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共·享:设计师的人文思考:the designer’s humanistic thinki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著 |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编 |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译 |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绘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著|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编|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译| 邵唯晏,卜天静编著绘
    •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3-01
    • 字数:156千字
    • 页数:156
    • 开本:其他
    • ISBN:9787571301187
    • 版权提供: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邵唯晏,卜天静编著
    • 著:邵唯晏,卜天静编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9.80
    • ISBN:9787571301187
    •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2019-03-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9-01
    • 页数:156
    • 外部编号:945522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 大家论共享 007

    共享——与设计教育及设计人的对话? 008

    共享——超扁平时代? 012

    引·共享? 026

    平凡世界中的英雄? 028

    2 参展作品? 063

    策展人介绍? 064

    勇气? 066

    社会微救助? 086

    知识共享? 094

    公园光亭? 108

    发掘? 114

    共伴效应? 122

    望? 128

    共感? 134

    22×2 的接触 ?138

    触动? 142

    突破之外? 148

    显与隐? 150


     

    共享——与设计教育及设计人的对话 

    在公园儿童游戏场边总能听到家长对小孩说,要与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们“共享”,可见基本的“共享”概念其实很早就在我们的生活教育中被清楚地实践着,但是为什么这么好的观念竟在我们成长受教后渐渐地流失了?这的确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反省!

     

    “共享”或“分享(Sharing)”是指资源或空间的分享及利用。如今社会变化的脚步加速,封闭式的学习方式在现今社会有着极大的争议性,设计教育在一个变化快速的网络信息时代重新自我检视,是*必要的。1971 年维克多·帕帕奈克出版了《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一书,强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住宅设计兴起发展;2000 年开始,设计观点侧重于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到了21 世纪,“为社会而设计”的意识再度被各界唤起。

     

    过去的设计价值观念中,往往都只是为了追求产品对象的外在美观及其设计创意,借以引发消费者购买交易的欲望,而过去社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基本的需求,强调为大多数公众而设计。然而,现今的社会设计是运用设计的思维去做一个在生活里真正需要的东西,设计能量展现与设计人的使命都攀向另一高峰,而其内涵则是提升到有其特定社会意义价值的具体行动、改革与服务。

     

    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台湾建筑高等教育就是所谓的台湾地区“老六校”,分别是成功大学(台南)、东海大学(台中)、中原大学(中坜)、淡江大学(台北)、逢甲大学(台中)及中国文化大学(台北)六所。其中成功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是四年学制,其余四所大学都是五年学制。中国台湾建筑教育基本架构以欧美为学习对象,在信息闭塞与资源有限的年代,是以课堂及图书馆书籍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六校联谊虽然盛大但人数有限,教师轮岗带动不同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学长学姐与学弟学妹之间的互动有生活及专业的传承……当时“共享”面向有限,却令人意外深刻和难忘!

    现今台湾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或空间设计专业有超过四十所大学或技术学院,毕业学分门槛相较于过去降低不少。必修学分降低,原本是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开拓学习,然而被曲解的初衷成为学习怠惰的借口,教育松绑已强烈冲击了台湾高等教育的根基。也希望其他地方的高等教育能引以为戒!

     

    *近十几年,大陆和台湾两岸高等教育机构交流相对频繁,互动的时间及机会都增加了许多,其中设计教育间的交流也很多。我个人对两岸建筑或室内设计高等(本科生)教育上的心得就是:课程架构及教学模式上还可以再加强。现在大陆许多大学院校之间教学资源及学术之间的交流都让台湾高等教育界羡慕不已!可以通过更多实际有效的知识交流及经验共享来提升国民教育的竞争力。我坚信,设计教育不应只是单纯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只会做设计的狭隘设计人,而是应该通过更多“共享”让自己的心胸、视野更加宽广;通过差异“共享”让设计面向更加丰富且多样;通过深刻“共享”让设计内涵更加具备温度及质感。“共享”能帮助设计教育培养出兼具质感与温度的设计人,相信“共享”也可以让两岸的设计教育理念及运作机制得到取长补短的机会,设计产业迈向另一个*。

     

    设计师真的是一个很特殊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可以说是公众人物,同时也担负着一些社会责任,设计师们不仅要完成业主想要的理想设计,也要帮助业主获得这份真实、舒适、健康、美观的空间享受,表现设计专业的同时还要能传递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理念,能从有形的空间影响到无形的责任。通过设计工作的表现让更多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来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社会公益,进而形成无限改变且利人利己的强大力量。学校在培养学生成为设计专业人才之外,也要引导教育学生培养“共享”关怀的胸怀,学校本身就可自己以身作则将教育事业与社会公益关怀相连接。

     

