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库尔斯克会战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 台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著 |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编 |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译 |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绘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著|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编|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译| (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绘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4-01
    • 字数:564000
    • 页数:57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6822555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 作者:(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
    • 著:(美)戴维·M.格兰茨,(美)乔纳森·M.豪斯著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149.80
    • ISBN:9787516822555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9-04-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8-01
    • 页数:576
    • 外部编号:949851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前言
    编者说明
    序幕 ?慕尼黑 1943年5月3日
    主要出场人物
    ?
    第一部:背景
    第一章 ?“巴巴罗萨”到顿巴斯:
    1941—1943年苏德战场的德国陆军
    “巴巴罗萨”,1941年
    冲向斯大林格勒,1942
    进攻与反攻
    重建德国陆军
    “虎”式、“豹”式和“象”式
    为什么选择库尔斯克
    ?
    第二章 ?1943年的红军
    斯大林、朱可夫和苏联军事战略 ????????????
    苏联的军队结构
    红军的装甲车辆、卡车与反坦克武器
    红色空军
    谋士与斗士
    第二部:德军突击
    ?
    第三章 ?准备工作
    德军集结
    德国空军
    一拖再拖
    红军集结
    苏联防御计划
    苏联防御一瞥
    伪装、侦察与训练
    几场虚惊
    ?
    第四章 ?正面强攻 7月5日—9日
    战场
    初步行动
    第九集团军的进攻,7月5日—6日
    南线进攻,7月5日—6日
    北线危机,7月7日—10日
    南线危机7月7日—8日
    第三装甲军的推进
    重大决策,7月9日
    ?
    第三部:阻击闪击战
    第五章 ?普罗霍罗夫卡 7月10日至15日
    坦克第1集团军与第四十八装甲军的交战(7月10日至11日)
    第三装甲军与近卫第7集团军的交战(7月10日至11日)
    普罗霍罗夫卡,7月10日至11日
    普罗霍罗夫卡,7月12日 ??????
    第六章 ?德军止步
    两翼的交战,7月12日
    僵局,7月13日
    决策
    结局,7月14日—17日
    ?
    第四部:反攻和结论
    第七章 ?苏联反攻
    “库图佐夫”行动:强攻奥廖尔突出部
    德军撤出奥廖尔
    “鲁缅采夫行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博戈杜霍夫遭遇战
    哈尔科夫
    ?
    第八章 ?结论
    德国的期望和现实
    苏联的期望和现实
    “堡垒”行动
    反攻
    代价
    后果
    ?
    附录A ?德军作战序列 1943年7月1日
    附录B ?苏联红军作战序列 1943年7月1日
    附录C ?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双方兵力和损失的对比
    附录D ?库尔斯克战场的装甲兵力对比
    附录E ?德国的主要命令
    附录F ?苏联的主要文献
    资料来源
    专有名词列表

    作者 戴维·M. 格兰茨:1942年1月1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美国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1993年以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身份退役,并继续担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和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 乔纳森·M. 豪斯:中校,在佐治亚州巴恩斯维尔的高登学院担任教授。毕业于汉米尔顿学院,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服现役时曾在美国境内及韩国担任指挥和参谋岗位,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做过政治军事分析,也曾在美国陆军各军校中协助指导工作。


    库尔斯克会战意味着闪击战在战略和战役层面的穷途末路。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进攻第*次被制止在战术纵深或浅近战役纵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意外,*终也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们军队过去取得的战略成功,有赖于成功实现深远纵深的战役突破,并从军事和心理两方面使其敌人陷入瘫痪。库尔斯克会战证明,德国以高速歼击机的护航为掩护,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兵的战法,已经不能再像1941年和1942年那样肆无忌惮地突入苏联的后方。


    我们现在能够为这场会战脱掉神话的外衣,还原当时实际发生过什么,原因又是什么。这就是本书的目的——戴维·格兰茨

    很少有哪场战役或会战像库尔斯克会战这样,如此紧密地与“坦克”联系起来,后人了解这段史实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德国坦克排成楔形队列,驶过片片金黄的麦浪;浮现的是苏联坦克旅发起集群冲击,成群越过铁路路堤;浮现的是德国“虎”式坦克厚重的装甲,弹飞苏联坦克和反坦克炮的穿甲弹;浮现的是苏联的条条堑壕,片片筑垒,层峦叠嶂,无穷无尽。很难说是坦克赋予了库尔斯克会战话题性,还是库尔斯克会战令坦克之间的搏斗更加引人瞩目。

    库尔斯克会战的坦克碰撞擦除两个耀眼的火花,普罗霍罗夫卡的神话在军迷中早已是家喻户晓,波内里的激战今年来也渐为人知,然而,在时间和诸多严谨或不那么严谨的各种读物的掩盖下,包括这两场坦克战在内的整段历史反而愈发缥缈。今天,新出现的苏联资料和德国资料,使得戴维·格兰茨有机会重新评价库尔斯克会战的方方面面,这部《库尔斯克会战》综合采用现存于新解密的苏联档案材料和准档案材料中关于这场会战的大量细节,为已经载入史册的细节又增添了的新内容,可能有助于回答一些广大军迷关心的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参加过这场激烈会战的德国将军们撰写回忆录时,主要致力于评价德国这场失败中的政治责任和军事责任,苏联的将军们则认为这场会战是苏联势不可挡的胜利征程的组成部分。那么,希特勒真的应该为“堡垒”行动的失败“背锅”吗?如果其他人也应当为此负责,那么又包括那些人呢?对苏联红军来说,库尔斯克会战防御阶段的胜利意味着什么,两场反攻战役又怎样丰富了苏联战役学说呢?

    2. 长期以来,部分西方著作采用德国人关于这场会战的定义和基本框架,认为它只发生在194375日至23日,这样也就忽略了苏联制订的基本框架,即认为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交战,是长达两个月之久的苏联库尔斯克战略性进攻战役的合理组成部分。那么,这场战略性进攻战役结果如何,苏联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初设想?

    3. 部分参战的德国将领断言,如果库尔斯克会战按原计划在 5 月实施,就可能以德国的胜利告终,这是真的吗?如若不然,又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4. 过去的著作常常认为,库尔斯克会战主要是一场坦克战,发生在普罗霍罗夫卡的坦克交战是历*大规模的坦克战,也决定了德国的战争命运。历史学家不断夸大普罗霍罗夫卡交战的规模和重要性,这似乎不难理解,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究竟是怎样一番图景呢?

     

    希望读者读完这部《库尔斯克会战》后,能就上述问题得到新的认识。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