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大黄
    攻积滞,清热泻火,祛淤解毒
    大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甘遂
    泻水逐饮,散结除满,破积通便
    牵牛子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肉苁蓉
    润肠通便,补肾阳,益精血
    第九章 固涩开窍药
    罂粟
    能行风气,祛邪热,治疗泻痢
    五味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补骨脂
    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芡实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益智子
    温脾止泻,暖肾,固精缩尿
    金樱子
    利尿补肾,解毒消肿,活血散淤
    山慈姑
    败毒抗癌、消肿散结
    苏合香
    芳香开窍,行气温中
    小麦
    除热止渴,止汗,益肾养心
    附录一 药膳养生与人体规律
    附录二 养生药材图鉴
    附录三 古今医学常用度量衡对照表

    中药方剂的发展历程在古代,人们一开始是用单味药物来治疗身体的疾病,在漫长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学会了将几种药物搭配起来使用,形成了人们现在常用的方剂。
    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书中载有医方283首。战国时期的《内经》,虽然只有13首方剂,但对中医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都有了初步的概念。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及分类的经典医书。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已有关于如何选择剂型的理论。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载方113首,书中记载了十四种传统剂型,包括汤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
    灌肠剂、软膏剂、丸剂、散剂、洗剂、栓剂、酒剂、醋剂、浴剂、熏剂。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方书,但是很多都无从考证
    。葛洪的《肘后方》是晋代仅存的方剂类医书,它搜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和验方,并且首次主张将药物加工成一定剂型。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汇粹汉代至唐代名家医方,是研究唐以前方剂学的宝贵资料。
    宋元时期古方盛行,金元时期各个医家又提倡不泥古方,主张临证拟
    方,出现了与经方对峙的时期。宋代出现了由政府组织医者编写的《太平圣惠方》,一共载方16834首,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药典。宋代的《圣济总录》是继《太平圣惠方》之后方剂文献的又一次总结,收方超过两万首。金代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药方论》,是第一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
    明清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方书。明代朱棣组织医家编著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载方61739首。清代出现的,最有影响力的方书就是汪昂的《汤头歌诀》,它按方剂功效分类,实用性强,便于阅读和记忆。西医传人中国后,中医界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新思潮,如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人员对古代方书和民间秘方、验方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在古方新用和创制新方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药方组方原则“君、臣、佐使”药方组方原则最早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药中有君、臣、佐、使,彼此相互配合、制约。一般的配置是君药一味、臣药两味、佐药三味、使药五味,也
    可以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使药九味。
    上、中、下三品共计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年。把此数翻倍,合七百三十种。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顺应上天,无毒,长期服用不伤人。想要轻身益气、延年益寿者以上经为本。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顺应人事,有的无毒,有的有毒,须斟酌服用。想要遏病、滋补,虚弱者以中经为本。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顺应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长期服用。想要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疗疾病者以下经为本。
    药有阴阳相配、母子兄弟,根、茎、花、实、苗、皮、骨、肉。不同药物之间,药性不同,有单行的、相须的、相使的、相畏的、相恶的、相反的、相杀的。医生对这七种情形,要从药性方面来观察。要用药性相须、相使的,不要用药性相恶、相反的。如果药物有毒但能相互制约,可以用相畏、相杀的;否则不能合用。
    李时珍说药有七情:独行的,指的是单方,不需辅药;相须的,指药物药性相同,配合使用,不可分离,如人参、甘草,黄檗、知母等;相使的,指主药的佐使;相恶的,指药物夺取彼此药效;相畏的,指药物彼此制约;相反的,指药物不相合;相杀的,指药物制约彼此的毒性。
    药物有酸、成、甘、苦、辛五味,还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有毒无毒。药物阴干、曝干,采收、炮制的时间,生熟,出于何种土壤,药物的真、伪、陈、新,都各有方法。药性有适宜制丸的,有适宜制散的,有适宜水煎煮的,有适宜用酒浸泡的。凡此种种,都要顺从药性,不能违反逾越。P14-16

    本书以《本草纲目》为底本,精选了八十八种日常生活最常用的中药药材,再根据草药的主治应用类型,将其分为补中益气、止咳化痰、清热败火、理气理血、利湿润燥、祛风驱寒、解表泻下和固涩开窍药九章内容,每种草药都附上精美的手绘插图,以牵线的方式图解草药各部位的性味和主治,同时精选出了300多种常见的药方,并且以方解的形式,将药方的药材、煎药方法、服药方法、主治和功效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图解,让《本草纲目》药方不再是无字天书,适合所有想以更温和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现代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