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历史语言学:方音比较与层次:dialectal comparison and hist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侍建国著著 | 侍建国著编 | 侍建国著译 | 侍建国著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侍建国著著| 侍建国著编| 侍建国著译| 侍建国著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2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05-01
    • 字数:200
    • 页数:30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0495376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侍建国著
    • 著:侍建国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58.00
    • ISBN:9787500495376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05-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1-02
    • 页数:306
    • 外部编号:854434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比较法与历史价值判断
    第二节 推衍法与释证法
    第三节 比较法与汉语方音
    第四节 各章简介
    第二章 音系的三个性质
    第一节 音系反映
    1.1 音系的定义
    1.2 经典生成理论的底层形式
    1.3 生成规则的先后次序
    1.4 优选论的输入与输出
    第二节 历时音变
    2.1 音变的相对年代举例
    2.2 北京话历史音变举例
    第三节 共时变异
    3.1 社会语言学的性质
    3.2 玛莎葡萄园岛的元音变异
    3.3 芝加哥的“元音移位”
    3.4 社会语言学对历史语言学的贡献
    第四节 从粤方言比较看历时音变
    4.1 具有历史价值的方音现象——粤语台山/开平的精组、知照组声母
    4.2 历史价值待定的方音现象——粤语台山/开平的端、透、定声母
    4.3 从粤语疑、日母字的今音推测历时音变
    4.3.1 疑母的今音分布与历时音变
    4.3.2 日母的今音分布与历时音变
    4.3.3 疑、日母[h]音的历史来源待考
    第三章 比较法的分析与批判(土)
    第一节 西方19世纪的历史比较法
    1.1 比较法的兴起
    1.2 比较步骤解析一
    1.3 参照在比较中的作用
    1.4 比较步骤解析二
    1.5 匕较法的假设与局限
    第二节 比较与类比
    2.1 同源词的比较
    2.2 词形变化比较
    2.3 类比
    2.3.1 非对应性类比——拉平
    2.3.2 对应性类比——类比公式
    2.3.3 类比公式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运用
    2.4 类比和音变的双重影响
    2.5 寻找对应规律
    第三节 印欧语的一般音变规律
    3.1 格里姆定律
    3.2 从格里姆定律到维尔纳定律
    3.3 维尔纳定律
    3.4 “语音规律无例外”
    3.5 音变形式
    3.5.1 同化、弱化、元音变移
    3.5.2 增音、插音
    3.5.3 链移
    第四章 比较法的分析与批判(下)
    第一节 格里姆定律的三组例外及其解释
    1.1 对第一组例外的分析
    1.2 对第二组例外的分析
    1.3 对第三组例外的分析
    第二节 比较法和构拟法的一般原则
    2.1 比较法和构拟法的历史价值判断
    2.2 内部构拟法
    2.2.1 元音变等
    2.2.2 喉音理论
    2.3 重建的基本步骤
    2.3.1 建立对应关系
    2.3.2 设立早期音位
    2.3.3 为早期音位寻求语音形式
    第三节 不应该无必要地扩大假设
    3.1 “奥坎剃刀”
    3.2 “腭音律”
    第四节 合肥话韵舌尖化的历时演变
    4.1 方音比较原则一:求近与广泛
    4.2 方音比较原则二:区分共时变异与历时音变
    4.3 方音比较原则三:简明与繁复
    4.4 合肥话与其他江淮官话的对应
    4.5 汉语的语音性质及其相关问题
    第五章 汉语上古音的构拟原则
    第一节 构拟与音值拟定
    第二节 音位理论与古音构拟
    第三节 高本汉的构拟原则——以字母反映对立关系
    第四节 王力的构拟原则——严格界定音韵学术语的内涵
    第五节 李方桂的构拟原则——以内部构拟法增加卷舌介音
    第六章 历史音变类型与语言演变模式
    第一节 音位的合并、分化、转移
    1.1 对语音演变的认识
    1.2 合并
    1.3 分化
    1.3.1 “分化紧随合并”公理
    1.3.2 初起性分化与继发性分化
    1.4 重建中的合并与分化模式
    1.5 转移
    第二节 语言演变模式:树型与波浪型
    2.1 语音变化与语言演变
    2.2 谱系树模式
    2.3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的直线性模式
    2.4 波浪型模式
    第三节 语言演变模式:词汇扩散型
    3.1 “词汇扩散”的起源
    3.2 “词汇扩散”的证据
    3.3 “词汇扩散”的发展
    3.4 “词汇扩散”能否作为一个新理论
    第四节 语言演变模式:区域分化型
    4.1 层次的叠置
    4.2 中原官话的区域分化型演变
    4.3 索绪尔关于语言分化的区域因素
    第五节 论中古知、庄、章的分合过程
    5.1 中古知组的音值
    5.2 中古知组的分合模式
    5.3 现代北方官话声母分类的证据
    第七章 历史层次的划分
    第一节 印欧语的历史层次
    1.1 历史比较法的层次概念
    1.2 语言演变的时间性
    1.3 语言接触的空间性
    1.4 方言地理学
    1.5 “语言变换”中的层次问题
    第二节 汉语的历史层次
    2.1 关于层次分析
    2.1.1 析层拟测法
    2.1.2 “同源论”和“异源论”
    2.1.3 “演变模型”与“层次又音”
    2.2 文、白:两个沿用的名目
    2.2.1 “文、白”反映语言的社会结构
    2.2.2 “文、白”体现不同阶层的语音特征
    2.2.3 不能将层次对应于“文、白”
    2.2.4 由北京话的“文、白”引起的主宾纠纷
    2.3 层次与叠置
    2.3.1 “竞争”不是一种独特的音变方式
    2.3.2 青少年的读音不代表语音演变趋势
    2.3.3 “竞争”与类比
    第三节 汉语层次的历时先后
    3.1 对于层次的早期认识
    3.1.1 他方言的遗迹反映语音的对应关系
    3.1.2 从方音史看“早期层次”和“晚期层次”
    3.1.3 从音变的历时先后看方言的历史层次
    3.2 从对应关系看历史层次
    3.2.1 来自邻近方言的整体对应
    3.2.2 来自邻近方言的部分对应
    3.2.3 来自“雅言”影响的渐次对应
    3.3 从调类归并看通泰方言与客赣方言的语言接触
    3.3.1 语音分化还是类型变化
    3.3.2 同源关系还是语言接触
    3.3.3 通泰方言的“全浊上归阴平”来自跟客赣方言的语言接触
    3.3.4 其他相关声调的归并情况
    第四节 粤语牙喉音声母今读[j]音考——兼论同一性
    4.1 粤语见、溪、群、疑、日五母的[j]
    4.2 粤语影、云、以三母的[j]
    4.3 粤语晓、匣母的[j]
    第八章 余论:困惑与展望
    参考文献(中文)
    参考文献(英文)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