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唐代僧人“前理解”研究 戎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201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戎川著 | 戎川编 | 戎川译 | 戎川绘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戎川著| 戎川编| 戎川译| 戎川绘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9-01
    • 字数:165000
    • 页数:162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20143325
    • 版权提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戎川
    • 著:戎川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98.00
    • ISBN:9787520143325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8-09-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9-01
    • 页数:162
    • 外部编号:946747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 论
    第一章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概述
    第一节 “前理解”为真理塑形
    一 正见始于偏见
    二 “前理解”之于真理的意义
    第二节 “视域融合”使真理成型
    一 非科学真理的“关系”结构
    二 非科学真理即“视域融合”的真理
    三 “视域融合”真理的合法性
    第二章 唐代僧人的儒家文化“前理解”
    第一节 僧人的儒家文化背景
    一 家世儒宗
    二 儒生出家
    三 出家后补习儒学
    第二节 僧人前理解中的“孝”
    一 对亲人之孝
    二 对师父之孝
    第三节 僧人前理解中的“忠”
    一 一颗忠心圆满两重身份
    二 建塔造像祈福尽忠
    三 “梦”是僧人尽忠之纽带
    四 “忠”的其他表现形式
    第四节 僧人修行境界的儒家维度
    一 以“仁”来形容修行境界
    二 以“大丈夫”为修身标准
    三 作为通往佛教道路的儒学
    第三章 “视域融合”的中国佛教
    第一节 唐代佛儒之间的“对话辩证法”
    一 以“入世”来审视“出世”
    二 在“入世”中从容“出世”
    第二节 佛教中国化问题的再审视
    一 本土化提法的结构与解构
    二 佛教的中国“显现”
    第三节 现实问题的启示
    一 宗教中国化问题的思考
    二 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戎川,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中国化。

    戎川著的《唐代僧人前理解研究》分为四章。其中,绪论叙述本书的选题意义。第一章详细论述本书所运用的理论基础,即哲学诠释学的相关理论。第二章则是基于《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唐代墓志汇编》,以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等史料对唐代僧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前理解”进行详细的研究。第三章以第一节为方法论基础,以第二节为史料基础,以理论提升的方式解答了本书探索的两个问题:其一,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为什么不能“原汁原味”的落地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经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其二,既然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不可避免,那么与印度佛教相异的“中国佛教的合法性问题”如何看待?

    本书引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理论视角,以唐代僧人的传记史料为研究对象,将“佛教中国化”问题还原为两个很基本的哲学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佛教中国化”换个角度来审视就是“中国人如何理解佛教”,进一步即还原为很基本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即“理解如何可能”,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证明“中国化”的必然性;其次,既然“中国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由此带来的中国佛教新形态,其合法性又如何证明?这个问题又可以还原为很基本的哲学本体论问题,也就是对真理标准的分析,即“真理如何可能”。通过对这两个很基本的哲学问题的探讨,并结合唐代僧人的传记及金石资料进行分析,回头再来审视“佛教中国化”问题,便能深入到其内在结构中,并且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国佛教形态的必然性以及中国佛教的合法性。目录:绪 论……………………………………………………………………1章 人是通往真理的道路…………………………………………20 节 伽达默尔主客融合的真理观………………………………20 一、“前理解”为真理塑形…………………………………………20 二、“视域融合”使真理显形………………………………………27 第二节 真理观的源始之境…………………………………………34 一、真理的家园与诞生地…………………………………………34 二、真理的很初显现………………………………………………40 第三节 主客二分真理观的出现与发展……………………………47 一、真理与生活的剥离……………………………………………47 二、解决主客之间的割裂…………………………………………50第二章 唐代僧人的儒家文化“前理解”………………………………58 节 僧人的儒家文化背景………………………………………60 一、家世儒宗……………………………………………………60 二、儒生出家……………………………………………………63 三、出家后补习儒学………………………………………………66 第二节 僧人前理解中的“孝”………………………………………69 一、对亲人之孝……………………………………………………71 二、对师之孝……………………………………………………82 第三节 僧人前理解中的“忠”………………………………………87 一、一颗忠心圆满两重身份………………………………………89 二、以佛教的方式为国祈福尽忠…………………………………92 三、“梦”是僧人尽忠之纽带………………………………………95 四、“忠”的其他表现方式与总结补充……………………………98 第四节 僧人修养境界的儒家维度………………………………103 一、以“仁”来形容修行境界……………………………………105 二、以“大丈夫”为修身标准……………………………………108 三、作为通往佛教道路的儒学…………………………………110第三章 “视域融合”的中国佛教……………………………………115 节 唐代佛儒之间的“对话”…………………………………115 一、以“入世”来审视“出世”……………………………………115 二、在“入世”中从容“出世”……………………………………130 第二节 佛教中国化问题的再审视………………………………137 一、本土化提法的结构与解构…………………………………137 二、佛教的中国“显现”…………………………………………142第三节 对现实问题的三点启示…………………………………147 一、对外来宗教文化中国化问题的思考………………………147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的思考………………………150 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153结 语…………………………………………………………………158参考文献………………………………………………………………163后 记…………………………………………………………………184

    戎川著的《唐代僧人前理解研究》分为四章。其中,绪论叙述本书的选题意义。第一章详细论述本书所运用的理论基础,即哲学诠释学的相关理论。第二章则是基于《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唐代墓志汇编》,以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等史料对唐代僧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前理解”进行详细的研究。第三章以第一节为方法论基础,以第二节为史料基础,以理论提升的方式解答了本书探索的两个问题:其一,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为什么不能“原汁原味”的落地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经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其二,既然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不可避免,那么与印度佛教相异的“中国佛教的合法性问题”如何看待?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