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菲律宾华文报刊与中国文化传播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 人民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著 |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编 |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译 |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绘
    • 出版社: 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著|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编|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译| 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绘
    •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字数:208千字
    • 页数:219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010191270
    • 版权提供:延边人民出版社
    • 作者: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
    • 著:赵振祥,郭志菊 等 著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42.00
    • ISBN:9787010191270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9-01
    • 页数:219
    • 外部编号:927312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第一章 华社“三宝”:中华文化在菲华社会传播的三殷力量
    第一节 知识分子南渡菲岛与菲华社团发展
    第二节 抗战前后的菲华社团与菲华文化副刊
    第三节 华教转型与菲华文艺副刊发展的拐点
    第四节 华教的衰兴与华报副刊的发展
    第五节 新时期菲华文艺副刊的发展

    第二章 菲华报刊的笔战:近现代中国的论战文化向菲华社会的延伸
    第一节 菲华报刊笔战的缘起
    第二节 党争与报刊论战
    第三节 文学团体与报刊论战
    第四节 维护华社利益与报刊论战

    第三章 华报携手华校:搭建“海上音乐之路”
    第一节 百年菲律宾华文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菲律宾《世界日报·华社》与华文音乐的传播
    第三节 菲华报刊对菲华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菲华报刊对菲华社区的利益守护与社区文化建构
    第一节 早期菲华报刊——因族群、社区意识的觉醒而创办和发展
    第二节 菲华报刊——华社利益的护卫者与华社路向的思考者
    第三节 菲华文艺副刊——社区文化的建设者
    第四节 菲华报刊是菲华社区的精神家园

    第五章 菲华报刊与菲华社会“路向之争”的策动及文化反思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对菲律宾侨务工作的经营
    第二节 菲律宾华侨的生存境遇
    第三节 《华侨商报》与“华侨的路向”问题的提出
    第四节 “第二次商报案”引发的舆论战
    第五节 “转籍”“融化”后菲华社会的文化反思

    第六章 菲华报刊与菲华文学:在共存共生中传播中华文化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抗战文学”
    第二节 二战后的“华侨文学”
    第三节 “戒严”后的文学复苏
    第四节 菲华文学的未来发展

    第七章 菲华报刊的非商业广告与中华文化传播——以《世界日报》为例
    第一节 广告文化与菲律宾《世界日报》概说
    第二节 菲律宾《世界日报》广告版的构成
    第三节 《世界日报》非商业广告的发展
    第四节 新移民对《世界日报》非商业广告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日报》非商业广告中的传播
    第六节 非商业广告的文化意义

    第八章 从菲律宾英文媒体对华报道看中华文化传播
    第一节 菲律宾英文报纸与中菲关系概述
    第二节 菲律宾英文媒体对华报道中的四类变量
    第三节 对华报道总体倾向性和五种变量的关系
    第四节 做好新闻报道,传播中国文化

    第九章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菲华报刊的文化传播角色与未来发展
    第一节 菲华报刊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菲华报刊现状
    第三节 菲华报刊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四节 关于菲华报刊未来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赵振祥,现任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入选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赵振祥教授从事媒体关系和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多年,出版《媒体关系管理——理论与实战》《新闻评论学》《唐前新闻传播史论》《传播与保密》《菲律宾华文报史稿》等著作,并发表《媒体关系的概念内涵、关系形态及其他》等论文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台岛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菲律宾华文报刊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福建省社科重点课题“媒体关系学研究”,福建省社科重大课题“闽台文化保税区研究”等,并为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及警务、税务、质检、银行等行业和企业开展《危机中的媒体关系管理》《巫文化批判与科学传播》等讲座两百余场。



      在海外华文报刊发展,菲华报刊的发展历史相对而言悠久而完整。菲华报刊与华人社团、华文学校相互拱卫,为中华文化在菲华社会的保存和传播做出杰出贡献。

      “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

      《菲律宾华文报刊与中国文化传播》从菲华报刊的历史发展这一视角切人,把菲华报刊置于其与华人社团、华文学校的关系中进行考察分析,从三者的依存关系中管窥中华文化在菲华社会的传播以及菲华社会文化的建构。通过对菲华报刊发展历史的梳理,可以看出菲华报刊在引导华社路向方面是一个富有远见的“瞭望者”,在保护华社利益方面是一个忠于职守的护卫者,在文化传播方面是一个虔诚的布道者。菲华报刊就像一条特殊的纽带,把菲华社会联结、整合在一起,强有力地推动着菲华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在华文媒体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方面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