    现在我以逢甲大学建筑专业学院为例,与大家分享培养设计人的社会责任及使命的经验,逢甲建筑专业学院现有建筑学士学位(五年制)、室内设计学士学位(四年制)及创新设计学士学位(四年制)三个专业设置,学生不仅能具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能轻易地在这样的学制内拥有跨领域学习的机会,这便是一个广义“共享”概念下的教育方式,大一及大二采用不分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互动学习,学习内容多样丰富,两年的建筑训练可以建构学生对建筑内外空间的理解。大三分流,着重为不同属性、不同专长的人提供深入学习发展的机会,协助学生打造可供自己憧憬挥洒的天空。

     

    学校不仅为“共享”提供*好的教育资源与环境,更是有效结合学生与社会企业一起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我们要在偏僻的乡村建造一百座小书屋。逢甲大学建筑专业学院以一个设计人、一个设计专业教育单位的身份播下这颗社会公益的种子,让教学不只局限于教室里,让教学成为师生可以实际动手参与的过程,让教学成为共享资源、共享爱的过程。做公益的心当然也不局限在台湾,原本我们只是单纯地希望小书屋能够让需要的人使用,而现在的小书屋不仅激发了我们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活动的热心,也扩大了我们教学工作的视野,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没有共享助人的初衷是无法体会到实践之后的充实幸福的。

     

    陈文亮 台湾

    逢甲大学建筑专业学院助理教授

    室内设计学士学位学程主任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7年广州设计周上卜天静、田甲、孙浩晨、张雷等设计师围绕“共享”概念进行的设计,“共享”设计行动的初衷在于唤起设计人的社会使命感,希望借由设计之力引起关注并尝试解决一些社会现象。

     

    由此,本书中的案例,都是在4平方米的空间内进行的设计,有的是街头流浪者的遮风挡雨的住所,有的是抑郁症患者的治愈空间,有的是公园里的半开放的交流空间等等。这些设计师认为“设计”本身意在呈现美好,而这美好不应只属于少部分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消费者,那些普通人甚至社会弱势群体往往更需要被关注和优化其生存现状。他们通过本书的出版,呼吁更多有公益热血的设计人加入进来,不断延续,共同探讨。


      邵唯晏和卜天静,是我认识的攻气十足的两位设计师,无论是才华还是外表,都十分令人赞叹。  


      大概是六年前结识了邵唯晏,当时是在杭州严建中老师(中装美艺创始人、《软装设计教程》主编)主办的一个晚宴上,没想到眼前这么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就是大名鼎鼎,设计出无数知名项目的邵唯晏。第二年我在上海主办一个设计论坛,邀请邵唯晏来做演讲嘉宾。他很爽快的答应了,上海活动结束后,他竟然有点迷糊的问我:“咱们是怎么认识的来着?”......难道,你忘了去年中国美术学院水塘边星空下的夜宴吗?玩笑过后,相交愈笃。  


      2017年,邵唯晏在台湾出版了《当代建筑的逆袭》一书,连续半年都在诚品榜上“霸屏”。我得知后,赶紧买进了这本书的简体版版权,大陆发行后,又是一阵大火。邵老师参与设计活动多,每次活动上,只要提到这本书,我们销售部门就会接到大批订单。不只是读者喜欢邵唯晏,我们编辑同事们也都喜欢他,哈哈,拿遍海内外设计大奖还卖力帮我们卖书,又帅又这么可爱的作者,谁不喜欢呢?  


      2018年,邵老师来电问我,他和一个朋友卜天静想做一本介绍公益设计的书,不知能不能出。由此,我结识了卜天静。年轻漂亮的设计师卜天静是2017年中国设计星的总,邵唯晏战队中的得力弟子,2017年中国设计星中*闪耀的存在。她还是SLRD公益行动的发起人之一,旨在以设计之力共享爱与尊重。随后天静发来了书稿,都是他们几位设计师设计的公益项目,每个案例都是在4x4x4的小小空间内做的*发挥,有的是对抑郁症患者的关心、疗愈空间;有的是对流浪人员的救助站;有的是供爱书人流连的阅读空间......借由此次“共享”之命题,几位设计师将其作品的主要结构重叠,形成了 SLRD 的 LOGO。这场行动的初衷在于唤起设计人的社会使命感。
      读完书稿,我的感受震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一群人在关注这样的设计。以前接触的那些金碧辉煌的样板间、别墅案例,在这些小小空间面前,变得俗不可耐。这本书让我清晰的知道了,*需要设计的,不是金钱堆起来的富贵温柔乡,而是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街头角落。如果有一天,书中这些设计都落实到了我们的街头,如果所有设计师,都能眼光向下,关注一下弱势群体,我们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设计,我们的社会才会确实美好。
      历经半年,这本书终于付梓面世,感谢唯晏和天静,你们让大家看到了设计的新方向,设计可以如此美好.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