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上下) 李英华 九州出版社 97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李英华著 | 李英华编 | 李英华译 | 李英华绘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英华著| 李英华编| 李英华译| 李英华绘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118000
    • 页数:87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2506340
    • 版权提供:九州出版社
    • 作者:李英华
    • 著:李英华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58.00
    • ISBN:9787522506340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1
    • 页数:872
    • 外部编号:1136069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 录
    导 论 1
    一、课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
    二、基本概念与基本史料 5
    三、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8
    四、古代政教文明的发展历程(上) 11
    五、古代政教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14
    六、古代政教文明的发展历程(下) 20
    七、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 30
    八、古代书院教育的根本精神 39
    九、中华文明的敬天法祖信仰 42
    十、中华文明的三大政教思想观念 44
    章 五帝时代与夏商西周:敬天祭祖观念的形成与宗法封建制度的确立 46
    节 五帝史迹及其文化意义 46
    一、从黄帝到尧舜的基本史迹 46
    二、“华夏子孙”表明“同宗同源”意识 50
    三、“龙凤图腾”反映“多元一体”特点 52
    四、“尧舜之道”蕴含“文化魂脉”精神 54
    五、“尧舜禅让”彰显“天下为公”理想 56
    第二节 夏商政教思想与制度 58
    一、夏启“家天下”及其政教制度 58
    二、夏桀与关龙逄——暴君与忠臣的 对历史典型 61
    三、商汤“革命”与伊尹摄政 62
    四、商朝的政教制度 66
    五、商纣与比干——暴君与忠臣的第二对历史典型 68
    第三节 殷周之际的历史转折及其政教思想 70
    一、文王治岐及其临终《保训》 70
    二、武王“革命”及其政教思想 75
    三、周公东征及其分封制典 79
    四、周公政教思想(上):天命无常与以史为鉴 81
    五、周公政教思想(下):敬天保民与明德慎罚 82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政教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84
    一、宗法制度及相关问题 85
    二、封建制度及相关问题 87
    三、六官制度与世袭制度 89
    四、教育制度与礼乐制度 91
    五、宗教信仰与宗教制度 93
    第五节 周成王以后政教思想之演变发展 97
    一、周成王“懋昭周公,惟民其乂” 97
    二、周康王“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99
    三、周穆王“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100
    四、邵穆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02
    五、虢文公“唯农是务,媚神和民” 103
    第二章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与重建斯文 105
    节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的政教制度 105
    一、平王东迁,王室衰微 106
    二、诸侯坐大,礼崩刑兴 107
    三、政在家门,郡县萌芽 108
    四、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109
    五、祀典之实,有功于民 110
    第二节 春秋诸侯“志在称霸”的政教实践 113
    一、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113
    二、宋襄公“欲为盟主,饮恨而终” 118
    三、晋文公“备尝艰险,匡晋尊周” 121
    四、秦穆公“修德行武,遂霸西戎” 126
    五、楚庄王“问鼎轻重,止戈为武” 130
    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称霸” 135
    第三节 春秋卿大夫“立德行义”的政教精神 139
    一、管仲“政顺民心,尊王攘夷” 139
    二、穆叔“太上立德,死而不朽” 145
    三、叔向“忠信为本,务德惠民” 149
    四、子产“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153
    五、晏婴“节俭力行,尽忠极谏” 158
    六、季札“慕义无穷,见微知著” 162
    第四节 老子“尊道贵德,天下玄同” 167
    一、道生万物,众妙之门 167
    二、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170
    三、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173
    四、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176
    五、归根复命,天下玄同 178
    第五节 孔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181
    一、唯天为大,唯仁至尚 183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87
    三、重孝贵义,执两用中 193
    四、拨乱反正,以德治国 196
    五、天下为公,保合太和 200
    第三章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统一意识 205
    节 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及其制度演变 205
    一、各国改革 205
    二、君权凸显 210
    三、郡县盛行 212
    四、稷下学宫 213
    五、统一意识 214
    第二节 墨子“我有天志,立为法仪” 218
    一、义自天出,莫贵于义 219
    二、天意爱民,消除民患 221
    三、兼以易别,相爱互利 223
    四、选立天子,尚同尚贤 225
    五、尊天事鬼,赏善罚恶 227
    第三节 孟子“欲平天下,舍我其谁” 230
    一、人有四端,性可趋善 231
    二、修身有道,育才有方 235
    三、重义轻利,执经用权 240
    四、民贵君轻,保民而王 242
    五、天民合一,得道多助 245
    第四节 庄子“天下沉浊,独往独来” 248
    一、自本自根,道通为一 249
    二、知也无涯,体尽无穷 251
    三、无用之用,天地之美 254
    四、盗亦有道,帝道无为 257
    五、天下皆惑,予有祈向 259
    第五节 荀子“尊师重教,隆礼明法” 264
    一、人之性恶,以道制欲 265
    二、贵师劝学,解蔽澄心 268
    三、明分使群,尊贤爱民 273
    四、制之以礼,明之以法 277
    五、天行有常,神道设教 280
    第六节 韩非子“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285
    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285
    二、君臣异利,邪正殊途 288
    三、儒文乱法,武侠犯禁 291
    四、以法治国,以刑去刑 294
    五、抱法处势,循名责实 298
    第四章 秦汉:政教思想的一统与“君相—郡县”体制的建立 304
    节 秦朝“以法为教”及其中央集权的政教制度 304
    一、指导思想及文教政策 305
    二、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 308
    三、郡县制度与郡国比较 311
    四、法律制度与刻石宣教 313
    五、宗教信仰与宗教制度 316
    第二节 汉初“黄老无为”及其郡国并行的政教制度 318
    一、汉承秦制,郡国并行 318
    二、文景之治,黄老无为 319
    三、陆贾“文武并用,长久之术” 324
    四、贾谊“反思秦亡,重释民本” 329
    五、刘安“以道为体,儒法为用” 334
    第三节 汉武帝“独尊儒术”及其与时 化的政教制度 339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39
    二、加强集权,削弱侯豪 342
    三、兴隆教育,察举贤能 346
    四、革新祀典,彰显人文 349
    五、经略天下,轮台罪己 352
    第四节 董仲舒“潜心大业,推明孔氏” 355
    一、果欲善治,必当 化 357
    二、尊儒一统,新王改制 359
    三、复兴文化,重建价值 362
    四、仁在爱人,义在正我 366
    五、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368
    第五节 东汉时期的治国方略、经学演变与佛教道教 373
    一、光武帝“崇儒重教,爱民务本”的治国方略 373
    二、汉代经学演变与今古文经学之争 381
    三、《白虎通义》与王充“圣者不神”论 384
    四、《理惑论》的佛教观及其三教关系论 388
    五、《太平经》的太平理想及其对道教创立的影响 393
    ...............

    李英华 男,1970 年1 月生,广东兴宁人。2000 年6 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海南大学工作至今。2008 年评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秦秦汉哲学、古典政教文明、近现代国学复兴与民族复兴思潮。出版《论语今读》(1999)、《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2006)、《国学复兴论》(2013)等著作,发表论文70 篇。



    本书立足于文献学与历史学,同时运用跨学科知识和系统论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政教思想与政教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这里所谓“古代政教”,是指由古代政治、宗教、哲学、伦理、教育等诸多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五四以来,学界一般都是囿于现代学科分类而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从而割裂了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本书力求全面概括、阐发蕴涵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与制度中的“老道理”与“真精神”(梁漱溟语),深入总结、评析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本领”和“成功经验”(汤因比语),客观分析、批判中国古代政教思想与制度的弊端及其根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